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5576740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67.76KB
历史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历史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卷Ⅰ(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学者认为:
不能为了强调伦理型文化的优越而去过度推崇宗法制度。
这是因为宗法制度( )
①保障的是贵族垄断的特权政治 ②建立的是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
③强化了血缘世袭的观念 ④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3、顾炎武说: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曰:
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由材料可知,顾炎武认为( )
A.分封制与郡县制呈现递次变更兴替规律
B.分封制的弊端是多数权益为朝廷所垄断
C.郡县制的缺陷是多数权益为地方所占据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是治国良策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
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
A.满足皇帝的私欲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
C.强化君主的权力D.彰显皇帝的权威
5、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
“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考古发掘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
随葬品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的。
材料反映出的西周最主要的特点是( )
A.贵族阶层生活腐化奢侈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
C.西周社会阶层等级严格D.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等级严格
6、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管理体系。
这一体系有利于( )
①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 ②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
③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 ④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
”基于这种认识汉朝实行的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9、宋代的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君主常以“内降”“内批”“中旨”“御笔”等形式直接处理,“除授不归中书”。
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B.政治生活具有重文轻武的倾向
C.中央决策层已经初具内阁制雏形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10、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
11、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
“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举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12、戴逸先生评论清王朝某项制度时说:
“它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直接听命于皇帝,帮助皇帝出主意,写文件,处理重大政务,如升革文武官员、审理重大案件、制定大典礼节、查考兵马钱粮等。
”与“它”相关的是( )
A.“掌丞天子,助理万机”B.“中书取旨,门下封驳”
C.“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13、下面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14、有学者认为:
“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15、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
文明之战即一种先进文明战胜落后文明;解放之战即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即黄种人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
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16、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革命》中称:
“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17、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18、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
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
9∶00~10∶00
朝鲜与东学党起义
10∶10~11∶00
北洋海军的悲歌
11∶10~12∶00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A.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B.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C.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D.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19、“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
”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
A.“灭洋”与“扶清”B.反帝与反封建
C.爱国与保守D.正义与非正义
20、日俄战争后,日本商人占据我东沙岛开发矿产,我地方发现报告中央政府,后经交涉力争,1909年11月,根据中日双方签订《东沙问题条约》,日本将东沙岛归还中国,将岛上日本人撤出,在交接仪式上降下日本旗,升起黄龙旗。
这一事件( )
A.是中国岛礁斗争史上第一次胜利
B.表明晚清对外交往日趋强硬
C.捍卫了领土领海主权,并威慑他国对南海诸岛的企图
D.为解决钓鱼岛问题打下基础
21、“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
”以下运动最符合题意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22、《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
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23、《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
“(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与这一叙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
24、1906年2月,清政府拟定了一项决议:
凡派去日本留学的,只限于那些擅长中文并精通儒家经典的学生。
对该决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失败,积极学习日本先进的政治制度
B.尊孔复古思想盛行,加强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宣传
C.“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限制留日学生人数
D.针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的活动,加强对留日学生的控制
25、“……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望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上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
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
……”(引自《北京学生界宣言》)资料显示不出( )
A.国难当头,民族主义思想空前高涨
B.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日本侵略中国的虎狼之心
C.中国人民对“公理战胜强权”的幻想彻底破灭
D.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的一次爱国政治运动
26、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
(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
该事件应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27、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
“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
”该材料说明( )
A.北洋军阀支持五四运动B.学生爱国热情影响广泛
C.学生运动导致军阀分化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林立
28、某学者在评价某次革命时说,这次革命的前提是“对政治共同性作出新的解说”,这次革命“所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自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这次“革命”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29、“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
”这里的“异端邪说”是指( )
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枪杆子出政权理论D.城市武装起义理论
30、“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上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
这一文告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面抗战开始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卷Ⅱ(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题(共3小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
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
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
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帝国霸业》
材料三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
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
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
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
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
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
(不得照抄原文)(6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6分)
32、2014年8月19日人民网《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选择》一文提出:
面对西方坚船利炮工业文明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局,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开始了寻求独立、民主、富强的“追梦”过程,中共成立之日起就自觉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依靠人民实现了“圆梦”之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
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
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8分)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
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
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2)试分别概述文中所说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
(4分)
33.通过阅读触摸历史、通过思考亲近历史,这是我们理解历史的必经之途。
阅读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五四运动过程简表
时间
事件
5月4日
北京学生3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
北京政府派军警镇压,捕去学生32人
5月7日
天津、济南等城市群众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北京政府释放全部被捕学生
5月8日
北京政府再次颁布镇压学生运动的命令
5月9日
南京、无锡等地及巴黎华人开国耻纪念大会。
苏州、嘉兴等地发生学生游行。
武汉学商两界集会,商议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的办法
5月23日
北京警察厅查封学生联合会刊物《五七》日刊
5月25日
北京政府严令制止散发传单、集众游行、演讲
6月3日
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被捕170余人;4日,又被捕700余人
6月4日
上海、天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
6月5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
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6月10日
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
徐世昌被迫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人辞职
6月28日
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节选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
材料二 新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强化了把五四作为启蒙运动的认知方式。
他们认为,五四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动,思想大解放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
——张艳《新启蒙运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说》
注:
此处五四运动的概念取广义,大致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成立”
材料三 “五四”的……价值取向没有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回顾中国这90年的历史,我们找不到任何时段和时刻,标志着“五四”提出的任务已经完成或大致完成。
相反,除了外敌入侵,我们这个民族的大不幸和大悲哀,几乎多多少少与“五四”精神失落、启蒙规划受阻有关。
我们今天纪念“五四”,不仅仅是怀念历史,而是着眼于现在和将来。
——徐友渔《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五四运动的性质。
(2分)
(2)材料二从什么角度评价五四运动?
结合二十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相关史实,简述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
(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
(2分)
参考答案
1----5DCDBD6----10AADAA11----15CDBBB16-----20DCBCC21----25CCADD
26----30DBDCC
31、
(1)巩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
(4分,每点2分)
(2)作用:
打破了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统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现代”国家的典范。
(6分)
(3)原因:
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皇权思想的提出;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
(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32、
(1)本质差异:
西方已经迈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中国还处于落后的农耕文明时代(或封建社会)。
(4分)
主要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沉沦:
西方列强侵略,清王朝腐败;中国社会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答出其中1个要点即可)
上升:
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探索和斗争,最终赢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
(2分,答出其中1个要点即可)
33、
(1)性质:
五四运动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爱国)运动。
(2)思想解放。
理由: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打倒了传统权威;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西方各种社会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还促进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任写3点)。
(3)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河北省 鸡泽县 一中 学学 年高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