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等级考阶段仿真模拟卷5.docx
- 文档编号:25539036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8.88KB
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等级考阶段仿真模拟卷5.docx
《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等级考阶段仿真模拟卷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等级考阶段仿真模拟卷5.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等级考阶段仿真模拟卷5
等级考阶段仿真模拟卷(五)
(满分:
100分 用时:
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9·江西质检)1927年,苏俄有1%的富裕农民户和富农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
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 )
A.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
B.加速农村土地兼并
C.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
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D [积累工业建设必要资金的应是农业集体化,与材料中“1927年,苏俄”“使用雇佣劳动户”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承租土地活动”不等于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中国实行农业合作化,与材料中“1927年,苏俄”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1927年,苏俄”“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表明是新经济政策,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
]
2.(2018·河南六市一模)列宁说:
“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
”这反映出列宁( )
A.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
B.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
C.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
D.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中主张利用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而不是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更牢固的经济基础”可知,需要开展工业化,从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要性,而非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确保战争的胜利,而非意识到开展工业化建设,故D项错误。
]
3.“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
工程浩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主要设备购自美国2家公司。
斯大林承认,苏联约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援助下建成的。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严重依赖外资推动工业化进程
B.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C.实行全面的经济对外开放政策
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B [斯大林时期利用外国资本家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新经济政策时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相符,B项正确;A项中严重依赖说法错误;C项中全面开放不符合斯大林模式特点;斯大林模式属于计划经济体制;D项明显错误。
]
4.苏联城市人口从1926年到1939年新增加了2960万,其中2430万人来自农村。
这一现象( )
A.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B.改变了城乡社会经济结构
C.加剧了农业生产的困境
D.阻碍了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B [1926年到1939年属于斯大林统治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业集体化和工业现代化,但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工业发展比例失衡,故A项错误;通过题干可以得出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进行工业化建设,改变了城乡的社会经济结构,故B项正确;通过在农村推行集体化运动,农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故C项错误;从农村转移了2430万人并没有阻碍农业的集体化运动的开展,故D项错误。
]
5.(2018·江苏高考)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
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C [材料中“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是赫鲁晓夫改革,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材料中“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都是重工业,所以B项错误;材料中“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说明赫鲁晓夫改革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故C项正确;材料“企业移交”同时说明仍然是公有制占主导,并没有削弱,D项错误。
]
6.(2018·河北承德联考)下图反映了1961~1985年苏联消费品工业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情况。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
A.国民消费力受到了长期抑制
B.国民经济呈稳定的发展趋势
C.国家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国民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A [材料反映苏联消费品工业投资即轻工业投资比重长期低于5%,联系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1961-1985年是赫鲁晓夫统治后期、勃列日涅夫时期,1975年苏联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消费品工业投资的比重,看不出经济实力严重削弱,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都只是在斯大林模式基础上的局部调整,故D项错误。
]
7.(2018·长沙模拟)凯恩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说:
“我这里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就是我们能够为了共同目的而进行有组织的共同行为,促进社会正义和经济公平,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
”为此他主张( )
A.保护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
C.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公民的个人利益
D.走介于自由放任和集权之间的道路
C [凯恩斯针对经济大萧条提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与材料中“凯恩斯”“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相符,故C项正确。
]
8.1936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规定:
凡停止耕种已受侵蚀的土地,并将该土地转租于国家的农户,将得到政府的租金。
这一法案( )
A.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客观需要
B.是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要求
C.有效控制了农业实际耕种的规模
D.保证了农民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
C [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政府对农业生产的调整,这一法案能够有效控制农业实际耕种的规模,故C项符合题意;这一法案是缓和经济危机的客观需要,排除A、B两项;这一法案与保证农民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关系不大,排除D项。
]
9.1933年4月,美国政府宣布禁止黄金出口。
1934年政府规定:
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美国政府这些措施( )
A.导致美元丧失了世界货币地位
B.增强了本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C.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D.消除了经济危机对本国的冲击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可知美元贬值,从而降低了产品的价格,增加了本国产品的竞争力,故B项正确;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转嫁经济危机,会加剧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故C项错误;各国纷纷实行货币贬值,加剧了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
]
10.福利制度是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一政策主要体现出( )
A.对社会生产的调节 B.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C.企业“经营者革命”D.分配领域的社会化
D [四个选项都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但题干强调的是福利国家政策,则应是分配领域的社会化,故D项正确。
]
11.1956年底,全国有75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有1.2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其中高级社的户数有1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88%。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建立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B.未能根本改变国民经济结构
C.力图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D.试图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改造。
题干材料表明,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项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C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左”倾错误扩大的结果,D项错误。
]
12.据劳动部统计,1955年同1952年比较,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41.8%,职工平均货币工资提高14.7%,生活费指数提高7.3%,实际工资水平提高6.9%,远远落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幅度。
这表明( )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国家未能妥善处理收入分配问题
C.生产者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D.政府对市场统得过死
B [材料只是体现工业发展与工人生活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经济体制和市场问题,排除A、D两项;材料表明,尽管这一时期存在工业迅速发展与工人实际工资增长缓慢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劳动者的积极性,但“严重影响”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数据直接说明了国家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未能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收入分配问题,答案为B项。
]
13.1955年12月,《人民日报》筹划元旦社论《高山也要低头,河冰也要让路!
》,其核心就是号召加快实现“一五”计划,提升经济增长指标。
周恩来几次批示,要求社论避免提出绝对数字和过高的百分比。
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即将实现
B.社会主义的改造速度缓慢
C.中央努力贯彻八大的决议
D.经济建设的急躁冒进倾向
D [A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与题干信息不符;从社论标题及周恩来的批示可知,当时经济建设出现了急躁冒进倾向,D项正确;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
14.1957—1978年,中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但也存在着一部分非计划经济因素,如农村集体经济下的“小自由”、社队企业,城市中的个体经济、中小国有企业等。
这说明( )
A.计划经济体制未真正建立
B.经济活动完全纳入国家计划体系
C.两种经济形式共存和竞争
D.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着市场行为
D [“三大改造”完成后,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逐步建立起来,这在题干中已经明确提出,A项不符合史实;“完全”这种绝对化表述不确切,B项错误;题干只是体现了两种经济形式同时存在,并未反映它们之间的竞争,C项错误;题干中“非计划经济因素”本质上就是市场行为,也就是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着市场行为,答案为D项。
]
15.(2018·济南二模)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1956年,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被迫中止。
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年8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遭到批判。
20世纪70年代末再次出现并获中央肯定。
这反映了( )
A.“八字方针”的制定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C.改革开放的实施
D.经济决策深受“左”倾错误的干扰
B [面对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实行了“八字方针”,“八字方针”的制定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从包产到户的兴起到批判再到肯定,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故B项正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对包产到户否定反映了“左”倾错误的干扰,但这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D项错误。
]
16.1983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即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按照国家规定税种和税率缴纳税金,税后盈利由企业安排使用。
该项政策的推行( )
A.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有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条件
D.受到了农村改革的直接影响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故A项错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税后盈利由企业安排使用”可知,这增加了企业的自主权,使企业适应市场的需要,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与农村改革无直接的关联,故D项错误。
]
17.(2019·广西梧州、柳州调研)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
这一决定( )
A.有助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B.旨在发展外向型经济
C.反映出产业机构亟待调整
D.使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A [这些政策体现了中国朝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断迈进,有助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故选A项。
材料不能体现发展外向型经济,故排除B项;题干内容与产业机构调整无关,故排除C项;题干内容不能体现改革进入新阶段,排除D项。
]
18.(2018·皖南八校模拟)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
特区名称的转变反映了( )
A.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 B.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
C.对外开放的力度更大D.出口特区不适合国情
C [“经济特区”相比“出口特区”,体现出特区的经济政策波及领域更加宽泛,反映了对外开放力度的增大,因此C项正确。
]
19.(2018·海南高考)20世纪50至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
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
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 )
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
C [根据材料“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可得出计划经济控制“粮油关系”,因此取消“粮油关系”目的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与消除城乡区域差别无关,故A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无关,故B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是在粮油供给和消费关系方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开启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故D项错误。
]
20.(2019·广西桂林模考)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
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
A.创立经济技术开发区B.创办经济特区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建立上海自贸区
D [材料“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强调邓小平南方考察对当今中国的影响。
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于20世纪80年代,故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我国创办了经济特区,故B项错误;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始于20世纪80年代,故C项错误;2013年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正是践行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使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入,故D项正确。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21.(2018·滨州期中)(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
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需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
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
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
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期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
(8分)
[解析] 第
(1)问的第一小问转变,根据材料一可知苏联从新经济政策向斯大林模式;根据材料二中“不对经济进行干预”到30年代大危机之后,推行罗斯福新政得出美国从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转变。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需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得出是新经济政策没有转变思想观念,缺乏相应的政治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当时苏联面临的国内国外的严峻的形势分析;美国从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方面进行分析。
第
(2)问,美国的国家干预从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巩固和二战后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方面分析;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影响从对苏联的工业发展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同时应该看到它所产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弊端。
[答案]
(1)苏俄:
由新经济政策转到斯大林体制。
(1分)
原因:
外部环境受帝国主义的威胁;国家落后需要发展重工业;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没有转变思想观念。
(3分)
美国:
由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
(1分)
原因:
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由放任的政策难以应对经济危机。
(2分)
(2)美国:
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立法保障,长期实施。
影响:
美国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4分)
苏联:
政府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具有强制性。
影响:
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同时,也带来了发展不均衡、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压制了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4分)
2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律。
……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
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
——摘编自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论题明确科学,阐述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解析] 材料观点是经济的盛衰主要是“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导致的。
可以选择论述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固有矛盾与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关系,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生产相对过剩的矛盾出现,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不会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因此经济危机会周期性爆发。
也可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与苏联的经济危机的关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与货币关系、过分的强调通过对农业的剥削完成资本积累,进而酿成民生问题和社会危机。
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示例1:
论题: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固有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3分)
阐述:
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工业革命后不久,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19世纪2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呈现周期性爆发的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其固有的矛盾终于导致席卷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总之,只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就不会消亡。
(12分)
示例2:
论题: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必然会导致苏联的经济危机。
(3分)
阐述:
斯大林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性、行政性、指令性是鲜明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僵化的体制必然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长期排斥市场与货币关系,以行政力量驱动经济发展,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律,无视经济规律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以集体化的形式完成资本积累,长期牺牲农民的利益,必然会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下降,进而酿成粮食危机和社会危机。
总之,斯大林模式的内在弊端是苏联经济危机的根源。
(12分)
(以上示例任选其一作答,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过一场乡村建设运动,以中华平民教育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金陵大学等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和学术团体,为实现所谓“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到农村从事以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和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建设实验。
他们认为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是农民“愚”“穷”“弱”“私”,是西方近代文化的输入引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或崩溃。
因此,只需要在维护现存社会制度和秩序的前提下进行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
——摘编自郑大华《关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1983年中央废除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政府,确立了“乡政村治”二元基层治理体制新模式,建立了村民自治制度;逐步取消了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鼓励农民面向市场,发展商品经济。
进入21世纪,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制度,开创了直接补贴农民的先河。
2006年,中国农村结束了2600多年“皇粮国税”的历史,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正向着统筹城乡的方向发展,“全民低保”进入攻坚阶段。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和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农村改革的意义,并说明取得成效的原因。
(9分)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族自救”得出民族危机;由材料一“认为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是农民‘愚’‘穷’‘弱’‘私’”得出农村落后;由材料一“西方近代文化的输入”得出西方文化冲击;由材料一“金陵大学等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和学术团体”得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小问,由材料一“中国兴起过一场乡村建设运动,以中华平民教育会……等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和学术团体”得出民间自发组织;由材料一“以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和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建设实验”得出内容丰富;由材料一“实现所谓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得出以救亡为主要目的;由材料一“只需要在维护现存社会制度和秩序的前提下进行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得出以改良为主要手段。
第
(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可以结合材料从政治制度、农业发展和生产力进步,农民收入与城乡差距,教育提升文化素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概括归纳。
第二小问,由材料二“1983年”的时间信息结合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关信息,得出正确的思想指导;由材料二“进入21世纪,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得出国家大力扶持;由材料二“中国农村结束了2600多年皇粮国税的历史”得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由材料二“逐步取消了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鼓励农民面向市场,发展商品经济”,结合经济发展史实得出政策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由材料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正向着统筹城乡的方向发展,全民低保进入攻坚阶段”得出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
[答案]
(1)背景:
民族危机;农村落后;西方文化冲击;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3分)
特点:
民间自发组织;内容丰富(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岳麓版 历史 一轮 复习 等级 阶段 仿真 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