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3节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WORD.docx
- 文档编号:25558077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59KB
人教版部编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3节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WORD.docx
《人教版部编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3节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3节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WORD.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部编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3节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WORD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认识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2+bx+c=0(a≠0),并且已经能够熟练地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它们的一般形式;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但仍有一部分认知较慢、运算不扎实的同学不能够熟练使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学生已经具备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经验;学生通过《规律的探求》、《勾股定理的探求》、《一次函数的图像》中一次函数增减性的总结等章节的学习,已经逐渐形成对于一些规律性的问题,用公式加以归纳总结的数学建模意识,并且已经具备本节课所需要的推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公式法实际上是配方法的一般化和程式化,然后再利用总结出来的公式更加便利地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所以首先要夯实上节课的配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般规律性的探求——推导求根公式,最后,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其中,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索,正确地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之一;正确、熟练地使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解方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正确的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在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②能够根据方程的系数,判断出方程的根的情况,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③通过正确、熟练的使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④通过在探求公式过程中同学间的交流、使用公式过程中的小技巧的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时分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回忆巩固;第二环节:
探究新知;第三环节:
巩固新知;第四环节:
收获与感悟;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回忆巩固
活动内容:
①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2x2+3=7x
(2)3x2+2x+1=0
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运算,可找位同学上黑板演算
②由学生总结用配方法解方程的一般方法:
第一题:
2x2+3=7x
解:
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2x2-7x+3=0
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
2
配方:
加上再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即:
两边开平方取“±”得:
写出方程的根∴x1=3,x2=
第二题:
3x2+2x+1=0
解:
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
3
配方:
加上再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即:
∵
∴原方程无解
活动目的:
(1)进一步夯实用配方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在这里相对于书上的解题方法作了小小的改动:
没有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而是在方程的左边直接加上再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与以后二次函数一般式化顶点式保持一致。
(2)选择了一个没有解的方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并不是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在实数范围内都有解。
(3)教师还可以根据上节课作业情况,选学生出错多的题目纠错、练习.
活动的实际效果:
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学生再次经历了配方法解方程的全过程,由于是旧知识,学生容易做出正确答案,并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1)活动1:
自主推导求根公式。
提出问题:
解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
学生在演算纸上自主推导、并针对自己推导过程中预见的问题在小范围内自由研讨。
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求根公式.
解:
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
a
问:
为什么可以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
a
答:
因为a≠0
配方:
加上再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即:
问:
现在可以两边开平方吗?
答:
不可以,因为不能保证
问:
什么情况下
学生讨论后回答:
答:
∵a≠0
∴4a2>0
要使
只要b2-4ac≥0即可
∴当b2-4ac≥0时,两边开平方取“±”得:
问:
如果b2-4ac<0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
方程无解
如果b2-4ac=0呢?
答;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活动目的:
学生能否自主推导出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由学生亲身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他们才能发现问题、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认识.在集体交流的时候,才能有感而发。
活动的实际效果:
学生的主要问题通常出现在这样的几个地方:
(1)
中
运算的符号出现错误和通分出现错误
(2)不能主动意识到只有当b2-4ac≥0时,两边才能开平方
(3)两边开平方,忽略取“±”。
大部分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完善公式的推导。
(2)活动2:
归纳总结公式法定义和根的判别式。
第三环节:
巩固新知
活动内容:
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有解:
(学生口答)
(1)2x2+3=7x
(2)x2-7x=18(3)3x2+2x+1=0(4)9x2+6x+1=0(5)16x2+8x=3(6)2x2-9x+8=0
学生迅速演算或口算出b2-4ac,从而判断出根的情况。
问第(3)题的判断,与第一环节中的第
(2)题对比,哪种方法更简捷?
2、上述方程如果有解,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第
(1)题,第(4)题
例:
解方程2x2+3=7x
先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解:
2x2-7x+3=0
确定a,b,c的值a=2,b=-7,c=3
判断方程是否有根∵b2-4ac=(-7)2-4×2×3=25>0
∴
写出方程的根即x1=3,x2=-
问:
与第一环节中的第
(1)题对比,哪种解法更简捷?
例:
解方程9x2+6x+1=0
确定a,b,c的值解:
a=9,b=6,c=1
判断方程是否有根∵b2-4ac=62-4×9×1=0
∴
(剩下的题目教师根据时间情况选择使用,个别学生上黑板做题,其他同学在座位上练习)
3、课本随堂练习1、2.
活动目的:
通过让学生或口述交流或上黑板解方程,公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查缺补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程度。
活动实际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口答、板书,笔答,对比,评价,总结.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熟练的用公式法解方程。
第四环节:
收获与感悟
活动内容:
提出问题:
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是什么?
2、如何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3、用公式法解方程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4、你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有哪些小技巧?
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进行回顾与反思后,进行组间交流发言。
活动目的:
鼓励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方面有哪些收获,解题技能方面有哪些提高,通过回顾进一步巩固知识,将新知识纳入到学生个人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活动实际效果:
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到公式推导的全过程,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推理技能,在使用公式解方程的过程中,感受到有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有根,而有的没有根,通过解方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部编 初中 九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二 节用 公式 求解 一元 二次方程 教学 设计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