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墩柱总结121.docx
- 文档编号:25597482
- 上传时间:2023-06-10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7KB
试验墩柱总结121.docx
《试验墩柱总结1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验墩柱总结12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验墩柱总结121
试验墩柱施工总结报告
目录
1、试验墩目的2
2、试验墩施工情况2
2.1配合比试配2
2.2试验墩流程2
2.3试验墩浇筑方案2
2.4试验墩浇筑过程3
3、试验墩总结5
4.施工工艺总结6
4.1生产资源配备6
4.2施工工艺7
5、施工技术措施9
6.技术质量措施10
7.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1
7.1蜂窝11
7.2麻面12
7.3混凝土表面空洞12
7.4缺棱掉角12
7.5表面不平整13
7.6混凝土强度不够,均质性差13
7.7混凝土色泽不一14
7.8钢筋保护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4
7.9模板安装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4
8、安全技术措施15
1、试验墩目的
墩身工程外露地面以上,因此墩身砼浇筑必须内实外美。
为此,在施做第一个墩身前,我项目部决定施工试验墩,确保后续正式墩身工程达到相关要求。
具体目的:
①检查模板拼装效果;
②考核工人施工水平;
③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④确定混泥土的浇筑速度及分层浇筑振捣厚度、振捣时间;
⑤满足完整施工所需配备的机具、人员等数据;
⑥混凝土冬期施工应采取的保温养护措施。
2、试验墩施工情况
2.1配合比试配
通过试验,我部确定的砼理论配合比为(每m3砼用料):
原材料
厂家
规格
重量
备注
水泥
华新水泥有限公司
P.O42.5
325kg
粉煤灰
**发电有限公司
F类Ⅱ级
90kg
水
饮用水
/
162kg
砂子
**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0-4.75mm
857kg
碎石
**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5-31.5mm
966kg
外加剂
**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Y-S缓凝型
4.15kg
注:
脱模剂采用色拉油。
2.2试验墩流程
配合比试配/模板加工----模板打磨/试验墩施工----场地选择和整平----立模----砼浇筑----拆模----讨论总结。
2.3试验墩浇筑方案
试验墩选择在2号梁场门口平地上。
试验墩为直径1.6m的圆柱墩,墩高1.4m,采用墩身混凝土配合比,素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罐车直接下料入模,采用50型插入式振动棒分层振捣。
试验墩模板使用武汉振业钢模有限公司模板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模板。
2.4试验墩浇筑过程
试验墩共浇筑一根,其高度均为1.5m。
混凝土全部由1号混凝土拌合站提供。
模板采用由武汉振业钢模有限公司新加工的中1.6m的圆柱模,高2m,人工用角磨机配钢丝刷除锈打磨,共处理3遍。
采用干布擦拭清洁模板表面,清洁完后用手触摸无黑印。
模板拼装好后,由35T吊车整体吊放至事先硬化好的平整的场地上,为防止漏浆,在模板内侧用棉纱封堵好底口。
用干布擦干净模板表面灰尘,采用毛巾涂刷脱模剂,脱模剂采用色拉油。
1)1#试验墩混凝土于2017年12月4日浇筑,12月6日拆模。
施工配合比:
原材料
厂家
规格
重量
备注
水泥
华新水泥有限公司
P.O42.5
325kg
粉煤灰
**发电有限公司
F类Ⅱ级
90kg
水
饮用水
/
162kg
砂子
**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0-4.75mm
857kg
碎石
**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5-31.5mm
966kg
外加剂
**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Y-S缓凝型
4.15kg
注:
脱模剂采用色拉油。
1号搅拌站出站时塌落度为170mm。
拆模后外观情况:
(1)由于模板为新模板,模板接缝较好,没有漏浆现象,局部接缝处有轻微错台。
(2)混凝土表面气泡偏多。
水泥:
河南锦荣P.O42.5
砂子:
卢氏县龙驹沙场碎石:
卢氏县横涧乡磨上石外加剂:
河南克功FN-A
300kg
809kg
1153kg
3.75kg
115kg
75kg
粉煤灰:
三门峡唐润电厂
(3)混凝土表面颜色有小范围不均,局部有污染痕迹。
(4)混凝土表面颜色偏暗。
(5)混凝土靠顶面约20cm有翻砂现象。
(6)底部有轻微烂根现象。
2)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
(1)模板接缝局部有轻微错台主要是由于模板接缝存在轻微错台现象,我部将对模板接缝错台再次打磨。
(2)混凝土表面气泡偏多。
我部分析主要是由于粗集料偏多,细集料偏少及水灰比偏大所致。
针对该问题我部调整了混凝土配合比:
添加粉煤灰,增加砂用量,适当降低粗集料用量。
(3)混凝土表面颜色小范围不均,局部有污染痕迹。
模板表面因用干布擦拭,清洁不够彻底。
针对该问题将重新清洗模板两遍进行处理。
(4)混凝土表面颜色偏暗。
颜色偏暗可能受环境温度、拆模时间的影响。
冬季混凝土入模温度较低水化反应较慢,强度增长较慢,在混凝土达到较高强度则花费的时间较长,水化反应得充分,析出的Ca(OH)2较少,因此混凝土成型后的外观颜色就呈现青色。
拆模时间的早晚可能对混凝土颜色有一定影响,拆模时间早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混凝土颜色发暗。
我部将采取保温养护措施,同时延长拆模时间。
(5)混凝土靠顶面约20cm有翻砂现象。
调整配合比及水灰比,控制塌落度在130mm左右。
(6)底部有轻微烂根现象。
将加强底部振捣,振动棒距离模板10cm~15cm。
(7)在调整了配合比及水灰比并加强振捣的情况下,砼表面气泡仍然较多且气泡较大,针对该情况分析外加剂可能存在问题。
(8)坍落度在保证混凝土和易性和流动性下,应采用下限,混凝土在拌和机中要搅拌时间加长,控制在120s〜150s。
3、试验墩总结
(1)模板加工较好,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2)施工人员分配合理,配合较好,但作业水平有待提高。
(3)通过试验墩施工选定第三次的配合比作为最终的施工配合比。
(4)现场坍落度控制在80~90mm,最大不能超过100mm。
(5)混凝土在拌和机中搅拌时间控制在120s~150s。
(6)振动棒宜釆用70型,分层振捣层厚以50cm〜60cm为宜。
(7)振捣离模板的距离以10cm〜15cm为宜。
4.施工工艺总结
4.1生产资源配备
1)劳动力组织
工种
电工
模板工
钢筋工
砼工
机修工
杂工
备注
人数
1
4
4
4
1
1
合计
15人
2)投入的施工机械设备
设备名称
单位
型号
数量
备注
钢筋切割机
台
CQ40F
1
钢筋弯曲机
台
CW40
1
钢筋调直机
台
JJW-3
1
电焊机
台
BX1-250F
4
25T吊车
台
QY25
1
潜水泵
台
QX
2
混凝土振动
台
ZDN50
6
挖掘机
台
PC220
1
自卸汽
台
HQG3132
1
砼运输
台
≥8m3
4
3)投入的周转材料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1
斗车
辆
2
2
漏斗
个
4
3
串筒
m
50
4
钢模板(墩柱)
直径1.8m
套
2
5
钢模板(墩柱)
直径1.6m
套
2
6
土工布
m
50
7
薄膜
m
50
4.2施工工艺
1)施工放样前的准备工作
人工凿除超灌的混凝土至桩顶设计标高并露出新鲜混凝土,桩顶尽量修凿平整,并清洗干净。
2)墩柱施工放样
用全站仪准确测设出墩柱中心位置。
3)检查桩基露出钢筋的位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若符合规范要求则按设计固定桩头钢筋,若超过规范要求则与监理、设计人员联系商榷解决办法。
4)脚手架及工作平台搭设
为了确保脚手架的稳定,脚手架釆用双排脚手架钢管搭设,脚手架钢管底部要用方木支垫避免脚手架下沉倾斜,脚手架钢管要求横平竖直,用钢管扣件连结牢固,竖向钢管间距不大于1.5米,横向钢管间距不大于1.2米,搭设高度要高出作业平台1.2米以上,用剪刀撑加固。
作业平台用5cm厚木板搭设,木板要铺平且用铁丝将木板与横向钢管绑扎牢固,防止翘头。
平台以上1.2米范围要加设横向拦杆并挂好安全网,在作业平台下面要挂设安全平网,防止操作人员或物件掉下。
5)墩柱钢筋加工与安装
①、墩柱钢筋主筋为C28螺纹钢,箍筋为φ10圆钢,主筋采用双面焊接。
钢筋加工时要按计算下料长度下料加工,钢筋加工场内进行连接并绑扎焊接成笼;加强箍筋为C28钢筋,在定型加工平台上加工,搭接采用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
钢筋绑扎前认真核对钢筋的种类、规格、根数、长度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钢筋骨架的绑扎施工。
②、将连接好的墩柱钢筋主筋两根摆放在钢筋定位支架上,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加强箍筋按设计主筋根数等分并用粉笔标记。
将已标记的加强箍筋垂直放置在摆放好的主筋上,主筋要与加强箍筋标记点对准后点焊牢固,加强箍筋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将其余主筋由下到上对称点焊在加强箍筋的对应的标记点位置,直到主筋安装完成,注意主筋长短、搭结位置要相互错开并符合规范要求。
主筋安装好后将φ10螺旋箍筋按设计间距紧密缠绕在主筋外侧并与主筋点焊牢固。
③、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钢筋合格后吊装钢筋笼。
用吊车吊直钢筋笼并对准桩基露出的钢筋并调整高度至符合设计要求后将墩柱钢筋笼主筋与桩头钢筋对应釆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要符合规范要求,焊接时要注意钢筋笼的竖直度,技术人员可吊线锤纵横向方向检查、指导。
6)模板安装
墩柱模板为钢模厂特制定型钢模板,在安装墩柱模板之前先进行试拼,检查模板接缝误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检查合格后用磨光机进行打磨,确保表面光洁后均匀涂刷脱模剂。
吊装墩柱模板时要注意模板竖向接缝的方向,保证全桥墩柱模板接缝方向的一致性。
模板底端要根据测量工程师放的墩柱中心点进行准确定位,模板吊装后顶部用揽风绳(钢丝绳)拉紧并调整模板的竖直度,在模板上口拉十字线挂锤球调整模板上口使锤球对准墩柱中心点。
7)混凝土浇注
①、准确测量模板顶面标高,推算混凝土浇注高度并在模板上做记号(一定要用水准仪抄平,可以用倒尺法或用钢尺引上去,不能数模板的节数)。
②、混凝土由中心搅拌站按试验室开具的配料单配料拌制,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至浇注现场,用吊车吊入漏斗,试验员应在拌和站随时检查、控制混凝土质量。
③、在脚手架上搭设漏斗、串筒,保证串筒底至浇注面的高差不大于2米。
④、砼浇筑振捣釆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
振捣时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建议采用70棒),与侧模保持50-100mm的间距,并插入下层砼50-100mm。
振捣过程中要“快插慢拔”,振至砼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为止。
施工中要严格控制砼的坍落度,防止过振或漏振。
⑤、混凝土浇注完毕不需要进行浇水养护,因冬季缘故。
拆模后检查无异常现象要及时用土工布及塑料布包裹墩柱,柱顶用无纺布(土工布、麻布)覆盖米用一布一塑滴水养护。
5、施工技术措施
(1)模板必须板面平整、光滑,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隐定性,支撑牢固。
横竖缝排列有序,连接紧密,保证板缝不漏浆。
并设专人在砼灌注过程中加强检查、调整,以保证砼建筑物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2)墩身砼水平分层进行灌捣,厚度为为30~40cm(即插入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且一次连续灌注。
如因故中途停灌,灌注面立即整理成水平面,严格禁止斜面接缝。
(3)严格控制砼塌落度,砼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用滑槽、串筒等灌注,防止砼离析。
砼适当振捣,既要防止振捣不足,也要防止振捣过量,以砼不再下沉、表面开始泛浆、不出现气泡为度。
浇注混凝土坚持动态质量控制和“三方值班制”(分项工程施工负责人、技术和试验人员),人、机、料、工、环有一不具备,质检工程师不得签开盘令。
(4)钢筋骨架加工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钢筋直径在25mm及以上的采用剥肋直螺纹钢筋接头连接,其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运输及吊装时钢筋骨架不变形、不弯曲,加工及摆放时要垫放方木等物支架,骨架制作完毕挂孔号标注牌。
墩顶预埋件,牢固固定在钢模板内侧,确保预埋件位置正确,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
(5)砼拌和物应有良好的和易性,运输和灌注过程中无明显离析和泌水现象。
砼罐车在运输途中及浇注中不得加水搅拌。
(6)墩身实测项目:
项次
检验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和频率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规范附录检查
2
相邻间距(mm)
±20
尺或全站仪测量:
检查顶、中、底3处
3
竖直度(mm)
0.3%H且不大于20
吊垂线或经纬仪:
测量2点
4
柱(墩)顶高程(mm)
±10
水准仪:
测量3处
5
轴线偏位(mm)
10
全站仪或经纬仪:
纵、横各测量2点
6
断面尺寸(mm)
±15
尺量:
检查3个断面
7
节段间错台(mm)
3
尺量:
每节检查2~4处
注:
H为墩身或柱高度。
(7)质量检验
圆柱墩施工实测项目包括墩位、墩径、墩柱钢筋偏位、混凝土强度及完整性检测。
检验方法及外观参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6.技术质量措施
圆柱墩施工应认真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施工,尤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过程中应清理墩柱顶浮浆,凿毛。
(2)圆柱墩所需的钢筋、水泥、砂石料等主要工程材料在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合格者才能投入使用。
(3)圆柱墩施工过程中,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以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4)应配备足够的生产设备保证墩柱砼一次灌注完毕,不允许出现施工接缝。
(5)加强现场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
按照合同文件和技术规范的规定,设立工地实验站和质量监测站,配备满足检测需要的各种测试仪器设备,对工程所用的各种材料、设备和施工的各工序进行有效的检测控制。
(6)施工中釆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精良的施工设备,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突破创优难点,以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确保创优目标。
大力组织“两化”施工,使工程质量一次成优。
(7)作好各种试验、检测记录,为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各种数据,收集整理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资料,及时编制竣工文件。
(8)建立施工与建设、监理、设计各方组成的质量监控网络,使整个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7.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7.1蜂窝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产生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末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2)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末设串简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折。
(3)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4)模板缝隙不严密,水泥浆流失。
(5)钢筋较密,使用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不。
(6)基础、柱子等根部漏浆。
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作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设串筒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应堵塞严密,基础、柱子、墙根部封堵严实。
7.2麻面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产生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产生的原因: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表面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模扳刷油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缝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包装胶带纸或腻子等堵严,
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并用木锤敲打模板外侧使气泡排出为止。
7.3混凝土表面空洞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裸露。
产生的原因: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产生松散孔洞。
防治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7.4缺棱掉角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产生原因:
(1)模板未清理干净或脱模剂涂刷不到位;
(2)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到位,造成脱水,强度低;
(3)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防治措施:
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一定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
7.5表面不平整
产生原因: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不发生下沉。
7.6混凝土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产生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均。
防治措施: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土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7.7混凝土色泽不一
产生原因:
混凝土强度较低、成型界面的隔离剂使用不到位,致使局部浅层砂浆薄层在拆模瞬间脱离母体,产生局部浅层剥落;模板隔离剂掺杂,涂抹厚度不一;模板表观糙率不一,反光效果不同;入仓混合料的骨料清洗不净,拌和质量控制不一。
防治措施:
在保证拆模强度的基础上,适当延长拆模时间,并以混凝土表面乳化膜产生后且不粘模为宜;各类界面隔离剂必须纯净并涂抹均匀;改进模板制作方式,接触表面必须使用同类和同等加工条件的材料;严格控制拌和料的入仓配比及拌和时间;重视粗骨料的清洗和细骨料的筛滤工作。
7.8钢筋保护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产生原因:
(1)钢筋加工安装原因;
(2)定型钢模板尺寸原因;
(3)砼垫块强度、规格、数量原因;
(4)混凝土浇筑时,护筋不到位,车压人踩,使受力钢筋变位、变形,未切实保证受力钢筋位置的准确。
防治措施:
(1)设计钢筋下料卡具、模具和定位器,提前计算和规划好下料尺寸,确保下料批次钢筋几何尺寸一致,消除人为误差。
(2)砼垫块应垫得适量可靠,竖直筋可釆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应用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将垫块挤牢。
(3)加强混凝土浇筑前保护层检查,不合格的坚决返工处理。
7.9模板安装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7.9.1模板除锈不彻底
产生原因:
(1)工人质量意识不强,偷工减料。
(2)模板检查不到位
防治措施:
(1)对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和质量培训,同时严格执行质量奖罚制度;
(2)严格执行工序“三检”制度。
7.9.2模板平整度差
产生原因:
拆装模板操作不当,造成模板局部受压、撞而变形。
防治措施:
拆装模板专人指挥,统一堆码。
对模板局部因受压、撞变形处及时进行修整。
7.9.3错台错缝、防漏浆措施不到位
产生原因:
(1)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
(2)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3)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防治措施:
(1)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变形,要及时修整;•
(2)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
(3)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8、安全技术措施
1)加强安全警识:
在施工现场周围配备、架立并维护一切必要而合适的警告、危险、禁止等标志牌。
加强机械使用管理:
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机具设备,保证使用安全,教育司机文明驾驶。
加强临时结构的安全管理:
临时结构的施工设计,必须考虑安全技术,并在施工前由设计者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交底,施工中注意观测临时结构的安全状况。
2)加强用电管理:
注意用电安全,现场统一布设电力线路,不准私拉乱接电线,专由电工管理。
所有电器设备安排要由专人负责落实,注意安全用电,经常检查触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开关,电动装置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和安全保护罩,加强消防治安管理。
对工地上设置的消防器材要定期维护和检查。
3)强高空作业安全管理:
(1)施工操作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
墩身结构施工时,滑模工作平台外侧设立栏杆,并用双层安全网维护。
桥下落物区域内要布设安全隔离栏网,并布设蓬布,墩身下、塔吊下及左右幅墩身间搭设安全防坠天棚通道,以防发生杂物坠落伤人。
(2)吊斗、钢筋、模板等施工材料和物品吊装时应设专人配备对讲机指挥,并严禁在升降中碰撞模板及脚手架。
塔吊及吊装用钢丝绳要经常检查,发现有毛刺及断痕的及时更换或切除。
(3)墩身模板拆卸和安装时,作业人员不得站在模板上,并在作业时佩戴安全绳。
施工平台上不得放置超过设计荷载重量的物品。
墩身内侧模板的施工平台钢管框架在吊装时不得有人员站立,安装时施工人员的安全绳要固定在支架外的牢固的固定点,防止人员随支架坠落。
(4)拆除模板和设备时要先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拆除时分组拆除并吊之地面上解体,拆除现场划定警戒区,警戒线到建筑物边缘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0m。
4)雨季施工时,脚手板、爬梯等要采取访滑措施,并加强对支架的固定和检查。
处于洪水可能淹没地带的机械设备、材料等做好防范措施,施工人员要提前做好安全撤离的准备工作,施工中遇到暴风雨暂停施工。
5)夜间施工时,现场必须安装符合操作要求的照明设备,设置路灯,攀登爬梯上安装照明灯具,并在围栏上悬挂红灯警示标志。
6)在施工路段的两端按要求竖立显示正在施工的警告标志,在车辆驶入前方设置指示方向和减速慢行、限速、道路变窄、右(左)道封闭等标志;在公路上方施工时,领导跟班作业,并设专人负责了望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验 总结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