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与行单选题.docx
- 文档编号:25616676
- 上传时间:2023-06-10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41.36KB
国学知与行单选题.docx
《国学知与行单选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知与行单选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学知与行单选题
国学知与行单选题
1、孔子是春秋时(鲁)国人。
2、《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
3、《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原与《D《乐经》》并称“六经”。
4、孔子非常喜欢《B易》,甚至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5、儒家以(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6、在教育的基本方法上,孔子主张(B、因材施教)。
7、“君子不器”的含义是(B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单一功能)。
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中,北辰是指(C北极星)。
9、“弟子入则孝,出则弟”中,弟是指(D敬爱兄长)。
1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D思无邪)”]。
11、“德不孤,必有邻”出自(A《论语》)。
12、“不迁怒、不贰过”出自(A《论语》)。
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D《论语·泰伯》)。
14、[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B不舍昼夜)。
”。
15、《论语·泰伯》有言:
兴于、立于、成于。
(D诗、礼、乐)
16、[往者不可谏,(B来者犹可追)。
]
17、“吾日三省吾身”出自(C曾子)。
18、有子曰:
“(B礼)之用,和为贵”。
19、孔子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D、恕)。
20、“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说的是(B楚庄王)的典故。
21、“吕端大事不糊涂”中的吕端为(C北宋)时期宰相。
22、[孝弟也者,其为(A仁)之本与。
23、孔子说的“不迁怒、不贰过”,是指哪个弟子?
(B颜回)。
24、子曰:
“(A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25、林语堂在其1937年版的《C、生活的艺术》中,把中庸生活作为一种生活的最高典型而大加称赞。
26、“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出自(A程颐)。
27、“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出自(石涛)。
28、“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中,啮雪是指(A精神上的超升)。
29、“吕端大事不糊涂”典出(C宋太宗)。
30、蒋琬是三国时期(B蜀国)的名臣。
3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学校)
3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A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论语》 )
34、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A 孔子)
35、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A取信于民)的治国思想。
36、孔子在(B政治)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37、下列名言属于孔子说的是( A志士仁人 )
3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 B 《论语》 )
39、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论是( A 有教无类 )
40、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B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
4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A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2、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A《论语》 )治天下”的名言。
43、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B 因材施教 )的教学方法。
44、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是“六艺”,“六艺”指的是( A礼、乐、射、御、书、数 )
45、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C讲究礼节)的治国思想。
46、古人认为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B怨恨)
47、“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 A《论语》 )
48、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 B 董仲舒)
49、《诗》曰:
“夙夜匪解。
”是什么意思?
( B 从早到晚都不懈怠)
50、子曰:
“好学近乎(C知)”。
51、(C张之洞)为保护中华文化之根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52、孟子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B子思)。
53、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并发展为(C仁政)学说。
54、孟子的“(A性善论)”是他仁政学说的基础,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根据。
55、《孟子》一书在(C北宋)时正式被列为“经”。
56、典故“五十步笑百步”出自(A《孟子》)。
57、成语“仁者无敌”出自(A《孟子》)。
58、下列孟子认为最为重要的是(C人民)。
5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D《孟子·尽心下》)。
60、[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出自(A《尚书·太甲中》)。
6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体现了孟子的( D民本思想 )
62、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 D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63、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A是非之心)
64、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B仁 )。
65、孟子以( B人性善)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66、孟子认为(A教育 )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
67、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以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C循序渐进)的重要性。
68、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 B仁之端 )
6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B磨练意志 )
70、孟子认为有无( B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7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A《庄子·渔父》)。
72、庄子认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C失志)。
73、在其妻死后能“鼓盆而歌”的人是(C庄子)。
74、“东施效颦”的故事出自(D《庄子》)。
75、在《鲁迅与庄子》中对庄子进行高度赞扬的作家是(A郭沫若)。
76、认为“寓言成为一种文艺,是从庄子开始的”人是(B闻一多)
77、《庄子》名句“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中,“指”的意思为(C油脂)。
78、犹太人世代相传的箴言是:
(A知识)是最可靠的财富。
79、司马相如为(C西汉)时人。
80、庄子云:
“无迁令,无劝成,过度无益。
”其中无迁令是指(A改变法令)。
81、马援之女“马皇后”为(A汉明帝)的皇后。
82、在汉明帝的马皇后之言行上,我们看到了(C无私的爱)。
83、《庄子》中“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权”是指(B变通)。
84、《庄子·说剑》中,庄子向(B赵文王)说剑。
85、《庄子·德充符》中,与孔子门徒一样多的人是(A王骀)。
86、荀子是韩非子的(A老师)。
87、秦相李斯是韩非子的(B同学)。
88、韩非子的学术思想服务的对象是(C帝王)。
89、韩非子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这个后来被称作是心理学上的(C补偿反应)。
90、将韩非子“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称作是心理学上的补偿反应的人是(C钱钟书)。
91、下列不属于法家的代表性人物的有(D太子丹)。
92、在法家中,商鞅重视的思想是(B法)。
93、在法家中,申不害重视的思想是(A术)。
94、在法家中,慎到重视的思想是(C势)。
95、《韩非子》是一部(A政治)学巨著。
96、韩非的思想博大精深,涉猎广泛,但其核心思想是(A、政治)。
97、韩非的思想渊源颇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B道)家思想。
98、韩非思想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进化论)。
99、韩非思想的逻辑起点是(B人性论)。
100、韩非认为不同时代拥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上古时期主要是(A道德)。
106.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B仁)。
107.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A取信于民)的治国思想。
109.孟子认为( A教育 )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
112.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B仁之端 )
113.《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 A教育)。
114.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B 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116.荀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
因此,他提出了(C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的思维方法。
117.下列语句,哪一句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D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1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 B 《论语》)
119.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论是( A 有教无类 )
120.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B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
122.(C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的。
124.《学记》用(D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125.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127.(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体现了荀子很重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28.先王治乐的原因是( 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
129.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 C 善民心,易风俗)
130.“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的意思是(C人出生没有情欲,这是天赋予的本性)
131.乐宜适中,乐强调过分了就会(B 协和感情 )
13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 B 董仲舒)
133.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 B董仲舒 )
134.“立大学以教国,设庠序以化于邑”中的“庠序”是指什么?
(C学校 )
136.“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
”出自以下哪篇?
( D 《对贤良策》)
137、“强勉行道”的“行道”指什么?
( C践行圣人的学说或道理 )
138.“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出自:
( C《论语》)
139.天所赋予人的就叫做(C.性)
140、子曰:
“好学近乎(C.知 )”。
141.“中庸”的核心思想是(C中和)。
142.宋代理学家把(A《中庸》)、《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作为《四书》。
14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C.学与思、学与行)的关系。
144.《中庸》认为人可以从两条途径得到完善,一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称为“尊德性”;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称为“道问学”。
这两条途径是(A相依并进,相辅相成 )。
14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 A谦 )。
146.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C忿惕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147.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 A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
148.汤之《盘铭》曰:
“(A.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
”
149.自天子以至于(A 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50.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A必慎其独 )也。
151.“修身,齐家,安天下”出自于以下哪一部经典?
( C《大学》)
152.《大学》篇中“明明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 A亲民 )。
153.“岁寒三友”,除了松、梅,另外一种是(B.竹)
154.总结提炼出“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学说的古代教育家是( B王阳明 )
155.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
156.“传道受业解惑”的“业”指(C古人“六艺”之业 )
15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揭示了(B学习成败)规律。
158.“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朱子语类》提倡读书比较好的方法是( B 熟读精思)
159.朱熹认为,最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是(C居敬 )
160.《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家教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 A 家教规范)
161.颜之推认为培养的人应该具有“应世经务”的能力,这种人是指(D 服务国家的统治人才)
162.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A王夫之 )
163.王夫之被世人称为(A船山先生 )
164.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 B思愈远 )
165.在知与行的认知上,王夫之的观点是(C知行合一 )
166.“苟非本心之乐为,强之而不能以终日”语出(A《习性诸论》)
167.顾炎武和(C 黄宗羲 )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
168.黄宗羲是( C 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169.“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是(B王夫之 )的知行理论。
170.二十四史中“前四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和(D三国志)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学校)、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学记》)、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体现了孟子的(D民本思想)
4.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D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5.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A是非之心)
6.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B仁)。
7.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A取信于民)的治国思想。
8.孟子以(B人性善)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9.孟子认为(A教育)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
10.孔子在(B政治)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12.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B仁之端)
13.《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A教育)。
14.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B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16.荀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
因此,他提出了(C解蔽救偏、兼陈中衡)的思维方法。
17.下列语句,哪一句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D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1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B.《论语》)
19.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论是(A有教无类)
20.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B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
22.(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的。
24.《学记》用(D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
25.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28.先王治乐的原因是(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29.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C善民心,易风俗)
30.“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的意思是(C人出生没有情欲,这是天赋予的本性)
31.乐宜适中,乐强调过分了就会(B使人随便放浪)
4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C学与思、学与行)的关系。
44.《中庸》认为人可以从两条途径得到完善,一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称为“尊德性”;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称为“道问学”。
这两条途径是(A相依并进,相辅相成)
46.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C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47.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A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
50.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A必慎其独)也。
51.“修身,齐家,安天下”出自于以下哪一部经典?
(C《大学》)
52.《大学》篇中“明明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A亲民)。
58.“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朱子语类》提倡读书比较好的方法是(B熟读精思)
59.朱熹认为,最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是(C居敬)
60.《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家教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A家教规范)
61.颜之推认为培养的人应该具有“应世经务”的能力,这种人是指(D服务国家的统治人才)
65.在知与行的认知上,王夫之的观点是(A行先知后,知行并进)
66.“苟非本心之乐为,强之而不能以终日”语出(A.《习性诸论》)
69.“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是(B梁启超)的知行理论。
21、王夫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
D.必须重视实践
22、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C.《学记》
23、《学记》上说:
“不陵节而施。
”这句话体现了()。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4、“国民教育之道之端”中“道”的意思是()。
A.途径、方法
25、颜之推特别重视为人之道的教育,最主要的主张是()。
A.强调为人厚重
26、“学而优则仕”体现了()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之一。
A.孔子
27、朱熹的“教人有序不可说等”的最准确理解是()。
B.循序渐进
28、朱熹:
“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A.修身
29、礼云:
“欲不可纵,()不可满。
”D.志
30、自天子以至于(),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A.庶人
31、《中庸》是()四十九篇中的一篇。
C.《礼记》
3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的关系。
D.行与知
33、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不包括()。
A.《广师说》
34、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A.格物
35、《传习录》是他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分为上、中、下卷。
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著作。
A.哲学
36、王夫之所说的“先天之性”不应理解为()。
B.后天的学习
37、朱熹认为小学教育重在“教事”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
A.教理
38、是故君子有()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A.诸
39、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中有充分反映。
B.《论语》
40、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
A.适用
41、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三种,其中没有()D.家庭教育
42、黄宗羲认为()是成才的必然途径。
B.致知
43、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A.则能尽人之性
44、“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是()的知行理论。
B.王夫之
45、黄宗羲大胆地对()进行了革新。
C.教学手段
46、孔子在()方面提出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主张。
A.教育
4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C.教育者要以身作则,重视身教。
48、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占首位。
B.道德教育
49、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的教学方法。
B.因材施教
50、《大学》篇中。
“明明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
B.治民
51、孔子在()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B.政治
52、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见闻广博、心智聪明?
()A.努力勤勉、钻研学问。
53、要贯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就必须实现()的中和。
B.主导与主体
54、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
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55、《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B.循序渐进原则
56、“世人多不举女,贼行骨肉,岂当如此,而望福于天乎?
”这句话的主要观点是()。
A.不要“重男轻女”
57、“气日以滋,理日以成”中“滋”的意思是()。
C.滋长
58、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
C.讲究礼节
59、“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说明对待“贤俊者”和“顽鲁者”这两类孩子的态度是()。
D.不偏爱对待。
60、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
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
B.《传习录》
61、黄宗羲认为教师的职责应该是()。
C.传道授业解惑
62、《中庸》一开头就指出: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只是继承了思孟学派()的思想。
C.初本论
63、研究礼乐的结果是()。
D.以上皆非
64、王守仁是宋明()的集大成者,是明朝中期有影响的教育家。
D.主观唯心主义
21、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
B.思愈远
22、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A.则能尽人之性
23、“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说明父、兄、夫的为人道德对子、弟、妇的影响()。
C.重要
24、“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说明孟子强调做事要()。
C.认真思考
25、对“蒙养弗端,长益浮靡。
”(《朱子语类》)的正确理解是()。
A.儿童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6、王守仁是那个朝代的()。
C.明朝
27、王夫之关于教与学关系的正确认识是()。
D.教是为了学
28、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里“少年”应理解为()。
B.有志的青年
29、《学记》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
B.教师
30、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C.《学记》
31、()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B.记
32、“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就是《学记》强调的()。
B.开而弗达
33、君王制作乐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D.其他
34、怠者不能(),而忌者畏人修。
A.修
35、以自家()去处之,便私。
C.私意
3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了()教学原则。
B.启发性
37、是故君子有()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A.诸
3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出孔子()。
B.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设身处地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学 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