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教学实录.docx
- 文档编号:25551353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8.81KB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教学实录.docx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教学实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教学实录
《吆喝》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
(播放《传奇故事》视频)
师:
从视频中看出来是哪儿吗?
生:
(齐答)北京。
师:
是的,是我国首都北京。
从视频中我们明白北京人的那张嘴呀,不但能吃、能喝、更能说,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萧乾先生的《吆喝》,走近老北京。
(出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师:
昨天,老师布置的预习题,同学们做了吗?
生:
(齐答)做了。
师:
对,下面我就来检查大家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及拼音)请同学读一读,写一写。
生:
(依次)招徕(lái)铁铉(xuàn)胡同(tòng)隔阂(hé)油炸(zhá)馄饨(tún)饽饽(bō)
师:
读对了吗?
生:
对了。
师:
(根据学生读音,纠正读错的音)有一个字要注意一下,“馄饨”的“饨”应读“tún”不读“tùn”
师:
下面再请一组同学。
生:
(依次)合辙押韵(zhé)荸荠(bí)秫秸杆(shú)刚蘸得(zhàn)雪花酪(lào)沉甸甸(diān)小钹(bō)
师:
都读对了吗?
生:
对了。
师:
看第二个问题,(显示)通读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
主要写了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叫卖声。
师:
对,主要写了老北京城大街小巷各种各样的吆喝,那具体介绍了哪些吆喝?
生:
卖大米粥、卖油炸果、硬面饽饽、馄饨的。
生:
盲人、算卦、卖蝌蚪的吆喝。
生:
卖荷叶糕、卖柿子、卖冰糖葫芦的。
生:
青菜、卖花儿的……(多媒体显示)
师:
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生:
从早到晚。
师:
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
第五段(读第五段首句)
生:
按一年四季顺序。
师:
你从哪儿知道?
生:
第十段(读第十段首句)
师:
那么课文中有没有一句总写的话?
生:
(读第四段)
师:
对,下面请大家齐读第四段。
生:
(齐读第四段)
师:
由此看来,这一段是写各种各样的吆喝的总起(显示板书)
三、体会作品思想感情倾向。
师:
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选自萧乾的《北京城杂忆》,作者通过回忆一系列的老北京特色风味,来展现当地的民俗风情。
那萧乾先生为什么会写这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们的叫卖呢?
写这些东西是不是太老土了呢?
有没有意义?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中描写从早到晚、一年四季的吆喝的段落。
生:
(自由朗读,约三分钟)
师:
都读完了吗?
生(齐答)读完了。
师:
第五段写了什么?
大家小结一下。
生:
概括地写了从早到晚的叫卖,早上有卖大米粥、油炸果、青菜、花儿的。
师:
白天呢?
生:
更热闹,就像展销一样。
师:
夜晚呢?
生:
只写了“夜晚的叫卖也十分精彩”。
师:
白天并没有具体写出有哪些吆喝声,这是为什么?
生:
因为白天吆喝声非常多,无法样样都写出来。
师:
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
“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
师:
从这样的描述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
老北京吆喝很精彩。
生:
从“更热闹”,我还能体会到早上的吆喝也热闹。
生:
作者十分留心吆喝声,细心观察了很久。
生:
从早到晚,热力不减。
师:
从早到晚都有吆喝声,这说明老北京吆喝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师:
对于夜晚卖吃食的,作者是怎样写的?
读一读。
生:
(自由朗读“卖馄饨”、卖硬面饽饽的部分即6、7段)
师:
你们读了夜晚卖吃食部分后,你们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生:
我从这里看出北京吃食十分多,北京人十分喜欢吃,北京的吃食十分经典:
比如吃馄饨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儿要薄、馅儿要大。
生:
我从这里想到馄饨一定好吃。
生:
从第七段想到老北京人十分纯朴、谦虚,光吆喝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
师:
文章大部分介绍卖吃食的,为什么还要介绍唱话匣子、盲人、乞丐的吆喝声呢?
大家分组讨论一下。
生:
(分学习小组讨论)
师:
讨论好了吗?
生:
(齐声)讨论好了。
师:
好,下面请大家来说一说。
生:
只写吃食太单调,由此可见,老北京的吆喝声十分丰富。
师:
对,说明吆喝内容十分丰富。
生:
吆喝在老北京各类人群中普遍存在,有小商贩的,也有乞丐、算灵卦的。
生:
觉得北京吆喝的商贩为了生计要把吆喝声喊得十分精彩,如算灵卦的,乞丐的吆喝声。
师:
“至今我还记得一个乞丐叫得多么凄厉动人”,从这里可以看出?
生:
可以看出作者对他的同情。
生:
他吆喝的声音十分凄厉。
师:
“至今记得”可以看出作者对乞丐这种凄厉动人的声音记忆深刻,从作者的描述中也能看出当时下层人们为了生存而吆喝的无奈,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生:
由“我也听过一张不说不唱的叫‘洋人哈哈笑’一张片子从头笑到尾。
我想:
多累人啊”可以看出作者对洋人唱片的厌恶。
师:
老北京当时是属于半殖民地,作者在这里委婉地表达了对外来唱片厌恶之情,换句话说是表达了——?
生:
爱国主义感情。
师:
对,这里暗含了较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师:
在读这个段落时,我们应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谁读呢?
生:
男生读。
师:
好。
生:
(男生齐读第八段)
师:
读得不错。
第九段请大家分角色朗读。
生:
(四人分别读:
乞丐、算灵卦的、陈述者及作者心理描写部分)朗读第九段。
师:
读得怎么样?
生:
好(鼓掌)。
生:
我觉得他们读出了各自试演角色的情感。
师:
我来读第十段。
好不好?
生:
好(师范读第十段)
师:
从作者所写的一年四季的叫卖,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生1:
我觉得作者很会享受生活,到春天他会去买蛤蟆骨朵儿,到夏天他会去买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吃,到秋天吃柿子,冬天吃烤白著,葫芦儿。
生2:
小商贩们叫卖的东西不仅好吃,而且好玩,老北京的东西很便宜。
生3:
从作者描述卖蛤蟆骨朵儿的吆喝,看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十分美好。
就“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用儿童特有的心理写出了作者的童年趣事。
师:
同学们说得很不错,我们回到开始的问题。
作者写“吆喝”是不是太老土了?
有没有意义?
生:
写“吆喝”并不老土,因为“吆喝”是作者所赞赏的,通过写吆喝写出了真实的生活,回忆了值得回忆的东西。
师:
以上都是我们读吆喝的感受。
作为老北京的冰心也读了《吆喝》,她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读了萧乾的《吆喝》,他那流利而俏皮的京白,使得七十年前的北京城的色、香、味,顿时萦绕而充满了我的感官,引起我长时间的含泪的微笑”,她还说:
“谈到‘吆喝’,至今还使我心动的,就是北京的市声!
夜深时算命的锣声常使我怔忡不宁。
而‘硬面’饽饽、‘猪头肉’和‘赛梨的萝卜’,也往往引起我的食欲……”(屏幕打出)
为什么萧乾这篇文章会引起冰心如此的感触?
会引起她长时间的含泪的微笑呢?
生:
因为这篇文章勾起她对往事的回忆。
师:
为什么是“含泪”的呢?
生:
因为是辛酸而美好的。
师:
对,这其中包含着酸甜苦辣。
师:
萧乾的《吆喝》触动了冰心怀旧的复杂情绪,或者说这篇文章本身流露出了作者较为复杂的思想感情。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组织好语言来说说。
(学生讨论)
生:
从最后一段作者写带戏剧性的“冰棍儿——三分嘞”的叫卖,写到“可见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失传”,这里流露出作者对叫卖是非常赞赏的、非常眷念的。
生:
从第二段“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
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流露出作者对吆喝这种艺术的赞赏之情。
生:
从第三段可看出作者佩服叫卖者,表达了对叫卖者的敬佩之情。
生:
作者写对老北京吆喝的怀念,实际上是对老北京生活的怀念。
生:
第八段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感情。
师:
大家说得不错。
(打出总结后内容)老北京的吆喝声,渗透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既有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生活的怀念之情,也不乏深厚的民族情感:
自尊、自豪等等蕴寓其中,让人回味良久。
可以说《吆喝》展现了那个年代老北京的独特的民俗风情画。
师:
我们读了《吆喝》,谈了《吆喝》,那老北京的吆喝到底是怎样的呢?
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的吆喝呢?
生:
(齐答)想。
师:
大家谈谈老北京吆喝有什么特点?
生:
听到卖羊头肉的叫卖,觉得老北京吆喝有的带唱腔。
生:
有的卖冰糖葫芦的吆喝将声音拖得很长。
师:
作者在文章中总结了老北京吆喝的特点,请大家找找。
(课件出示:
“声音”、“词儿”、“唱腔”、“音韵”、“修辞”)
生:
声音:
有的厚实、细而高、低而深沉、忽高忽低……(屏幕显示)
生:
词儿:
有的朴素、简洁、生动、热闹、戏剧性……(屏幕显示)
生:
音韵:
有的合辙押韵……(屏幕显示)
生:
唱腔:
有的是半说半唱的道白……(屏幕显示)
生:
修辞:
有的词儿有对比、拟人……(屏幕显示)
四、总结:
师:
从萧乾先生的描述中,我们知道老北京的吆喝在声音、词儿、唱腔、音韵、修辞等方面各有特点。
萧乾先生将这些饱含着小商贩们智慧的吆喝称之为(生:
叫卖艺术)叫卖艺术。
(出示板书)。
这样的艺术不算高雅,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有着深厚的生活、文化底蕴。
由此可见,诸如吆喝之类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也只有象萧乾先生这样用心观察的人才能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艺术美。
一个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人必定不会发现生活中动人的底蕴。
希望同学们都能象萧乾先生一样细心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我们就能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吆喝 语文 人教版八 年级 下册 教学 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