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概论之知识管理拓展知识.docx
- 文档编号:25611262
- 上传时间:2023-06-1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5.14KB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之知识管理拓展知识.docx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之知识管理拓展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资源管理概论之知识管理拓展知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之知识管理拓展知识
1.知识内化(KnowledgeInternalization)
什么是知识内化?
知识内化是通过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使企业各层员工吸收和理解新知识,从而改变企业和员工的认知模型,帮助他们理解和支持创新。
它接收前面活动产生的知识流,再把这些知识流用来影响组织的知识形态。
2.弗朗西斯·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
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
他重视科学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必须借助于实验,才能弥补感官的不足,深入揭露自然的奥迷。
他重视归纳法,强调它的作用和意义,认为它是唯一正确的方法,但它否定了演绎法的作用是片面的。
他把自然科学中孤立静止的研究方法移植到哲学上来,造成了欧洲近代哲学所特有的局限性。
他的哲学具有神学的不彻底性,他主张双重真理,承认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死等宗教教条。
他的唯物主义哲学对近代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主要著作有:
《新工具》、《学术的进步》、《新大西岛》等。
代表作《新工具》,在近代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哲学家由此把它看成是从古代唯物论向近代唯物论转变的先驱。
全部的著作有:
《学术的进展》,1605年《新工具论》,1620年《论说文集》,1624年《亨利七世本纪》《论事物的本性》《迷宫的线索》《各家哲学的批判》《自然界的大事》《论人类的知识》《培根人生论》
培根还是一位散文家。
他在1624年出版的《论说文集》theessays,文笔非常优美,是值得一读的佳作。
其中有很多名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真理是时间之产物,而不是权威之产物。
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
——摘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3.维基百科(英语:
Wikipedia,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是一个自由、免费、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协作计划,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
这个站点使用Wiki,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维基百科中的任何文章及条目。
维基百科是一个基于wiki技术的多语言百科全书协作计划,也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网路百科全书,其目标及宗旨是为全人类提供自由的百科全书──用他们所选择的语言来书写而成的,是一个动态的、可自由访问和编辑的全球知识体。
也被称作“人民的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是由Bomis网站的总裁吉M·威尔士发起。
4.卡尔·波兰尼(KarlPolanyi)和麦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yi)
卡尔·波兰尼(KarlPolanyi)和麦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yi)是20世纪罕见的几对兄弟大师之一。
弟弟麦克尔是科学学的奠基者之一,他运用著名人类学家埃文思-普里查德(E.E.Evans-Pritchard)对阿赞地人宗教的研究,在原始思维与科学思维之间做了一项比较分析,指出在二者的相似性中包含着一项重要差异,即原始思维的内在连贯性是以知识的自我封闭为前提的,而科学思维则恰好相反,其内在连贯性的存在前提,乃是知识不断推翻自身的开放性。
哥哥卡尔则综合了人类学家和经济史学家对各种经济生活形态的研究,对经济史做了精到而具有广泛影响的研究。
卡尔·波兰尼(KarlPolany,1886-1964)是20世纪公认的最彻底、最有辨识力的经济史学家。
当法西斯主义兴起时,他离开了出生的匈牙利,成为英国公民。
在其学术生涯中,曾先后在牛津大学的本宁顿学院和伦敦大学教书。
著有《法西斯主义的本质》、《大转型》和《达荷美和奴隶贸易》(与A.罗特施泰因合作)等作品。
迈克尔·波兰尼的著作已有两种译成中文,一本是其名著《个人知识》(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一本是论文选集《社会、经济和哲学》(商务印书馆2006年8月出版)。
《个人知识》是综合性的科学哲学和人文哲学巨著,作者从所谓"个人知识"展开论述,广泛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此书的体裁和论述风格别具特色,专业性论述(科学哲学和认识论-知识论)之间插入大量政论。
5.彼得·德鲁克
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1909.11.19~2005.11.11),现代管理学之父。
彼得·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后移居美国。
德鲁克家族的先人在17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
德鲁克的父亲为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
母亲是率先学习医学的妇女之一。
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文化的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界是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师。
德鲁克一生共著书39本,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30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他文风清晰练达,对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
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
德鲁克一生笔耕不辍,年逾九旬还创作了这本《德鲁克日志》,无怪乎《纽约时报》赞誉他为“当代最具启发性的思想家”。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家中逝世,享年95岁。
尊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管理学者。
他曾发誓:
“如果我能活到80岁,我要写到80岁”
德鲁克的全部著作年表
1.《经济人的末日》(TheEndofEconomicMan)-1939
2.《工业人的未来》(TheFutureofIndustrialMan)-1942
3.《公司的概念》(ConceptoftheCorporation)-1946
4.《新社会》(TheNewSociety)-1950
5.《管理实践》(ThePracticeofManagement)-1954
6.《美国的下一个20年》(America'sNextTwentyYears)-1957
7.《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ofTomorrow)-1957
8.《成果管理》(ManagingforResults)-1964
9.《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EffectiveExecutive)-1966
10.《断层时代》(TheAgeofDiscontinuity)-1968
11.《技术、管理与社会》(Technology,ManagementandSociety)-1970
12.《人、思想与社会》(Men,IdeasandPolitics)-1971
13.《管理:
任务、责任、实践》(Management:
Tasks,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1973
14.《看不见的革命》(TheUnseenRevolution)-1976(1996年以《退休基金革命》(ThePensionFundRevolution)重版)
15.《人与绩效:
德鲁克论管理精华》(PeopleandPerformance:
TheBestofPeterDruckeronManagement)-1977
16.《管理导论》(AnIntroductoryViewofManagement)-1977
17.《旁观者》(AdventuresofaBystander)-1978(autobiography)
18.《毛笔之歌:
日本绘画》(SongoftheBrush:
JapanesePaintingfromtheSansoCollection)-1979
19.《动荡年代的管理》(ManaginginTurbulentTimes)-1980
20.《迈向经济新纪元及其他论文》(TowardtheNextEconomicsandOtherEssays)-1981
21.《变动中的管理界》(TheChangingWorldoftheExecutive)-1982
22.《最后可能出现的世界》(小说,TheLastofAllPossibleWorlds)-1982
23.《行善的诱惑》(小说,TheTemptationtoDoGood)-1984
24.《创新与企业家精神》(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1985
25.《管理的前沿》(FrontiersofManagement)-1986
26.《新现实:
政府与政治、经济与企业、社会与世界》(TheNewRealities)-1989
27.《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原理与实践》(ManagingtheNonprofitOrganization:
PrinciplesandPractices)-1990
28.《管理未来》(ManagingfortheFuture)-1992
29.《生态远景》(TheEcologicalVision)-1993
30.《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tSociety)-1993
31.《巨变时代的管理》(ManaginginaTimeofGreatChange)-1995
32.《德鲁克看亚洲:
德鲁克与中内的对话》(DruckeronAsia:
ADialoguebetweenPeterDruckerandIsaoNakauchi)-1997
33.《德鲁克论管理》(PeterDruckerontheProfessionofManagement)-1998
34.《21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ementChallengesforthe21stCentury)-1999
35.《德鲁克精华》(TheEssentialDrucker)-2001
36.《下一个社会的管理》(ManagingintheNextSociety)-2002
37.《功能社会》(AFunctioningSociety)-2002
38.《德鲁克日志》(TheDailyDrucker)-2004
39.《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TheEffectiveExecutiveinAction)-2006
6.丘奇曼
FormalUniversityEducation
BAPhilosophy,UniversityofPennsylvania,1935
MAPhilosophy,UniversityofPennsylvania,1936
PhDPhilosophy,UniversityofPennsylvania,1938
SDHonoraryDegree,WashingtonUniversityofSt.Louis,1975
TheBerkeleyCitation,1983
PhD(honoriscausa)UniversityofLund,Sweden,1984
Dr.ofEcon.Science,UmeaUniversity,Sweden,1986
ProfessionalAffiliations
InstituteofManagementScience,President,1962
PhilosophyofScience,EditorinChief,1948-58
ManagementScience,EditorinChief,1954-60
PhilosophyofScienceAssociation,GoverningBoard,1947-65
OperationsResearchSociety,Council,1962-65
7.罗素
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
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中文名: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
外文名:
BertrandArthurWilliamRussell,3rdEarlRussell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英国,威尔士
出生日期:
1872年5月18日
逝世日期:
1970年2月2日
职业:
作家,哲学家,数学家
毕业院校: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信仰:
无神论或不可知论
主要成就:
创立分析哲学
1950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代表作品:
《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
主要领域:
逻辑学,宗教案,伦理学,认识论
8.柏拉图
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勒斯(Aristocles),却又何以改称“柏拉图”?
溯其源,阿里斯托勒斯自幼身体强壮,胸宽肩阔。
因此体育老师就替他取了“柏拉图”一名,“柏拉图”希腊语意为“宽阔”。
后来,柏拉图的名字被延用下来,流行至今。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他的母亲是雅典立法者梭伦的后裔,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
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卡德M(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
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案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Republic)(又译作《国家篇》)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才思敏捷,研究广泛,著述颇丰。
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
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
经过后世一代代学者艰苦细致的考证,其中有24篇和4封书信被确定为真品,主要有:
I、《伊壁鸠鲁篇》、《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篇》、《斐多篇》;
II、《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政治家篇》;
III、《巴曼尼得斯篇》、《菲力帕斯篇》、《飨宴篇》、《斐德罗篇》;
IV、《阿奇拜得篇之一》、《阿奇拜得篇之二》、《高尔吉亚篇》;
V、《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理想国》、《苏格拉底之死》。
柏拉图伪作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以下著作被认为是后世伪托的作品:
《M诺斯》(Minos)《欧律克西亚斯》(Eryxias)《泰戈斯》(Theages)《克里托芬》(Cleitophon)《爱人》(Lovers)
柏拉图的著作大多是用对话体裁写成的,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华丽,论证严密细致,内容丰富深刻。
达到了哲学与文学、逻辑与修辞的高度统一,不仅在哲学上而且在文学上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目前使用广泛的是《柏拉图全集》(四卷本),人民出版社出版,王晓朝译。
9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及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1842年,马歇尔出生于英国伦敦区一个朴实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接受他那极为严厉的、期望他儿子能成为一个牧师的父亲的教育。
但他背叛了他父亲的意愿,去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数学并获得学士学位,并被选为圣约翰学院教案研究员。
1877年由于他和玛丽.佩利——一个他过去的学生结婚,被迫辞职,因为当时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研究员们要像牧师那样独身。
随后,他先后担任布里斯托尔大学校长,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讲师和教授(那时,独身要求已取消)。
他参加过英政府组织的政策咨询活动,还曾是1890-1994年皇家劳工委员会颇有影响的成员。
1880年,他担任英国协会第六小组的主席,正式领导了创建英国(后改为皇家)经济学会的运动。
思想:
马歇尔是剑桥大学教授,也是英国正统经济学界无可争辩的领袖。
他于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论》、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的著作,在盎格鲁——撒克逊世界(英语国家)替换了古典经济学体系.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对个人效用观念的强调,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这本书在马歇尔在世时就出版了8次之多,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
而他本人也被认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者,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
同时由于他及其学生,如J.M.凯恩斯,J.S.尼科尔森,A.C.庇古,D.H.麦格雷戈等先后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因此也被称为剑桥学派。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受到当时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亨利西奇威克的影响,正因为这个人对他在经济学及道德哲学方面的影响很大,马歇尔的学术兴趣逐渐由物理学转向了哲学和社会科学。
于是,马歇尔的思想开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转变。
曾经他把西奇威克称为自己“精神上的父母”。
后来,他看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英国出现的严重的社会不公平,他感觉到,神学、数学、物理学和伦理学都不能够给人类带来“福音”,于是,他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政治经济学上面来,把理解社会现状的希望寄托在经济学的研究上,打算从经济上来分析社会不公平的原因,他把经济学看成是增进社会福利、消灭人类贫困的科学。
但他的核心仍然是在证明资本主义是一种合理的制度,它可以自动地保持均衡。
著作:
马歇尔主要著述有:
《对杰文斯的评论》、《关于穆劳动力先生的价值论》、《对外贸易的纯理论与国内价值的纯理论》、《工业经济学》、《伦敦贫民何所归》、《政治经济学的现状:
1885年2月在剑桥大学的就职演说》、《统计学会杂志》、《一般物价波动的补救措施》、《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精义》、《关于租金》、《老一代的经济学家和新一代的经济学家》、《分配与交换》、《创建经济学和有关政治学分支课程的请求》、《经济骑士道精神的社会可能性》、《战后的国家税收》、《工业与贸易》、《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纪念集》、《马歇尔官方文献集》等等。
10约瑟夫·熊彼特
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loisSchumpeter,或译为熊彼德,1883年2月8日-1950年1月8日)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政治经济学家。
被誉为“现代企业管理学之父”的彼得·杜拉克(PeterDrucker)一向承认其深受熊彼德的影响。
他与熊彼德同样强调企业家在“繁荣”这个目的上所扮演的角色比资本家更为关键,并且改良了熊彼得对于菁英的看法,更多于强调菁英分子的社会责任。
另外他也同意“创新”便是生产要素的重新排列,且更深入的剖析了创新的价值。
此外在他对于“泡沫经济”的观察中也可看出很明显的熊彼得学说影响。
1931年熊彼德访问日本并做了三场对经济系学生的演说,后来证实为熊彼德在日本青年经济学者心中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有几位当时坐在台下的学生后来成为熊彼德学说在日本的引介人。
回到美国后的熊彼德也对于哈佛大学经济学系中几位来自日本的留学生特别关爱。
其终生都很欣赏日本文化。
就是因为其对日本文化的友善态度并这几位学生毕生对老师的推崇,使得熊彼德在日本的知名度高过其在亚洲其他国家。
这几位学者包括中山伊知郎(波昂大学时期学生、前一桥大学校长)、东畑精一(同前)、都留重人(哈佛大学时期学生、前一桥大学校长)、高田保马(听讲时已是经济学者)。
这些人又影响了后一代的经济学家如塩野谷祐一(前一桥大学校长)、与根井雅弘,其中塩野谷祐一是目前日本公认的熊彼德研究权威。
著作书目:
《方法论的个人主义》,1908,[5]
《经济发展理论》1911年发表德文版,1912年英文版
《经济理论与方法:
历史札记》,1914年版.[6]
《经济发展理论》第二版,1926年。
有做大幅修改,加上副标“企业者的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及景气循环”
《景气循环论》1939年出版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1942年出版
《经济分析史》1954年[纽约]出版。
熊彼德死后由遗孀包蒂(ElizabethBoody)整理发表。
11B.K.布鲁克斯
个人履历:
布鲁克斯,B.K.(BertlamKlaudeBlookes1910~)。
英国情报学家。
1910年2月7日生于北安普敦郡韦林巴勒,1932年毕业于牛津大学数学与原子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35年获硕士学位。
1932~1941年在英国执教。
1941~1946年在皇军空军任职。
1946年回校教统计学,并在伦敦学院大学工程学系讲授“技术情报表达”课程,1947年任该系讲师,1954年在该校跨系交流研究中心任执行委员,1956年任高级讲师,1956~1966年在伦敦帝国学院与美国安阿伯密执安大学夏季工程学院授课,1965~1966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与多伦多大学任情报科学的英联邦研究员,1967年从伦敦学院大学退休,1980年任西安大略大学客座教授,1983年以来任伦敦市立大学客座教授。
布鲁克斯1948~1968年任英国PTI小组(一个科学编辑机构)的秘书和组长,1955~1965年任英国科学哲学会秘书与委员会委员,1964年由⒐?
幕?
?
被崤赏?
靼突?
固狗梦什⒔惭В?
965~1974年任英国《文献工作杂志》编委会委员,1970~1974年任该编委会主席,1970~1980年任国际文献联合会情报学理论委员会的英国委员,1981~1986年任荷兰出版的《情报科学杂志》副主编,1981年在芬兰赫尔辛基开设文献计量学课程。
布鲁克斯在情报学理论、定量化研究、文献计量学、统计学等方面有一定研究与贡献。
主要著作:
《统计方法引论》(1953年第一版,1969年第二版),论文有30余篇 《情报科学的新范例》(1967) 《布拉德福-齐普夫分布的推导与应用》(1968) 《情报空间中的计量:
客观与主观计量空间》(1980) 《情报科学基础》(1980~1981) 《海通二分法与布拉德福定律的相关性》(1984) 《走向情报计量学》(1984) 《频率排序与频率分布:
情报损失》(1986)
12野中郁次郎
重要著作:
《失败的本质-日本军队组织论的研究》(1984)
《创新求胜-智价企业论》(1995)
《日不落行销》(1999)
《知识经营之道─如何从知识中找价值》(2004)
《企业创新的螺旋─全球竞争下的知识创新架构》(2004)
《知识创造的螺旋》(2006)
《创新的本质》(2006)
《巷口的商学院:
7-ELEVEN上最精采的企管课》(2006)
他和竹内弘高合著的《创新求胜-智价企业论》(TheKnowledgeCreatingCompany)于1996年赢得美国出版协会“当年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 资源管理 概论 知识 管理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