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题4.docx
- 文档编号:25629084
- 上传时间:2023-06-1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2.83KB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题4.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题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题4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90分钟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簌簌(sù)悬殊(xuán)短促(cù)翘首以待(qiáo)
B.衔接(xián)开辟(pì)雌性(cí)垂涎三尺(dàn)
C.分泌(mì)骨骼(gé)挽救(wǎn)一气呵成(hē)
D.岛屿(yǔ)趋势(qū)抵达(dǐ)亘古不变(gè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污秽沮丧招徕悲喜交集B.栈桥睿智媲美蝇头微利
C.讪笑炽热云霄叩人心弦D.承载勘测归咎忐忑不安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B.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C.近阶段,毒黄瓜、注水猪肉、过期食品……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
D.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它们都贴有特殊的绿色食品标志,象征着产品是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产品。
②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也很快,目前已有203家企业开发了389种绿色食品。
③最先闻名于世的绿色产品是各种绿色食品。
④现在国际上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已达1.64万家,它们的产品行销全球各地。
A.①②④③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D.④②③①
5.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记者罗沙、余晓洁)继中国载人深潜5000米级海试21日成功完成第一次下潜试验并成功突破4000米水深后,北京时间26日上午,海试现场再传捷报。
“蛟龙”号在第二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
26日3时38分,第二次下潜试验任务正式开始。
参加下潜任务的潜航员为叶聪、杨波、付文韬。
4时46分,下潜深度达到2000米,5时40分达到4072米,6时07分成功突破5000米级水深大关,6时17分下潜至最大深度5057米。
6时48分,潜水器抛弃压载铁后开始上浮,于9时30分安全浮出水面。
A.三名潜航员参加下潜任务
B.“蛟龙”号探海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
C.海试现场再传捷报
D.“蛟龙”号完成两次下潜试验
6.为配合班级开展的“走近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我们读过不少科普类的名著,某同学对名著内容作了以下提示,请你写出两部名著的名称。
(2分)
A.两部名著的作者属同一国籍。
B.两部作品都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C.其中一部名著是作者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这两部名著是:
(2)你班对“‘克隆’技术对人类是不是福音”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辩论,下面是反方辩手的观点和辩词,如果你是正方,请把你的观点和辩词写在下面。
(4分)
反方:
“克隆”技术对人类不是福音。
克隆将减少遗传变异,克隆技术的使用将使人们倾向于大量繁殖现有种群中最有利用价值的个体,而不是按自然规律促进整个种群的优胜劣汰,干扰了自然进化过程。
如果用在人的克隆上,克隆人与被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并将对现有的社会关系、家庭结构造成难以承受的巨大冲击。
正方: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19分)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7.请根据第一段文字概括一下什么是物候学。
(4分)
8.请简要概括选文第二、三段的主要内容。
(4分)
9.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3分)
10.选文画线句子中的“左右”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4分)
11.结合课内外古诗词积累,写出与物候现象有关的两句诗。
(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1分)
智慧也可以移植
①《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读书人朱尔旦天生愚笨,学习成绩很糟,几次参加科考都未及第。
后来,他结识了一位主管人间生死的陆判官,请求帮忙。
陆判官施展法术,从死人身上选了一颗“慧心”,调换给了朱尔旦。
从此朱尔旦变得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下笔神思飞扬,不久就考中了举人。
这个故事虽说是蒲松龄先生编造的,但现代科学不仅有可能用生物工程方法把知识“拷贝”到大脑里,使一个知识不多的人很快获得很高的常识,而且有可能将人的智慧从一个人的身上搬到另一个人的身上,使后者拥有前者的记忆。
②早在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康纳尔就用涡虫做过记忆移植的实验。
他用一束光去照射一群涡虫,同时用电流刺激它们。
时间久了,这群涡虫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看到光束,即使没有电流也会马上避开。
麦康纳尔把这些涡虫碾成了浆液,用来喂没有训练过的涡虫。
奇迹发生了,没有经过训练的涡虫看到光束也马上避开了。
这个实验表明,动物的记忆可能存在于某种物质之中,因而可以从一个个体移植给另一个个体。
③1978年,联邦德国有位生物学家叫马田,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证实麦康纳尔的结论。
马田选择了两只健康的蜜蜂,对其中的一只作专门训练,每天让它在一个固定的时刻从蜂房里飞到另一个蜂房去寻找一碗糖蜜。
时间久了,这只蜜蜂就养成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作一次这种飞行的习惯。
马田从被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取出某些物质,移植到未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
奇迹出现了,未训练过的蜜蜂的伤口长好后,居然像训练过的蜜蜂一样,每天到了固定时间,就毫不迟疑地飞到放着糖蜜的那个蜂房里去。
④马田的“换脑术”轰动了欧洲,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得不相信,记忆是完全可以移植的。
⑤美国的神经化学家瓦加尔,曾从大鼠的脑中分离出了3种记忆物质,它们是黑暗恐惧素、噪声忍受素、蓝绿色辨别素。
把这3种物质中的一种注入大鼠的脑中,大鼠就能增加对某一方面的感受能力。
荷兰化学家戴维德从大鼠脑中分离出另外一种记忆物质,把这种物质注射到大鼠的脑中,大鼠的记忆力就得到显著提高。
⑥到目前为止,从高等动物中分离出来的记忆物质还不是很多。
经分析发现,这些记忆物质都是由某种特殊的蛋白质组成,因为构成的形式不一样,性质也就大不一样。
⑦瓦加尔进一步预言:
记忆也像动物的遗传那样,是通过一种密码来实现的,一切动物的记忆密码都相同。
⑧既然记忆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那么记忆蛋白能否应用于人类呢?
为此比利时科学家进行了大胆的实验:
他们用加压素喷洒一位因车祸昏迷不醒的青年的鼻子,一天后这位青年记起了一些车祸的情况,一星期后恢复了记忆。
以后他们发现加压素不仅能恢复病人的记忆,而且能提高记忆力、识别力和注意力。
⑨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一旦获得成功,《聊斋志异》中的神话将变成现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飞跃。
假如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即将离世,只要把他大脑中的记忆物质取出来,移植到一些年轻科学家的大脑里,他的工作就可以有人接替了。
(选自《中国科协报》,有改动)
12.开头一段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4分)
13.文中②~⑥段大致是按什么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4分)
14.文中是怎样说明“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的?
(4分)
15.全文说明的是移植“记忆”,可标题却是移植“智慧”,这个标题有问题吗?
为什么?
(4分)
16.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未来人类的智慧移植的畅想。
(5分)
三、写作(40分)
17.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谈谈绿色食品”为题作文。
要求:
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人名、校名、地名等。
八年级语文(上)(人教实验版)第四单元检测题(A卷)
参考答案
1.B(“涎”读xián。
)
2.C(“叩”应为“扣”。
)
3.C(“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感情色彩有误。
)
4.C(此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这类试题综合考查了我们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思维判断能力。
回答时要抓住语句中的标志词、使语言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探明语序内在的逻辑性。
本题规律:
绿色食品——对绿色食品的诠释——国际——我国。
)
5.B(分析适合此消息的最恰当的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消息第一段中的重点语句——“‘蛟龙’号在第二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来概括。
)
6.
(1)《昆虫记》《海底两万里》。
(2)“克隆”技术对人类是福音。
我们可以利用克隆技术挽救那些濒临灭绝的物种;可以克隆出各种器官来供人们进行器官移植,从而挽救人的生命;我们还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大量具有抗旱、抗病虫害的优质高产品种,大大提高粮食产量。
[第
(2)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我们针对反方观点辩论,言之有理即可。
]
7.物候学是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
(原文中有较为明确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这一句话提炼出答案。
)
8.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注意第二段中的重点句: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
9.举例子、作比较。
10.不能去掉。
“左右”表示花期延迟时间不能确定是十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中恰当地使用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更全面,增强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
揣摩具有修饰限制功能的词语,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如去掉修饰、限制的定语或状语与原文比较,用另外一些词语替换这些修饰、限制性成分来比较。
此题我们即可用此方法来分析答案。
)
11.示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开放性试题,只要所举诗句与物候现象有关即可。
)
12.引出说明内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本文是说明文,说明文开头引用故事一般是为了引出说明的对象。
本文开头引用《聊斋志异》中换心提高聪明智慧的故事,正是为了引出“智慧也可以移植”,同时也增加了说明文的趣味性。
)
13.时间顺序(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文中②~⑥段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句:
“早在60年代”“1978年”“到目前为止”。
由此可知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
14.从“喂养”实验到“换脑”实验再到“分离”实验,从动物实验到人的实验。
(文中第②段写了美国心理学家麦康纳尔喂养涡虫的实验,第③段写了联邦德国生物学家马田对蜜蜂进行“换脑”的实验,第⑤段写了美国的神经化学家瓦加尔对大鼠进行分离记忆物质的实验,第⑧段写了比利时科学家对一位因车祸昏迷不醒的青年进行了大胆的实验。
从这些信息中概括归纳即可。
)
15.这个标题没问题。
因为人的智慧关键体现在记忆上,记忆强的人总是很有智慧。
[说明文标题的作用:
(1)说明体裁;
(2)说明中心;(3)引起关注。
本文标题“智慧也可以移植”是说明文章的中心内容,文章中说明的是移植“记忆”,但因为人的智慧关键体现在记忆上,所以标题并没有问题。
]
16.示例: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智慧也可以移植,那么父母去世时可以把智慧移植给自己的子女,让子女保存父母的记忆和智慧,也是对父母的一种纪念。
(只要合乎现行的道德标准,并能进行健康向上的设想都可。
)
17.思路点拨:
“谈谈绿色食品”这一题目较宽泛,切入点可以小一些。
从一个角度切入,力求谈得具体些、深入些。
可以对绿色食品这一概念作阐释,也可以专门介绍绿色食品的特征;可以介绍绿色食品必须具备的条件,也可以介绍绿色食品的发展历程;可以介绍绿色食品发展的现状,包括绿色食品上市情况,以及人们对绿色食品的态度,也可以介绍绿色食品发展的趋势;等等。
例文:
谈谈绿色食品
当你去超级市场采购时,你是否注意到,有些奶粉、茶叶、咖啡、果脯、饮料等的包装袋(盒)上都印有同样的图案——太阳底下的两片绿叶轻托着一枚绿芽,这就是“绿色食品”的标识图案,这些食品就是大名鼎鼎的“绿色食品”。
你也许会感到奇怪,绿色食品不就是那些绿色的蔬菜、水果吗?
怎么连奶粉、饮料之类也成了绿色食品?
其实,绿色食品是指安全、营养、无污染类食品。
那绿色食品的标识图案告诉我们,绿色食品出自纯净、无污染的环境,能给我们带来勃勃的生命力。
绿色食品为什么受人们青睐呢?
这要从环境污染说起。
环境污染问题是困扰全人类的重大问题,它使人类生存受到了威胁。
因为人的食物结构中,大多数食物来自田野里的农作物和禽肉鱼蛋等,如果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受到污染,它们的体内就会积累起有害物质,这样,人吃了这些作物或用禽畜加工成的食品,就会中毒,影响人的健康。
工业污水是重要的污染源。
例如制造染料、农药、灯泡、电池的工厂,它们排出的废水中通常含有汞,这些废水流入到江河里,使生长在河里的鱼儿体内含有了许多的汞。
人吃了这种鱼,汞便在人体内慢慢积累起来,这就是汞中毒。
久而久之,汞中毒的病人会出现口齿不清、手脚麻木、耳聋眼瞎、精神失常等症状,甚至会死亡。
农药也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据统计,现在常用的400多种农药中,就有140多种农药含有毒性很大的有机氯。
人稍有疏忽,吃了施用过这些药物的作物做成的食品,轻者会出现头昏、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重者还会丧命。
如果人长期慢性中毒,就会得白血病、胃癌等不治之症……现在,因食物被污染而引起的中毒现象屡屡发生,人类的食物源已亮起了红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入口”的东西既要美味,又要有营养、卫生、无任何污染。
因此,不含有害物质残留的绿色食品便成为人们渴望的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也因此成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必然趋势。
绿色食品犹如绿色的春潮,正快速涌进我们的生活。
绿色食品的涵盖面十分广泛,它包括地里种的、水中游的等多种多样的食品,如粮食、蔬菜、鱼肉、鸡蛋、水果以及油、茶、酒、调味品等。
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如作物要在没有污染的地方进行栽培,以保护其不受污染;禽畜的饲料中,不准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激素添加剂;制罐头、饮料的工厂中,使用的工艺设备必须无铅、锌等污染。
绿色食品不但有利于人的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
绿色食品标识已成为我国食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出口创汇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绿色食品带来的“绿色事业”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
点评:
本文思路非常清晰,由绿色食品的图案引出说明对象,然后自然过渡到环境污染,讲了环境污染食品的两个因素,因此自然引出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和绿色食品的范围,最后从利国利民这一大局结尾,这样的介绍符合人们的认知过程。
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作诠释等说明方法运用恰当,很全面地为读者介绍了“绿色食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上册 语文 第四 单元测试 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