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项目.docx
- 文档编号:25612912
- 上传时间:2023-06-10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52.50KB
职业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项目.docx
《职业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项目.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项目
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工程
项目简介
项目单位:
贵州省宏宇服装生产贸易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二〇一七年二月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工程
(二)建设性质
新建
(三)项目承办单位
生产单位:
贵州省宏宇服装生产贸易有限公司
对接院校:
镇远县职业中学
(四)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工程,建设地点为对接的职业院校内,具体坐落于: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职业中学校内。
二、项目建设背景
(一)职业教育发展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更加科学,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运行机制、重大政策更加完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成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各类职业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
走开放融合、改革创新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道路,推动职业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鼓励企业、行业协会、农业合作社举办或参与举办农业职业院校,参与涉农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统筹水平,促进农科教结合。
推动一批县(区)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推动企业将职业院校纳入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协同创新,促进劳动者素质与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同步提高,实现新技术产业化与新技术应用人才储备同步。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发展职业教育是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3、《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
2013-2020年,是贵州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
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熟练操作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就业再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招生、共同培养,企业和学生签订用工合同,实现招生即招工的预就业制度。
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一批高技术技能人才工作站,推行“双元”培养制,协同培养高级和专家级技术技能人才。
支持鼓励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强化学生技能培养。
吸引行业企业等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推动政府规划创办园区、企业建设标准厂房、配套发展职业教育,实现职业院校和产业园区企业的厂房、教室、宿舍、设备、场地以及技术人才等软硬件资源共享。
大力推行“引厂入校”、“引校进厂”、“前店后校”、“厂校合一、人员同训、设备共享”等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实现校企双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创新创业背景
1、《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要素的规模驱动力逐步减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结构性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消除不利于创业创新发展的各种制度束缚和桎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
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
加快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加强创业实训体系建设。
加强创业创新知识普及教育,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
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服务水平。
加快建立创业创新绩效评价机制,让一批富有创业精神、勇于承担风险的人才脱颖而出。
加强城乡基层创业人员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跨区域创业转移接续制度。
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强远程公益创业培训,提升基层创业人员创业能力。
引导和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开展面向基层创业创新的金融产品创新,发挥社区地理和软环境优势,支持社区创业者创业。
引导和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大型物流企业发挥优势,拓展乡村信息资源、物流仓储等技术和服务网络,为基层创业提供支撑。
2、《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6〕25号)
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到2020年,新增一批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新建大学科技园8家以上,新增创业创新服务平台200个、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0个、创业孵化基地100个、农民工创业园(点)100个,扶持各类创业创新团队3000个以上、中小微企业30万户以上,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件,将贵州省初步建成全国创新示范基地。
培育扶持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培育一批满足大规模标准化产品订单、社区生活服务需要的众包平台,培育一批助推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长的众扶平台,打造一批促进中小微企业成长的互联网众筹平台。
支持科研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离职创业。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在完成岗位职责和聘用合同约定任务的前提下,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在职从事成果转化活动,以及在黔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并取得相应合法股权和薪资。
以大学科技园区等为载体,积极探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新模式。
引导和鼓励高校统筹资源,落实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
引导和鼓励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天使和创业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提供包括创业方案、创业渠道等创业辅导。
建立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办法,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宣布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发起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实现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部署。
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黔党办发〔2014〕23号)中指出:
贵州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一个主战场,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
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突出抓好山地特色农业,强力推进扶贫攻坚“三个十工程”,着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型产业高端化的进程。
在省级层面,围绕全省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扶贫专项规划,做大做强核桃、中药材、蔬菜、马铃薯、烤烟、茶叶、草地生态畜牧业、油茶、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十大扶贫特色优势产业,每个贫困县因地制宜选择培育2-3个支柱产业,确保支柱产业覆盖县域内50%的贫困乡镇、项目区内70%的贫困村和80%的贫困人口。
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将民族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实施品种优化、品质改善、品牌营销“三品”战略,着力做大做强农业扶贫园区、特色产业和配套产业。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
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理念,全面落实“1+10”精准扶贫配套文件,扎实推进“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五个一批”扶持措施,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扶产业就是扶根本,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
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蔬菜、中药材等十大扶贫产业,建设十大扶贫产业园区。
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加快贫困村特色主导产业和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乡镇特色农业基地建设。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扶贫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市场分析
(一)中药材市场
中药产业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
近年来,多地政府将中药产业作为本地区的重点产业,甚至支柱产业来扶持发展。
贵州作为重要的药用资源基地的,充分发挥着民族特色优势。
贵州省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药用动植物资源,被誉“天然药库”,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
贵州省政府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本地现在已知中药材4290种,其中植物药3924种,动物药289种,矿物药77种;民族药物1500余种。
中药材资源蕴藏总量约为6500万吨,其中植物药约195万吨,动物药约1520吨。
中药材种植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现有中药材种植总面积114.5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5%,全省各市(州)均开展了药材种植,主要品种有太子参、何首乌、杜仲、头花蓼、淫羊藿、石斛、半夏、金银花、黄柏、黄姜、艾纳香、桔梗、板蓝根、鱼腥草、砂仁、天麻。
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基地有16个,包括天麻、杜仲、厚朴、银杏、半夏、何首乌、石斛、太子参、百合等70余种,占地面积65万亩以上,年产量近8000吨。
根据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贵州省大力开展规范化种植。
全省目前建成41个中药材品种规范化、标准化种植试验示范基地,面积达30万亩,占全省种植中药材面积的26.2%;已经通过或正在申请GAP认证的基地有6个,GAP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9.24%。
表明贵州中药材种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
当前贵州省中药产业各环节关联性不强,中药农业、工业、商业产业链条松散,水平高低不一。
如贵州中药材资源中,只有少数品种与省内中药工业品种有关联,绝大多数中药材品种仅在专业市场进行药材贸易。
这说明贵州中医药产业尚处在以劳动密集型、粗加工型为主的较低水平的发展阶段,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市场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
本项目从育苗、种植、采收到生产加工为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的销售终端,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它具有高附加值、高效益、低毒无公害、市场范围广、需求容量大、发展周期波幅小等特点。
(二)加工产品市场
中药饮片和中药材、中成药并列为我国中药产业的三大组成部分。
中药饮片不仅是临床用汤剂的处方药,也是中成药的生产原料。
饮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中医治病的疗效,而中药炮制,则是决定着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2008年1月1日起,国内对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实行强制GMP认证,这是国家从管理标准和质量标准上规范中药饮片行业的重要举措,对推动中药饮片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药饮片是中国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必需的传统武器,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其独特的炮制理论和方法,无不体现着古老中医的精深智慧。
随其炮制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目前它已成为中医临床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
2014年医药制造七个子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325.61亿元,同比增长13.3%。
其中中药饮片加工同比增长18.8%,收入增幅依旧超过行业平均增幅。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06年-2014年,医药工业总产值由5345.7亿元增长到2455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21.0%;其中,中药饮片子行业销售收入由190.2亿元增加到1495.6亿元,CAGR为29.7%,中药饮片年复合增速显著高于医药工业全行业整体。
从医药工业细分子行业横向比较来看,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药品、四类子行业,2006-2014年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6.4%、20.9%、22.6%和27.6%,中药饮片CAGR高达29.7%,排医药工业药物细分子行业的“Top1”。
从中药饮片销售收入占医药工业总产值比重来看,近年来均保持逐年上升趋势。
2006年中药饮片在医药工业全行业中的销售收入比重为4.02%,2014年上升到6.41%,最新公布的2015年10月达到6.59%。
中药饮片行业在我国医药工业中的市场和行业地位得到逐步加强。
中药饮片技术标准模糊,质量参差不齐是制约中药饮片出口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目前中药材炮制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推广,提升中药饮片的产品国际竞争力,突破国际贸易壁垒,才能扩大中药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
四、项目建设内容
(一)建设目的
在经济“新常态”下,严格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导向,紧密结合“标准化种植、产业化融合、大健康生产”的发展方向,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政策要求,在充分调查、了解当地气候特征、农业状况、中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按照“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的建设方针实施该项目。
根据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市场调节的原则,力争将项目区建设成为优质中药材供应基地、中药制品(饮片、片剂、饮品)供应基地、特色种植带动基地、精准扶贫示范基地、中医养生示范基地,带动黔南州、贵州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中药材深加工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实现方式
1、以“大健康产业”为核心
(1)中药材种植基地
中药与西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
首先,安全、副作用少:
由于中药外治是施于体表,它可以随时观察其适应和耐受情况而决定去留,不会像内服药物,如不对症,发生副作用时处理比较复杂,外治只要施治配药得当,是比较安全的,一般很少有副作用。
其次,对胃肠道无损伤:
病人服药,首先入胃再吸收,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损伤是令人头痛的问题,西药大多数是化工合成,对人或多或少有不良影响,而中药,以植物性为特征,不存在这一问题。
再次,对肝肾刺激小:
不管内服何种药物,通过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其代谢产物尤其是一些毒性产物,都必须经过肝脏解毒、分解而通过肾脏排泄,这对于原先肝肾有疾病的人来说,也是难以回避的矛盾,而中药治疗,无论是外治还是内服,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对肝、肾的损害非常小。
本项目以5000亩优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特色农业种植,改变传统单一的农作物种植模式,为市场提供大量的优质中药材,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推动药材行业、健康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中药材深加工基地
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自2007年启动该工程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普及中医治未病理念、建设中医预防保健平台、制定治未病效果评价指标、开展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已初步形成了中医治未病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方法。
先后组织制定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的基本标准》、《国家中医“治未病”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4版)》、《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等指导性文件,探索独立的中医专科、养生保健等机构的管理模式,使治未病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服务试点范围不断扩大,覆盖面逐步扩展,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
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中医药已在急性白血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治疗上取得重大突破。
此外,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治疗也已经陆续在中医药领域找到“良方”。
本项目通过6300平方米中药材深加工车间的建设,形成年产中药饮片2000吨、刺梨饮品3000万支、刺梨片剂5000万片的生产能力,提升中药对于人们健康的支持。
2、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要求
本项目的建设,通过“公司+合作社+种植基地+加工车间+农户(含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优质中药材种植,改变传统单一粮食作物种植模式,带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对于当地产业扶贫、精准扶贫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于贫困户、特殊户,项目单位将免费提供优质种苗,并全程进行种植、施肥、除害等技术指导,按照高于市场价进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解决农户“卖难”问题,确保参与者收入提高,经济能力改善,促进周边农户脱贫致富,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通过5000亩优质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可直接带动周边2000户、5000人从事优质中药材种植,实现户均增收22000元,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00户,带领当地农户共同致富,贯彻落实“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精准扶贫”要求,促进项目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度。
此外,本项目租赁园区现有6300平方米厂房,进行中药材精深加工,作为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造血功能明显的第二产业,项目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一线操作人员,可直接解决500人就业问题,间接带动就业近千人。
在员工招聘过程中,将“优先考虑贫困户”作为主要条件纳入招聘简章。
项目建设,对于提升当地农民收入、加快地区脱贫致富、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建设内容
1、5000亩优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
主要建设内容为:
进行土壤改良5000亩,建设排灌沟渠3000米、修建田间道路10000平方米、管护用房200平方米、钩藤种植基地4000亩、刺梨种植基地1000亩,配套购置种植设备、灌溉设备等。
此外,在5000亩种植基地建设中,套种何首乌、黄精、决明子等中药材。
2、中药材深加工基地
主要建设内容为:
租赁园区现有6300平方米厂房(三层,每层2100平方米),用于进行生产中药饮片、刺梨饮品、刺梨片剂,全部工程设计均按照《中药材生产种植规范》《中药饮片良好生产管理规范》(GAP)(GMP)的要求进行。
表2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
建设内容
单位
性质
数量
备注
1
中药材(GAP)种植基地
亩
5000.00
1.1
土地平整及土壤改良
亩
新建
5000.00
1.2
排灌沟渠
米
新建
3000.00
1.3
田间道路
平方米
新建
10000.00
1.4
钩藤种植基地
亩
新建
4000.00
1.5
刺梨种植基地
亩
新建
1000.00
1.6
管护用房
平方米
新建
200.00
2
深加工生产线建设
亩
2.1
生产车间
平方米
租赁
6300.00
装修改造
2.2
辅助工程
合计
亩
5000.00
(四)项目建设进度
根据本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项目总工期为1年,计划从2017年1月开始,至2017年12月竣工验收。
五、生产工艺及污水处理
(一)主要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图
在现代化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工程和现代技术,将原料药材加工生产中药饮片,项目产品是中药饮片的一种现代发展形态。
现代中药饮片经过净制、软化、炮炙、干燥、灭菌、检测、包装等十余道工序。
中药饮片工艺流程图,详见如下。
图1中药饮片生产工艺流程图
2、主要工艺流程说明
(1)原料药材选择
选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的优质地道药材。
(2)净制
为了使药材纯净,必须对药材进行筛选、拣洗、净制处理,去除泥沙杂质及非药用部分。
(3)软化
为了便于切制饮片,提高成品率,降低损耗率,必须对于干燥的原药材进行浸润软化处理。
根据药材的质地不同,选用淋润、闷润或泡润。
(4)切制
选用适宜的机械设备将软化的净药材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状或粒状,使之便于炮炙、干燥、定量包装、调剂和煎煮。
(5)制粉
根据临床冲服、吞服或外用的要求,将净药材用粉碎机制成一定规格的粉末。
(6)炮炙
根据临床需要按照炮制规范对切制好的颗粒进行炮炙,常用的炮炙方法有炒、炙、煮、煅等。
(7)干燥
在适宜的温度下,对颗粒或粉末进行干燥处理,使含水量控制在安全标准之内,防止贮存过程中霉烂变质。
(8)灭菌
对干燥后的颗粒或粉末进行灭菌处理,使其微生物含量达到规定的限量标准,保证颗粒包装后贮存期间不发霉变质,不发生虫蛀。
(9)包装
选用合格的一次性绿色环保包装材料,进行单味定量充氮密封包装,精致饮片采用定量中包装,颗粒饮片可根据用户不同要求和方便加减配方分为3克、6克、9克、15克等小包装。
包装袋用蓝、红、橙、绿、黄颜色区分寒、热、温、凉、平等不同药性。
包装上印有品名、装量、生产日期、批号、厂名、商标、生产许可证号、有毒标示及先煎后下、包煎、外用等。
(10)成品检验
检验水分、性状、装量、包装、颗粒度、含量、浸出物、封口及加印内容是否齐全、准确,各项指标均合格,填写合格证。
(11)装箱、外包装
用纸箱外包装,箱内加合格证。
(二)设备购置
1、设备选型原则
设备选型原则是技术先进、可靠和经济合理。
具体包括:
(1)应与选择的项目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和工艺技术方案相适应,满足项目的要求,可获得最大效益。
(2)适应产品品种和质量的要求。
(3)提高连续化、大型化程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4)降低原材料、水、电等单耗,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5)强调设备的可靠性、成熟性,保证生产和质量稳定。
不允许将不成熟或未经生产考验的设备用于建设方案设计。
(6)符合政府或专门机构发布的技术标准要求。
(7)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条件下,力求经济合理,尽可能立足于国内供应商。
(8)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之间相互配套。
2、主要设备清单
表3主要设备清单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中药饮片加工设备
54
1.1
洗药机
XYJ-720
台
2
1.2
润药机
RY-1500
套
2
1.3
高速截断往复式切药机
WQJ-200
套
2
1.4
自动磨刀机
LDX-028
台
2
1.5
隧道式微波干燥机
KL-2D-60GZ
台
2
1.6
炒药机
CY-750
台
2
1.7
中药粉碎机
DXFT-400
台
2
1.8
筛选机
YBS2600
辆
2
1.9
动态提取罐
3m2带搅拌
台
3
1.10
提取液贮罐
6m2
台
2
1.11
自动出料离心机
D1000
台
5
1.12
高速蝶片分离机
台
2
1.13
高速管式离心机
台
3
1.14
三效蒸发器
1500kg/h
台
3
1.15
单效外循环蒸发器
1000kg/h
台
5
1.16
调配罐
5001
台
3
1.17
喷雾干燥器
150kg/h
台
3
1.18
压片机
台
3
1.19
隧道式烘房
HF-16
台
3
1.20
吸风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院校 产学研 一体化 发展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