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河南省新乡市二十二中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检测卷.docx
- 文档编号:25543201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39.42KB
部编版河南省新乡市二十二中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检测卷.docx
《部编版河南省新乡市二十二中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河南省新乡市二十二中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检测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河南省新乡市二十二中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检测卷
单元评价检测
(二)
(第二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下列朝代更迭的正确顺序是 ( )
A.夏、周、商B.商、夏、周
C.夏、商、周D.周、夏、商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夏、商、周的更迭,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禹建立夏朝,汤灭夏桀,建立商朝。
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2.启登上王位的方式是 ( )
A.通过“禅让制”,大家选他做首领
B.通过激烈的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
C.凭借家庭特殊地位,自己继承父位
D.治水建功立业,受到人民爱戴
【解析】选C。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故启登上王位的方式是凭借家庭特殊地位,自己继承父位。
3.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
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 ( )
A.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B.国君宫殿规模宏大
C.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
D.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里头遗址中有豪华的宫殿建筑群,也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朝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4.(2017·赤峰翁旗桥头中学期中)“近乡情怯”“故土难离”,故乡情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朝前期却几次迁都,其原因是 ( )
A.战乱、环境变化B.统治者想扩大势力
C.外族入侵D.思念家乡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盘庚迁殷,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5.下图是某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的课堂笔记,图中④说明 ( )
A.分封制的作用B.诸侯的义务
C.诸侯的权力D.周天子的责任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封制,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思维导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诸侯的权力(周天子的责任)、分封制的创立者、分封制的作用、诸侯的义务。
6.(2017·吉林吉化九中期中)导游给外国朋友介绍夏、商、周历史,他将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其标准应该是 ( )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们残酷迫害人民,严厉镇压人民反抗,无休止地征发百姓修建宫殿、园林,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
7.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工艺精湛,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___朝的________( )
A.夏 四羊方尊
B.商 司母戊鼎
C.西周 司母戊鼎
D.商 大盂鼎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商朝殷墟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8.(2017·莆田八中期中)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
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解析】选B。
根据所学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
9.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下列哪些是甲骨文造字的方法 ( )
①象形②会意③指事④形声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10.(2017·苏州相城期末)“春秋以来,由于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它们”指
( )
A.磨制石器B.骨耜
C.青铜器D.铁制农具和牛耕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11.“周辙东,王纲坠。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上述文字出自《三字经》。
下列不属于春秋霸主的是 ( )
A.晋文公B.齐桓公
C.楚庄王D.秦孝公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春秋争霸,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
12.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周王室衰微,下列能够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 )
①“尊王攘夷”②“问鼎中原”
③“春秋五霸”④“国人暴动”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
“尊王攘夷”与齐桓公称霸有关,“问鼎中原”与楚庄王称霸有关。
①②③符合题意。
“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末年。
13.战国初期,一些因实施改革新政而强大的卿大夫逐渐瓜分、取代原诸侯权位,执掌国政。
其中韩、赵、魏瓜分的诸侯国是 ( )
A.晋B.秦C.齐D.楚
【解析】选A。
本题考查韩、赵、魏三家分晋。
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因实施改革新政而强大,瓜分了晋国。
14.(2016·梅州学业考改造)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的封建土地制度影响最深远的一项是 ( )
A.废除井田制B.奖励军功
C.鼓励耕织D.建立县制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对后世的封建土地制度影响最为深远。
15.根据商鞅制定的法令,秦国有很多人获得了国君奖赏的爵位和土地。
这些人获得奖赏时的身份应该是 ( )
A.农民B.军人C.商人D.铁匠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
商鞅变法中规定: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16.(2016·青岛学业考)《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
”这段材料说明
( )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鞅变法,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应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因为商鞅变法中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触及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商鞅最后惨遭车裂,故说明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甚至会付出沉重代价。
从而分析各备选项,由此判断D正确;商鞅变法成功了,没有失败,故A不符合史实;B与题意不符;处死商鞅并不是顺应民心的行为,C不符合史实。
17.“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 )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都江堰的修建
C.商鞅变法的实施 D.秦朝统一的完成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都江堰的修建,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18.(2017·常熟期末)“先人已逝,精神永存”。
“诸子百家”留给了后人启迪深思的哲学精神。
那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典故的意思可能和以下哪本著作的思想一致 ( )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老子的思想,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明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这与老子的主张相似。
老子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
19.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
涌现出了不同学派即“诸子百家”,他们相互争论辩解,形成了“百家争鸣”。
20.下列关于“好国君应该怎样作为”的表述,主要体现了春秋战国时代哪家的思想 ( )
A.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
C.儒家、墨家D.法家、道家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诸子百家”思想,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道家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不要加重人民的负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1分,共50分)
21.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君王,他们的行为,主宰着一个国家的兴衰与灭亡。
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漫画“暴君”】
(1)图一是夏朝最后一个君王暴虐无道的缩影,请你说出这一君王是谁。
他有何暴政?
(3分)
(2)图二是一幅漫画,近几年,有人评价纣王“文武双全,功勋卓越”。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你结合史实来说明。
(3分)
(3)漫画中两位君王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2分)
【邮票“名君”】
(4)上面两枚邮票中的人物分别是商朝和西周的建立者,请说出他们的名字。
这些君王之所以能够建国安邦,是因为都曾得益于名臣的辅佐,请你举一例。
(6分)
(5)通过上述君王的所作所为,你有什么感悟?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归纳能力。
第
(1)题的关键是知道夏朝最后一个君王是谁,由此可判断图一暴君是夏桀,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他的暴政。
第
(2)题应运用商纣的暴政史实进行说明。
两位君王的暴政都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据此可回答第(3)题。
第(4)题依据所学内容回答即可。
第(5)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桀。
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
(2)不同意。
商纣王是一位暴君,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因此不应该被称为“文武双全,功勋卓越”的君王。
(3)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4)图三是商汤,图四是周武王。
如周武王与吕尚、周公等。
(5)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言之有理即可)
22.识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由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遭到破坏?
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谁?
(4分)
(2)图二中的韩、赵、魏三个国家是由春秋时期的哪个国家分裂而来?
战国后期,各国共同对外策略主要围绕哪国考虑?
为什么?
图中B处发生的是什么战役?
(5分)
(3)图一、图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
第
(1)题根据图中的信息“洛邑”“晋”等,可判断是春秋争霸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即可。
第
(2)(3)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分封制。
齐桓公。
(2)晋国。
秦国。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各国害怕秦国威胁自己的安全。
长平之战。
(3)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纷争。
23.中国古代制度不断革新。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1)图一中①②处对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分别是什么?
(2分)
(2)图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
图二中A、B代表的等级身份分别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实行这种制度起到的作用。
(4分)
(3)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
“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3分)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识记能力。
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据此分析回答第
(1)题。
图二与分封制有关。
周天子分封宗亲和功臣到地方上做诸侯,西周通过分封,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图中A、B分别代表天子和诸侯。
据此分析回答第
(2)题。
第(3)(4)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鞅变法,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①禅让制;②启。
(2)分封制;A——天子;B——诸侯;
作用: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3)商鞅;教民耕战:
①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4)作用: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4.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1)依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3分)
(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4分)
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 )
B.“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 )
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 )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
材料二 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3)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举措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4)材料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
(2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百家争鸣”,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
(1)题考查“百家争鸣”的背景,注意要求是依据材料一概括回答。
可以从社会动荡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教育的发展、文士阶层的出现三方面总结。
第
(2)题考查“诸子百家”的主张,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第(3)题考查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回答本题时选取“民间自由讲学”方面的内容。
第(4)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社会动荡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教育的发展、文士阶层的出现。
(2)孟子;老子;墨子;韩非。
(3)创办私学和主张“有教无类”。
(4)对待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要谦虚,要学思结合;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河南省 新乡市 十二 中人 教版七 年级 历史上 第二 单元 夏商周 时期 早期 国家 产生 社会 变革 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554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