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docx
- 文档编号:25561936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8.78KB
角的认识.docx
《角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的认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角的认识
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对角有直观的认识.掌握画角,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纸1张、不同大小的角6个。
(六个角分别是:
30度、45度、60度、90度、130度,另外还有一个45度的角,但比另一个45度的角的边短一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今天,我们学习认识角这节课。
(教师板书课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图片,你能从这两幅图片中找到角吗?
(课件展示)
(看来小小的两幅图形里面竟然藏着这么多的角!
)
二、学习探究,加深理解
1、感知角
看老师也从中找到了两个角(课件闪动图片中找到的两个角,然后把图形去掉剩两个角)
2.创造角
请拿出我们准备的纸折一个角吧,然后摸一摸,谈一下你摸角后的感受。
3.介绍顶点和边
这个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边叫角的边。
(课件显示)现在拿起刚才我们折的角指一指所折角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4、画角
课件显示画角的方法(先用铅笔点一个顶点,然后沿顶点画两条直直的边。
课件边演示教师边讲解)可以再演示一边让学生书空。
5.角的标记
为了区别每个角,我们可以给他们起个名字。
首先,我们先用一个“(”标出角,那么这个角我们就可以叫他角1,记做:
∠1,读作:
角1。
第二角我们就可以叫他角2,记做:
∠2,读作:
角2。
后面的依次类推。
6.找生活中的角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角,你们能找出来吗?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标出图中的角
2.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角
3、小组合作:
排排队
老师给每组学生发了6个不同大小的角,你们能给他们排排队吗?
思考交流:
你们是怎样排的?
说说理由?
通过这几个小组的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
角的张口大,角就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谁的开口大,那个角就大。
四、课堂小结
(第一讲后的反思)
角的认识
《角的认识》是数学实验教材第四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今天,上了这节课后我感受颇深。
充分我利用教材提供的和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究。
其中,有两点处理得比较恰当。
一是利用多种资源,在“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课堂一开始,利用动画课件――“千纸鹤”激情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课堂上有关角的新知识“顶点”“边”“角的标记”等,都运用课件的生动、形象的特点给学生展示了出来。
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得常规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效果极佳。
二是扎扎实实地组织学生“探究学习”。
关于“角的大小与角的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内容的学习是比较难的,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明白其中的关系,我大胆的放开手,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探究活动,从中得到得出结论。
虽然本次探究实验还不是很充分,结论得出的还有些困难,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出能力,必将终生受益。
与此同时也感到了不足的地方,如创造角这个环节,让学生去创造角时,很多学生拿着纸无从下手。
再有就是最后一个环节——排排队。
学生同样是再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所适从。
在课后研讨中,我们组内的教师给予了我指导与帮助。
学生之所以在创造角环节出现问题,是因为长方形纸本身就是一个带有角的图形,再让学生在这种情况去再创造,对学生就有一定的困难了,不如改成一个圆(不含有角的图形)。
最后一个环节出问题的原因主要处在:
把两个难点放在一起研究了,增加了学生的难度;另外排队的角过多,本来学生就不清楚怎么比较,一下子给了6个角。
也大大的增加了学生的难度。
给予上面两点,本组老师建议我把这个环节分开处理,同时也把角的个数减少。
最后也建议我把前面的速度加快些应该给这个环节充分的时间。
除了以上的改动外,我也把练习巩固的一、二题交换了位置。
角的认识(第二讲)
南阳路第三小学高瑞霞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对角有直观的认识.掌握画角,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纸1张、不同大小的角5个。
(五个角分别是:
30度、45度、90度、130度,另外还有一个45度的角,但比另一个45度的角的边短一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今天,我们学习认识角这节课。
(教师板书课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图片,你能从这两幅图片中找到角吗?
(课件展示)
(看来小小的两幅图形里面竟然藏着这么多的角!
)
二、学习探究,加深理解
1、感知角
看老师也从中找到了两个角(课件闪动图片中找到的两个角,然后把图形去掉剩两个角)
2.创造角
请拿出我们准备的圆折一个角吧,然后摸一摸,谈一下你摸角后的感受。
3.介绍顶点和边
这个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边叫角的边。
(课件显示)现在拿起刚才我们折的角指一指所折角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换位感知,移动角的位置,让学生感知无论怎么移动,它依然是角
4、画角
课件显示画角的方法(先用铅笔点一个顶点,然后沿顶点画两条直直的边。
课件边演示教师边讲解)可以再演示一边让学生书空。
5.角的标记
为了区别每个角,我们可以给他们起个名字。
首先,我们先用一个“(”标出角,那么这个角我们就可以叫他角1,记做:
∠1,读作:
角1。
第二角我们就可以叫他角2,记做:
∠2,读作:
角2。
后面的依次类推。
6.找生活中的角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角,你们能找出来吗?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角
2.标出图中的角
3、小组合作:
排排队
A、请小组长拿出红色角(30度)、黄色角(90度)、紫色角(130度),你们能给他们排排队吗?
展示交流:
你们是怎样排的?
说说理由?
通过这几个小组的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
角的张口大,角就大。
B、请小组长拿出绿色角(45度短边)和土黄色角(45度长边)
你们是怎样比的?
说说你们的结论?
通过这个结论,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哪个角的的开口大,那个角就大。
四、课堂小结
(第二讲后的反思)
角的认识
有位名人说:
“经历就是财富”。
经历了第一次的讲,小组的评,这节课下来的感觉要比上节课明显好的多。
整节课能很流畅的进行下来。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基本知识要点都已经牢牢掌握,难点也基本突破了。
在课后组内研讨中,大家主要针对最后一个环节展开了讨论。
首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原因在于巩固练习第一、二题用的时间过长。
(建议:
当学生回答对时,教师就没有必要再继续追认原因,这样就会节余点时间)其次在交流结论时,教师应该有选择的让某一小组进行上台交流。
(当时,我直接找了一组难的方法,应该先易后难有一定的坡度)同时,大家主张在第一个小组活动中加入活动角,来缓解这个难点。
在第二个小组活动中,当学生进行完比较之后,发现虽然两个角的边不一样长,但两个角的大小一样时,应该加入下面这一步骤:
教师拿出剪刀把那个边长的角的边剪的比边短的那个角的边还要短,让学生再次进行比较,进而验证刚才的结论是真确的。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
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
所以我们组经过讨论,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角的认识(第三讲)
南阳路第三小学高瑞霞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对角有直观的认识.掌握画角,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纸1张、活动角一个、不同大小的角5个、剪刀一把(五个角分别是:
30度、45度、90度、130度,另外还有一个45度的角,但比另一个45度的角的边短一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今天,我们学习认识角这节课。
(教师板书课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图片,你能从这两幅图片中找到角吗?
(课件展示)
(看来小小的两幅图形里面竟然藏着这么多的角!
)
二、学习探究,加深理解
1、感知角
看老师也从中找到了两个角(课件闪动图片中找到的两个角,然后把图形去掉剩两个角)
2.创造角
请拿出我们准备的圆折一个角吧,然后摸一摸,谈一下你摸角后的感受。
3.介绍顶点和边
这个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边叫角的边。
(课件显示)现在拿起刚才我们折的角指一指所折角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换位感知,移动角的位置,让学生感知无论怎么移动,它依然是角
4、画角
课件显示画角的方法(先用铅笔点一个顶点,然后沿顶点画两条直直的边。
课件边演示教师边讲解)可以再演示一边让学生书空。
5.角的标记
为了区别每个角,我们可以给他们起个名字。
首先,我们先用一个“(”标出角,那么这个角我们就可以叫他角1,记做:
∠1,读作:
角1。
第二角我们就可以叫他角2,记做:
∠2,读作:
角2。
后面的依次类推。
6.找生活中的角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角,你们能找出来吗?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角
2.标出图中的角
3、小组合作:
排排队
A、请小组长拿出红色角(30度)、黄色角(90度)、紫色角(130度),你们能给他们排排队吗?
展示交流:
你们是怎样排的?
说说理由?
通过这几个小组的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
角的张口大,角就大。
验证: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拿出准备的活动角,改变张口的大小,看角的大小是不是改变了。
B、请小组长拿出绿色角(45度短边)和土黄色角(45度长边)
你们是怎样比的?
说说你们的结论?
通过这个结论,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验证:
拿出剪刀把土黄色的角的边剪的比绿色的角的边再短些然后进行比较。
看与刚才的结论是否一致。
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哪个角的的开口大,那个角就大。
四、课堂小结及欣赏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他和其他图形一起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生活中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一定能发现美创造美的
(第三讲后的反思)
角的认识
“直觉不是有效课堂表现的关键。
实际上,收放自如的优秀表现是经过周密计划的。
”这是我上过第三次课后的最深感触。
本节课课堂学习氛围民主,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在合作、交流、争执的过程中,学生对角的认识由模糊逐步走向清晰。
1、联系生活,切入主题。
本节课把生活中的角作为切入口,让学生体会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角,你能举例吗?
”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你能说说下面物体上有角吗?
”由旧知过渡到新知,采用激趣法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媒体优势,由实物直观过渡到抽象直观,突破重点。
巧用媒体的动画、等特点,从实物过渡到图形,为后面的画角打下基础。
引入时计算机对实物图中角的显示效果在这里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克服了纸片小的缺点,便于学生观察和比较,同时再次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
用多媒体展示探究过程,即便于学生观看,又便于学生比较、归纳出结论。
通过前面对角的感知,逐渐过渡到“画角”,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过渡,完成了“物——形——初步认识”的过渡,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利用计算机对“顶点”、“边”的闪烁,直观、形象,学生对画角加深了认识。
我适时给予讲解指导,如画边时要强调边要画直、均匀。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用动画演示结合学生动手操作,不但更形象生动地说明两个角一样大,而且也教给了学生比较物体大小的不同方法,蕴含了数学学法的指导。
3、充分开展操作活动,并与小组活动相结合。
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中——排排队,我没有作太多的陈述和讲解,只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研究,让学生通过个体的独立思考、小组的多次合作学习和全班交流,产生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交流的过程中使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地得到优化,对数学的理解不断地加深,认知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