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docx
- 文档编号:25610800
- 上传时间:2023-06-1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55.46KB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docx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的认识
同心县河西镇中心学校九年一贯制杨小花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例2。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可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
另外,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形成体积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方式,引导学生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去观察、分析,在学生观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初步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再利用表格从面、棱长、顶点三个方面帮助学生梳理长方体的特征,最后完整、规范地概括出长方体的概念:
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并指出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进一步概括出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几何直观图,并介绍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面、棱、顶点。
“面”采用直观认识的方式,“棱”与“顶点”则分别结合图采用文字描述进行定义:
棱是面和面相交的线段,顶点是指棱和棱的交点。
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方式,引导学生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去观察、分析,在学生观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初步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策略
1.直观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由面与体的联系。
2.从生活原型中抽象出标准图形,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3.通过观察分析图形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抽象出长方体的特征。
资源准备
利用电子白板和ppt交换使用,有机结合。
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第二课时正方体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
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
画面上是什么图形?
(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
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
3、师:
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
(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
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设计意图〗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
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
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
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
用手摸摸看。
4、师:
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
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
(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
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2、认识长、宽、高。
(1)师:
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
怎样求总棱长?
(2)师:
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练习巩固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
(汇报后板书)
小结: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3、书练习五第一题。
(略)(如有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让学生拿出实物如图中那样摆放后再回答)
4、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 )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 )
5、
若分别改变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形状会怎么样改变?
(课件分别演示)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
棱
顶点
6个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12条
8个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在几何初步认识知识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因此,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积累空间观念。
小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知识属于直观几何阶段,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
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拼组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动手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并摆放不同位置,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长、宽、高的理解。
由于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丰富感知,积累了空间观念,形成概念。
二、引导多向思维,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展开多向思维,是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基础。
教学中注意我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知道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然后用和乘4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三、重视想象,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想象是学生依靠大量感性材料而进行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在反复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发展空间观念。
如让学生根据图形想象长、宽、高的长度分别发生变化后,会引起长方体的形状怎样改变,既使学生认识到长、宽、高和长方体大小的关系,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方体的认识 学人 教版五 年级 下册 长方体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