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形态强化练.docx
- 文档编号:25618499
- 上传时间:2023-06-1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409.73KB
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形态强化练.docx
《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形态强化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形态强化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表面形态强化练
专题二地球表面形态
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1~2题。
1.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B.乙C.丙D.丁
2.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1.C 2.D
解析 甲是冰川侵蚀地貌,乙是风力沉积地貌,丙是流水侵蚀地貌(喀斯特地貌),丁是火山地貌,属内力作用。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回答3~4题。
3.下列地区中,不属于印度洋板块的是( )
A.澳大利亚大陆B.阿拉伯半岛
C.斯里兰卡岛D.中南半岛
4.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
A.海岭和海沟B.岛弧和海沟
C.海岭和裂谷D.岛弧和裂谷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澳大利亚大陆、阿拉伯半岛、斯里兰卡岛都在印度洋板块上,中南半岛在欧亚板块上。
第4题,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两板块的交界带形成岛弧、海沟;海岭是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裂谷位于板块的张裂地带,不是碰撞挤压地带。
读图,完成5~6题。
5.该图片中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D.冰川侵蚀
6.该地貌景观发育的基础岩石是( )
A.花岗岩B.玄武岩
C.石灰岩D.大理岩
答案 5.A 6.C
解析 桂林山水景观是石灰岩经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2016·9月浙江台州市选考质量评估)读“某地地貌景观及其沿MOQ一线还原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7~8题。
7.字母所示区域,属于向斜山的是( )
A.MB.OC.PD.Q
8.根据地质构造示意图分析,该地( )
A.花岗岩层广布并且出露地表
B.地壳水平运动作用不强烈
C.大部分地层有整体抬升过程
D.内、外力作用均比较明显
答案 7.B 8.D
解析 第7题,结合两图可知,O处是向斜构造且地貌类型为山地。
第8题,花岗岩是火山喷发冷凝形成的火成岩,该地没有火山地貌,A项错;由图可知该地地壳水平运动强烈,B项错;该地发生强烈褶皱,大部分地层以水平运动为主,C项错;既有内力作用,又有外力作用,D项对。
(2016·浙江省金华十校高二期末考试)图甲为“某地貌景观图”。
为解释该景观的主要成因,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如图乙的演示。
读图,完成9~10题。
9.该景观的地质构造类型是( )
A.地堑B.地垒C.断层D.褶皱
10.教师演示了( )
A.板块挤压碰撞B.岩块断裂上升
C.岩层水平挤压D.外力侵蚀搬运
答案 9.D 10.C
解析 由景观图可看出,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故为褶皱。
褶皱是岩层受到水平挤压而形成的。
11.有关黄土高原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D.地壳抬升
答案 A
解析 一般认为,黄土高原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冬季风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带来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
(2016·10月江苏省扬州中学月考)国土资源部在广西西北部乐业县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发现了一处世界地质奇观——乐业天坑群。
在20平方千米范围内已发现有天坑28个。
在全世界13个超大型天坑中,分布在乐业的就有7个,其代表是大石围,如图所示。
大石围底部发现有两条宽7~13米的地下暗河,是广西目前流量最大、流程最远的地下暗河之一。
读图,完成12~13题。
12.形成乐业天坑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沉积B.流水溶蚀
C.火山喷发D.断裂下陷
13.下图中各地貌形态与乐业天坑成因一致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2.B 13.C
解析 第12题,大石围底部发现有两条宽7~13米的地下暗河,由此知其属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而成的。
第13题,①为流水沉积而成的平原;②为火山喷发而成的火山地貌;③为桂林山水景观,是流水溶蚀而成的;④为断块山,是岩层断裂上升而成的。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15.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②B.③C.④D.⑤
答案 14.C 15.C
解析 第14题,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①过程代表变质作用,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第15题,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分离边界处喷发形成海岭。
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因为岩浆活动而形成。
图中④表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
(2016·浙江余姚中学选考模拟)读下图,回答16~17题。
16.图示Q处地质构造为( )
A.背斜构造B.断层构造
C.岩浆侵入构造D.向斜构造
17.若图示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 )
A.Q地可能贮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B.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
C.在P地向下钻探可以找到④岩层所含资源
D.P地地下水资源丰富
答案 16.D 17.B
解析 第16题,根据岩层弯曲图可知,Q处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P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
故A错D对。
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压力过大或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位移,从图中可知Q处并没有断裂面,故B错。
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没有岩浆侵入构造,故C不正确。
第17题,根据岩层分析可知Q处为向斜,而石油天然气主要贮藏在背斜中,故A错。
从图中可知Q处有层理结构,应为沉积岩,在Q处下方有花岗岩存在,而花岗岩是岩浆活动上升形成的,说明此处存在岩浆上升活动。
沉积岩将受岩浆上升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包括大理岩和板岩),故有可能在Q的下方存在变质大理岩,故B正确。
从图中可知P处的岩层④已被侵蚀掉了,故不可能在下方找到④岩层所含的资源,C错。
由于P处是背斜,而水资源汇聚在向斜,故D错。
(2016·浙江余姚中学选考模拟题)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8~19题。
18.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19.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答案 18.B 19.A
解析 第18题,根据题意可知该“蜂巢”位于河西走廊,而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流水侵蚀作用弱,故排除A,我国西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大,故风力侵蚀作用强,故选B。
冰川侵蚀地貌形成的是角峰或U型谷,与题干中的蜂巢、千疮百孔不符,故排除C。
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沉积岩,与“蜂巢”为花岗岩不符,故排除D。
第19题,从图中可知,沉积岩被花岗岩切断,说明先有沉积岩形成,然后才有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
而花岗岩本来是岩浆没喷出地表形成的,现在是出露地表,说明有地壳抬升作用而出露地表,出露地表后又受到外力的侵蚀作用,才形成现在千疮百孔的地貌。
故为:
沉积岩——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花岗岩由于地壳抬升出露地表——花岗岩在地表受风力侵蚀——千疮百孔。
(2016·浙江余姚中学选考模拟)历史上美国加利福尼亚谷地曾是一个面积宽广、狭长的湖泊。
读“美国加利福尼亚谷地古地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断层的形成原因是( )
A.冰川侵蚀致使岩层断裂
B.板块张裂地壳褶皱凹陷
C.板块挤压地壳岩层错断
D.海浪侵蚀致使岩石塌落
21.与加利福尼亚谷地形成相关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层下陷、流水沉积
B.岩层抬升、冰川侵蚀
C.海浪侵蚀、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冰川侵蚀
答案 20.C 21.A
解析 第20题,从图中可知断层是由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使地壳断裂进而岩层错位。
故C对B错。
冰川侵蚀形成的是角峰、U型谷,不是断层,故A错。
海浪侵蚀会在滨海地带形成海蚀地貌,故D错。
第21题,加利福尼亚谷地曾为湖泊,说明地壳发生了下陷,故排除B。
从图中可知加利福尼亚谷地有冲积扇,说明地壳下陷后有河水的沉积作用,故A正确。
海浪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都不符合题意。
读下图,回答22~23题。
22.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变化可能是由于( )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B.河流沿岸大规模挖沙
C.修建水库数量增多
D.近十年降水持续偏多
23.据图推断,近年我国( )
A.滨海盐碱化趋势减弱
B.台风破坏程度明显降低
C.沿岸湿地的面积缩小
D.河口附近海岸侵蚀后退
答案 22.C 23.D
解析 第22题,图中显示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呈下降趋势。
总输沙量与河流搬运能力和河流含沙量呈正相关,则总输沙量减少的可能原因是河流水量减少导致的搬运能力下降,或植被覆盖率提高导致的水土流失减轻,或河流流域内修建水库拦截了部分沙源。
第23题,图中显示河流总输沙量减少,则河口沉积作用减轻,海水侵蚀作用加强,海岸后退。
(2016·浙江余姚中学选考模拟题)读下图,回答24~25题。
24.图甲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乙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5.图乙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 )
A.海沟B.海岭C.褶皱山D.裂谷
答案 24.B 25.D
解析 第24题,据图乙可知,岩层向两侧运动,说明板块发生张裂运动,②为东非大裂谷,是岩层张裂运动所致,故本题选B。
①为非洲阿特拉斯山脉,④为喜马拉雅山脉,都为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A、D错。
③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排除C。
第25题,海沟是板块碰撞而成,海岭是大洋中岩浆向地表喷发并向两侧推挤而成,岩层受到水平挤压运动产生褶皱,形成褶皱山,板块的张裂运动形成裂谷。
26.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地貌是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甲处地貌形成的原因。
(3)比较乙和丙两处河道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
(1)湄公河三角洲
(2)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水流变缓,再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形成三角洲。
(3)乙河道较窄、较深,丙河道较宽、较浅。
乙河道位于河流上游山地流速大,河流下切,形成峡谷,河道较窄、较深,丙河道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水流减缓,河道展宽,泥沙沉积,河道较宽、较浅。
27.(2015·浙江诸暨模拟)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_______。
(2)写出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上的差异:
A________,B________(填槽形或“V”形)。
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9年与1949年相比,图示地区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地貌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冲积扇
(2)“V”形 槽形 A处位于河流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谷呈槽形
(3)林地减少,耕地增加 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解析 第
(1)题,C处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冲积扇。
第
(2)题,A处于河流上游,河谷呈“V”型,B处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型。
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28.(2016·10月浙江余姚中学月考)下图是“40°N附近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处地质构造是________,试分析其形成山岭的原因。
(2)图中②是大洋板块,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该海洋中海沟形成的原因。
(3)考古学家在图中沉积岩中发现了一些恐龙化石,判断在岩层④⑤⑥中,岩层________可能发现恐龙化石。
(4)图中AB为河流,分别说出A、B两地所受的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答案
(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2)②是大洋板块,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深海沟。
(3)⑤
(4)A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形成河口三角洲。
B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峡谷。
解析
(1)从图中可知①处岩层向下拱起,为向斜。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容易形成山岭。
(2)②是大洋板块,从图中可以看出②板块穿插到大陆板块底部,这是由于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向运动。
大洋板块水平位置低于大陆板块,故在运动过程中俯冲到大陆板块的下方,形成了海沟。
(3)根据恐龙的生活与灭亡时期可以判定为⑤,即中生代。
(4)从图中可知,A靠近海洋,应为河流入海口,水流比较缓慢,以流水沉积为主,容易形成河口三角洲。
B位于河流上游,由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陡,水流急,以流水侵蚀为主,容易形成峡谷。
29.(2014·浙江湖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红地球葡萄穗大、粒大、色泽艳红、果肉脆硬、含糖量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些年来渭北黄土高原区形成了红地球葡萄专业产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内外力作用简述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并说明其发展耕作业的不利条件。
(2)简析渭北高原地区红地球葡萄种植的有利地形和气候条件。
(3)渭北高原地形破碎,起伏大,分析过度扩大葡萄种植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答案
(1)形成过程:
岩层断裂下陷(地堑);河流堆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
不利条件:
年降水量少;冬季气温低;旱涝灾害频繁。
(2)高原地形,多向阳坡地;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葡萄生长期长)光照丰富、热量充足、降水较多。
(3)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旱涝灾害加剧。
解析 第
(1)题,渭河平原主要是由于岩层发生断裂,一侧岩体向下凹陷而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接受堆积,最后形成冲积平原。
由于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少再加上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导致冬季气温低且旱涝灾害频繁,这些都不利于耕作业的发展。
第
(2)题,渭北高原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且多向阳坡地,所以导致该地气候大陆性强,该地昼夜温差大、光照丰富、热量充足、降水较多等条件都有利于红地球葡萄的种植。
第(3)题,由于葡萄种植需水量大,如果过度扩大葡萄种植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旱涝灾害加剧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地球表面 形态 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