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六单元复习征稿.docx
- 文档编号:25551070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9.23KB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六单元复习征稿.docx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六单元复习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六单元复习征稿.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六单元复习征稿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六单元复习
基础训练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且硕茂,早实以蕃。
蕃: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孳:
3.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致:
4.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本:
5.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密:
6.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莳:
7.爪其肤以验其生枯验:
8.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理:
9.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烦:
10.官命促尔耕,勖尔植勖:
11.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字:
1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小人:
13.故病且怠。
病:
14.不吾知也!
知:
1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因:
16.夫子何哂由也?
哂:
17.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如:
18.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秉:
19.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季:
20.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醉月琼:
21.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修葺:
22.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胜:
23.迨诸父异爨迨:
24.先妣抚之甚厚。
抚:
25.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扃:
26.殆有神护者。
殆:
27.吾妻来归归:
28.今已亭亭如盖矣。
盖:
29.辄深了人意。
辄:
30.寺在薪水郭门外二里许郭:
31.谁道人生无再少少:
32.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中:
33.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族:
34.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吹沙:
35.启陨箨以蓺粟菽启:
36.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茹啖:
37.或降而临清泠。
降:
38.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
拊:
39.今夫膏粱之子膏:
40.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莽:
【解析】
1.蕃:
多。
2.孳:
繁殖。
3.致:
尽。
4.本:
根。
5.密:
结实。
6.莳:
种植,移植。
7.验:
检验、察看。
8.理:
统治。
9.烦:
繁多。
10.勖:
勉励。
11.字:
养育。
12.小人:
小民。
13.病:
穷困。
14.知:
了解。
15.因:
接着。
16.哂:
笑。
17.如:
或者。
18.秉:
拿着。
19.季:
弟弟。
20.琼:
美玉。
21.修葺:
修补。
22.胜:
美。
23.迨:
等到。
24.抚:
对待。
25.扃:
关闭。
26.殆:
大概。
27.归:
旧指女子出嫁。
28.盖:
古称伞。
29.辄:
就。
30.郭:
外城。
31.少:
年轻。
32.中:
受到。
33.族:
众。
34.吹沙:
鱼名。
35.启:
开辟,扫除。
36.茹啖:
吃。
37.降:
向下走。
38.拊:
击打。
39.膏:
肥肉。
40.莽:
丛草。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作出说明
1.既然已2.早缫而绪
3.鼓瑟希,铿尔4.莫春者,春服既成
5.唯求则非邦也与?
6.某所,而母立于兹。
7.覆之以茆8.楛竹之笋
9.序天伦之乐事!
10.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11.燕坐于华堂之上12.籍柔覆温之躯
【解析】
1.“已”通“矣”,语气助词,了。
2.“而”通“尔”,你的。
3.“希”通“稀”,稀疏。
4.“莫”通“暮”5.“与”通“邪”6.“而”通“尔”,你的。
7.“茆”通“茅”,茅草。
8.“楛”通“苦”9.“序”通“叙”10.“荼”通“茶”11.“燕”通“宴”12.“籍”通“藉”,垫。
三、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字
1.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
今义: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古义:
今义:
3.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古义:
今义:
4.而母立于兹。
古义:
今义:
5.凡再变矣。
古义:
今义:
6.大块假我以文章。
古义:
今义:
7.一日,大母过余古义:
今义:
8.往往而是古义:
今义:
9.吾妻来归古义:
今义:
10.字而幼孩古义:
今义:
11.故乡人号之“驼”古义:
今义:
12.既然已古义:
今义:
13.若不过焉则不及古义:
今义:
14.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义:
今义:
【解析】
1.其实:
它的果实//实际上2.小人:
小民//品行较差的人3.以为:
用它作为//认为。
4.而:
你//常用作连词。
5.再:
第二次//又一次。
6.文章:
错杂的色彩、花纹//独立成篇的文字。
7.过:
探望、拜访//经过。
8.往往:
处处//常常。
9.归:
女子出嫁//回来。
10.字:
养育//文字。
11.故乡人:
所以乡里的人//家乡人12.既然:
已经这样//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13.不过:
不是过多//只是14.方丈:
一丈见方//寺院的主持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形式,并加以解释。
1.名我固当。
名:
2.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
3.驼业种树业:
4.故乡人号之“驼”。
号:
5.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日:
6.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全:
7.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蕃:
8.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
9.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章甫:
10.风乎舞雩风:
11.可使足民足:
12.三子者出,曾皙后。
后:
1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冠:
14.鼓瑟希,铿尔鼓:
15.前辟四窗前:
16.内外多置小门墙。
内外:
17.东犬西吠西:
18.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
19.客逾庖而宴宴:
20.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朝:
21.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清:
22.垣墙周庭垣墙:
23.多可喜,亦多可悲。
多:
24.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下:
25.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上:
26.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乳:
27.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
28.且硕茂,早实以蕃。
实:
29.其筑欲密筑:
30.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
31.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
32.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传:
33.鸣鼓而聚之聚
3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
安:
35.然余居于此,多可喜多:
【解析】
1.名:
名作动,命名。
2.爪:
名作动,用手指甲划。
3.业:
名作意动,以……为业。
4.号:
名作动,称,叫。
5.日:
名作状,一天天地。
6.全:
形作动,保全。
7.蕃:
形作使动,使果实多。
8.小:
形作名,小的国家。
9.章甫:
名作动,戴着礼帽。
10.风:
名作动,吹风。
11.足:
形作使动,使……富足。
12.后:
名作动,最后出,留在后面。
13.冠:
名作动,戴帽子。
14.鼓:
名作动,弹奏。
15.前:
名作状,在前面。
16.内外:
名作状。
17.西:
名作状,向西。
18.手:
名作状,亲手。
19.宴:
名作动。
20.朝:
名作动,上朝。
21.清:
形作动,清淡。
22.垣墙:
名作动,修筑垣墙。
23.多:
形作动,有许多。
24.下:
名作状,向下。
25.上:
名作状,向上。
26.乳:
名作动,用乳汁喂养。
27.方:
形作名,为人的道理。
28.实:
名作动,结果实。
29.筑:
名作动,捣土。
30.早:
使动,使……结得早。
31.硕茂:
使动,使……长得大,长得茂盛。
32.传:
名作动,给……作传33.聚:
动作使动,使……聚集34.蕃:
形作使动,使……繁衍;安:
形作使动,使……安顿35.多:
形作动,有许多.
五、指出下列句子所属的文言句式
1.故不我若也。
()
2.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
3.不吾知也!
()
4.则何以哉?
()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6.可使有勇()
7.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8.阳春召我以烟景()
9.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10.垣墙周庭()
11.使不上漏()
12.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
13.室西连于中闺()
14.皆争迎取养。
()
15.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
16.吾又何能为哉()
17.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解析】
1.宾语前置句2.宾语前置句3.宾语前置句4.宾语前置句5.介词结构后置句6.省略句7.判断句8.介词结构后置句9.判断句10.省略句11.省略句12.介词结构后置句13.介词结构后置句14.省略句15.省略句16.宾语前置句17.介词结构后置句
强化训练
1.下列加点的词语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解析】B(名作动,用乳汁喂养。
其它,名作状.)
2.下列加点的词不是第二称的一项是()
A.而母立于兹B.久不见若影C.汝姊在吾怀D.先妣抚之甚厚
【解析】D(为第三人称)
3.下面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
风乎舞雩
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B.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于是长安君约车百乘,资于齐
【解析】C(名作状;其它,名作动.)
4.选出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万物之逆旅(客舍)B.浮生若梦(人生漂浮不定)
C.幽赏未已(幽幽地欣赏)D.群季俊秀(弟弟)
【解析】C(欣赏幽美的景色)
5.与“凡再变矣”中“凡”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凡事豫则立B.轩凡四遭火C.巨是凡人D.凡所应有
【解析】B(一共)
6.比较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儿童相见不相识
A.
与
相同,
与
不同B.
与
不同,
与
相同
C.
与
相同,
与
也相同D.
与
不同,
与
也不同
【解析】D(以:
凭借//表修饰关系,相:
偏指一方//互相.)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驼业种树业:
以……为业B.官命促尔耕,勖尔植勖:
鼓励
C.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字:
写字D.根拳而土易拳:
曲
【解析】C(养育)
8.选出文言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故不我若也B.何厌之有
C.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D.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析】D(D为被动句,其它为宾语前置句。
)
9.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抑耗其实而已B.若不过焉则不及
C.他植者则不然D.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解析】C(A,它的果实//实际上;B,不是过多//只是;D,以(之)为//认为。
)
10.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加点词与其它不同类的一项()
A.非有能硕茂之也B.鸣鼓而聚之
C.见长人者好烦其令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解析】B(B,动作使动;其它,形作使动。
)
11.从句式的角度看,选出与其它三句不同类的一项()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B.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C.吾又何能为哉D.故不我若也
【解析】A(A,定语后置句;其它,宾语前置句。
)
12.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A.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C.爪其肤以验其生枯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解析】A(介词,把;B,因果连词,因而;C,目的连词,来;D,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
1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毋吾以也毋:
不要B.如或知尔知:
知道
C.以俟君子君子:
道德修养高的人D.摄乎大国之间乎:
于
【解析】B(知:
了解)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端章甫”中的“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B.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C.沛公欲王关中D.吾日三省吾生
【解析】B(与例句同为名作动)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良有以也良:
善良B.何伸雅怀伸:
抒发
C.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
大面积D.幽赏未已幽赏:
幽幽地欣赏
【解析】B(A,确实;C,大自然;D,欣赏幽雅的景致。
)
15.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飞羽觞而醉月B.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C.晋军函陵D.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解析】D(A,醉,使(月)醉;B,夜,名作状,在夜间;C,军,名作动,驻军。
)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大块假我以文章B.行李之往来
C.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D.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解析】D(A,错杂的色彩、花纹//独立成篇的文字;B,出使的人//出门带的包裹;C,多少//数学术语。
)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因)B.阳春召我以烟景(表承接,而)
C.开琼筵以坐花(表承接,而)D.大块假我以文章(表对象,把)
【解析】B(表凭借的介词,用,靠)
18.下面句子没有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修辞的一项是()
A.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B.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C.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D.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解析】B(引用典故;A,比喻和反问;C,对偶和拟人;D,比喻和拟人。
)
19.下列句式包含倒装的一项是()
A.已去而复顾 B.他植者则不然
C.故不我若也 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解析】C(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20.下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窥伺(守候)实以蕃(蕃盛,多)效慕(羡慕)隆然(高起的样子)
B.苟(假使)使根拳(拳曲)若(像)子生(活着)枯
C.故(旧)土日以离(背离)他植者(他种的树)既(这样)然已
D.自谓(称)伏(弯腰)行欲舒(舒展)其莳(种植)
【解析】C(别的种树人)
21.下列“之”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能顺木之天B.其培之也C.虽曰爱之D.其实仇之
【解析】A(A为结构助词“的”,其余为代词。
)
22.下列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且”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驼所种树,无不活,且硕茂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解析】C(C与题干中“且”均为“而且”义,A.将要;B.姑且;D.尚且)
23.下列句子中的“虽”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虽杀臣,不能绝也B.虽鸡狗不得宁焉
C.虽日爱之,其实害之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解析】C(C为转折连词,虽然;其他均表假设,即使)
24.下列各句中的“且”,其意义为“况且”的一项是()
A.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解析】A(况且/将近/而且/尚且)
25.下列句子中的“焉”',相同的两项是()
A.而揣惴焉摩玩不已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且焉置土石D.若甚怜焉E.万钟与我何焉
【解析】DE(A词缀B介词兼代词,在那里C代词,作宾语,哪里;DE语气词,用于句尾。
)
26.下列通假字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早织而缕(“而”通“尔”,你们)
B.虽趣舍万殊(“趣”通“趋”,“趣舍”,取舍)
C.既然已(“已”通“以”,以及)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如同)
【解析】C(“已”通“矣”)
27.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不抑耗其实而已B.击木而召之
C.他植者虽窥伺效慕D.既然已
【解析】C(A它的果实,今为转折副词;B敲梆,今为击打木头;D已经这样,今为连词)
2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子路率尔而对曰
C.鼓瑟希,铿尔D.夫子莞尔而笑
【解析】A(代词,你们;其余三项均是作词尾用。
)
2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求也为之,比及三年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③非曰能之,愿学焉④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解析】D(“为”均作动词用,治理;“之”均是代词,但前一个意思是“这些事”,后一个意思是“诸侯”。
)
30.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解析】C(介词,因为;A动词,用,做;B介词,用;D句中语气词,可不译。
)
31.与“夫子何哂由也”中的“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D.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解析】B(为什么;A什么;C与“如”连用,意思是怎么样,如何;D什么。
)
3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风乎舞雩,咏而归D.范曾数目项王
【解析】B(形容词作名词用,其余三项均是名词作动词。
)
33.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居则曰:
“不吾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D.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解析】C(介宾短语后置,其余三句均是宾语前置。
)
综合训练
一
先妣事略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生,年十六来归。
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
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
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
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
“吾为多子苦。
”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
“饮此后,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
然犹以为母寝也。
伤哉!
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
“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
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棉花)。
入城,则缉纑②,灯光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③。
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
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吴家桥④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
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
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
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
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
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
痛哉!
【注】①孺人:
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②缉纑:
将麻析成缕再搓成线。
③若不谋夕:
好像生计艰难,朝不虑夕。
④吴家桥:
作者外祖家。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而生有光期:
jī满一年。
孺人比乳他子加健加健:
更加强健
B.累累暴阶下暴:
bào暴露。
然数颦蹙顾诸婢数:
shuò屡次
C.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问:
慰问,问候。
饮此后,妊不数矣。
妊rèn怀孕
D.大姊归王三接归:
出嫁。
与人姁姁说村中语姁姁:
(xǔ)温和的样子。
【解析】B(pù晒)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无一字龃龉,乃喜龃龉:
牙齿上下对不上B.然数颦蹙顾诸婢颦蹙:
皱眉头。
C.户内洒然洒然:
干净整齐的样子。
D.余则茫然矣茫然:
失望的样子。
【解析】D(空白,这里是记不起来的意思)
3.下面对四句句间关系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②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
③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④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C.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D(①因果关系,②承接关系,③转折关系,④转折关系。
)
4.下面的内容,全部能说明母亲“勤于操劳”品德的一项是:
()
①大者攀衣,小者乳抱②之吴家桥,则治木棉③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
④入城,则缉纑⑤室靡弃物,家无闲人⑥户内洒然⑦率人人得食
A.①③⑤⑥B.②④⑥⑦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
【解析】C
5.下面的说法与所述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
A.母亲一生共生育了七个子女,所以感到很累。
有位老婆婆端了一杯水,泡着两只田螺,让母亲喝。
喝了以后,母亲就不会说话了。
B.母亲去世以后,家中人请画工为母亲画遗像,家中人就让画工照着作者和淑静画。
因为他们和母亲很相像。
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D.“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中“余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的痛苦心情。
【解析】D(“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有误。
)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译文:
(2)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译文:
【解析】
(1)先母举起杯,把水一气喝完,从此失声变哑,不能说话。
(2)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
[参考翻译]
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
十六岁嫁到我家。
第二年,生下女儿淑静。
淑静,就是我的大姊。
过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
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
第二年生淑顺,过一年生有功。
有功生下以后,先母哺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更费力。
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女佣说:
“孩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
”有一个老婆子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
“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
”先母举起杯,把水一气喝完,从此失声变哑,不能说话。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病故。
儿女都还小,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娘是睡着了。
真是伤心啊!
接着,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对他说:
“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
”因为这两个孩子面容象母亲。
先母名桂。
外祖父世世辈辈住吴家桥。
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
外祖父和他三个哥哥都因为富有而出名,为人忠厚正直。
外祖父常常和和气气和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
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
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半夜。
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个人来送点东西。
家里不缺吃食,先母却终日劳苦象是穷得揭不开锅。
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
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
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间间房里干干净净。
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
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
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
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
每逢阴雨天气,堂兄总是在学塾里过夜,我心里舍不得和他分开,但是却不能留住,必定要赶回家。
先母常在半夜醒来,叫我低声背诵《孝经》,要我背诵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诗歌 鉴赏 第六 单元 复习 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