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陈家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5634460
- 上传时间:2023-06-10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127.46KB
县陈家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县陈家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陈家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陈家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盘山县陈家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盘山县陈家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盘山县陈家镇人民政府;
建设地址:
盘山县陈家镇园林村;
建设年限:
2011年8月~2012年8月
建设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下表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
单位
规模
说明
1
建设规模
1.1
总占地面积
㎡
8680
13亩
1.2
建筑构物占地面积
㎡
2750
建筑密度:
45%
1.3
总建筑面积
㎡
4102
容积率0.67不含菜园
1.2
道路占地面积
㎡
1752
1.3
绿化占地面积
㎡
1042
绿化率12%
2
项目总投资
万元
550
2.1
其中,土地出让金
万元
68.76
2.2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423.66
2.3
其他投资
万元
57.58
3
资金筹措
万元
550
3.1
申请中央专项资金
万元
250
3.2
县财政配套资金
万元
300
4
建设工期
年
1
1.2项目实施背景与依据
1.2.1区位环境
盘山县位于渤海之滨,辽河入海口,辖14个镇,30万人口,面积2145平方公里。
石油、天然气、井盐、芦苇、土地、海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全县呈三个相对独立的自然生态系统。
河口生态系统。
有13条大小河流经县内在辽东湾入海,绿洲、湿地面积近百万亩,有号称亚洲最大的苇田和辽东湾最大的湿地。
辽河入海口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生存着珍稀鸟禽丹顶鹤、黑嘴鸥等二百多个生物种群,中华绒螯蟹、凤尾鱼和河豚鱼等也在这里凭潮夕溯河产卵,繁衍生息;近海滩涂生态系统。
有海岸线72公里,浅海滩涂30多万亩,天然饵料丰美,贝类鱼类资源丰富,人工养殖条件优越;内陆生态系统。
地势平坦(高程差为1米左右),水旱田75万亩(水田面积60万亩)。
宜渔、宜林、宜苇面积130多万亩,具有典型的北方水网农业特色。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我县生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盘山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生态理念和机制为动力,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总体规划,科学布局,统一推进的原则,坚持资源低耗,循环再生,经济高效,科技为基础,公众参与的总体思路。
创建了多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工程和模式,使全县经济、社会、环境步入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10年生产总值实现180亿元,比上年增长42.7%。
其中:
一产业增加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二产业增加值109亿元,比上年增长60.9%;三产业增加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46.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6亿元,比上年翻一番。
各项税收实现10.4亿元,比上年增长40%。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1亿元,比上年增长53.2%。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00元,比上年增长21%。
经济发展跨入快车道,综合排名进入全省中上游行列。
盘山县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让人民群众共享盘山改革发展成果。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做好辽宁省均衡教育发展试点县工作,统筹全县教育教学资源,全力推进教学城建设。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再推进50家规范化村级卫生所。
积极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新增有线用户2万户。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做好失地农民与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探索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
不断完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深入实施“三级联创”工程,在太平和东郭新建两个职业技术培训基地,提升城乡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基金征缴力度,促进社会保险扩面,确保各项保险金及时足额100%社会化发放;规范入户调查和低保公示制度,确保城乡低保户应保尽保。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健全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机制,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能力。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危险品生产、储运等重点行业和重大施工现场、公众聚集场所等重点区域的动态监管,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巩固公安信息化和“三基”建设成果,深入推进“平安盘山”创建工程,争创全国平安县。
高度重视信访工作。
严格执行县级领导“信访接待日”和领导包案等制度,满足合理诉求,化解干群矛盾,保障公共秩序,确保信访工作在全省的领先水平。
2011年着力办好十件惠民实事。
一是实现新县城通客运公交,打通市区与县城便捷的公交通道。
二是完成305国道六里河至太平路口段亮化工程,保障城区百姓平安出行。
三是加大校车投入力度,规范运营和管理,彻底解决全县校车问题。
四是推进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零差价销售,解决群众用药贵问题。
五是继续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均筹资标准由100元提高到150元。
六是改造新建200户农村贫困户住房,改善农村贫困群体居住条件。
七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000个。
八是推行农业生产设施贷款新举措,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九是丰富城乡业余文化生活,新建农家书屋30家、村级文体广场80个,实现文化设施全覆盖。
十是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加盟店50家、直营店10家,满足群众消费需求。
1.2.2项目建设背景
2011年3月14日辽宁省民政厅关于《构建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新格局》的文件对“十二五”期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1.2.2.1总体目标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
未来五年,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拟构建的总体目标是:
立足辽宁实际,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度晚年。
具体工作,概括为“321”,即“三个建设、二个支撑、一个平台”。
“三个建设”:
一是地市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实施市、县(市、区)级养老机构建设和改造工程,用五年的时间努力打造沈阳、大连两市4万张以上床位、鞍山市2万张以上床位,抚顺、本溪等11个市1万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二是县(市、区)级养老福利中心建设。
按照:
统一规划、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培育和发展集群性的养老福利机构,建设规模力争达到1000张以上床位;三是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建设。
全省城镇按照所辖2000名老年人的辐射范围,建设1500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同时兼有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功能。
主要为居家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临时托养、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社会化服务。
“二个支撑”(政策、制度):
一是政策支撑。
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
对新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在土地供应、税费减免、金融贷款、建设和服务补贴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二是制度支撑。
全面推进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制度。
为建立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和持证上岗制度,“十二五”期间将全面推进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全省养老护理员的整体素质。
“一个平台”:
即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全面推进全省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
通过以上努力,到“十二五”末,全省拟增加日间照料床位和机构养老床位10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0张,实现养老床位总数翻一番的目标。
1.2.2.22011年拟做好的几项主要工作:
(一)农村常年病人托管中心建设及运营工作。
根据省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2O10年我省启动了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了20个县托管中心建设任务,其中本溪等六个县已实施托管运营。
2011年将再建农村常年病人托管中心29个(含8个涉农区)。
为完成今年29个托管中心建设任务和对已建成的20个托管机构全面实施托管运营,确保全年新增托管对象2000人的目标,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具体部署落实托管中心建设及运营管理等工作;二是积极争取省发改委对建设资金的早日下拨,力争9月底前完成29个托管中心的建设任务,并整体投入运营;三是抓紧与省财政、卫生、人社、编办等部门沟通协调,尽快以省政府名义出台《辽宁省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服务实施意见》,确保托管工作平稳、有序运营。
(二)养老工作。
一是召开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
为建立和完善我省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养老福利事业的发展,拟于2011年下半年以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传达贯彻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我省养老工作、表彰全省养老服务示范县(市、区)和示范单位、研究部署“十二五”全省养老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同时,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支持,将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二是实施县(市、区)养老福利中心建设。
为有效应对我省人口老年龄化,推进养老事业的快速发展,加大对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拟于2011年起,启动全省县(市、区)养老福利中心建设规划。
通过科学规划、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在全省每个县(市、区)新建、改扩建一所集养护、康复、娱乐、临终关怀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福利中心。
每个养老福利机构床位不低于200张。
2011年计划建设24个,年底前基本完成项目的主体工程。
为此,我们将做好深入细致的调研,搞好可行性的研究论证,确保年内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是推进养老护理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我省各类养老机构现有护理人员8000多人,居家养老护理人员1.6万人,其中接受培训和具有职业资格的人员不足10%。
为全面提高全省养老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2010年我厅与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启动了全省养老护理人员专项培训业务,目前已培训在职人员400人,拟在未来五年内全面推进养老护理人员职业资格制度,逐步实现执证上岗。
(1)制定全省养老护理员“十二五”培训规划。
建立省、市、县(区)三级培训联动机制,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实施养老护理员培训工作。
(2)建立长期培训合作机制。
2011年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并在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设立“辽宁省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建立长效的培训合作机制,确保2011年省本级培训养老护理骨干600人的目标。
(3)建立职业资格制度。
通过与省人社厅沟通、协调与合作,经过系统化学习、专业化训练和规范化的考评程序,逐步实现护理人员全部执证上岗,取得全国通用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
(4)加强对市、县(区)培训的指导。
建立省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师资库”,定期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赴基层授课,同时,督促各级民政部门落实培训资金,确保培训工作的可持续性。
1.3建设单位概况
陈家镇位于盘锦市盘山县,镇政府驻陈家村,人口2.31万人,面积114.2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
陈家、园林、东地、朝鲜族、王家、小刘家、郎家、四家子、青沙、大板、韩家、光正台、前腰、后腰、鸭子厂、统一。
陈家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镇、产业富镇、环境美镇、和谐兴镇”发展战略,全镇呈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陈家镇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抓招商,上项目,引资金,建园区,调结构,强实力,保增长,打造新型建材、通用航空、农产品养殖加工三大产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产业升级、建设园区,做大新型工业这篇文章。
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8.6亿元,同比增长75.6%。
在园区建设上,主要抓好通用航空产业园、新型建材园两个园区建设,2009年这两个园区投入1000万元,完成园区绿化、照明、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五通一平”标准,提高吸引力、承载力和辐射力。
加快推进大禹防水二期扩建项目、通用航空一期项目建设,分别于2009年10月和12月竣工投产;积极谋划通用航空二期建设,抓好一期工程收尾工作。
2010年投入8000—10000万元,完成各项筹建工作,并取得运营许可证。
通过园区的规模膨胀,打造产业集群,力求新增规模企业4家以上,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超1000万元项目5个。
在咬住工业项目建设不放松的同时,陈家镇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做好现代农业这篇文章。
通过培育建设产业化龙头项目,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带动和促进农民增收。
全年农业总产值要达到27500万元,同比增长10%。
陈家镇以鑫安源为龙头,大力发展泥鳅鱼养殖联合体,实行统一地片、统一放养、统一管护、统一捕捞、统一销售、统一分红的生产模式,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泥鳅鱼养殖。
全乡泥鳅鱼养殖规模要达到3.5万亩,同比增加0.5万亩。
依托孟亮河蟹养殖基地的声誉和影响,帮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扶植上河蟹加工项目,带动全乡河蟹养殖业上新台阶。
全乡河蟹养殖面积要发展到4万亩,同比增加0.5万亩。
同时,抓好鑫安源生态旅游项目,规划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观光项目,积极申报辽宁省AAA级旅游景点。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带动三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近郊优势,重点抓好劳务输出和运输业,组织更多劳动力进城入企。
大力倡导全民创业,积极引导自主创业,鼓励群众投身商、饮、服、修等行业,提升三产,活跃商贸。
加强集贸市场建设,拟投入200万元,完善集贸市场功能,强化商贸流通作用,带动全乡三产业的发展。
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060万元,同比增长35%;转移农村劳动力1580人次,劳务输出560人次。
1、加强基础建设,大力发展种植业。
省土地整理项目已接近尾声,改建排灌站1座,修建农桥7座、进水闸4座、涵16座。
现在项目区内土地和灌溉条件得到改善,仅灌溉一项就给承包户每年每亩土节省柴油、电、泵、线路、人工等各项费用26元,提高了农民收益。
此外,还发展高产、优质、无害品种,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
2、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经营效益。
积极发展粮菜畜禽等产业:
泥鳅鱼增养3.2万亩,发展农户1500户,户收入可达4700元,人均收入可达360元左右;河蟹3.5万亩,发展农户3000户,户可收入可达3710元,人均收入可达550元左右;黄牛饲养量2800头,生猪2.5万头,羊1200只,禽类40万只,特种动物3000只,鲜细菜种植1万亩,棚菜20万平方米。
3、发展“一村一品”,壮大优势产业。
加大了村镇两级的宣传、引导力度,及时为农户提供市场和技术信息,“一村一品”初具规模,并且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4、发展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增收。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鑫安源有限公司泥鳅鱼养殖辐射力量已经形成了规模,得到了农户的认可;统一加工厂采取措施,为农户提供服务,逐步完善服务体系,现已带动农户2500余户,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
5、2010年10月21日撤乡建镇,标志着陈家镇步入了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新阶段,开启了强镇富民的新征程。
陈家镇两万多名干部群众以撤乡建镇为契机,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五年再造一个新陈家的目标,实施“工业强镇、产业富镇、生态美镇、和谐兴镇”的发展战略,依托两大产业园区这个平台,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培育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产业,打造中国建筑防水之都;同时扭住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一关键,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三产服务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建成全域城市化的样板镇。
在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上实现新突破,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上实现新突破,奋力把陈家打造成经济富裕、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的新城镇。
1.4编制依据与研究范围
1.4.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构建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新格局》辽宁省民政厅;
《盘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盘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关于盘山县陈家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的批复》盘山县发展和改革局;
盘山县人民政府《关于盘山县陈家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的承诺书》盘县政发[2011]111号文件;
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4.2研究范围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市场分析;建设条件分析、工程进度安排;确定建设规模和总体功能、设计施工方案;消防、环保和卫生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效益分析,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的合理性的综合评价,为政府有关部门审批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投资决策和金融机构贷款决策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根据辽宁省、盘锦市民政部门2011年《构建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新格局》的安排,经盘山县陈家镇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并报盘山县委、政府批准,从新规划、建设陈家镇养老服务中心,以适应盘锦市、盘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称,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系数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社会。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亿多,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
到21世纪中叶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即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又预测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将从2000年的0.94亿(占总人口的7.3%)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占总人口的22.6%),我国已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2,360多万老年人“独守空巢”。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问题,同样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盘山县也和全国一样老龄化程度为10%以上。
新建盘山县陈家镇养老服务中心,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
2.1.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盘山县委、政府也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如果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建盘山县陈家镇养老服务中心,将为盘山县弱势老人、孤儿等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好场所,不仅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快乐幸福,为孤儿等困难弱势群体提供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使其在这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大家庭里垮了生活。
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1.3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需要
陈家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改变原有的养老院设施陈旧、环境较差等这一现状,将扩大收养、收治规模,完善服务功能,亮化美化生活环境,切实解决盘山县陈家镇弱势群体生活困难,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用,更好地履行“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服务宗旨。
作为陈家镇养老服务中心,将在盘山县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1项目建设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2.2项目建设符合盘山县生态文化、精神文明体系建设的要求
盘山县委、政府提出了广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
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以创建“绿色学校”、“绿色敬老院”为主题的绿色创建活动。
坝墙子中学等学校取得了省级绿色学校称号。
全县共有20所学校步入市级绿色学校行列,6所敬老院成为市级绿色敬老院。
盘山县陈家镇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将为盘山县又增加一所市级绿色敬老院。
2.2.3项目建设符合生态文化、精神文明体系建设的需要
该项目的建设,是改善盘山县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促进群众安居乐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重要保障。
项目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盘山县委、政府及各乡镇领导在各项事业的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建设和管理经验,领导认识到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只要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构,为实现项目的高位推动奠定基础。
形成以“县委、县政府统揽,县民政局抓落实,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衔接配合”的民政局项目建设机制,是该项目的组织保证。
群众积极性高,是确保项目建设的重要保障。
新建盘山县陈家镇养老服务中心,是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优良传统的好事、善事,必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干部、群众对于项目的实施都有很高的积极性,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项目建设技术性不是很强,可以聘请有资质的专业建筑施工队伍进行建设。
交通、电力、工程用水等公用设施都是现成的,可就近取材,便于项目实施。
第三章项目实施方案
3.1项目地区条件和地址选择
项目选址在盘山县陈家镇园林村,位于陈家镇政府北侧4公里处。
3.1.1自然条件
盘山县隶属于辽宁省盘锦市,位于盘锦市的北部,辽河下游,渤海之滨。
东与台安县、海城市隔河相望,南与盘锦市区、大洼县毗邻,西连凌海市,北与北宁市接壤。
位于东经121°27′~122°29′,北纬40°45′~40°27′。
3.1.2气象条件
(1)气温:
平均气温8.3℃
夏季最高平均气温28.2℃
冬季最低平均气温-15.7℃
极端最高所温35.2℃
(2)风向、主导风向:
冬季东北北(NNE)
夏季西南南(SSW)
风速:
最大(地面上10m处10min统计数字)25.7m/s
平均风速:
4.46m/s
标准风载:
70kg/m2
(3)降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616.6mm
日最大降雨量142.2mm
一次暴雨持续降雨量3天236.4mm
5分钟最大降雨量13mm
10分钟最大降雨量22.8mm
(4)降雪量:
最大降雪厚度150mm
雪荷载:
35kg/m2
(5)湿度:
年最热月份平均相对湿度82%
年最冷月份平均相对湿度54%
年平均相对湿度70.5%
(6)气压:
年平均大气压1016.22毫巴
最大气压1046.20毫巴
最低气压983.30毫巴
3.1.3工程水文地质资料
根据当地水文地质资料记载,土壤结构为亚粘土、黄土和粉砂层,地耐力为100~120Mpa,海拔标高为3.3~3.5m。
基本地震烈度:
7度,地表水丰富。
3.2其它相关条件
陈家镇园林村的供电、供水、排水接口可满足建设项目要求。
3.3采用标准和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180-2005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设计规范》GB5007-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电气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与建筑群体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2001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2000年版)
3.4场地布置
3.4.1布置原则和功能
根据该项目的建设条件,结合环保、卫生、安全、消防运输及施工等要求,进行合理的总平面布置,并使其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同时根据公司的发展趋势,在总体布置上考虑对今后企业发展留有余地,总平面在保证安全距离的同时,力求紧凑,以节省用地和投资。
重视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并为老人和员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竖向布置与总平面布置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县陈家镇 养老 服务中心 建设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