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D摄影技巧学习和一些日常使用设置概要1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5542845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83MB
60D摄影技巧学习和一些日常使用设置概要1资料.docx
《60D摄影技巧学习和一些日常使用设置概要1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D摄影技巧学习和一些日常使用设置概要1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0D摄影技巧学习和一些日常使用设置概要1资料
60D摄影技巧学习和一些日常使用设置
60D新手比较多,小弟也是新手之一,对相机的基本设置还摸不着头脑,也有好友提议最好有个关于60D相机基本设置的帖子,以方便新手参考,下面就将我的设置告诉大家,并对部分选项做简单介绍,一方面请高手看看还有那些不尽合理,另一方面也为新手提供一点参考,以使大家有贴可参考,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我的60D基本设置:
一、菜单中的基本设置:
1、画质:
RAW。
这种格式细节更丰富,后期可随意调整白平衡、清晰度、色彩饱和度、亮度、对比度等,对片质的影响很小。
后期调整软件可以选择随机附带的DPP软件,关于此软件如何使用,请参见说明书!
2、提示音:
启用。
声音的提醒挺好的。
3、未装储存卡释放快门:
禁止。
4、图像确认:
2秒。
新手可以设置5秒,高手可以关闭。
5、周边光量校正:
关闭,这个要根据自己的镜头来设置,我设置为关闭。
包括以下很多项设置为关闭,主要是要求速度快,因为开启的调整项目越多,相机的图片处理速度越慢,不利于抓拍。
6、减轻红眼:
开。
目的是怕拍夜景人像的时候忘记打开。
7、闪光灯闪光:
启用。
快门同步:
前帘同步。
闪光曝光补偿:
暂设正负零,根据拍摄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
E-TTLII测光:
评价测光。
8、曝光补偿:
我感觉60D的测光稍有偏差,正常时我设置为-0.3,拍摄时根据情况适时调整。
9、自动亮度优化:
禁用。
目的也是为了提高速度。
10、测光模式:
多用评价测光,特写的拍摄采用局部测光,更精细的拍摄、逆光等特殊拍摄使用点测光、光比比较大的场景拍摄使用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测光模式需要根据拍摄的具体场景适时选择最佳的方式。
11、自定义白平衡:
遇到可能出好片的场景时可以自己设置,一般的片子就别费那个劲了,留给后期调整吧。
12、白平衡偏移/包围:
操作过,拍片时没有正式用过,很重要的片子用了也不错,设置偏移和包围以后,再将驱动模式设置为连拍,按下快门,就会出来几张不同白平衡的片子。
不过拍完了一定要记得将此次白平衡偏移/包围的设置清除,不然你下一次的连拍会变得五花八门了。
13、色彩空间:
sRGB。
关于色彩空间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忠告新手及中手就设置sRGB吧,设置为AdodeRGB也是没有意义的,用于商业印刷的高手自然就知道怎么设置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色彩管理上,要保持相机、电脑、图像浏览和处理软件均应保持同一色彩空间,否则就会很惨。
14、照片风格:
中性。
我经历了“风光”、“自定义”等过程,最后还是选择了0,0,0,0的中性。
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相机软件处理速度,清晰度采用批量调整,色彩等不满意的个别调整。
15、除尘数据:
取消。
16、ISO自动:
最高400。
这个设置是为基本拍摄区准备的,我几乎不用基本拍摄区。
创意拍摄区的ISO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随时拨盘设置。
17、保护图像、旋转、删除图像、打印指令、幻灯片播放都不重要,随你怎么设置。
18、显示柱状图:
亮度。
亮度最重要,直观、简洁。
19、实时显示功能:
启用。
测光定时器:
30秒。
自动对焦模式:
实时模式。
20、自定义功能(C.Fn):
按你喜欢来就是了。
我的是这样:
1、 曝光等级增量:
1/3一级。
2、 ISO扩展:
禁用。
3、 光圈优先模式下的闪光同步速度:
1/200秒(固定)。
4、 长时间曝光降噪功能:
禁用。
特殊的、曝光时间超过5分钟的应该启用,降噪效果很明显。
5、 高ISO降噪功能:
标准。
6、 高光色调优先:
禁用。
7、 自动对焦辅助光闪光:
启用。
8、 反光镜预升:
禁用。
9、 快门键/自动曝光锁定按钮:
0自动对焦/自动曝光锁
10、分配SET按钮:
0普通。
11、开启电源时屏幕显示状态:
0启用液晶监视器显示。
12、增加图像校验数据:
0禁用。
二、其他设置
1、拍摄模式:
①AV档(光圈优先)。
是光圈由拍摄者确定,快门由相机根据测光结果自动确定的一种拍摄模式。
这是我最常用的模式。
也建议初学者首先学习这种模式。
最大的优点是便于自己由控制光圈和焦段的大小来达到合适的景深。
②TV档(快门优先)。
由拍摄者确定快门,由相机根据测光结果自动确定光圈的一种拍摄模式。
由自己控制快门,以便至少达到安全快门,拍摄运动物体比较好,还常用于使用闪光灯时的拍摄,在1/200秒前帘同步的时候比使用其他挡要好得多。
③P档(程序模式)。
光圈和快门都由相机根据测光结果而自动决定,多用于新手在没把握的情况下采用的,会保证片子的清晰,但会缺少拍摄者的创意。
使用这一模式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测光方式的选择,不同的测光方式对片子的结果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多采用评价测光。
④M档(手动模式)。
这是最具创意的模式,也是全手动相机的魅力所在。
拍摄者可以自由设置光圈、快门、禁用闪光灯等项目,拍摄出高调、暗调等特殊的片子。
M档也是夜景拍摄的最佳模式。
初学者学习时,可由AV模式逐渐向M模式过渡。
但也不要以为手拿单反不用M模式拍摄就没面子,很多大师也不是只用M档,优秀的片子也不都是用全手动模式拍出来的,拍摄模式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片子效果才是硬道理。
⑤A-DEP档(自动景深自动曝光)。
九个对焦点同时通过对焦来检测并决定景深和经过测光来自动决定曝光量的一种拍摄模式。
感觉没什么意思,景深还是由拍摄者自己决定为好。
2、驱动模式:
①单拍:
不用说了,采用的最多了。
②连拍:
配合自动对焦模式中的AIFOCUS(人工智能自动对焦)和AISERVO(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对运动物体拍摄相当有效。
③自拍/遥控:
按动快门以后大概延时10秒后拍摄/使用遥控器来拍摄。
④自动延时拍摄:
我设置为2秒延时,常用于上架拍摄夜景。
⑤自动定时器.连拍:
按动快门以后大概延时10秒后开始连拍,张数也可设置。
3、自动对焦模式:
①单次自动对焦:
配合自动对焦点单点对焦、九点对焦使用。
我最常用的是这种单次自动对焦和中央单点对焦。
②人工智能自动对焦:
适合拍摄先定后动的物体,比如拍摄鸽子,鸽子没动的时候开始对焦,鸽子动了以后,对焦模式立即由单次自动对焦模式自动切换至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模式,自动追踪对焦,配合了连拍,你将捕捉到鸽子起飞的精彩瞬间。
③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
适合拍摄快速移动的物体。
如果你将对焦点设置为中央单点对焦,在使用单点对焦合焦后,主体运动过程中一旦脱离了中央对焦点,不管到达其他任何八个对焦点上,都会被继续捕捉并保持对焦,实际上就是九个对焦点联动持续对焦,这对运动物体的拍摄真是太好了。
4、照片风格:
中性。
就是0,0,0,0,目的是保持原片,调整交给后期。
这个设置可根据风景、人物等不同的拍摄自行设置。
如果直接出片,后期不作调整了,就应该进行自定义设置,这样出片效果会好一些。
5、白平衡:
自动。
因为我是RAW格式出图,所以白平衡可以后期随意调整,放在自动就可以了。
如果后期不作调整了或者JPG格式出图,那还是应该根据当时拍摄的情况挑选合适的白平衡来适时设置,对重要的片子还要自定义白平衡,这样片子不会偏色。
6、ISO感光度:
原则是能低则低,实在不行了,再提高。
在800以内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7、曝光补偿:
我总是感觉60D的测光偏亮,因此在正常日光的情况下我经常是用-0.3,这样的好处是片子不会过曝。
这一点很重要,一旦过曝,后期无可救药,而增加曝光量对后期来说只是举手之劳。
特别对于远道拍片来说就不会有遗憾了。
另外,60D的曝光补偿达到了正负5档,可谓非常宽泛,这项功能非常实用,对于逆光、晚霞以及暗调片的拍摄再方便不过了。
很多新手都不太注意这项功能的使用,很可惜。
M档中还可以通过设置包围曝光并配合连拍来实现一次快门连出三张不同曝光度的片子,用于HDR和成片使用,使片子的宽容度有非常大的改善。
测光方式的选择,如下:
关于如何选择测光模式:
一、先来弄明白几种测光模式的差别:
1)评价测光是EOS相机的标准测光模式,适合大部分拍摄主体。
在检测被摄主体在取景器中的位置、亮度、背景、前后照明条件和其它综合照明元素后,相机为主要被摄主体设定正确的曝光。
2)局部测光对由于逆光等原因使背景比主体更亮的情况非常有效。
测光偏重于取景器中央,覆盖了取景器中央一部分面积。
3)点测光用于对拍摄主体或场景的某个特定部分进行测光。
测光偏重于取景器中央,覆盖了取景器中央较小的面积。
4)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偏重于取景器中央,然后平均到整个场景。
二、再来看看如何选择:
1.评价测光:
大部分情况下,评价测光都可以得出基本准确的曝光值。
因此它适合画面明暗比较均匀的大多数场景的拍摄。
2.局部测光:
一般常用于逆光片的拍摄。
3、点测光:
如果你确定不用管周围部分,则局部测光、点测光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曝光值。
这样会保持主体获得正确的曝光,背景等会过亮或者过暗,一般常用于微距、特写等拍摄。
4.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如果你确定周围部分只要稍加考虑,可以选择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这样主体不是特别理想,但周围及背景也不会过分的会过亮或者过暗,有些兼顾。
适合晨光、夕阳、晚霞等拍摄。
60D的64位测光系统是与7D是相同的配置,相当不错了。
但是,测光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在选择测光模式的时候要注意,一旦场景或者想要的效果没有那么符合测光模式的标准情况,就需要你去干预测光结果。
这时候,曝光补偿就是最佳的选择,正负5档的宽域会使你很满意的。
另外,拍摄实际操作过程中,后三种模式测光点的选择对测光结果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点测光时,其覆盖区域才达到4%),这一点在拍摄时一定要加以注意。
还有,评价测光模式中,半按快门就会锁定测光结果和曝光组合,后三种方式则不然,需要你按动曝光锁按钮以后才会被锁定,所以,在选择后三种测光模式的状态下再移动构图一定要先锁定,再移动构图。
以下给大家一些关于摄影技巧,使大家共同学习和参考,多出好片!
!
!
摄影技巧学习专帖
选择焦点的十个秘诀(转载)
无论是面对风光摄影,还是人物小品,要想拍摄出一张照片,首先要明确好焦点,焦点的选择,无论是对于图片表面的清晰明了,还是对于内容的真切表达,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焦点不仅仅是图片中最实的区域,往往也是图片的重点所在。
所以,我们在进行拍摄时,一般首先考虑应当将焦点选择在哪里?
1、植物拍摄:
选择花为焦点拍摄。
花,为疑是植珠上最吸引我们,最美丽的部分,因此不难理解,花是植物摄影中最常见的焦点选择。
但当我们面对花团锦簇的一丛时,应当选择哪一夺花来作为焦点呢?
首先我们要考虑最有特点的一朵,比如最美丽的,或是一朵颜色区别于其他花的:
而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选择一朵比别的花稍高一点的,或者是比较接近于镜头的花。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突出地表现这一朵花,让它成为画面的趣味中心。
2、近距离拍摄花卉:
焦点应当选择在花蕊上。
近距离拍摄花卉的特写镜头,焦点应该清晰地落在花芯部位。
此时放大的花的特写照片中,原来颜色鲜艳的花瓣多数情况下成为陪衬,而花芯中娇嫩的花蕊以极其规律的排列,成为引人入胜之处。
需要注意的是:
使用微距拍摄的图片中,往往除了焦点一点是清晰的,其他地方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虚化;甚至对焦完成后,由于花或照相机稍许的移动都会造成焦点的缺失,而图片中没有任何清晰之处。
因此配合拍摄的三角架与无风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3、拍摄山的局部时:
可以选择显眼的的树木或岩石作为焦点。
当用长焦距镜头,拍摄某一座山峰的局部时,通常是由于山峰的某处特征吸引了我们——比如秋季草坡上一棵金黄亮丽的白桦,或凸而起的岩石。
选择这些明显的特征为焦点,不但可以快速地完成对焦,同时还可以对我们思考构图进行帮助。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如果我们拍摄的局部位于山的阴影一面时,由于景物的反差较弱,经常会造成照相机自动对焦的失误,此时应该选择反差较高的地方对焦,帮助照相机完成对焦。
4、拍摄山脉全景时:
要以最高峰为焦点。
我们在为一座雄伟的山脉拍摄全景照片时,最好是选择山脉的最高峰为焦点拍摄,比如山脉的主峰。
由于它是距离照相机最远的地方,需要照相机对焦无穷远处,也称是无穷远对焦。
通过这样的焦点选择拍摄下来的照片,可以最为清晰明确地刻画出主峰以及连绵山脉的其他峰峦,展现他们的雄伟壮观。
而未经明确的焦点选择,往往会因为照相机错误地将焦点对在前景中的树枝或什么上,导致山脉一片模糊。
5、拍摄宽广的草原时;可以选择房屋,牛养[群],树木或河流的拐弯处作为焦点。
拍摄草原,或许是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事情。
简单的自动对焦拍摄,在小的照片中看去,仿佛所有景物都非常的清晰,但放大照片一看,会发现照片中的关键点模糊不清,这是最令人懊脑的事情了。
因此在拍摄时,一定要养成明确选择焦点的好习惯。
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棵孤独的树或一群牛养等,都是很好的焦点,也是图片的关键点。
对它们的清晰刻画,要远远重要于无限的草地。
而焦点如落在草原上蜿蜒的河流,应当选择最富于变化的,或最近处的拐弯处。
6、拍摄人物特写时:
眼睛是关键焦点。
人物的特写照片,一般是以人物脸部为表现重点的半身照片。
这类照片需要通过表情神态来达到刻画人物特征乃至内心的目的。
眼睛,是拍摄人物特写时焦点的第一选择。
当人物正面面对照相机时,此时双眼是同一平面上,所以以任何一只眼睛作为焦点都可以:
但这样的取景会过于平面化而显得普通,因此大多数摄影师会采取人物的半侧面而进行取景拍摄。
此时人的眼睛就会处于一前一后的位置,此时需要以靠近照像机的眼睛作为焦点,进行对焦拍摄。
因为它的位置明显要比后面的眼睛更为重要。
7、拍摄人物全身像时:
头部是重要的焦点。
在拍摄包括人物全身的肖像以及环境肖像时,我们无法明确地对准人眼精确对焦,那么,快速便捷地选择焦点的关键,就是以人物的头部作为对焦点了。
无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动作或姿态,人物脸部特征都是图片中的关键。
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以头脑来控制的,因此头部将成为牵动全身的中枢。
拍摄时我们可以预先以人物人的脸部或头部进行对焦,而后在人物全身姿态达到理想状态时,迅速重新构图并快速拍摄。
8、拍摄人物与环境的照片:
最好以人物作为焦点。
这一类的照片包括简单的旅游纪念照到记实摄影和商业广告摄影。
人物与环境结合的照片,是最鲜活也是最难拍摄的。
但无论人是作为主体或陪衬的图片元素来说,这类照片绝大多数都是以人物作为焦点拍摄的,因为相比那些不动[或动得缓慢的]山水来说,人是最活跃的,也是最具有感情色彩的。
当然,以人物作为焦点拍摄,还应当注意景深,以控制环境的虚实变化,如果简单地需要人和景物都清晰,可以用小光圈获得大景深即可。
9、拍摄群像时:
寻找关键人物确定焦点。
在面对一群人进行拍摄时,我们往往会被不断变化着的众人所干扰,不知道将焦点确定在哪里,而错过了很多的精彩群像照片。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寻找一个关键的人物为焦点,并进行追踪对焦。
同时用眼睛的余光不断的留意其他人物的动态,当其他人物和关键人物的位置关系达到和谐统一时按下快门拍摄。
10、拍摄建筑物时:
可以选择门或窗作为焦点。
作为摄影爱好者来说,很少有机会像专业的建筑摄影师那样,使用座机对建筑物进行无畸变,全焦点的拍摄。
因此在拍摄建筑物时,对焦点选择应该格外的明细精确。
一般来说,拍摄建筑物的正面,焦点应该选择在正门上,这样为多平面的建筑物正面,就可以全部落在图片清晰的范围中了。
当然有时候正门会在阴影中,不容易完成对焦,此时也可以附近光亮处的窗户,如果建筑物正面完全落在阴影中,也可以选择顶部的房沿作为焦点。
准确曝光一学就会——数码相机曝光的秘诀(转贴)
你是否曾经被曝光补偿的概念搞晕过?
你是不是经常为不知道补偿多少曝光量而苦恼?
也许你已经学会了使用包围曝光,也许你已经知道了“亮加暗减”的规则,像使用胶片的摄影师那样操控相机。
这篇文章告诉你一个非常使用、立竿见影而且一学就会的技术,让你从“胶片摄影师”苦练曝光的境遇中解脱出来。
因为,你有一部数码相机,它可以让你非常准确地实现曝光。
(图1)
市面上卖的大部分数码相机能够做到这一点,但并不是全部。
你需要一部能够调解曝光的相机,如果没有手动曝光,至少要配备加减曝光的功能,让你能够调解曝光量。
有的数码相机可以每1/3挡调节,也有的相机每1/2挡调节,还有些相机同时配备1/3挡和1/2档供你自己选择。
我建议你养成“只要条件允许就看一眼回放照片”的习惯。
那么,你看回放的影像时,主要看的是什么?
使用肉眼去判读拍摄的内容,还是查看拍摄数据,或是将图像放大了看细节?
数码相机的液晶屏幕回放的影像并不准确,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相机上看着漂亮的照片,等到在电脑上看或冲出来的时候却令人失望。
成熟的摄影师在端起相机之前就预见了照片的样子,如果他不想在后期过多的调整的话,他所要确认的是曝光是否达到了他的要求。
那么,就从判读曝光开始吧。
一、用什么来判断曝光?
答案是——直方图。
所以,我建议你在回放照片时,首先查看直方图,就像那些专业摄影师所作的一样。
那么,你买的相机就必须符合这样的条件,一个是刚才提到的“调整曝光量”的功能——有手动曝光或者有曝光补偿,另一个就是必须具有判断曝光的功能——直方图。
直方图的横坐标代表像素的亮度,左暗右亮。
很多相机厂商将直方图从左到右分成“很暗”、“较暗”、“较亮”、“很亮”四个区域,也有的相机厂商将直方图分为五个区域。
这些分区与直方图本身并没有关系,也不会影响到直方图的形成。
无论四个分区还是五个分区,它们不过是为了观看方便而已。
我们可以把“较暗”和“较亮”的区域看成中灰影调的区域,把“很暗”看成画面的暗影区,把“很亮”看成画面的高光区。
(图2)
纵座标代表像素的数量,直方图越高的地方,这个亮度在画面中占得面积就越大。
在上边两张图片中,图1是水中倒影的照片,图2是它的直方图。
从直方图上看,照片上大部分影调位于“较亮”和“较暗”的区域中;水中泛白的天空和楼房的受光面位于直方图的“很亮”区域;而倒影中的深色树枝和左上角的黑影则位于直方图的“很暗”区域。
直方图表示这张照片曝光是正常的。
二、怎么判断曝光和调整曝光?
判断胶片的曝光时,我们需要看密度。
所以,在冲印店里我们时常会听到老摄影师对修图师说“我想这里加点儿密度,那里减点儿密度”之类的话。
因为他们习惯了查看胶片的密度和反差。
而且,这样听起来更专业些。
数码相机时代,我们听到更多的是“这儿亮点儿”、“那儿暗点儿”之类的言语。
前面我们看到的照片,曝光属于正常。
那么,如果减少或增加曝光量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减少曝光量的时候,直方图会向左移动,很可能在直方图最左侧已经超出的边界,左侧的“山根”看不见了,就会曝光不足;增加曝光量的时候,直方图会向右移动,很可能在直方图最右侧已经超出的边界,同样,右侧的“山根”看不见了,就会曝光过度;
记住下面的口诀(修改于08年3月)你就会轻松地利用直方图判断和调整曝光:
○左边山脚见不到,暗部细节被丢失;
○右边山脚见不到,亮部细节被丢失;
○两边山脚见不到,加减曝光断分明;
○山峰靠右亮区大,山峰靠左暗影多;
○山谷如果在中间,中间影调少细节。
左边山脚见不到,暗部细节被丢失
顾名思义,直方图的左边看不见末端,也就是“暗影溢出”,这表明景物的暗部细节没有被数码相机完全记录下来,溢出的部分在照片里表现为“死黑”,这些像素的记录值为0。
(图3)
图3(上图)左侧的照片就属于这种情况。
为了更有力地说明这个问题,曝光的时候有意的减少了1档,致使暗部溢出。
直方图分布于左半边,右半边空出,这说明尚有增加曝光的可能。
像这样“左边没头儿”、“右侧空余”的直方图,我们增加曝光量就会使直方图整个向右移动,从而使景物的暗部细节能够记录在数码相机里。
这就是“向右曝光”(区分于“向右曝光原则”)。
右边的照片在评价测光的基础上增加了0.7档,直方图分布基本令人满意。
与左边照片相比,向右增加了1.7档曝光。
右边山脚见不到,亮部细节被丢失
直方图的右边看不见末端,也就是“高光溢出”,这表明景物的亮部细节没有被数码相机完全记录下来,溢出的部分在照片里表现为“死白”,这些像素的记录值为255。
如果你拍摄的照片像图4左边的照片一样,直方图“右边没头儿”、“左侧空余”,那么减少曝光量就会使直方图整个向左移动,从而使景物的亮部细节能够记录在数码相机里。
这就是“向左曝光”。
图4左边的照片“向左曝光”两档,就可以得到右边的照片。
看一看直方图,差别很大。
(图4)
两边山脚见不到,加减曝光断分明
如果直方图的两端都看不见末端,也就是“高光和暗影都溢出”,这表明场景中的光影动态范围大于数码相机所能记录的动态范围。
这时候,我们就必须有权衡利弊,根据要表现的主题,找到重点突出的地方。
如果要重点表现亮部细节,就舍弃暗部细节,向左减少曝光;如果希望突出暗部细节,那么就舍弃亮部细节,向右增加曝光。
不过,通常情况下,“晃眼的白色”要比“低沉的黑色”更可能成为视觉干扰。
所以,如果没有特殊的理由,如果溢出的高光没有在画面中起到辅助作用。
我会建议你向左减少曝光,记住这是在“直方图两边都看不到头”的情况下。
(图5)
就像上面的两张照片(图5)一样,我们对于“取舍”的概念并不只限于选择“曝光过度”还是“曝光不足”。
对面光线穿透的灯笼是我们想拍摄的主要对象,那么,我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它上面,上毫无细节的天空越少越好。
我们并没有进行曝光补偿,但实际上测光的区域发生变化,曝光量也已经变化了。
这时候你一定要问:
按照前面所讲的,从右边照片的直方图看,这张照片是不是应该向右增加曝光呢?
研究一下你数码相机中的直方图是“亮度直方图”还是“RGB直方图”很有必要。
很多数码相机对于红色比较敏感,景物中红色的物体往往容易产生“红色溢出”,而致使红色的部分没有糊涂一片没有细节。
如果是像上面的相机一样是“亮度直方图”,那么建议你做一些针对红色物体调整曝光和调整饱和度的试验,得出自己的结论。
两边都看不到头的直方图,说明影像的动态范围已经超出了数码相机所能记录的极限。
这个时候直方图左右两个末端相聚最远。
那么,如果直方图两个末端相距很近,这表明所拍摄的景物反差很小,你的数码相机完全可以记录下来景物的动态范围,甚至还绰绰有余。
当场景反差比较低,左右曝光都可以的情况下,是向左减少曝光呢,是还向右增加曝光呢,或是什么也不改变?
三、数码相机的曝光原则
这些曝光原则建立在直方图确实有参考意义的基础上,如果相机内的直方图本身误差很大,那么建议你将相机送回维修部维修。
原则一:
不溢出原则
这一原则适用于任何数码相机的拍摄。
在景物的动态范围大于数码相机所能表现的动态范围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光比场景的拍摄,比如夜景拍摄、冰灯拍摄等,你至少应该让一个方向上不溢出。
你还可以想办法使光比减小,比如对暗部补光,这样我们的相机就可以记录场景中的等多细节。
我们总会觉得夜景拍摄要增加曝光时间,甚至要半小时、一小时的曝光。
事实上,如果是灯火辉煌城市夜景并不需要这么做。
正如你所看到的下边这张外滩夜景的照片(图6),曝光时间是1/15秒,感光度的ISO200,并没有用什么特殊的拍摄手法。
(图6)
从直方图上来看,画面中大部分处于“很暗”的区域中。
事实也是如此,不然被灯光照亮的“东方明珠”怎么才能突出出来呢?
光源的部分有少量的溢出,直接对准光源拍摄总是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0 摄影 技巧 学习 一些 日常 使用 设置 概要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