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课程期末复习整理.docx
- 文档编号:25544216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526.98KB
电视摄像课程期末复习整理.docx
《电视摄像课程期末复习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摄像课程期末复习整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视摄像课程期末复习整理
《电视摄像》课程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电视画面的定义:
是由摄像机拍摄而成,在电视屏幕上显示而成的图像。
含义:
技术上:
电视画面是一种电子枪扫描屏幕显现出的光点。
艺术上:
是电视工作者认识生活、表现生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体现。
时空上:
是记录从开机到关机一个连续的整体片段,具有时、空两层概念。
作用:
(1)是电视节目造型语言的基本因素,基本组成单位,是摄像成果的体现。
(2)电视画面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潜能。
(3)电视画面既表现节目内容和形式。
(4)电视画面有即时的视觉反馈能力。
(5)电视画面是电视片结构、连接的载体和主干。
是一个视听结合的信息结构,包括光
线色彩和活动影像可视的复合体。
(6)电视画面体现了多种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兼容和优化的信息传播。
(7)电视画面兼负多种信息通道,具有最大的单位时空信息容量。
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
(1)屏幕显示
(2)平面造型
电视屏幕在两维空间上,再现和表现三绝维空间,是一种向现实生活
空间的延伸。
(3)框架结构
如何突破画面的平面局限性:
(1)利用人眼的视觉经验在平面上创造出具有纵深感的立体空间。
(2)利用画面中运动的物体显示空间的纵深感和立体感。
(3)利用摄像机的运动突破画面的平面造型局限。
电视画面的时间特征:
(1)单向性
(2)连续性一是时间形态的连续。
二是运动变化的连续。
(3)同时性
电视画面造型特点:
表现具体形象:
1、再现和表现具体事物形象。
2、再现和表现人物具体形态。
表现运动:
物体运动形态、物体运动的速度、节奏及运动的全过程。
1.电视画面表现运动突破了绘画、图片等造型艺术发展空间。
2.电视画面是展示运动之美的全景舞台。
运动表现:
电视摄像机通过运动,往往能造成画面框架的运动,画面中景物由于画框的运动而
处于运动之中。
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
第一,画面的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
第二,画面的光色还原要力求真实、准确。
第三,镜头运动时力求稳定、流畅、到位。
第四,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拍摄时的操作要领:
1、“平”是指拍摄的画面构图一定要与地平线相平。
2、“准”包含三层意义;一是起、落幅要准;二是画面取景范围(景别)
要卡准;三是校正焦距要准确,即聚焦要准;四是景物色彩和亮度还原
(重放时)要准确,即光圈控制、光比和用光控制、白平衡调整要准确。
3、“稳”是指保持摄像机拍摄的画面稳定性,避免不必要的晃动。
4、“匀”是相对的。
无论是推、拉、摇、移,都是对观众某种心理的诱导,
有时根据情绪掌握节奏,快慢要有一定依据。
画面造型的镜头元素
电视画面的造型元素综述
视觉元素:
光线、线条、色彩、影调、(运动)
镜头元素:
景别、焦距、运动、角度
实体元素:
主体、陪体、环境、构图
电视景别:
是指画面边框选取的被摄景物范围的大小,或者主体在画面中占有的面积的大小,是电视摄像者对事物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
划分的标准和依据:
一种是具体景物:
以被拍摄景物在画面中所占的画幅面积比例大小为标
准。
一种是以人为标准:
以成年人身体为尺度标准,根据所截取人体部位
范围大小来划分景别。
远景——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
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如果以成年人为标准,由于人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很小,基本上呈现为一个点状体。
远景视野深远、宽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特点:
(1)视野开阔、深远。
(2)表现整体气势。
(3)远景画面节奏舒缓,并极富抒情性。
注意问题:
(1)、注意画面的整体结构和气势的表现。
(2)、对被摄主体表现的目的性要强。
(3)、远景画面一般不用前景,而注重纵深空间的发展,创造一个开阔、深远的场面。
(4)、远景画面的抒情性和信息量要求画面多以静止为主,并保持一定时间,运动要缓慢。
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全景画面与远景相比,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重视特定范围内某一具体对象的视觉轮廓形状和视觉中心地位。
主要特点和作用:
(1)、全景画面有明确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
(2)、叙事性和表意性。
(3)、全景具有交代、定位的作用。
(4)、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说明、渲染、烘托作用。
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中景画面中人物整体形象和环境空间降至次要位置,它更重视具体动作和情节。
中景使观众看到人物膝部以上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中景画面中人物的视线、人物的动作线、人和人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线等,都反映出较强的画面结构线和人物交流区域。
特点:
(1)、人物的整体轮廓形象被破坏,环境的地位被降低,人物的内部线条、动作成为观众
关注的重点。
(2)、中景对人物的截取不要取在人物的关节处。
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
与中景相比。
近景画面表现的空间范围进一步缩小,画面内容更趋单一,环境和背景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是画面中占主导地位的人物形象或被摄主体。
特点:
(1)、近景画面由于拍摄范围和景深的影响,环境视觉作用的被减弱,主体被突出,画面内容单
一,空间透视不明显。
(2)、近景画面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3)、近景能够非常清晰、逼真地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
画人物的性格。
注意问题:
(1)、用近景画面表现物体时,注意将表现的重点集中于物体的质感或是纹理结构的
上。
(2)、构图中对手势动作的范围留有一定的空间。
(3)、近景画面中的主体人物通常只能有一个。
(4)、画面应力求简洁、色调统一。
(5)、注意镜头对焦。
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
特写亦称之为特别写照。
特写放大了细部给观众一种生活中不常见到的视觉感受,对观众有特别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特写能够有力地表现被摄主体的细部和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是电影通过细节刻划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示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表现功能:
(1)通过排除一切多余形象,突现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强化观众对所表现的内容形象的认识。
(2)描写事物细部,突出事物的细部特征,从而达到透视事物深层,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3)通过人物面部的直接表现,揭示人物复杂多样的心灵世界,并形成一种独特的场面调度。
(4)特写是将画内情绪向画外推出的画面。
(5)表现物体的质感。
(6)割裂被摄体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调动观众的想象创造悬念。
(7)特写分割了被摄体与周围环境空间的联系,常用做转场镜头。
(8)特写镜头在影片组接中常是表现的重点。
(9)特写画面可以调节画面节奏。
注意问题:
(1)构图一定要饱满,对形象处理宁可大一点不要不足,即空间不要空旷。
(2)准确控制暴光量,过度或不足都会直接影响质感的表现和饱和度。
(3)在一些景物空间复杂的场面,不要孤立地使用特写镜头,避免表现空间的不明确性,而产
生空间混乱现象。
(4)拍摄人物头像时,注意眼睛位置的安排。
(5)对焦一定要准。
景别的功能作用:
1.取舍空间、制约视觉
2.规定视距、强调程度(看见、清、准、实、透)
3.突出重点、区别主次
远景——重气势; 全景——重气氛;
中景——重形态; 近景——重表情;
特写——重神情。
4.控制刺激、调节节奏
5.规定画内、暗示画外
6.形成风格、体现创意
决定景别的主要条件:
1.场景空间2.拍摄距离3.镜头焦距4.影片的风格、导演的风格
影响景别改变的主要因素
1.镜头切换2.人物的运动
3.摄像(影)机运动4.变焦距的运用
5.变焦点的使用
景别处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1.景别与画面被摄体体积、范围和画面表达的信息容量
2.景别对叙事内容和叙事重点的表现与表达
3.追求画面视觉变化,强调视觉表现效果
4.对不同画面景别的时间长度的考虑和控制
5.景别对画面曝光的影响
6.根据全片画面景别的总体趋势,考虑造型元素的处理
7、考虑景别变化方式
⑴逐步式
①远离式:
由近及远—大特写、特写、近景、中近景、中景、全景、大全景、远景、大远景
②接近式:
由远而近—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⑵跳跃式:
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⑶混乱式:
规律性较小。
8.每一场戏的景别对位与呼应形成景别风格或影片风格
9.景别的运用,对场景空间、影片空间风格有描述性和暗示性,要考虑景别对空间的关注
10.考虑到景别自身变化的方式及其排列规律
画面景别改变的方法
⑴镜头外部的切换
⑵人物在画面内的运动
⑶摄像机的客观运动
⑷变焦距镜头的变化
拍摄角度的定义:
是指镜头拍摄时的“视点”,是镜头与被摄体在实际空间中构成的造型元素,
是画面形成的前提。
它包括方向、距离和高度三个元素。
角度选择意义
(1)首先是对拍摄距离、高度和方向的选择,决定了画面造型;
(2)决定了一种画面构图的组合关系,叙事风格,是造型表现的重要元素;
(3)它是拍摄时镜头的位置,是一个视点关系,也是视觉发源点、发源方式。
(4)它反映了摄像师主观意图和创作风格,反映艺术鉴赏水平和画面取材能力。
几何角度:
距离远近、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
心理角度:
客观角度和主观角度。
拍摄高度:
平摄、仰摄、俯摄、顶摄
平摄优点:
1、平摄的画面符合人们日常观察的视觉感受,被摄主体不容易产生变形。
2、平摄的画面感觉客观、公正。
3、当平摄与运动拍摄相结合时,会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常常代表被摄人
物的主观视点;
4、在用长焦距镜头进行平摄时,可以压缩纵向空间,使画面形象饱满。
不足之处:
1、在表现同一水平面上的景物时,由于前面的景物会遮住后面的物体,特别是与长焦
镜头结合起来时,会压缩空间,不利于表现空间透视和层次。
2、画面中的地平线处于画面中央位置,使画面产生分割感,使画面显得呆板、
单调。
仰角拍摄的优点:
a、具有净化背景、突出主体的作用。
b、仰摄使观众的视线沿垂直方向的被摄主体向上延伸,有利于强调其高度和
气势.
c.在表现跳跃、腾空等动作时,仰摄夸张跳跃高度和腾空动作,使画面具有
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d.仰摄突出、夸大了前景,压缩背景,特别是利用广角拍摄时,使前景和背景上
的物体产生明显的体积对比。
e.观众在观看仰摄画面时,处于心理劣势;同时由于透视关系,被摄主体呈现
出稳定的三角形构图。
俯摄的作用:
1、用来表现场景的整体气氛和宏大的场面,给人宽广辽阔的视觉感受。
2、俯摄镜头使原本在平摄时重叠的被摄物体在地面上平铺开来,可以表现被摄主
体的运动轨迹和被摄主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出强烈的
冲突和力量对比。
3、.在观看俯摄画面时,观众有低头俯视的感觉,处于心理优势,而被摄主体处于
心理劣势。
4、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被摄对象表现出阴郁、悲伤的情绪和气氛。
顶摄是指摄像机拍摄方向几乎与地面垂直的一种拍摄角度,观众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得到顶摄的视觉经验。
拍摄方向:
1.正面拍摄优点
a.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
b.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
c.拍人物时,可看到人物完整的脸部特征和表情;
d.在平摄时,有利于被摄主体与观众的交流,产
生亲切感;
e.在平摄时,显示出庄重稳定、严肃静穆的气氛。
(2)正面拍摄的不足
a.空间感透视差,场景缺少立体感;
b.画面构图容易显得呆板、无生气;
c.前面的被摄物体容易挡住后面的物体,使画面
信息表现不完整。
正侧面拍摄
1、利于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运行姿态及轮廓线条,表现被摄主体的强烈动感和运动的特点。
2、在表现被摄主体之间的关系时,适合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冲突和对抗。
3、可以表现出被摄主体交流双方的神情,兼顾双方的活动,表现出平等关系。
斜侧面拍摄
1、画面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纵深感和物体的立体形态,产生明显的透视效果。
2、使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变成斜线,画面生动活泼。
3、侧方向在画面中还可以起到有利于安排主、陪体,区分主次关系,突出被摄主体的作用。
背面拍摄的特点
A.使背景中的事物成为画面的主要对象,将主体与背景融为一体;
b.观众不能直接看到被摄主体的面部表情,画面具有一种不确定性,给观众积极思考和联想
的空间,可以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和兴趣;
c.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难以表现的心理状态。
摄像机机位
高度、方向、距离
运动造型因素分为:
被摄主体的运动、摄像机的运动、综合运动。
被摄主体的运动
1、被摄主体的运动本身就具有无限的、永恒的视觉
美感和造型意义。
2、被摄主体的运动在摄像造型中具有内容和形式两
个方面的表现意义。
运动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
运动的主体和运动的形式。
3、运动形成了一定速度和节奏,这些运动速度和节奏
的变化在电视画面中具有不同的感情意味和艺术表
现力。
画面造型的形式元素
【线条和影调】
线条:
是指画面形象所表现出来明暗分界线。
它也是最为敏感的形式元素之一。
作用:
是画面构成中的一个基础因素
是形成画面线条透视的主要元素
具有象征意义
本身还能表现形式美
画面的骨架和主心骨,具有统帅、协调作用。
形成韵律和节奏。
具有对视线的约束力和指向性。
影调是指画面中的影像所反映出来的明暗层次和明暗分布关系。
按明暗分布的倾向分为亮调、暗调、中间调。
按明暗层次的倾向分为硬高、软调、正常调。
【光线的造型表现】
电视照明的目的和任务
技术任务1.提供合适的照度。
2.提供合适的光比。
3.提供相对稳定的色温平衡。
造型任务1.表现被摄体的形态、形状、轮廓、立体感、质感。
2.表现被摄体周围的环境、空间范围和透视关系,创造画面空间感。
3.通过光线的照射或明暗对比强调或隐藏某部分。
4.形成画面影调或色调。
在戏剧表现上:
1.渲染、烘托环境,形成特定艺术氛围。
2.表现时间概念。
3.表现象征、比喻等效果。
4.表现人物情绪、反映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光线的分类
根据光的来源:
自然光、人工光
根据光线的方向:
顺光、顺侧光、测光、侧逆光、逆光
根据造型效果或者用途分:
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眼神光、修饰光
自然光在一天时间内发生的变化:
1.黎明与黄昏
2.早晨与傍晚
(1)由于阳光入射角比较低,各种垂直于地面上的物体被照得明亮,并形成长长的投影
(2)逆光拍摄,景物受光面与未受光面反差较大。
(3)色彩丰富,冷暖对比鲜明.是拍摄风景的黄金时刻。
(4)傍晚景物的色彩较早晨偏暖。
(5)这两段时间光线亮度和色温变化很快。
3.中午与下午
(1)这两段时间中太阳的光线变化不大,色温相对稳定在5400K~5600K之间,
(2)晴朗天气时,光照充足,地面景物的垂直面和水平面均能得到较均匀的照射,并形成一
定的入射角,能较好地表现物体的立体形态和表面结构。
4.中午
(1)北半球夏季,太阳近乎垂直照射成顶光效果且光照强烈
(2)冬季的正午,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光入射角仅在40度~50度之间,具有夏季上午和下午
的光照特点,仍是户外拍摄的有利时间。
户外几种特殊天气下的光线表现
(1)雪天
1.注意控制曝光量,以画面中白雪影调层次最为丰富时的曝光值为基准。
2.拍摄时应注意选择暗色调及白色以外的明快色彩的景物,来丰富画面的影调色调层次。
3.注意角度的选择。
4.在有较多散射光的情况下拍摄雪景,容易得到景物细部层次丰富,画面影调柔和而均匀的
效果。
(二)阴天
1.地面景物明暗反差减弱、影调偏睛,主要靠物体本身的色调和反光率拉开画面影调层次,
画面上缺少明亮物体。
2.光线色温偏高,被照景物色调偏蓝,同时色温也不尽平衡。
3.阴天拍摄人脸近景或人物中景最好选择暗色调背景。
4.用人工光照明时应注意不要有明显的影子出现,否则会破坏阴天特定的光线效果。
5.假阴天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光线柔和、影调过渡层次丰富、物体固有色还原准确而饱和
的画面。
(三)雨天
(1)表现雨线、雨丝要选择侧逆光和逆光以及暗背景。
(2)利用路面积水处的镜面反射,不仅可以增加地面亮度,增大画面反差,而且还可以看到细
雨洒落水面的雨点。
(3)除了雨水这一形象直接表现雨景外,还有许多形象可以间接地表现雨景.
(4)雾天
(1)雾是由水蒸气形成,具有较高的反光率。
(2)雾可以造成强烈的大气透视效果,它不仅能形成景物的丰富层次,有效地表现空间深
度
(3)雾能改变被摄体的形态与表面结构的清晰度,改变物体的明暗反差和色彩饱和度。
注意事项:
(1)表现雾景一定要选择暗前景和暗背景,通过明暗对比"夹"(衬托)出雾的形象。
(2)拍摄时要注意控制曝光量,特别是不要曝光过度,使雾的形象“虚化"消失,失去雾天的
特点。
(3)在雾天阳光初露时,一束束光线穿过雾层照射到地面,构成一种绚丽神奇的景观,此时
是表现雾景最好的时机。
(4)由于人的皮肤和服装的反光率不如雾高,因此在雾中常呈现消色色调或剪影效果。
【色彩】
色彩是画面造型的一种手段,在电视节目的构思、及编辑等各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色彩基调:
指在电视节目中或在一个段落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色彩,简称色调。
色彩基调的形成的因素:
1.是色彩在整体节目中的时间长度
2.是该色彩在单一画面中的空间面积
色彩基调的形成的方法
1.内部设色法2.外部罩包法
画面色彩构图:
指根据主题和表现内容的需要,对画面内的可视对象进行恰当的配置和布局,以
使各种色彩形成一种既有对比变化,又是统一协调的整体关系。
色彩的选择原则:
在色彩基调的统筹下,形成主体色与陪体色及背景色的映衬对比关系
色彩布局的关键就是如何处理整体与局部的美系。
即在画面的整体色彩构图中处理重点色彩、基底色彩和过渡色彩,做到整体中包蕴局部,局部容纳细节。
色彩的感情倾向:
画面构图:
构图定义:
构图就是将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安排画面布局,构成画面样式,从而更好地表达主题的一种创作活动。
主体:
画面内容的中心、画面结构的中心
(主体在画面的安排上要明确、突出、被强化并引人注意。
)
突出主体的方法
1.直接突出
(1)提高主体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表现力
(2)把主体置于画面视觉中心。
2.间接突出
(1)利用自身的条件,通过对比突出主体。
大小对比《乌干达饥饿之手》维尔斯
明暗对比《坚山南风》秋山庄太郞
色彩对比《牧马姑娘》
虚实对比、实为主题《龙的传人》
动静对比、动为主题
刚与柔力与美线条对比色彩对比
(2)利用方向性的线条引向主体。
作品分析:
《大眼睛》(希望工程)谢海龙
一、眼神画龙点睛,突出主题。
二、光线的巧妙运用:
侧逆光形成鲜明轮廓,把女孩贫困、质朴的形象展现出来了同时由于桌上白纸的反光作用,面部和眼睛特别明亮。
三、明暗对比、虚实对比,突出主体形象。
《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
一、人物加环境的人像摄影,突出人物身份,创意新。
二、构图大胆而严谨。
整个画面用大小几个正三角形套构而成,具有了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音
乐美。
三、通过影像大小对比,影调浓淡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了作曲家深思熟虑潜心创作的风貌。
陪体的作用:
1.对主体进行说明、解释、渲染、烘托、突出,以帮助主体更好地说明画面内涵。
2.陪体除丰富了画面的内容,还可以起到均衡和美化画面的作用。
注意问题:
陪体的安排和处理要使画面富有生气并与主体形成对比,起到对主体陪衬、烘托的
效果,而不能喧宾夺主,破坏主体的表现。
作品分析:
齐观山《斗地主》
主体和陪体的匠心安排:
一、主体置于视觉中心。
二、主体完整,陪体部分
3、主体正面,陪体侧面。
四、主体动,陪体静
5、主体实,陪体虚。
杜瓦诺《锁不住的爱情》1943年
深化作品主题的前景:
1.点明了时代背景和特定环境
2.突出主体人物,深化作品主题
3.动乱和宁静强烈对比,作品有极大冲击力
环境的定义:
主体周围的人或景物。
主体前面的景物为前景,主体后面的景物为后景和背景。
帮助提示主题、刻画人物性格。
1.标志时间、地点、季节等信息。
2.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立体感。
3.前景可以均衡和美化画面。
4.在运动摄像中,前景的运动强化节奏感和动感。
注意问题:
1、前景的应用应以烘托、突出主体,服务于主题思想为前提,不能分割、破坏画面,影响主体的表现,有时宁缺勿滥。
2、前景应当属于陪体或环境的一部分,视觉表现应当弱于主体防止喧宾夺主。
3、前景具有装饰作用,有利于美化画面,通具有明显的形状,不要让观众猜测。
后景
1、可以形成与主体的特定联系,帮助提示主题,推动事件发展。
2、交代环境、时代特征,产生强烈真实感。
3、丰富画面层次,增强空间纵深感和透视感。
阿威顿《窗口》
背景的巧妙选择:
1.窗口虽大,但单一洁白色,人物与其形成强烈
对比,从背景中突出。
2.在窗口、人物面部、人物衣着三者间影调有层
次过渡,而人物面部曝光最准确,使其清晰而突出
3.人物瞪大的眼睛与窗口形成呼应,既点了题,
更突出了主题
背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构图时应注意背景与主体的明暗、深浅、动静、虚实关系。
2、应在全场中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和统一性。
背景尽量简洁,其视觉表现不能超过后景和主体,
影响主体的表现效果。
构图的要求:
(1)立意要明确。
(2)主体要突出。
(3)1.直接表现法,让主体占有最佳位置、面积、最佳表现力。
2.间接表现法
A:
运用指向性线条突出主体。
B:
运用对比突出主体。
(3)画面要简洁。
(4)具有造型美感和视觉冲击力。
(5)在运动的起幅和幅中应当找出构图和运动的依据。
画面构图的基本法则
(1)多样统一
(二)主次法则
(3)均衡法则
1.对称均衡与非对称均衡
2.空白的留取
留白的作用:
(1)突出主体
(2)画面上的空白有助于创造画面的意境
(3)空白的留取与对象的运动有关
3.均衡注意事项
①避免画面“头重脚轻”。
②在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要避免人物和景物同高。
这
样,就不会突出人物,而且显得板。
③在多个人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中时,要避免人物
的动作、高度雷同,要有穿插。
④在非特殊情节需要时,人物要尽量避免出现在画面中
央。
主要人物在左右三分之一处为佳。
(4)对比法则(五)比例法则(六)呼应法则
构图形式(了解)
固定镜头的概念:
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是固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视 摄像 课程 期末 复习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