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5554434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862.05KB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2013.0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将第I卷选择题的正确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上交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城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52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
“臣闻殷、周之王千徐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主张实行
A.分封制B.皇帝制C.郡国并行制D.郡县制
2.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3.《先秦与古希腊:
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
“古希腊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B.“粗糙体制”与“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
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
4.近代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基础B.都有利于本国近代化的发展
C.确立的途径都相同D.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5.“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意义的。
”这是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中共建立
6.“同志们!
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来了。
打到战争!
打倒沙皇专制政府!
临时革命政府万岁!
”这份传单最可能出现在
A.十九世纪三四十年的欧洲工人运动B.法国巴黎公社时期
C.俄国二月革命时期D.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7.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
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一定程度上与反映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C.中美正式建交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8.右图是1953年由西安市选举委员会印发的
一张选民证,其历史背景应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起来
C.政治协商制度逐渐建立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9.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苏联解体”。
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B.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C.世界经济全区化的趋势D.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10.秦末汉初,赵佗在岭南两广地区建立了南越王国,远离中原战乱,地方经济得到了保护与发展。
下列关于南越国经济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A.用生铁和钢制造兵器及农具B.棉纺织业发达,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C.白瓷制造技艺成熟,但不能制造青瓷D.私营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较为繁荣
11.“直到公元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架起这座桥梁的开拓者是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
12.科技革命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下列职业人员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回车司机
B.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
C.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空姐
D.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机
13.“1914年2月,农工商部公布了《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
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
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
”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不包括
A.政府倡导使用国货B.政府实施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C.重视发展轻工业D.民众抵制洋货的斗争
14.“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
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
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
起。
”这是来自《大国的崛起》的一段话,这里评价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体制D.布雷顿森林体系
15.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
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
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
A.全球史观B.革命史观C.唯物史观D.现代化史观
16.福利制度被称为“社会减震器”,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
下列图示信息是
1971年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对于下图的说明错误的是
A.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制度
B.福利制度增加了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
C.1971年意大利经济在上述四国中最发达
D.社会保险是各国福利支出的主要表现
17.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
样懒惰、愚昧,或没有埋性。
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
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
18.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C.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19.2011年物价问题是百姓关注的焦点之一,温总理在答记者间时说:
“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了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0.“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秩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信仰
C.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21.梅花凌寒斗雪,兰花清香淡远,竹子虚心劲节,菊花孤标傲世……画家笔下的梅兰竹菊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有灵性有气节的君子,是品格高尚甘于淡泊的隐士。
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A.宫廷绘画B.帛画C.文人画D.民间绘画
22.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幸福来源于我们自己”。
两者思想本质的共同之处是
A.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B.追求理性的自由主义
C.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D.追求自我的个人主义
23.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
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使因行称义主张被广泛接受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舆论准备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24.“它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
”这部作品是
A.《西风颂》B.《红与黑》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
25.创新精神作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硒,体现在毛泽东思想所涉及和研究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下列属于毛泽东思想创新成果的是
①关于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探索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③关于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分析④社会主义阶级斗争问题的实践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
26.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年法。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按此纪年方法,中华民国元年是
A.壬子竿B.癸丑年C.甲寅年D.乙卯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8分)
二、非选择题:
(共4个小题,27题16分,28题12分,29题10分,30题10分,共48分。
)
27.(16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
学习利用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代表人类发展进步方向的基本价值、观念,主动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进而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一直是近现代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以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材料一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到: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1)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轨迹。
(语言要精练,6分)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什么?
(2分)
材料二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
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6卷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对大同思想的新思考(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对自己革命思想进行了怎样的创新?
(2分)
材料三学习和创新有机结合中共堪称典范。
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
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
十年研究述评》2010年12月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第二次结合”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成果各是什么?
(2分)文中的“第二次飞跃”带来了哪些成果?
(3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司题:
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
“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
——《乔治·凯南:
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战争才刚刚开始”这一言论出台的背景。
(2分)并指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
(3分)
材料二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发展统计:
(2)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2分)并指出这种变化的政治影响。
(2分)
材料三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
……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9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多极合作时代”能否实现,并阐述你的理由。
(3分)(要求:
以对“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29.(10分)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
“目前斯大林正在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虽然经济建设如火如茶,但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反思》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苏联经济建设中“弊端”的主要表现。
(3分)
材料二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
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出了一些毛病。
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是罗斯福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市场经济的“毛病”是什么?
(2分)罗斯福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有何特点?
(1分)
材料三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金融危机,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包括: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政府在应对危机方面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采取的相似做法。
(2分)
(4)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你认为两者在为“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2分)
30.【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脾】(10分)
改革是社会发展变代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北魏孝文帝改革、俄国的1861年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为了摆脱落后面貌而进行的鼎故革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860年代,由废除农奴制而引发的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
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
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摘自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材料三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什么历史信息?
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60年代后沙皇亚历山大是如何寻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的?
(2分)
(3)孝文帝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1861年改革都遇到了阻力,请间日本改革者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
(3分)
(4)观察材料三图片中的服饰,从社会进程的角度说明两次改革的影响。
(2分)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13.01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2分)
1-5ABDCB6-10CAABA11-15BCDCD16-20CBBAB21-26CABCBA
二、非选择题:
(27题16分,28题12分,29题10分,30题10分,共48分)
27.(16分)
(1)轨迹:
①学习技术阶段:
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2分)
②学习制度阶段: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运动,主张君主立宪制;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民主共和,掀起辛亥革命;(2分)
③学习西方先进文化阶段: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倡导民主和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
(2分)
(2)主题:
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等。
(2分,言之有理即可)
(3)新思考:
认为中国传统的大同世界与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基本一致。
(1分)
创新:
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分)
(4)第二次结合的实践:
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井冈山道路)。
(1分)
理论成果:
形成毛泽东思想。
(1分)
第二次飞跃的成果:
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2分)
28.(12分)
(1)背景:
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结束;美国要称霸世界,而苏联成为其障碍。
(2分)
行动:
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
(3分)
(2)变化:
美国经济相对衰退,西欧、日本迅速增强、形成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
(2分)
影响:
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2分)
(3)观点一:
“多极合作时代”能够实现。
(1分)
理由: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
(2分)
观点二:
“多极合作时代”不可能实现。
(1分)
理由:
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有些国家以战争解决一些地区矛盾。
(2分)
29.(10分)
(1)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为支持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等。
(3分,答出三点即可)
(2)“毛病”:
资本主义各国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造成供求矛盾激化和股票投机过度等。
(2分)
特点:
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1分)
(3)相似做法: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健全社会保障(或举办公共工程和社会救济)。
(2分)
(4)相似之处:
都在坚持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都注重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都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注重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
(2分。
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亦即可。
)
30.(10分)
(1)信息:
图一:
少数民族服饰汉化;图二:
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2分)趋势:
民族融和加强(1分)
(2)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二一九法令”,一方面废除了农奴制以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但又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
(2分)
(3)日本:
改革之前,通过“武装倒幕”的革命手段将旧制度及其特权者铲除;
改革中,通过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等方式巩固革命成果。
(3分)
(4)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或汉化);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
(2分)。
注:
此答案仅供参考。
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文字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师须酌情给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青岛市 即墨市 届高三上 学期 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