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的四大阶段.docx
- 文档编号:25619334
- 上传时间:2023-06-1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93KB
人的发展的四大阶段.docx
《人的发展的四大阶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发展的四大阶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的发展的四大阶段
人的发展的四大阶段
人类个体从出生到24岁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人类经过这四个不同阶段逐渐达到成熟,心理、生理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人的成长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类型,不同成长阶段之间的心理变化非常明显。
如新生的婴儿只会吸吮和吞咽,身体各方面发育不够成熟,生理功能很不健全,1岁时儿童行走还不平衡(也称摇摆儿童),3岁时儿童能毫无困难地蹦蹦跳跳,双手能够做出很多精细的动作,6岁时儿童更为强壮,10岁时儿童充满自信,接受挑战,青少年时期,他们各方面发展不一样,直到他们上大学、走向工作岗位,人生是一个不断转变转换的过程。
因此人们无不夸张地说,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再生的过程,当一个心理个性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随之而来。
玛利亚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就像蝴蝶的演变那样经过若干个关键的演变期,每个阶段生理、心理发展变化很大,就像蝴蝶生命经历的过程:
幼虫—蛹—蚕—茧—蛾—蝶。
每个阶段营养环境要求都不一样。
她把儿童的发展按每6年划分为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六岁,称为婴幼儿时期,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成长和吸收阶段;第二阶段从六岁到12岁,称为童年时期(儿童),是儿童身心同步成长期,在此时期,他的心智得到了“整合”并以开放的心灵去吸收世界的各种知识;第三阶段从12岁到18岁,称为青少年时期,是深入发展兴趣阶段;第四阶段从18岁到24岁,称为成熟时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后面一个阶段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基础的。
儿童的发展不是从小到大的过程,是阶段性发展过程,而蒙台梭利教育是对每个阶段、每个个体恰当地最需要的支持点,恰当时候所需要的发展性教育。
人类的每一个个体都会经历一系列的转变,每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每一个儿童都是一次重生,每一个阶段必须要成功地完成才能允许儿童在下一个阶段能实现最大化的发展。
玛利亚蒙台梭利除了认为0-6岁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外,她也认为12-18岁这个阶段有着类似于0-6岁的特点,在她书中的图示中,0-6岁和12-18岁都被标为红色,代表了这两个阶段中孩子在生理,心理上经历的巨大的、活跃的、不稳定的变动和发展,这种巨变甚至可以和化茧成蝶的蜕变类比;而6-12岁和18-24岁则被标为蓝色,代表相对稳定的变化。
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孩子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他们发展很快,有很大创造潜力。
这两个阶段还各有两个子阶段,0-3岁和3-6岁是第一阶段的两个子阶段,12-15岁和15-18岁是第三阶段的两个子阶段。
这两个阶段的孩子都处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时期,无论是脑力还是体格方面,另外两个阶段就相对比较平缓一点。
这两个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
他们都睡得很多。
生理上和心理都有很多转折点,比如女孩子大概12岁初潮、男孩子会开始遗精等。
第一个子阶段是吸收学习期,也就是0-3岁的孩子和12-15岁的孩子一样,在这期间他们会吸收学习到很多知识。
第二个子阶段是巩固发展期。
3-6岁的孩子基本都是在发展、完善、巩固他们在0-3岁吸收到的信息。
15-18岁的孩子也一样。
最重要的受教育区间是0-6岁,有无限的潜能。
0-3岁时是无意识的学习,同时也是具有最大潜能的。
3-6岁时象征着火球爆发,是教育核心时期。
0-6岁前三岁最为有创造力阶段,12-15岁最为有创造力时期,称为新生类。
而6-12岁、18-24岁这两个阶段发展相对缓慢,婴幼儿发展到了童年时期会得到沉淀。
传统教育的投入与孩子的年龄是成正比的,随着孩子年龄越大,教育投入的越多。
0-6岁这一块儿几乎是没有的,多数人误以为0-6岁不要受太多教育。
在过去,没有人关心那些0-6岁的孩子,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各种各样的学前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担负起这些孩子的教育。
随着心理学家研究的深入,目前出现了一种与传统教育相反的认识倾向,认为教育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大学,而是0-6岁,人们越来越坚信智慧就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不仅如此,人的心理也是在这个阶段定型的,这个时期对人格的形成也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婴儿的大脑和我们成人完全不同,他们的大脑潜藏着巨大的创造力。
在出生的第一年中,他们不但完成了语言的创造,同时发音器官也发育完善了,他们时刻都在为智力等的发展做准备。
但这些工作都是儿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完成的。
婴儿从降生之后,就逐渐学习着各项能力,逐渐建立起他的个人力量,以适应环境和社会给他提出的要求。
他们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并且具备理解力和思考力。
在他6岁的时候,儿童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了,并且有了足够的耐心去听成人讲话,这些都是儿童不断发展的结果。
而对于成人来说,成人的工作不是教育他们,而是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帮助,成人是儿童发展的促进者、协助者,发展构建是儿童自己完成的,是自我发展完成的。
成人不是儿童发展的填补者,儿童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成人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是为孩子包办一切,而是应该为孩子提供一种适宜的环境,促使儿童创造性的自我发展。
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成人应向儿童学习,成人通过观察儿童,找到儿童发展需求是什么。
儿童在这一阶段最需要正确的帮助,就是要减少妨碍他创造力发展的任何障碍,最大限度地发展他的潜能。
这就是基于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所发现的教育的新方向——向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帮助,为孩子提供满足其心理发展需要的环境,从而帮助孩子内在生命力的自然发展。
儿童发展各个阶段的特征表现为:
一、婴幼儿时期(巨大创造的时期)
1、儿童出生之后,离开了母亲子宫,面对全新的环境,开始迈出了独立的第一步,产生了面对世界、学习和吸收各种知识的强烈愿望,通过在周围环境中吸收各种知识来完善自己,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成为独立的个体。
在婴幼儿时期,儿童的表达有限,能力有限,他们的思维活动主要是靠感知运动来调节的,如碰到陌生人打招呼还是握手,吃食物用刀还是筷子等。
到了三岁时,儿童能自由的独立行走,能进行语言交际,有独立性,他们的思维活动主要依靠表象来调节,如用手做一些事,能用语言表达想要或不要。
2、生理特征:
处于身体发展期,身体发展不成熟,头到肢体不协调,骨骼疏松,消化系统不完善,没牙齿,动作行为受限制,生理局限性非常大,正因为人类倾向性力量帮助他探索、精准、自我完善。
3、感官学习者:
这一阶段的儿童通过闻、触摸看等形式认识世界,他们的心智与成人不一样,不具备智力,不具备判断能力,不可能有意识努力去在某方面做什么。
不像成年人:
今天累了,不想学了。
儿童无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进入学习状态,完全接纳进入大脑——吸收性心智,他动作、行为受环境影响,这一阶段个体与环境互动,通过互动促进发展。
这一阶段的孩子可以很轻松很快得学会非常多的东西,玛丽亚蒙特梭利指出这是因为他们有一种特殊的心智叫作吸收性心智,如果没有这种吸收性心智他们就不可能很快很轻松地学会很多东西。
我们作为成人有的是理性化的心智,所以我们不能像6岁以下的孩子一样很快的学会这么多东西。
他们会吸收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环境相融合,将环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这种吸收性心智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是无意识的,表现在0-3岁,例如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学会了走路就可以走了,第二个层次是有意识的,表现在3-6岁,比如他们会告诉别人自己学会了画一个符号。
通过触摸、看才能理解,需要经验、经历才能理解,吸收性心智让儿童不知疲惫,任何时间吸收某一点感兴趣的东西。
4、生命敏感期,某一点某一方面特别敏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会对环境中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
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而对于成人来讲,如果抓住了孩子的这些敏感期,进行适时适当地引导,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以儿童语言的发展为例,对婴儿讲话,他对嘴特别感兴趣,孩子哭,你跟他说话,他会专注,模仿你嘴动、讲话,语言敏感期是共有的。
每个阶段有好几个敏感期(秩序、语言、协调一致、社交行为、细节、微小事物敏感期)。
3岁时儿童的语言少、只有只言片语。
6岁时儿童的语言更加丰富,对渴望的东西可以用语言表达了。
3岁时儿童的动作精细化了,能书写。
6岁时儿童的大脑有组织能力,能作决定,清楚表达,所以说发展儿童智力、人格意志力、专注力在0—6岁是重要阶段。
5、零到六岁的孩子处于学习的敏感期,使学习变得更容易、更快,对“秩序”“语言”“感官觉知”“数学”及“礼貌”会产生特殊的反应与接纳能力。
儿童用“吸收性心智”进行学习。
比如语言,一个六岁之前的孩子可以毫不费力地学习三门甚至三门以上的语言。
第一阶段又可分两个时期,从出生到三岁以及从三岁到六岁。
从出生到三岁的婴孩拥有成人截然不同的,或无法匹及的大脑。
并且此时,婴儿对成人给予的刺激物较不为敏感,因此成人无法对这种大脑进行直接的影响。
第一时期的第二小阶段是从三岁到六岁,此阶段的幼儿心理状态比较稳定,但是他的个性经历着巨大变化,是个性形成的基础阶段,也是道德情操形成的基础阶段,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秩序。
从零岁孩子的大脑处于一无所知的“零的起点”,到6岁时他们就拥有了可以进入小学学习各类知识的智力。
在这六年间,孩子已经悄悄地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6、成人的责任:
第一,对儿童自我创造潜能的觉知。
帮助儿童帮助自己。
让孩子做,不替孩子做。
第二,做孩子的模范榜样。
第三,为孩子提供充分发挥潜力的环境。
7、环境:
0—3岁理想环境是家庭环境,因父母需要工作,蒙台梭利设计了婴幼儿之家,0—1.5(巢穴),3—6岁(儿童之家)。
二、童年时期6——12岁(稳定和统一的成长时期)
1、生理特征:
牙齿脱落,体型又瘦又高,脸轮廓分明,头、肢体构成接近成年人。
2、心理特征:
有巨大的心智力量,对学习世界很敏感,抽象的思考者,强大的想象力和社会性发展,道德观发展。
处于愉快环境,情绪稳定,吸收性心智逐步消去,人类倾向性仍存在,敏感期也不存在,发展目标不同了,成人回应也不同了。
大人还用6岁前方式对待小孩是不行的,儿童犯了错会认为小孩越来越不听话,因为这时候小孩有很多想法,有很多问题,想了解万事万物的需求,家长认为小孩不听话,不讲道理,而玛丽亚蒙台梭利认为他们这一时期是“不讲道理年龄”。
能用语言表达交流,思考,有动作能力,是构建人类应有的基石,需理解社会是如何构建的,有巨大的心智力量存在。
6岁前儿童只是吸收不能思考,这个阶段不同,有巨大心智力量和能量,作为大人,对孩子的问题如为什么、在哪等问题,应作出回应,协助他们找到答案,方式不一定是回答答案,而应遵循他们兴趣,不强加给他们,给予他们框架边构,让他们去探索。
6岁前儿童的思考通过可触摸、可看的东西,第二阶段不同了,儿童的语言更丰富了,他们会讨论看见过的东西,有抽象思维。
有强大想象力,想象力是指创造想象力、衔接不能触摸的东西,会想未来发生什么。
3、这一阶段儿童在其群体中作为一个社会性的人进行发展,具有社会功能,在与群体互动、向外拓展、群体玩耍、制定规则游戏,团队集体性活动中产生领导者,这一举动是自然的。
0-6的孩子会说“让我自己来做”,而6-12岁的孩子经常挂在嘴边的是“这不公平!
”这时段的孩子更注重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孩子好象不停的“打小报告”,其实他们的言下之意是问你,“他们这样做对吗?
”,所以这时段引入道德教育是非常适当的。
这一阶段发展品质和道德形成,能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会质疑成人说的是不是对的,因此在意公平与否内心是真正追求公平,家长应作这样的模范非常重要,家长言行要一致。
4、玛丽亚蒙台梭利认为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是儿童变得更加独立,与群体互动,成人关注儿童心理发展很重要,帮助儿童抽象思维,学会给予儿童呈现宇宙,让孩子探索,不能填鸭式塞给孩子,给他一把钥匙,给他一个关键点,大故事,真实故事,包括世界形成、人的起源、数字产生、地理、介绍这些让他们有兴趣,探索活动要有教具协助,给孩子选择权,让孩子对选择负责任,并不放纵孩子,先讨论,某事不做是不可以的,再次坐下来讨论,每天要做什么,儿童在这样情况下,自由选择要负责任,如出门活动由学生决定,安排怎么去,带什么食物由学生商定,成人只负责安全而已,如学生坐错了车,不能到达目的地,就让他去,要有这样的经历。
帮助孩子判断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是不可以的。
让儿童经历:
找问题——经历——体验---学会的学习过程。
5、环境:
更广阔的群体
6、成人的角色:
第一、帮助儿童找到问题的答案。
第二、道德模范榜样。
三、青少年时期12——18岁(巨大创造的时期)
青春期到来,儿童期结束。
找到在社会中的位置。
0——6岁,自我建构
6——12岁,了解社会如何进行功能
12——18岁,我的位置在哪里
1、生理特征:
这时期生命脆弱,细菌易感染,在生理方面产生巨大的变化。
在社会中不确定跟男生还是跟女生玩,互相猜测,在社会中表现不自在、害羞、腼腆,自我意识更弱,对自己需求很在意,敏感,家长应理解孩子在青春期的反应,积极暗示孩子“父母是爱我的”。
他们的情绪不稳定,社交团体会缩小,寻找真心交往的人,社交圈不稳定,这阶段要帮助孩子发展成为自信、平稳的人,找到他在这个世界的位置,创造性潜力大,家庭应要有限制引导和限制不能告诉。
2、心理特征:
情感上没有安全感,在交流中不自然,以自我为中心,寻找模范榜样,支持“好事”。
需要理解社会如何运作。
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是,他们脆弱,起伏不定的情感,对周围评论的敏感,非常在意自己的外表,对融入团体有强烈的渴望,对缺乏自信感到痛苦,对自己和他人都会有疑问。
在社会性方面,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小群体,会反抗权威,被异性吸引,寻找偶像英雄,关心人类和世界并想做出贡献。
这阶段是道德、是非、品格、价值观形成阶段。
3、从心理、生理进行保护,确保让他们理解社会功能,在真实社会互动。
社会性开始增强,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并产生特殊的情感纽带。
开始崇拜偶像、英雄,等等。
另外,心理脆弱,非常敏感,自信心不强也是此阶段孩子的特征,所以特别需要成人的理解与鼓励。
此阶段是青少年犯罪的多发阶段,他们想独立,想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社会观还未完善,容易偏激,做出触犯法律的时期。
网络上那些初中孩子的暴力视频,让人看了十分痛心,也是我们作为未来孩子的教育者需要警戒的。
4、他们需要的是:
经济和情感的独立,加强自信,对个人的空间进行实验探索,了解他们个人在社会和历史中的位置,对性进行调查研究。
他们同样需要爱,尊重和安全感。
玛丽亚蒙台梭利认为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由于快速的身体发育,体内荷尔蒙的变化,孩子们在智力上的能力会有所下降,这时候学校其实是一个错误。
他们不应当呆在学校里学习,也不应当呆在家里(孩子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此时的独立和0-6的独立相似又截然不同。
她认为他们应该花一段时间集体住在乡村,从最基础的农业开始来研究人类文明。
他们可以通过买卖他们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来学习如何开办和管理一个商店从而了解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构建是生产和交换。
如让孩子们种地喂牛,到集市买卖他们的产品,让孩子们自己分工合作,设计并建筑桥梁方便当地人和他们自己的出行,从中学习并运用到数学,物理等各方面的知识。
5、环境:
大地之子、蒙台梭利高中
6、成人的角色:
需要给予正确尺度的引导和自由。
四、18—24岁成熟期(稳定和统一的成长时期)
1、不完全成熟,不要帮助孩子做决定,只需分享。
通过12-18岁对社会的了解,孩子在18-24岁阶段才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选择一个职业或选择一个专业进入大学,在这个阶段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局限,对世界负有责任感,会把自己和高过自己的一些事情如人类理想,灵魂等联系在一起,他们经常问自己的是“我能做什么(来贡献社会)?
”
2、这一阶段他们身心稳定,开始寻求一种回馈社会,实现自我的工作。
离开了学校,但学习并未结束。
他们展开了“自我探索”与“自我成长的”的“终身学习”。
这一阶段是他们的精神成长期,良心的识别力形成期。
精神成长趋于成人化-确定自己在全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此阶段道德情操的发展使自己敢于站出来主持公理与正义。
3、环境:
工作、大学。
4、成人的角色:
合作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展 四大 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