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课程方案最新.docx
- 文档编号:25562889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4.78KB
培智学校课程方案最新.docx
《培智学校课程方案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智学校课程方案最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智学校课程方案最新
培智学校课程方案1
我校于20_年秋季与全区中小学一样全面使用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两纲”教育精神和市区上级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以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服从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学设计上,侧重要学什么?
怎样学?
学的效果如何?
是否严格发挥教学五环节的作用?
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幸福指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强调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
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广泛开展以“享受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构建愉快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既面向全体,又分层实施,注重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
以博爱的精神熏陶人,以博学的追求激励人,以博乐的心情谐和人,主张立德树人,乐学创新。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行动
(一)树立基本的课程理念
1、围绕义务教育课程目标,以学生为本,以“享受教育”为主题,培育具有博爱之思想、博学之追求、博乐之心态,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追求教育民主与公平,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
保障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强调多元性、选择性的拓展探究课程实施,体现德、智、体、美、劳诸育的统整性与渗透性、以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样与和谐的需求。
(二)制订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1、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逐步完善学校课程的内容。
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2、立足于“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的研究,逐步构建并完善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学校课程结构,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较为理想的课程环境。
3、实行多元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激励促进元素,丰富和完善“享受教育”主题。
(三)学校课程的基本结构
(四)学校课程建设的主要举措
1、成立由校长负责之下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规范和指导教师执行和开发学校课程的程序与管理,加大对教师课程开展能力的培养。
3、有计划、有重点研发拓展型课程、基础型体验性学习课程和拓展兴趣型团队合作学习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学习的平台。
4、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强化课程管理,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高质量。
四、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1、组织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准,规范日常教学行为。
2、明确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的教学任务。
3、发挥教师潜能,倡导校本化与个人化相结合的实践与创新。
4、加大贯彻教学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
培智学校课程方案2
“制定课程方案和开发校本课程,你们到重庆市南川区去看看!
”华东师大教授胡惠闵在全国培训会上,多次向同行推介。
2014年4月,南川区成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改实验区
2014年之前,南川区的基础教育改革文本里还没有“课程领导力”这个词,更没有“学校课程方案”
2017年6月,南川区成为课改实验示范区。
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市教科院的指导下,南川课改人在编制课程方案中凭着“即使我很累,我也不能退”的执着,从曾经的“迷茫”,到最终的“成功”,进行着扎实而有效的教育探索
突破瓶颈
纵深发展
2001-2014
年南川区的课程改革主要聚焦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只停留于“改好课、上好课”的层面,学校、教师的被动作为让改革浮于表面,很难触及深层的痼疾。
对此,领导者、管理者和一线教师都明白,但如何突破瓶颈,获取更多的力量支持,引领课改向纵深发展?
这成为南川教育界亟需思考的问题。
成为课改实验区后,课程中心组织专家团队赴南川进行指导。
借助这一平台,南川区做了更精准的谋划,新一轮的课改随即展开。
经过深入调研之后,2014年10
月,南川区提出了“推进全区学校内涵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的工作目标,聚焦于“课程领导力建设”,以编制学校课程方案和开发校本课程为突破口,开启了全新的课程改革与探索之旅。
学习为基
实践为径
正如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胡惠闵教授所言:
“学校课程规划是学校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方案的阐释,也是学校实现教育价值和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
它将学校对课程价值、课程制度及课程文化等问题的思考与设想以课程方案的方式呈现出来。
编制与实施课程方案有利于学校成员对课程目标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共同体成员的合作,而课程方案的编制与改善过程也正是积淀学校文化底蕴的过程。
”
南川区教委组织各级专家成立区域课程领导力建设团队,按照“诊断——修改——再诊断——再修改”的思路,从“集中诊断”到“进校指导”,边培训边编制,边实施边修订,合力解决区域课程领导力建设过程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课程领导力是什么?
课程方案又是什么
?
”大有镇中心校校长张俊回忆,“最开始学校教师听到课程领导力建设,觉得很茫然。
但在新课改形势下,不做就没出路。
”于是,学校成立了课程方案编制小组。
面对一次、两次……N
次专家团队一针见血的批判,小组成员痛定思痛,查资料,找行家,不断学习,不断思索,不断研磨。
深度挖掘和研究学校的历史底蕴、教育底蕴、教育哲学等,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课程来培养人”“怎样通过课程来培养人”等重大问题。
课改办主任彭道伟感慨道:
“不经意间,我们发现自身的课程意识增强了,对课程领导力的理解加深了,编制并实施课程方案的自信也在慢慢滋长。
”经历了“拟定文本——陈述交流——专家指导——深入反思”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学校编制的课程方案终于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瓜熟蒂落
芬芳四溢
为了解决专家少及专家离开后指导空缺的现实问题,南川构建了专家指导机制,即采取集中诊断为主、集中讲座与案例式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专家少的问题,还构建了共研联动机制,“专家
+教研员”“专家+学科”“专家+学校”“教研员+学校”的多元对话方式,有力地推进项目的实践与研究,引导全区学校全员参与,从19所“种子学校”到
47所“联动学校”,分层推进,联动发展,实现了学校全覆盖。
目前,全区66所公办学校,从起初没有一所学校有自己的课程方案,到均研制了“规范+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20
余所学校的课程方案得到了华东师大专家的高度赞誉与认可。
建成国家级、市级特色学校11
所,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的《学校课程方案编制》一书广受前来南川考察学习的市内外学校领导、老师们的青睐与好评。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南川一路走来,一路收获,课程改革没有穷期,课程建设没有句点,南川的教育探索之旅不会停止。
培智学校课程方案3
一、指导思想
后士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是决定》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以课程实验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和任务
1.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适应当今教育高速度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
2.探索课程管理运作规范,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形成有体育+艺术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及管理工作机制。
3.改革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
形成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
探讨符合模块课程特点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形成校内学分认定的规则和程序。
4.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学校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校本教研新机制。
三、具体工作
在课程管理上严格执行上级部门要求,努力突破常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强课程管理,特别是在拓展、探究两类课程上作了一些努力。
(一)学校建立课程管理的组织运行系统。
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既有决策问题,又有执行问题,必须明确和理顺两者关系,建立有效的组织网络,进行了明确的职责分工,保障学校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校长、教学校长负责有关学校课程的决策问题。
教导处主要负责执行问题。
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具体实施。
(1)校长室明确四个部门四个中心在课程执行力上的监管分工对课程管理流程进行监管,部门中心负责人不定期地向校长室进行课程执行情况汇报,以便校长室能及时了解课程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不足和亮点经验。
(2)教导处主管三类课程的日常管理。
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
按照各年级课程计划,编制班级课表,根据师资情况合理安排教师任职任课。
并根据《新密市教体局关于做好本市中小学校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科学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实行“两操、一活”。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育活动和校园体育、艺术活动。
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在各学科综合平衡后布置课外作业。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的课外作业,绝大多数同学能在1小时以内完成。
认真组织各年级月测查和质量监控,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性管理。
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于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其它学科只进行考查,考查形式可灵活多样。
(3)学校强化层级管理,确定“层级首问责任制”,提高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执行力。
校长——课程管理一级责任人。
引导全员共同制定学校课程文化核心价值,宏观规划整体课程;健全课程开发组织,监控课程实施过程。
副校长——课程管理二级责任人。
制定学校课程方案,具体细化目标,组织落实方案和实施流程,监控课程实施过程,创新特色课程,总结管理经验。
教导处——课程管理三级责任人。
结合市、校课改精神,指导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统筹协调课程实施,引领组员开发自己独有的校本教材、校本“学材”和校本“习材”,创造性地实践,总结反思经验。
组长——课程管理四级责任人。
指导组内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本组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的教学能力。
教师——根据课程方案,通览学段教材;参照课程标准,拟订学期教学计划;整合课程资源,充实课程内容,提炼教学经验,评价课程效能。
(二)学校建立课程计划执行的监督检查制度。
严格按照教育部和新密市教体局有关文件要求,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对我校开设的三类课程实施情况,加大执行情况管理和监督检查的力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学校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开足开齐国家、地方、学校各课程。
(2)教师要按学校总课程表,按时备好上好每堂课。
(3)教师有病、事假,要事先向校长室提出书面申请,到教导处做好课务工作。
(4)如违反学校课程计划,按学校《教学常规要求》中的有关规定处理。
(三)学校课程的开发
1、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在校长的领导下,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和特点,确定本校学校课程开发的原则和总体规划,并提出课程开发领域,可以确定一些课程目录。
我校为了体现体育+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重点在艺术校本课上进行规划和开发。
具体操作流程:
(1)学校课程资源调查。
调查、了解校内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摸清校本课程开发的家底。
(2)学生课程意愿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方向,在对每个学生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形成校本课程的开发“菜单”,以供学生选择,确保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制订课程开发方案。
以一学期为一个周期制定方案,内容包括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师资、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等。
(4)教师申报课程。
教师根据学校课程开发方案申报课程,填写申报表经学校审批同意,撰写课程实施计划。
(5)学校对开发课程评价指导。
学校根据教师撰写的课程实施计划进行督导检查、指导评价,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2、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学校课程开发任务,教师根据学校课程开发领域及相关目录同时根据本人情况向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提出课程开发意向,经同意后实施。
(四)学校课程的开设
1、体育、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原则上任课教师自主申报,经学校审核同意再开设.部分学校课程可能被学校指定。
在新学期开始前汇总,形成本学期面向学生的拟开设课程目录,并将拟开设课程目录在开学第一周向学生、家长以书面意向征询书公布。
2、学校课程的开设与否将由学生做最后确认.原则上少于5位学生的校本课取消本学期此课程内容。
(五)学校课程的教师管理
1、接到教导处下发正式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上课,做好学生出勤记录(如有学生缺席应及时报教导处),指导学生做好学校课程的记录,填写活动记录单。
2、教师在学期第二周向教导处上交该课程教学进度表,并按照教学进度表进行教学。
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教学计划,经教导处同意后执行。
3、教师应根据学校要求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考核工作,在学期结束前到教导处登录、归档。
4、教师开设学校课程情况应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中,在学校评等评优中作为参考。
学校将对所有的课程任课教师实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与课程津贴的发放及奖励直接挂钩.
(六)学校课程的'教务管理
1、教导处应会同教研组根据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的决定提前做好学校课程计划。
一般在学期第一周确定开课课程和选课名单,第二或第三周正式上课。
学校课程开设准备工作应尽可能在第一学期结束前进行。
2、教导处认真排出学校课程开课课表,确定上课教室(在可能情况下满足教师对教室或设备的要求),编制学生名单和成绩记录卡。
3、做好日常教学检查,组织学校课程教学研究。
主要通过组织学校课程教学研究课、任课教师讨论会,进行教学交流和探讨。
通过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进行考查等形式进行教学检查。
在教研和检查的基础上,由学校及时研究调整设课计划,修订教学内容和要求。
4、做好学校课程资料收集、归档等工作。
(七)、学校课程的评价
(1)对学生多元激励评价。
学校从“学科学业成效”、“技能特长发展”和“行为规范养成”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方式是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结合、阶段评价与辅导跟进结合。
基础型课程的“学科学业成效”评价实施等第制和争星制,“争星”活动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争星”的不同“星级”结果与学科等第相结合。
德育课程的“行为规范养成”评价由大队部实施校本化争章活动。
每学期开展一次“校园之星”评选颁奖活动,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学力,帮助挖掘其潜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2)对教师个性化评价。
围绕“创建道德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专题活动,由分管领导组织组内教师在听完实践课后,对教师提炼的三条教学特色进行评价。
学校改革课堂教学评价表,制订出每个教师个性化课堂指标,共性项目占70%,教师的教学个性化特色占30%。
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表现在时间上采用长短考核,即每月月考核、每学期全面考核和每年综合考评。
每月考核项目事先公布,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程开发、师德修养等纳入教师评价体系,由德育、教学和后勤三个部门实施。
学期、学年考核程序规范、科学,采用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长考评和行政考评的层级评价。
此外结合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全方位客观、公正地量化评价,评价结果与教师荣誉推荐、奖金发放和职称评聘挂钩。
(3)对教研组捆绑评价。
学校注重团队互助,合作共赢,建立《小学教研组及教研组长考核评价表》,对教研组工作评价采取:
捆绑式考评,常态考查和期末集中评定相结合、教研组自评与各教研组互评相结合,并由学校分管领导和考核小组进行综合评定。
每学期进行优秀、优质、合格教研组的评比。
(4)对实施课程有效性评价。
基础型课程以实验小学教师个性化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全科质量监控奖惩条例为评价标准。
拓展型课程评价以五个方面进行检测:
汇编校本教材、教学实施、资料收集包、成果、学生对课程满意度的网络评价。
探究型课程评价以学生(班级)课题研究、建立资源库、学生对课程满意度的网络评价。
(八)、学校课程的保障
1、课程制度保障
(1)教研制度。
教导处落实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定时定点定人定主题,主题内容体现“五个一”,确保成员互动和教研实效性。
(2)培训制度。
每学期教导处结合“十一五”师训要求,制定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将课程理论学习,师德与育德培训,教改实践,信息技术运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必修项目,做到有培训,有反思,有评价。
(3)质量监控制度。
建立质量监控管理体系,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根据教学流程管理要求对课程实施随机和定期检查,发挥师生在监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2、师资队伍保障
(1)建立课程研究制度。
学校科研处关注教师课程的执行力,提高课程的研究力,开展学科学术研讨、课程评议研讨。
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义工资源,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给予家长代表对学校课程实施的知晓权、参与权和评价权。
(2)建立教师考评制度。
融态度、能力、合作、创新、成效为一体的评价依据,以团队捆绑评价和教师个体评价相结合,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考评制度。
3、经费保障
(1)学校加大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强化在日常管理中的使用率,提高使用效益,满足课程的需要。
(2)开辟课程实施专项经费。
对校本教材的编制,社团活动的竞赛,专家指导引领,课程特色项目的评比,课程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展示,家长、社区资源的利用等,都提供经费,确保学校课程建设持续发展。
培智学校课程方案4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为载体,在学校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2.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学校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学校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学校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
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学校课程实施的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学校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制定学校课程开设计划,将学校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教师每学期应根据学校制定的计划,撰写教案。
5.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如表演、竞赛、参观、讲故事、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学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五、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
1.成立学校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对学校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4.对于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学校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
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学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七、资源包的开发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课程的资源包必不可少,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开发资源包,学校进行资助,保证学校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八、配套措施
1.教导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教科所领导来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计入教师工作量,按工作实绩进行奖励。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课程 方案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