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 文档编号:25589577
- 上传时间:2023-06-10
- 格式:DOCX
- 页数:78
- 大小:101.05KB
高考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高考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4备考】201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P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
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
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垸落。
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
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
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
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
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
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
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个不停。
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
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
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
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
等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
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
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
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
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方能将它们分开。
⑧终于,水牛老了。
连田也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的到来。
因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
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看到屠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的悲戚。
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最少,干的却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我们不禁泪眼模糊。
⑨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
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
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
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
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
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算是谁家的。
⑩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
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
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一家甚至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
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
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
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
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本文有删改)
11.第四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有什么特别用意?
(3分)
11.[答案]①起强调的作用,旨在引起读者的注意。
②“铁牛”与水牛形成对照,突出拖拉机被“拖拉”的尴尬,有揶揄、幽默的意味。
12.赏析第五段中的画线句。
(4分)
12.[答案]①通过动作(“划动”“抬起”等)描写和神态(“得意地叫唤”)描写,以及在水浅处、水深处不同游泳姿态的对照描写,形象刻画了水牛善于游泳的习性和生命的灵性。
②通过动作(“赶”“拽住”“拍击”等)描写,生动表现了“我们”自由嬉戏的天性以及与水牛的亲密关系。
13.作者为什么把牛犊引发的纠纷称作“黑色幽默”。
(3分)
13.[答案]①利益的争夺与得不偿失的结果形成反差,产生讽刺性的喜剧效果。
②追逐利益的现实与古老的乡村传统相冲突,折射出时代变迁带来的无奈。
14.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
(5分)
14.[答案]①呼应题目,点明文旨。
②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为紧凑。
③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
④构成象征,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
15.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5分)
15.[答案]①本文主旨:
表达了对淳朴、诗意乡村的眷恋,以及对田园牧歌图景消逝的怅惘。
②考生感悟:
略。
P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
胡杨人家
刘之蔚
分布在额济纳荒漠里的黑水城、红城还有无法考证的大同城,在国人的感情世界和历史记忆里是复杂和纠结的。
这里曾经的一切,胡人、党项人、土尔扈特人、蒙古铁骑、丝绸之路、居延海、黑水河、耶律阿保机、成吉思汗、萧太后、科兹洛夫、黑将军……如今谁又在乎过?
谁又知道,额济纳就是党项语发音的“黑水城”?
每年的九月下旬,黑水河的上游水闸都要放水,额济纳沿黑水河生长的胡杨林仿佛一夜间被镀上了金色。
因为得到黑水河的滋润,这里的胡杨林要比其他地方的早黄一个月左右。
日出之前赶到二道桥,当走到四道桥,已接近晌午时分,刚过了一座新修的木桥,想找个地方交个“地税”,但见有一处胡杨林煞是茂密,便不及细想一溜小跑往里钻了进去。
不曾想到在这林子掩映之下居然“藏”有毗邻的两座蒙古包,心中不禁窃喜,直奔过去。
从外观上可以判断出,这两座蒙古包不是旅游区常见的忽悠游客的山寨包,而是真的有人在此居住。
此时胡杨林外飞沙走石,而林子里安静得仿佛时间都为此凝固了。
见蒙古包开着门,没敢靠近,朝里吆喝了声:
“家里有人吗?
”
随着应答声,门里探出一张中年妇女的脸,黑里透红带着油光,乐呵呵地喊我进去喝茶。
晃悠一上午的我此时的确已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便腆着脸不客气地问:
“有吃的吗?
”那中年妇女回答脆脆的:
“有,跟我们一块吃羊肉饺子吧。
”
“我还有朋友在林子外,能一块来吃吗?
要多少钱?
”我有点儿得寸进尺了。
这一问,也许有些唐突,只见对方一愣。
不知啥时她的身后又多了一张年轻姑娘的脸,有着蒙古人特有的刚毅的线条,煞是好看。
姑娘接过话题问道:
“你们几个人,还想吃啥?
”
“有手抓羊肉不?
”
“有!
”回答一样是脆脆的,伴以银铃般的笑声。
我就纳了闷了,这哪像是不期而遇,明明是到亲戚家里。
便回身招呼伙伴们钻进了一座摆着一张折叠餐桌的蒙古包。
不一会儿,蒙古包外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摩托车的马达声,循声望去,一个男人出现在门口。
老代。
这是我真真切切在额济纳近距离见到的第一位蒙古汉子,不高的个头,但十分的壮实,一样的黝黑发亮得让城里人无比艳羡的肤色,健康阳光。
不曾想到的是,在后面的交谈里我才发现,之前印在我脑海里的蒙古汉子应该是端着苍鹰的姿势,个顶个儿膀大腰圆的摔跤手模样,而老代很浓缩且很腼腆。
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
但我还是心里没底,提到了餐费的问题。
老代憨憨地说昨天也有人要吃手抓,给了60元。
我没说啥,心里有底了,见他们开始包饺子了,我说:
“让我媳妇儿来帮忙包可以吗?
”
“可以啊,来吧。
”
我又认真地“调侃”了一句:
“俺们山东人包饺子,肉馅儿要塞得满满的。
”
老代乐呵呵地回了一句:
“没事啊,包成包子都行。
”
饺子是用搁在外面空地上的炉子煮的,到了晚间这炉子就得抬进蒙古包生火烧水取暖。
姑娘在煮饺子,我就开始拍照,这时才开始观察老代家周边的一切。
荒漠深处的额济纳,秋天显得十分的短促,犹如礼花般绽放的黄色叶片或繁如花海或星星点点,映衬着千年胡杨那遒劲的枝干,美得让人窒息。
手抓羊肉上来了,是一整块羊胛骨肉,在甘肃,在青海,在陕西,没少吃手抓羊肉,这回真长见识了。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吃到的最棒的手抓!
问起老代,为啥会给我们上这块肉。
“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我们就会杀一只羊,用最好吃的肉来招待客人,你们吃完走了,这块骨头,我们洗一洗,拴上一根麻绳要挂在蒙古包上的。
”
呜呜,我差点没感动得冒泡儿。
慢慢聊着,我这才知道,之前最先打招呼的那位中年妇女是老代的丈母娘,而那位年轻的姑娘是老代媳妇儿,我的眼镜差点儿没掉地上,这关系一时我都没反应过来。
老实说,刚开始我把他媳妇儿当他女儿了。
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蒙古人的豪情和大度一览无余。
因为忙活我们这顿饭,等我们吃完了,人家一家才开始用餐,怪不好意思的。
又等了一袋烟工夫,才最后过去把饭钱硬塞给了老代。
之前说好了的:
两盘羊肉饺子、一份手抓羊肉,共60元。
给老代一张,没让他找钱,老代有点不好意思收,这时候,我的态度有点强硬了,必须收下!
见他们也喝茶,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留下我摄影包里带的所有的“大红袍”,挥一挥衣袖,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轻轻地带着一份纯真,我们走了,还觉得有点儿豪迈。
回来的路上,在想一件事儿,如果戴望舒是蒙古族的,他还会不会潇洒地轻轻挥一挥衣袖,撑着那把油纸伞去幽会那丁香般的姑娘?
扑哧。
(选文略有删改)
16.“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分)
16.[答案]略去谈话内容,突出谈话效果;结构上承上启下。
17.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17.[答案]抓住典型景物,写出额济纳秋色之美;营造氛围,烘托胡杨人家;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使景物鲜明生动。
18.文章结尾处化用了哪两首中国现代诗?
以拟声词“扑哧”收尾有何效果?
(4分)
18.[答案]化用诗歌:
《再别康桥》《雨巷》。
效果:
幽默俏皮、引发联想。
19.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4分)
19.[答案]淳朴、憨厚、豪爽、大度等。
分析略。
20.有人认为第一自然段可删去,有人认为不应删,你有什么看法?
请说明理由。
(3分)
20.[答案]示例1:
不应删。
这一段使全文历史感更浓,文化意蕴更深。
示例2:
应删。
直接叙事,可使行文简省。
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 )
A.标题“胡杨人家”既点出了老代一家生活的环境,又暗指这家人具有胡杨一样的品格。
B.本文时而使用当前流行语和网络语,富有时代气息,但也显得文风不够庄重。
C.“我”与老代的邂逅,既颠覆了“我”心目中蒙古汉子的形象,又印证了“我”心目中的蒙古汉子形象。
D.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描写,通过细节展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文辞华丽,又不乏风趣。
E.文末“我”“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还觉得有点儿豪迈”,表现了“我”的豪爽与洒脱。
21.BD
六、(12分)
22.J2013·天津卷欣赏漫画《玩大了》,按要求作答。
(4分)
(1)任选一条鱼,替它写一段简短的内心独白。
(2分)
(2)用一句话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
(2分)
22.[答案]
(1)缸外鱼:
我占有的地方太少了,要不,也不会是这样的下场。
(2)寓意:
生活需要平衡;不平衡死路一条,平衡产生和谐。
P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负重的河流
黄 毅
①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
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绝不是偶然的事。
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②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
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
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
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
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
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
③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
该扬波的时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④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
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期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浩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和霸气。
⑤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
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
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饱蘸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2750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
⑥有河总是有树。
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
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
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
他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
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
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走得太远?
他们成了沙漠上没有归宿、没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们永远挺起胸膛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
⑦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流离失所,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
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
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徙”,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60年代还有水,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
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迅如利箭。
如今没有了水,罗布泊人只能以土为生。
他们曾经以湖泊为伴,渔歌唱晚,渔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围的沙漠日近?
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
又何曾想到一片汪洋的大湖会彻底干涸?
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抛弃了!
这是上苍对他们的戏弄,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经心和虚掷的惩戒?
⑧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
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慌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
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天,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浪波。
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
为什么又这样滞重?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章两次提及塔里木河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写到的著名河流,前后照应,反复强调,蕴含着对塔里木河现状的深沉喟叹。
B.“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形象地表现出沙漠对水和生命的渴望,蕴含着作者对沙漠缺水少雨的无奈与同情。
C.作者赋予河流与沙漠以生命,河流率直勇敢,任何时候都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沙漠静寂无声,却用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
D.文章用历史材料证明罗布泊人在清代依然与湖为伴,古今对比,更能说明塔里木河的萎缩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
E.作者认为缺乏对河流的珍视与保护,人类最终将自食其果,为此从不同方面对塔里木河的断流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15.CE
16.文中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答案]①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②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③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结构更加严密。
17.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答案]①塔里木河身处沙漠,不得不与沙漠进行长期的坚韧的较量;②塔里木河给沙漠带来生命与文明,却又不得不亲历文明的衰落;③塔里木河的奔腾和消失承载着人们的热爱、慌恐等复杂情感,引发了沉重的思考。
18.2013·四川卷塔里木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请结合文章,就河流与文化的关系谈谈你的思考。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答案]示例一:
河流是人类文化的源头。
塔里木河曾赋予罗布泊人浪漫的生活气息,长江、黄河乃至家乡的每一条河,都滋养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
如今地球上的许多河流正像塔里木河一样在萎缩,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否则将会给人类及其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示例二:
河流具有超越自然生命的文化魅力。
塔里木河的率直坦荡,既是自然属性的体现,也是文化人格的写照。
在漫长的历史中,自然的河流也许会因为种种原因萎缩乃至消失,但我们依然可以从现存的文化中感知河流的形态与历史,感悟河流的文化意义。
(二)P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定和[注]是个音乐迷
沈从文
①“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
②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
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
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
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
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即那点混合了忧郁幻想与奔放热忱而为一,对艺术几乎近于宗教虔诚的情绪,欲消纳它,转移它,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
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
这过程实由着迷起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
③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
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
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
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
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
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
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
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
“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
”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
肖邦、巴赫、莫扎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
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
“这性格太可爱了。
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
”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④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
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
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
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
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
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
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
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
⑤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外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
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
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_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
【注】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
19.本文第②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19.[答案]①交代了定和选择音乐的过程和原因;②引出“音乐迷”的由来,呼应题目,为后面写他对音乐的痴迷做铺垫。
20.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
(4分)
(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
(2分)
(2)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2分)
20.[答案]
(1)①肖邦等西方音乐大师一生沉迷于音乐,又用音乐长期影响了世界,②定和被他们的作品征服,同时也像他们一样痴迷于音乐。
(2)①定和痴迷音乐并有了相当大的成就,②作者认为他不会满足当前成就,而会在音乐之路上更坚定地走下去。
21.本文③④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
请作简要概括。
(4分)
21.[答案]①定和在上海痴迷于西洋古典音乐的情形;②定和在逃亡途中放弃其他而独带乐谱;③重庆避难时继续迷醉音乐并以此为事业。
22.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6分)
22.[答案]①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确定目标,并为之付出最大的心力,当会有所收获。
②真正追求艺术,应保持单纯的气质和忠诚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
③要成事就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④艺术能激发我们的勇气与信心,即使在困难之中,也能给予我们鼓舞与力量。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P[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平常的沈从文
黄永玉
从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
可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作品选的序言里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
”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九十年代了。
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他的一生,是不停地“完成”的一生。
他自己也说过:
“我从来没想过‘突破’,我只是‘完成’。
”如果想要在他头上加一个非常的形容词的话,他是非常非常的“平常”。
他的人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试题 汇编 文学 文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