CPA财管成本计算及本量利分析公式.docx
- 文档编号:25637240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44.92KB
CPA财管成本计算及本量利分析公式.docx
《CPA财管成本计算及本量利分析公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PA财管成本计算及本量利分析公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PA财管成本计算及本量利分析公式
方法
适用范围
完工在产的划分
不计算
在产品
成本法
月末在产品数量很
小的情况。
月末在产品成本=0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
在产品
成本按
年初数
固定计
算
月末在产品数量很
小,或者在产品数
量虽大但各月之间
在产品数量变动不
大的情况。
月末在产品成本=年初固定数
【提示】年终时,根据实地盘点的在产品数量,重新
调整计算在产品成本,以避免在产品成本与实际
出入过大,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
成本)
产品成本计算
一、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通用分配公式:
间接费用分配率=
待分配的间接费用
各个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合计
某分配对象应分配的间接费用=间接费用分配率×某分配对象的分配标准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主要方法:
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1.直接分配法:
不考虑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的劳务量,直接将各辅助生产车间
发生的费用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个受益单位或产品。
辅助生产的单位成本
=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提供劳务总量-对其他辅助部门提供的劳务量)
各受益车间、产品或各部门应分配的费用
=辅助生产的单位成本×该车间、产品或部门的耗用量
2.交互分配法:
进行两次分配。
首先,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
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
单位进行分配。
对内交互分配率=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提供的总产品或劳务总量
对外分配率=(交互分配前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出
的成本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其他部门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3.计划分配法:
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都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
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
的差额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实际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归集的费用+按其他辅助车间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入的费
用-按本辅助车间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入的费用
计划成本=辅助生产的计划单位成本×该车间、产品或部门的耗用量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出的费用
二、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
1.分配原理: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
品成本
2.分配方法(六种)
(1)倒挤法(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
计算
公式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分配率(单位成本)= 月初在产品成本 + 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产成品产量 +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产成品成本=分配率×产成品产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分配率×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
程度
的计
算
分配工资、福利费和制造费用完工程度(累计工时法):
(1)通常假定处于某工序的在产品只完成本工序的一半:
(2)如果考试特指了在产品所处工序的完工程度时,则:
某道工序完工程度=
(前面各道工序工时定额之和 + 本道工序工时定额 ⨯ 本道工序平均完工程度)
产品工时定额 ⨯100%
分配原材料完工程度
(1)若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在产品无论完工程度如何,都应和完工产品同样负担材料,即原材料完
工程度为 100%。
(2)若原材料陆续投入:
①分工序投入,但在每一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
②分工序投入,但每一道工序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
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
前面各工序累计材料消耗定额 + 本工序材料消耗定额 ⨯ 50% ⨯100%
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适用
条件
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
在产品
成本按
定额成
本计算
月末在产品数量变
动较小,有比较准
确的定额资料。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
位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
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提示:
实际脱离定额的差异完全由完工产品承担。
(2)分配法
分配率=
待分配的费用
完工产品分配标准 + 月末在产品分配标准
统一公式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分配率×完工产品分配标准
月末在产品成本=分配率×月末在产品分配标准
计算
分配率 =
月初在产品成本 + 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完工产品定额 + 月末在产品定额
公式
=
月初在产品成本 + 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 + 本月生产费用定额成本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成本=完工产品定额×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分配率
具体对象:
材料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材料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材料成
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100%
完工产品应分配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费用分配
率
工资(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工资(费用)+本月投入的实际工
资(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100%
完工产品分配工资(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工资(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工资(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工资(费用)分配
率
适用
条件
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有比较准确的定额资料。
分配
原理
月末在产品只分配原材料费用,其他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原材料
其他费用
原材料分配率
= 月初在产品材料成本 + 本月发生材料成本
完工产品产量 + 月末在产品产量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原材料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产量×原材料分
配率
【提示】由于此法适用于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就全部投
入的情况,所以原材料按完工和在产的数量分配。
完工产品
成本=本
月发生费
用
在产品成
本=0
适用
条件
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
一次就全部投入的情况下。
【注意】如果月末盘点在产品,可直接按照以上方法和公式进行分配。
如果企业月
末没有盘点在产品,则月末在产品的定额资料可按下式计算:
①①月末在产品定额资料=月初在产品定额资料+本月投产的定额资料-产成品
的定额资料
(3)混合法:
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三、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①①
(一)副产品成本计算
副产品首先采用简化方法确定其成本(如预先规定的固定单价确定成本),
然后从总成本中扣除,其余额就是主产品的成本。
主产品成本=总成本-副产品成本
①
(二)联产品成本的计算
1.联产品加工成本的分配
(1)联合成本分配率=
某联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分配率×该联产品分配标准
(2)具体分配方法
①售价法
区别点
逐步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
是否计算半成品成本
计算
不计算
生产费用与半成品实
物转移是否同步
同步(生产费用随半成品实
物的转移而结转)
不同步(生产费用不随半成
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
完工产品的含义不同
各步骤的完工产品
指最终完工的产成品
在产品的含义不同
狭义在产品(仅指本步骤尚
未加工完成的半成品)
广义在产品(既包括本步骤
尚未加工完成的半成品,
也包括本步骤加工完毕、
但尚未最终完工的产品)
是否需要进行成本还
原
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需要;
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不需
要
不需要
各步骤能否同时计算
产成品成本
不能,需要顺序转移逐步累
计,直到最后一个步骤才能
计算出产成品成本
各步骤能同时计算产品成
本,平行汇总计算产成品
成本
适用范围
若每种产品在分离点时的销售价格不能够可靠地计量。
可变现净
值的确定
某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分离点产量×该产成品的单位售价-分离后的
该产品的后续单独加工成本
分配
公式
联合成本分配率 = 待分配联合成本
A产品可变现净值 + B产品可变现净值
A 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A 产品可变现净值
B 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B 产品可变现净值
公式
联合成本分配率 = 待分配联合成本
A产品分离点的总售价 + B产品分离点的总售价
A 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A 产品分离点的总售价
B 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B 产品分离点的总售价
适用
范围
在售价法下,联合成本是以分离点上每种产品的销售价格为比例进行分
配的。
采用这种方法,要求每种产品在分离点时的销售价格能够可靠地
计量。
②可变现净值法
联合成本分配率 =
待分配联合成本
A产品实物数量 + B产品实物数量
A 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A 产品实物数量
B 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B 产品实物数量
逐步综合结转法下成本的还原
通常采用的成本还原方法是:
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各步骤所耗上一步
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成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
等原始成本项目,从而求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资料。
一般是按本
月上一步所产半成品的成本结构进行还原。
种类
含义
特点
单位(数量)
级作业
是指每一单位产
品至少要执行一
次的作业。
单位级作业成本是直接成本,可以追溯到每个
单位产品上,即直接计入成本对象的成本计算
单。
【提示】这种作业的成本与产量成比例变动。
批次级作
业
指同时服务于每
批产品或许多产
品的作业。
它们的成本取决于批次,而不是每批中单位产
品的数量。
【提示】这种作业的成本与产品批数成比例变动。
产品(品种)
级作业
是指服务于某种
型号或样式产品
的作业。
产品级作业成本仅仅因为某个特定的产品线存
在而发生,随产品品种数而变化,不随产量、批
次数而变化。
生产维持
级作业
是指服务于整个
工厂的作业。
它们是为了维护生产能力而进行的作业,不依
赖于产品的数量、批次和种类。
种类
主要内容
计算公式
特点
业务
动因
通常以执行
的次数作为
作业动因。
分配率=归集期内作业成本总成本÷归
集期内总作业次数
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分配率×该
产品耗用的作业次数
精确度最差,但
其执行成本最低
持续
动因
是指执行一
项作业所需
的时间标准。
分配率=归集期内作业成本总成本÷归
集期内总作业时间
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分配率×该
产品耗用的作业时间
精确度和成本居
中
强度
动因
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将作业执行中实际耗用的全部
资源单独归集,并将该项单独归集的作业成本直接计
入某一特定的产品。
精确度最高,但
其执行成本最昂
贵
作业成本计算
一 作业的分类
将作业按作业产出或消耗的方式,分为单位(数量)级作业、批次级作业、产
品(品种)级作业和生产(能力)维持级作业四类。
二 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1.在确定了作业成本之后,根据作业成本动因计算单位作业成本,再根据作
业量计算成本对象应负担的作业成本。
单位作业成本=本期作业成本库归集总成本/作业量
2.作业成本动因的种类
三、作业成本法的程序
①①
(一)第一阶段程序:
作业成本和作业成本分配率的计算
①①1.作业的认定和分类
①①2.建立作业“同质组”和“同质成本库”
①①
(1)建立作业“同质组”和“同质成本库”的基本方法
①①
(2)检查作业动因与作业成本的相关程度
①①可决系数是以自变量(这里是指作业产出)表示的因变量(作业总成本)的百分
比,它是一个 0~1 之间的正数。
可决系数越高,说明作业成本随作业动因变动的
程度越高。
可决系数为 1,作业成本随作业动因成正比例变动。
①①相关系数反映作业动因与作业成本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在数值上,相关系
数等于可决系数的平方根,在-1 至 1 之间。
①①可决系数和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①①V——回归直线 Y=F+VX(F 为作业成本中不随作业产出变动的部分)的斜率。
其可以根据下式计算求得:
①(3)建立同质组和成本库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作业成本分配率的计算
作业成本分配率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①①一种是根据成本库实际发生的成本和作业的实际产出,计算单位作业产出的
实际成本,即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
①①另外一种是根据预算作业成本可成本和预算作业产出或正常作业产出计算预
算作业成本分配率或正常成本分配率。
1.按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
(1)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的计算
(2)计算耗用的作业成本。
(3)计算当期发生成本
①①某产品当期发生成本=当期投入该产品的直接成本+该产品当期耗用的各项
作业成本
①①进行当期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以及完工产品总成本及单位成
本的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没有区别
①2.按预算(正常)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
①①
(1)预算或正常作业成本分配率的计算
(2)计算出各产品应承担的本期发生的作业成本。
某产品已分配作业成本=预算(正常)作业成本分配率×该产品实际耗用的作业量
①(3)计算当期发生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当期投入的直接成本是实际成本;而作业
成本并非实际成本,其实按产品实际耗用作业量和预算(正常)作业成本分配率计
算而得的。
某产品当期发生成本=该产品当期发生的实际直接成本+该产品已分配作业成本
(4)计算并结转作业成本差异。
①已分配到各产品的作业成本不是实际成本,因此,已分配作业成本与当期作业
成本库所归集的实际成本之间存在着差异,该差异称为作业成本差异。
①①作业成本差异
①①作业成本差异应于会计期末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有两种选择:
①①一种方法是将按上式计算而得的作业成本差异直接计入当期营业成本(已销
产品销售成本)。
如果作业成本差异是正数即借记“营业成本”,如果是负数则贷记
“营业成本”。
①①另一种方法是计算差异调整率,将已分配作业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其具体
方法是:
①①①计算调整率。
将已分配作业成本调整为当期实际发生成本,首先需要区别
不同作业逐一计算调整率。
调整率计算公式如下:
①①作业成本调整率的计算,是区分不同成本库分别计算的,即有一个成本库就
需计算一个调整率。
①①②计算调整额。
①①某项作业成本调整额=该项已分配作业成本×该项作业成本调整率
①①③将已分配作业成本调整为实际作业成本。
①①其计算公式如下:
①①④重新计算产品实际成本。
将直接追溯到产品的直接成本和调整后的作业成
本(即实际成本)加总,即可得出当期发生的成本费用。
然后,再重新计算完工产
品、在产品成本,以及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五、增值作业的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
增值作业 = AQ ⨯ (Sv + Suf ) (类似实际作业量下的标准成本)
非增值作业(类似固定费用的闲置能量差异)=实际作业的预算成本-增值成本
= (AQ ⨯ Sv + SQ ⨯ Suf ) - AQ ⨯ (Sv + Suf ) = (SQ - AQ) ⨯ Suf
式中:
AQ:
当前的实际作业产出数量;SQ:
增值作业标准产出数量
Sv:
标准单位变动成本;Suf:
标准单位固定成本。
非增值作业发生的都是非增值成本。
用量差异
价格差异
材料用
量差异
人工效
率差异
变动制造
费用效率
差异
材料价
格差异
人工工资
率差异
变动制造
费用耗费
差异
主要责
任部门
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
【提示】但也不是绝对的(如采购
材料质量差导致材料数量差异或
工作效率慢是采购部门责任)
采购
部门
由人事劳动
部门管理
部门经
理负责
标准成本计算
一、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①①价差: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①①量差: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①①价差: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①①量差: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3.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①①价差: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
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量差: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
配率
注: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的变动制造费用/生产能量
变动成本项目差异分析的责任归属
4、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
(一)二因素分析法
二因素分析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
(二)三因素分析法
三因素分析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分为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和闲
置能量差异三部分。
耗费差异的计算与二因素分析法相同。
不同的是将二因素分
析法中的“能量差异”进一步分解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实际工时未达到标准能量而
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另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
有
关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
配率 =(生产能量-实际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
配率
注: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
含义
根据一系列历史成本资料,用数学上的最小平方法原理,计算能代表平
均成本水平的直线截距和斜率,以其作为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
种成本估计方法。
计算
公式
2
固定成本 a= ∑ x i ∑ yi2 - ∑ x i ∑2x i yi
n∑ x i - (∑ x i )
单位变动成本 b= n∑ x i y2i - ∑ x i ∑2 yi
n∑ x i - (∑ x i )
或利用联立方程:
∑yi=na+b∑xi
∑xiyi=a∑xi+b∑xi2
优缺
点
优点:
在理论上比较健全,计算结果精确。
缺点:
计算过程比较繁琐。
含义
根据历史成本资料中产量最高及产量最低期成本及相应的产量
估计分解产品成本的方法。
计算
公式
单位变动成本
= 产量最高期总成本 - 产量最低期总成本
最高产量 - 最低产量
固定成本=产量最高期总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高产量
或:
固定成本=产量最低期总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低产量
缺点
只考虑两组数据,代表性差。
本量利的
基本模型
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P×Q-V×Q-F=(P-V) ×Q-F
应注意的问题
(1)这个方程式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程式,要求给定其中 4
个,能够求出另一个变量的值;
(2)公式中的成本是广义的:
即包括付现成本也包括非付现成本,
即包括制造成本,也包括期间费用。
本量利分析
一、成本估计
(一)历史成本分析法
1.高低点法
2. 回归直线法
(二)边际贡献方程式
1.基本概念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1)关系公式:
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2)多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要用加权平均数,其公式为:
表示方法
盈亏临界点
安全边际
实物
量
指标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Q0)
安全边际量
计算
公式
Q0= 固定成本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 F
P - V
安全边际量
=正常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
量=Q - Q0
金额
指标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S0)
安全边际额
计算
公式
S0= 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率
安全边际额=正常销售额-盈亏
临界点销售额=S-S0
相对
数/
率
指标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安全边际率
计算
公式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Q0 或
Q
S0
S
Q - Q0 S - S0
安全边际率= 或
Q S
关系公式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安全边际额=销售额
种类
横轴
销售收入线
变动成本线
基本的本
量利图
销售量
(实物量 Q)
斜率为单价 P
斜率为单位变动成本
注:
销售收入=P×Q
注:
变动成本=V×Q
方形本量
利图
销售收入
(金额 S)
斜率为 1
斜率为变动成本率
关系
公式
计算利润
利润=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
计算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3)注意影响因素
单一产品边际贡献率只受 P、V 的影响
多品种产品边际贡献率受 P、V 和 Q 的影响
【总结】本量利图的比较
(二)盈亏临界点与安全边际的确定
边际贡献率
(3)固定成本+安全边际 ≠ 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的边际贡献)+安全边际的边际贡献=边际贡献
(三)安全边际与利润的关系
【提示】只有安全边际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盈亏临界点所提供的边际贡
献等于固定成本,安全边际所提供的边际贡献等于企业利润。
(三)敏感系数的计算
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参量值变动百分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PA 成本计算 分析 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