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城市与城市化.docx
- 文档编号:25594543
- 上传时间:2023-06-10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2.02MB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城市与城市化.docx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城市与城市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城市与城市化.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城市与城市化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讲空间结构和等级体系
考点1城市功能分区
(2014·山东高考)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4题。
3.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答案B
解析组团式城市的城区分散布局,扩大了居民的出行距离,削弱了各城区之间的联系,并且导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大;但是污染程度较低且周围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4.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
答案A
解析物流园区要求交通便利,位于城市外缘,①处靠近高速公路出入口,因此①处符合;化工园区对大气和水污染较大,因此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以及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地,结合风玫瑰图可知,当地盛行东北风,西北风的频率低,因此③处符合。
(2014·四川高考)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A.2千米附近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D.10千米附近
答案D
解析推理可知,单位面积的人口数量应等于人口数量除以面积,所以单位面积的人口数量就是人口密度,图中显示0~6千米范围以内的人口密度在20年间都在减少,6~14千米范围内的的人口密度均有增长,但10千米处,两线相距最远,增长最大,D项正确。
10.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答案D
解析A、B两项为知识性的错误;城市等级的提升应有三个标志,城市总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图中信息不能反映以上三项,C项错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市中心由于交通通达度好,客流量大,逐渐成为商业区,住宅及工业向外搬迁,D项正确。
(2018·全国卷Ⅱ)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
下图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
据此完成4~5题。
4.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A.东北部B.西北部
C.东南部D.西南部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澳门半岛北部与大陆相连,因此澳门填海造陆的方向主要是向南,故排除A、B两项。
图中显示西南部较高的山丘较多,且山丘距海近,说明地形起伏大,不利于真海造陆,故排除D项;东南部地形起伏小,有利于填海造,从而使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较长,故D项符合题意。
5.“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狭窄B.曲折
C.坡大D.路面凹凸
答案C
解析自行车以人力骑行为主,受地形影响大,地形起伏大、街道坡度大,不利于自行车的普及,故C项符合题意。
(2018·海南高考)某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
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4.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A.公园B.工业园区
C.住宅D.物流园区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信息“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可知,该城市中心区首先要解决环境问题;读图可知,甲地距城市中心近,地价低,规划为公园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且成本低,故A项正确。
5.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A.仓储用地B.公共绿地
C.工业用地D.居住用地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乙地为地价次中心,距城市中心较远。
结合城市功能区布局的一般规律可知,乙地最可能是住宅区,故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居住用地,D项正确。
(2018·北京高考)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城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该城市()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I区位于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地价较高,因此建筑物高大稠密,A项正确,C项错误;II区离市中心较近,不适宜建垃圾填埋场,B项错误;Ⅲ区距市中心较远,商业网点密度较小,C项错误;IV区位于郊区,远离市中心,城市热岛效应较弱,D项错误。
11.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区域土地利用强度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据图可知,甲地远离市区,但是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建设用地面积增多;卫星城市规模扩大,增加了建设用地面积,D项符合题意;建设民俗博物馆对增加土地利用强度影响很小,排除A项;划定耕地保护区、增加种植业投入入不能增加建筑面积,不会使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排除B、C两项。
(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
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1~3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
答案B
解析地铁主要是缓解城市交通的,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区域设置站点,能够及时分散和输送流动人口,而且流动人口数量越多,需要配套的服务和设施越齐全,站点的综合服务等级越高,故B项正确。
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甲、乙、丙站点都为一级站点或二级站点,综合服务等级较高;甲站点位于市中心附近,人口流动量大,市场广阔;乙丙位于内环线附近,交通便利,人口流量大,因此甲乙丙适合中心商务区的分布,故A项正确。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答案C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区由内环、二环、三环组成,城市空间形态是团块状的,根据图中一级站点的分布,可知所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2016·全国卷Ⅰ)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
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
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4~6题。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
答案A
解析读背景材料,抓住关键词“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就不难理解这种空间规划,限制的是各个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从而强化了各核心城市的职能分工,故A项正确。
5.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
答案B
解析每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个城市分工明确,都有自己的服务种类,所以这种空间规划的实施,促进的是同类产业活动在各核心城市的聚集,故B项正确。
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答案D
解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城市环绕绿心分布的空间特征,能体现生态城市的新理念:
这种独有的区域空间结构,能兼顾产业活动和居住环境基本要求。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实施的基本目标就是构建和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故D项正确。
(2016·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7~8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
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
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7.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小于南部地区;地租相同的区位,南部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较差,该方向地租下降速度快,空气质量相对较差。
8.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答案A
解析甲地是离市中心距离相同地租水平最高的地区,说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条件好,最适宜布局电子信息产业。
(2016·海南高考)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
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
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
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9~11题。
9.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A.二环与三环之间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D.五环与六环之间
答案C
解析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1.00附近。
细读图例,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和1.00~1.15,即四环与五环之间,故C项正确。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答案B
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
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然后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故B项正确。
11.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A
解析分析得出,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
所以采取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故A项正确。
(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A
解析城市住宅区一般面积最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面积最大,最可能是住宅区。
13.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
答案C
解析城市有热岛效应,市区温度高)地租一般来说城市中心较高,交通便利的地方较大,C项符合。
(2016·上海高考)海港城市秦皇岛市为响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致力于发展成为北京的又一出海大通道。
据此完成14~15题。
14.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中,秦皇岛市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市发展轴。
这样做是为了()
A.扩大城市土地面积B.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C.传承悠久历史文化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
答案D
解析秦皇岛北部为山地,南部临海;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市发展轴,可发挥自然环境优势,来调整城市布局,故D项正确。
15.秦皇岛市将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企业从沿海向中部发展轴转移。
这样做的作用主要是()
A.转移企业污染空间
B.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C.调整第二产业结构
D.扩大农业用地范围
答案B
解析秦皇岛市南部沿海打造休闲旅游、出海港口建设,引导工业向中部、北部发展,可相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以优化城市功能分区,故B项正确。
(2015·四川高考)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
00时和10:
00时的人口聚集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5~6题。
5.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B.商务区
C.住宅区D.工业区
答案C
解析读图,根据图中人口集聚特点,说明中心的阴影区是中心商务区,B项错误;根据城市地租理论,甲地带与商业区相邻,距市中心较近,应是住宅区,占城市用地的主要部分,C项正确;行政区不占城市中心的位置,A项错误。
工业区占城市的外围或郊区,D项错误。
6.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
答案B
解析读图,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是团块状推断,该城市位平原地区,B项正确;丘陵地区、沟谷地区形态多条带状,A、D两项错误。
山地区多组团状,C项错误。
(2015·天津高考)图1、图2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
读图,回答6~7题。
6.结合图中的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A.其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图5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
答案B
解析从图示中人口密度的图例分析,该市东部人口密度增加较大,人口增加较快;增加数量的多少还取决于面积的大小,所以不能判断各方向人口增加数量的多少;而全市的人口密度都增加。
7.结合图2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答案D
解析城区面积扩大,使商业区分布更加分散;新工业区分布分散,没有向老工业区集聚;城区没有扩展到滨湖地区周围;而中部、南部道路增多,路网密度增大。
故D项正确。
考点2城市区位与城市等级体系
1.(2014·广东高考)下图为某年许昌与周边部分城市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图,根据流量大小分为五个等级。
下列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的是()
A.平顶山和新乡B.焦作和漯河
C.济源和开封D.郑州和洛阳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例的提示,济源和开封两个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
(2015·北京高考)下图为某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依次是()
A.⑥①②B.⑤③⑥
C.③②④D.①④⑤
答案B
解析博物馆的服务级别高,服务范围最广,应为⑤;乡(镇)行政机构有明确的行政边界,等级较低,服务范围较小,应为②或③;①④⑥可能为集贸市场。
(2014·江苏高考)图1和图2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
读图回答2~3题。
(双选)
2.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
A.食品B.日常用品
C.服装D.家用电器
答案CD
解析读图1可知,居民在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量最大的是服装;读图2可知,居民在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量最大的是家用电器,故C、D两项正确。
3.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
A.出行距离B.购物成本
C.交通方式D.购物环境
答案AB
解析食品和日常用品消耗量较大,价格较低,销售网点较多,一般就近购买,出行距离远会增加购物成本。
所以购买者主要考虑出行距离和购物成本,故A、B两项正确。
(2015·海南高考)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
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
下图为埃及略图。
据此完成10~12题。
10.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A.平衡地区发展B.提升国家形象
C.分散开罗人口D.吸引国家投资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信息,“埃及沙漠广布”,可知,大部分地区生存条件较差,人口稀少,导致人口“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800万”,据此推测,埃及兴建首都的首要目的是分散开罗人口。
11.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农业发达B.用地充足
C.基础设施完善D.交通便利
答案B
解析新首都选址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气候干燥,人口少,农业不发达,农业基础落后,交通条件差,但是用地较为充足。
12.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
A.农业B.制造业
C.建筑业D.服务业
答案D
解析埃及新首都定位埃及政治中心,所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最有可能属于服务业部门。
城市是非农业活动集中的地方,制造业和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均不符合新首都的定位。
29.(2018·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下图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
(GDP)(亿元)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重庆市
17558.8
7.4
44.2
48.4
成都市
12170.2
3.9
43.0
53.1
南京市
10503.0
2.4
39.2
58.4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分)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5分)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分)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3分)
答案
(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
(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
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
(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解析第
(1)题,我国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主要结合成渝城市群的地理位置来判断。
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地区。
第
(2)题,据图可知该地区城市数量多,有两大核心城市,等级差异明显,具有较好城市体系基础。
与南京相比,重庆和成都经济发展的特点,从地区生产总值和产业比重两个角度对比。
第(3)题,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问题,从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等级体系、空间发展差异、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方面描述成渝城市群的不足之处。
第(4)题,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从核心城市、城市体系、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角度分析。
第2讲城市化
考点1城市化的动力和进程
(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
1.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A.1985~2004年增多
B.1985~2004年减少
C.2004~2013年增多
D.2004~2013年减少
答案AD
解析读图可知,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1985~2004年增多,2004~2013年又减少。
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BC
解析2004年之后,中心城区工业数量减少,大量工业企业向郊区迁移,说明该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处于郊区化阶段。
(2015·重庆高考)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B.30~40%
C.40~50%D.60~70%
答案B
解析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图中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城市化率最高的国家的城市化率约为60~70%,则此时该国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约为30~40%。
5.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答案A
解析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城市化率最低,但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说明该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可能为我国。
此时,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城市化率提升的主要动力;我国人口增长已步入现代型模式,人口增长率较小;逆城市化主要出现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此时我国尚未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和其他三国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速度较快。
4.(2015·广东高考)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338
1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8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高 地理 分类 汇编 城市 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