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
- 文档编号:25541989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2.62KB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医药行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及《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的目标要求,特制定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简介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2005年开始招生。
目前在校生共465人,(2005级116人,2006级349人)。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坚实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掌握药物制剂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药物制剂生产、药品检验、药物制剂设备维修与管理、药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以药物制剂生产操作为重点技能,以药物分析检测、药品销售、药物制剂设备维修为拓展技能进行人才培养。
毕业时获取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三)专业核心课程
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设备。
(四)核心实践环节
校内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
(五)双证融合课程
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设备、医药市场营销学、药事管理学。
(六)实践教学条件
设有校内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实验实训室及实训基地近30个,校外实习基地8个,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实验、实训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的需要。
(七)职业资格证书
药物制剂中级工、医药商品购销员中级工、药物检验中级工。
二、专业优势与专业特色
(一)专业优势
1、社会需求
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消费大国。
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行业。
目前全国有6000多家医药生产企业,其中大部分生产企业都以制剂生产为主,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制药大国。
自1998年以来,国家提高了医药行业准入的门槛,在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中逐步强制实施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在实施GMP、GSP过程中,从业人员的素质是首要因素,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来保证。
近几年,山东医药经济迅猛发展,呈现出数量加速扩张和质量渐进提升的局面。
近二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均占据全国医药行业的首位,2005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551.88亿元,利润43.01亿元,2006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718亿元,利润53.5亿元。
目前山东省有药品生产企业4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800多家,药品零售企业2万多家,据调研企业对一线生产操作、经营人员需求最大,为本专业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
2、师资
药物制剂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兼职教师6人。
专任教师中有硕士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7人,高级职称教师4人,“双师素质”教师7人。
专业课教师大多数来自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山东大学等重点院校,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都比较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完全有能力胜任本专业的教学。
3、实践教学条件
本专业现有1411.45㎡药剂实验实训室、940.96㎡药物分析实验实训室、181㎡天平分析室、588.10㎡精密仪器分析检测室、1118.98㎡的化学制药和基础化学实验室、177.22㎡微生物实验室,各实验实训室设备先进齐全,并有规范的管理制度,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另外,本专业与山东威高药业有限公司输液车间、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101车间校企合作建立了2个校内生产实训基地。
本专业与青岛黄海制药有限公司、威海迪沙制药有限公司、山东罗欣制药有限公司、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这些企业生产工艺及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能够为本专业学生校外实习提供较好的平台。
(二)专业特色
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2+l”模式
本专业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成两个阶段(如下图):
第一阶段(第1、2学年)在校内完成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训课程的学习,理论课程达到知识必需、够用、面宽,实验实训课程重视基本操作技能,融“教、学、做”为一体,达到操作规范、熟练、与岗位零距离对接;第二阶段(第3学年)到医药企业一线岗位顶岗实习,全面提高综合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表一药物制剂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安排
2、历史悠久,人才培养效果好
我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是在原中专药物制剂工艺专业的基础上升建的专业,在中专期间是省级重点示范专业。
在过去20多年里,为山东医药企业培养了6000余名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省内各大、中、小医药企业。
凭借“双师”结构的优势,本专业授课内容贴近生产实际,如主干课程药剂学将生产工艺要点作为讲授重点,把安全生产意识贯穿于教学始终;药物制剂设备课程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是开设最早的,授课过程中注重设备操作与维护技能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培养的学生专业素养好,独立操作、适岗变岗能力强,毕业生上岗后能够很快适应岗位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双证书获得率达到93%以上。
由于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高、口碑好,企业和学生家长普遍认同本专业的毕业生,形成了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双证书获得率高、报考热门的专业特色。
3、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方式。
本专业依托行业优势,本着为地方、为行业服务的原则,探索性地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实施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
2006年与下列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表二订单培养企业及人数一览表
序号
订单培养企业
学生数
1
山东鲁安药业有限公司
37人
2
山东益康集团
6人
合计
43人
三、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为药品食品事业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办学宗旨,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及山东医药经济建设需要,在专业教学条件、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改革与建设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为医药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把本专业建设成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专业。
四、专业建设主要目标
根据学院“十一五”期间专业建设规划,结合山东的医药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本专业的主要建设目标如下:
(一)招生规模
经过对山东医药行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分析,根据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近三年本专业的招生规模规划如下:
表三2008~2010年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招生规划
年度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招生人数
540人
600人
600人
(二)师资队伍
以自主培养、校内调整为主,适度引进为辅,注重师资年龄、学历、职称、“双师素质”结构的合理,建设一支实践性强、敢于创新的优秀教学团队,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在2010年前,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师资达到75%以上,高级职称教师达到40%以上,硕士学位以上专任教师达到65%以上。
(三)课程开发
为使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能够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就业上岗时达到学以致用,要大力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开发2~4门技能性、实用性、综合性强的专业课程。
(四)教材建设
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本专业所用的基础课教材和专业课教材80%以上要达到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对缺乏好版本的教材、实验讲义、习题集,要与企业合作,组织相关人员编写适合职业教育的教材和讲义。
计划编写教材、讲义4~8本。
(五)实验实训建设
1、在原有基础上扩建2~3个药剂实验室,满足招生规模日益增长的需求。
2、建设药物制剂GMP仿真实训室。
3、建设符合GMP要求的固体制剂实训车间。
4、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到2010年力争建设20个左右的校外实习基地。
(六)教科研方面
1、开展教学研究,每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以上。
2、与企业横向研发课题1~3项。
五、专业建设内容及措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
1、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1、2学年)在校内完成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训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第3学年)到医药企业一线岗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职业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时间为一年。
在实施“2+1”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对“2”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科学地处理好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中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2”中学到“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实验课主要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实训课注重培养学生专项能力,使学生通过两年理论和实践学习,融“教、学、做”为一体,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达到零距离上岗,同时将职业素养贯穿于教学中,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好“1”的文章,为使学生顶岗实习达到预期目的,同时充分调动企业对校企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形成校企互动、工学结合的良性机制,学生实习期间我们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管理,确保顺利完成顶岗实习。
(1)实行“双导师”制。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专业教研室为每一个学生安排专业指导教师,并且要求专业指导教师与本系签定指导责任书,负责定期与实习学生联系,指导学生实习及毕业设计等。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兼职指导教师,兼职指导教师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负责对学生顶岗实习及论文设计进行指导,这一举措的实施不仅强化了实习学生的管理,而且进一步加强了顶岗实习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通过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和学院专职教师“双导师”的协同指导,更加完善了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全面管理,有力地确保了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和岗位技能训练水平。
(2)实习就业指导中心管理。
学院设有专职的实习就业指导中心,指导中心的教师经验丰富、熟悉专业,按工作计划去企业进行巡回指导,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全面情况。
(3)加强岗前培训。
顶岗实习前,专业教研室与企业相关人员一起制定《实习指导书》,就安全生产、厂规厂纪、常见生产工艺及操作要点、常见设备操作规程等进行指导说明,强化顶岗实习的规范化。
(4)班主任直接管理制。
顶岗实习期间,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
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获得真实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促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高,同时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与企业的需求吻合,实现药物制剂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标准的零距离对接。
因此,实施“2+l”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企业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2、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主动走出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进行订单培养合作。
通过订单培养,可以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制定教学计划,进行人才培养,实现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实现高职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订单培养的学生,由于他们已有了就业目标,在校学习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查阅相关资料,可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见习,了解企业和生产实际,进一步增强学习过程的针对性。
另外,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还可提升本专业的就业率。
在原有建立订单培养企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与山东齐都药业、青岛黄海制药有限公司、威海威高药业、威海东宝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订单培养与协作。
(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们要注重加强高学历和“双师”结构队伍的建设,实施专兼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
1、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
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优化专业知识结构。
建议学院与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山东大学等院校签订协议,选送年轻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建成一流的药剂专业师资队伍。
2、聘请3~5位著名的药剂学教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专家、科研机构的专家和企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我专业的客座教授,为学生授课或开设学术讲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加强团队协作,由课程组长组织本课程教师集体备课、互相听课,鼓励教师互相学习教学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授课水平。
4、重视“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
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参与本专业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实践课程主要由技能水平高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5、重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为及时掌握制药企业的发展动态和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安排专业教师轮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计划每学年安排1~2名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学期,三年内使本专业“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5%以上。
(三)实践教学硬件建设
通过对职业岗位所需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分析,应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增强实践教学体系的针对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要使实践教学学时数达到总学时数的50%以上。
1、实验室建设
积极争取实验室建设经费,加快实验室建设,实现实验技术、仪器装备的现代化,环境设施的标准化。
在原有基础上扩建2~3个实验室,解决学生人数逐年增多的问题。
2、加强校内实训建设
首先建设仿真实训室,引进《药物制剂GMP实训仿真系统》软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新虚拟学习环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增加感性认识,有效地将药物制剂技术、GMP实务、制剂设备等专业课程与实际的生产工艺、具体的制药设备、真实的生产场景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来进行自主学习,达到与生产实际最接近的模拟实训。
药物制剂GMP仿真实训室计划2008年完成。
另外要做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按GMP要求建设固体制剂实训车间,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际操作,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固体制剂实训车间计划2009年完成。
3、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筛选开发建立20个左右的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和训练,了解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加深对自己所学课程的认识,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
(四)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
1、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由课程负责人组织具有长期在医药行业生产一线工作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和专职教师参与的教学团队,根据行业发展,及时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完善修订,要求每学年审核修订一次。
教学大纲制定要组织任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论证,既要发挥企业技术人员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熟悉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在教学领域的专长。
2、实验实训
注重实践教学的职业性和开放性,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与企业合作开发有代表性和实用价值的实验实训项目,培养学生对整个实验实训的具体认识、理解,提高全面思考、综合分析、动手操作的职业素质,使学生能迅速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3、课程开发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发挥本专业“双师”结构师资团队的作用,利用大家的集体智慧,开发一些实用性强、企业迫切需要新员工尽快掌握的专门课程,或者本专业教学过程需要的实验实训讲义、习题集等。
在2010年前计划与企业共同开发4~8门教材和讲义。
4、加强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
按照学院关于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要求,本专业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如下:
表四课程建设规划
序号
申报内容
完成时间
1
校级《药剂学》、《药物化学》重点课程
2007年
2
校级《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设备》重点课程
2008年
3
校级《药剂学》精品课程
2008年
4
校级《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设备》精品课程
2009年
5
校级《药理学》重点课程
2009年
6
校级《药理学》精品课程
2010年
7
省级《药剂学》精品课程
2010年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鼓励教师改革和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2010年前要求所有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多媒体教学时数达到40%以上。
2、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建立“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3、校企合作,制作相关生产工艺影像资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完善社会服务功能
1、充分利用本专业师资队伍的优势,与企业合作,实施校企联合办学,为地方或企业进行全脱产或半脱产的函授、短期培训,服务地方经济与医药行业。
2、与“山东省医药行业第二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合作,举办中、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3、与院成教处合作,发挥本专业的优势,支持函授工作。
(七)加强教学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1、申报教研课题,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研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促进本专业建设发展。
2、与企业横向合作开展药物制剂生产技术改造项目或研发产品1~3项。
3、计划每学年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
4、争取各级经费资助课题,推进纵、横向课题的立项和研发。
(八)资金投入
主要加大实践教学硬件建设,用于实验室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更新现有实验实训设备,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操作设备和场所,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计划2008年投资80万元、2009年投资280万元、2010年投资90万元。
2007年8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才培养 工作 评估 山东 药品 食品 职业学院 药物制剂 技术 专业 建设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