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三轮冲刺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复习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5539785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530.38KB
高三历史三轮冲刺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复习试题.docx
《高三历史三轮冲刺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三轮冲刺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复习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三轮冲刺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复习试题
2021年高三历史三轮冲刺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复习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
整部作品精练、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这部作品
A.具有古典主义特征B.受到社会变革影响
C.受到社会现实感染D.热情地歌颂了欢乐
2.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悄节线索。
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与其风格相似的是
A.
B.
C.
D.
3.“它是旧制度衰亡、资本主义上升和工业革命兴起这一时代的精神表达,它对人的理性、冷静和实用主义的反叛,蕴含着对当下物化社会的警示。
”下列作品中具备上述特征的是
A.
B.
C.
D.
4.“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
”引文描述的艺术形式是()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5.下图为雅克路易大卫于1800-1801年创作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该作品体现的美术流派属于( )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6.读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幅图,该过程实质上( )
A.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一体B.说明了印象派绘画影响甚微
C.强调了美术领域的复杂多变D.体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
7.18世纪启蒙运动的代表狄德罗强调文学艺术既要依据自然又要超越自然。
于是,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法国艺术家认为艺术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提出了“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口号。
他们赞美自然,歌颂劳动,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
这种行为反映了
A.资产阶级对“理性王国”的期盼B.资本主义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C.战争和危机引发了西方社会精神困惑D.弘扬了法兰西人轻松活泼的民族特性
8.雨果认为其作品《悲惨世界》是一面镜子,“镜子说出了真理,所以被人憎恨,可是这并不能阻止镜子是有用的”。
巴尔扎克也说他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
由此可见,二者的作品
A.创作方法有同一性
B.取材来源十分广泛
C.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D.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9.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使自己成为当代社会的风俗史家。
小说家的任务不仅在于摹写社会现实,还须阐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指出人物、欲念和事件背后的意义。
能够充分体现这些创作原则的文学作品是
A.《人间喜剧》
B.《巴黎圣母院》
C.《浮士德》
D.《等待戈多》
10.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封建复辟王朝对这场革命的否定,人们在重新认识启蒙运动及大革命的意义和精神时,极大地激发出反对专制暴政,要求个性解放,渴望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政治热情。
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
A.侧重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
B.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C.注重如实地描写社会底层的心声
D.主张恢复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
11.有这样一群艺术家,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
据此判断,他们可能属于()
A.现代主义画家人B.现实主义文学家C.印象派画家D.浪漫主义诗
12.小说《无法命名者》是以如下文字作为结束语的:
“你必须讲下去。
我不能讲下去。
我愿意讲下去。
”该小说的风格应属于()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
13.法国大革命后,人们得到的不是启蒙思想家所许诺的自由、平等、博爱,而是一幅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讽刺画。
于是,不少人感到沮丧、感到悲伤,感到绝望。
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对未来的期待、对现实的诅咒,统统汇成了一股情感的热流。
在这股热流影响下完成的著作有
A.《唐璜》B.《红与黑》C.《人间喜剧》D.《老人与海》
二、材料分析题
14.(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1644年时,英国诗人弥尔顿就提出了“出版自由”的主张,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各种角度深入这个话题,使得英国从政府到民众都有了言论自由的观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到大众媒体在战争中产生的巨大效用,战争结束后收音机日益成为人们获取各方面信息的主要来源。
从1941年到二战结束,英国在其对外广播电台中使用的各国语言高达46种。
在战争后期,英国大众传媒通过收音机对新的黎明以及“一个更加美好的荚国”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强调贏得了公民的广泛支持,公民一致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英国政府所制定的审查制度也顺理成章地得到潜移默化的强化
——摘编自孟杨《二战时期英德两国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时期英国新闻传播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期间英国新闻宣传的特点及其影响。
15.[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是著名的记者、作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顾父亲的反对的海明威,辞掉了记者一职,加入美军,以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斗情况,发表小说《永别了,武器》,中读者可以强烈感受到人们对战争的厌恶。
1937年至1938年,他又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曾来中国报道抗日战争。
后来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他尊奉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使作品趋于精炼,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出了“冰山原则”,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实、含蓄、耐人寻味。
其作品《老人与海》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艰苦搏斗,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寓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改编于XX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概括海明威的文学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明威文学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
16.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高扬“理性”与“天赋人权”两面旗帜,力图开辟一个非宗教的理性时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霍尔巴赫等法国无神论者剑走偏锋的宗教批判以及卢梭对理性独断论的质疑,一旦传播到社会落后、思想保守的德国,立即就引起了深刻的哲学反思。
如果说启蒙运动在17世纪的英国思想界表现为一种试图在上帝的羽翼下发展理性的审慎主张(自然神论),在18世纪的法国思想界表现为一种用理性来颠覆信仰的激进姿态(无神论),那么它在稍晚的德国思想界则表现为一种努力调和理性与信仰的稳健立场。
……(马丁·路德所开创的)新教传统培育了一种德意志民族特有的宗教虔诚。
因此,当18、19世纪的德国知识分子面对着风靡欧洲的理性主义思潮时,他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力图在英、法所代表的普世性的理性精神与德意志民族的宗教虔诚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赵林《理性与信仰在西方启蒙运动中的张力》
材料二启蒙时代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用人的经验和理性所发现和掌握的知识去代替神启的智慧,进而摧毁神学的权威性。
这一启蒙的任务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条件下显然被夸张了,一切事物的准则必须建立在实证知识的基础上,不能被知识检讨的统统被当作妄言,那么,人的智慧呢?
但是在人的精神结构中就存在不能被知识化的智慧,这部分精神资源基本上从启蒙时代以来越来越边缘化了……从17世纪后期到19世纪的大规模技术发现,配合“工具理性”世界观的流行,使得工业化成为启蒙精神的社会历史的产物。
英国以及后来的美国,因为工业化的成功,成为现代化的典范,使得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把现代性直接定义在富强之上,认为强国富民就是现代化的根本目标。
——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杜维明、黄万盛对话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欧洲对待理性态度演变的历程。
相对于法国,德国思想界为什么表现为“稳健立场”?
(2)有学者认为,由理论理性(知识)和实践理性构成的纯粹理性是有限的,在一个理性的世界之外,人类还需要精神的、信仰的世界,只有这样,才能重获精神上的富足和自由。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理性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论证。
(要求:
观点理解准确全面,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
17.某校高二同学学习历史必修3后制作如下大事年表,开展研究性学习。
……
……
……
公元前500年
西学东渐、孟子、百家争鸣
古希腊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
……
……
1500年
明后期中国传统科技的总结与突破、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东学西渐、欧洲文艺复兴、牛顿经典力学形成
1700年
《红楼梦》、京剧形成
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
1800年
西学东渐、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兴起魏源出版《海国图志》
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兴起、社会主义思潮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850年
维新变法思潮空前高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进化论发表、印象主义画派出现、电影产生
1900年
“中体西用”文化思潮、三民主义提出、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
现代主义兴起、量子论提出、相对论形成、电视发明、计算机诞生
……
……
……
问题:
(1)此大事年表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
(2)据大事年表及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初中国启蒙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在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并从思想方面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现代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
如何认识文学艺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4)综合大事年表内容及以上问题信息,分析大事年表对历史学习的意义。
参考答案
1.A
【详解】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体现了人的理性,歌颂了英雄的伟大,“整部作品精练、简洁,结构完整统一”具有古典主义音乐的特征,故答案为A项;B、C项是贝多芬后期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原因,均排除;《英雄交响曲》歌颂英雄主义,不是歌颂欢乐,排除D项。
2.A
【解析】
从材料的描述来看,《追忆似水年华》“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这是典型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A选项《老人与海》符合条件,故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C选项是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D选项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
点睛: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本典型的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是在现代才产生的,是典型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因此在选项中找到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即可。
因此可以采用排除法,直接选出A选项。
3.A
【解析】
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上半叶,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和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世界处于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之中。
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当时的现实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因而一种反叛了“人的理性、冷静和实用主义”的浪漫主义思潮开始兴起。
A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故选A;B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故错误;C属于现实主义代表作,故错误;D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故排除。
4.D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是现代主义艺术形式的典型的特征,另外,现代主义也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现代主义艺术形式
5.A
【解析】
新古典主义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
大卫是新古典主义美术代表人物,排除BCD,选A。
6.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创新,甲乙丙丁四幅图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能反映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而不能反映一体,因为他们属于同的流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甲乙丙丁四幅图受印象派绘画影响大而非甚微,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复杂多变而是越来越简易,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7.B
【解析】由“于是,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法国艺术家认为艺术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提出了“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口号。
他们赞美自然,歌颂劳动,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批判现实主义风格。
A项错误,“理性王国”已经建立了,不用期盼;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批判现实主义风格出现的背景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尖锐。
C项是现代主义出现的背景;D项描述的是浪漫主义特点,与题干不符。
8.D
【解析】
据材料“雨果认为其作品《悲惨世界》是一面镜子,镜子说出了真理……巴尔扎克也说他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雨果《悲惨世界》属于浪漫主义,巴尔扎克作品属于现实主义,两者创作方法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取材来源十分广泛的问题,故B项错误;“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雨果和巴尔扎克作品一定程度上都反映社会现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故D项正确。
故选D。
9.A
【解析】
根据“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使自己成为当代社会的风俗史家”可以看出,这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人间喜剧》是法国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品,符合题意,A正确;《巴黎圣母院》是法国雨果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品,《浮士德》是德国歌德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品,《等待戈多》是二战以后贝克特的现代主义戏剧代表作品,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使自己成为当代社会的风俗史家”,联系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分析解答即可。
10.B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失败后,“理性王国”没有如期而至,人们对现实普遍失望,在批判现实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渴望个性解放、自由、民主、平等权利,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产生,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B项正确。
A项属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排除。
新古典主义文学主张恢复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与题干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不符,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11.A
【解析】现代主义采用荒诞的、抽象的语言,表达现代人们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展示悲观失望的情感,故A正确。
现实主义强调对客观事物真实具体的反映,而非虚无主义,故B错误;印象主义画派不讲求真实反映客观事物、利用光影协调、展现事物片刻状态,展现一种意境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故C错误;浪漫主义对现实的反映表现为情感热烈奔放,与材料的情绪不符,故D错误。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并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近现代世界文学风格相关内容。
根据题干所述“结束语”内容,不难得出其“反传统”之特征。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D项,现代主义符合题意,正确。
而其余ABC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
近现代世界文学艺术·20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现代主义
13.A
【解析】从材料“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对未来的期待、对现实的诅咒,统统汇成了一股情感的热流”可以看出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故A项正确;BC项是现实主义文学,D项是现代主义文学,因此BCD项错误。
14.
(1)原因:
英国有言论自由的历史传统;一战中大众媒体所发挥的作用引起了英国的高度重视;二战中,英国政府重视传媒的宣传作用。
(2)特点:
对外宣传具有广泛性;服务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注重对民众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政府强化监管。
影响:
有利于为英国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同情;有利于增强英国民众的凝聚力;强化了政府制定的审查制度。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出版自由……都有了言论自由的观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注意到大众媒体在战争中产生的巨大效用……在战争后期……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强调贏得了公民的广泛支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言论自由传统、一战中大众媒体的作用、二战中,英国政府重视传媒等方面指出二战时期英国新闻传播发展的原因。
(2)本题根据材料“对外广播电台中使用的各国语言高达46种”、“审查制度也顺理成章地得到潜移默化的强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对外宣传广泛性、服务于反法西斯战争、爱国主义宣传、政府强化监管等方面分析二战期间英国新闻宣传的特点。
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增强民众的凝聚力、强化政府审查制度等方面分析其影响。
15.
(1)特点:
朴实简洁;含蓄,冰山原则;反战争为题材;现实主义。
(2)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带来巨大灾难,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解析】
(1)“强烈感受到人们对战争的厌恶”“越少,就越多”“作品趋于精炼,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冰山原则”“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寓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可以归纳为:
朴实简洁;含蓄,冰山原则;反战争为题材;现实主义。
(2)由材料“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斗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结合所学,可以答为:
两次世界大战带来巨大灾难,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16.
(1)历程:
审慎——激进——稳健原因:
德国社会相对落后、思想保守;宗教改革使信仰更为虔诚。
(2)观点:
理性是有限的理性的作用:
打击天主教神学;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
理性的弊端(作用有限):
用知识取代智慧,精神资源被边缘化;启蒙时代的现代化片面强调强国富民。
人类需要精神的信仰的世界:
浪漫主义思潮兴起。
【解析】
(1)“如果说启蒙运动在17世纪的英国思想界表现为一种试图在上帝的羽翼下发展理性的审慎主张(自然神论),在18世纪的法国思想界表现为一种用理性来颠覆信仰的激进姿态(无神论),那么它在稍晚的德国思想界则表现为一种努力调和理性与信仰的稳健立场”可以答为:
审慎--激进--稳健。
第二小问,“新教传统培育了一种德意志民族特有的宗教虔诚.,因此,当18、19世纪的德国知识分子面对着风靡欧洲的理性主义思潮时,他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力图在英、法所代表的普世性的理性精神与德意志民族的宗教虔诚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可以答为:
德国社会相对落后、思想保守;宗教改革使信仰更为虔诚。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由材料可知:
理性主义用知识取代智慧,精神资源被边缘化;启蒙时代的现代化片面强调强国富民,人类需要精神的信仰的世界;浪漫主义思潮兴起。
17.
(1)错误:
公元前500年的西学东渐、1700年的宗教改革运动、1850年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00年的“中体西用”文化思潮。
(2)共同点:
都宣传自由、平等、人权、民主、科学等思想。
原因:
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3)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
认识:
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反映了社会生活。
(4)意义:
方便理清历史大事的发展线索;方便理清中外历史发展的互动关系;方便理清历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之间横向发展的互动关系。
【解析】
(1)错误:
西学东渐是明朝以后才出现的,公元前500年的西学东渐错误;1517年宗教改革开始,应该是16世纪,1700年的宗教改革运动错误;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传入中国,1850年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中体西用”文化思潮,1900年的“中体西用”文化思潮错误。
(2)共同点:
根据“三民主义提出、新文化运动”比较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在人文主义方面的思想,分析得出共同点:
都宣传自由、平等、人权、民主、科学等思想。
原因:
根据封建社会的思想状况分析回答。
(3)背景:
根据所学20世纪世界形势回答现代主义兴起的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使人们陷入怀疑、迷惘和苦闷之中,促使现代主义文学产生。
认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又反映了社会生活。
(4)意义:
根据大事年表时间项可以看出方便理清历史大事的发展线索;根据图表中中外对比信息可以得出方便理清中外历史发展的互动关系;根据不同时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大事可以得出方便理清历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之间横向发展的互动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三轮 冲刺 19 世纪 以来 世界 文学艺术 复习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