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4课堂同步新人教版第4单元 综合微评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5534740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8.52KB
高一语文必修4课堂同步新人教版第4单元 综合微评含答案.docx
《高一语文必修4课堂同步新人教版第4单元 综合微评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4课堂同步新人教版第4单元 综合微评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必修4课堂同步新人教版第4单元综合微评含答案
综合微评(四)
满分:
120分 时间:
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缪贤(Miào) 渑池(miǎn)
睨柱(mì)汤镬(huò)
B.牦节(máo)啮雪(chǐ)
纺缴(zhuó)斧钺(yuè)
C.弹劾(hái)傅会(fù)
璇机(xuán)骸骨(hé)
D.蟾蜍(chán)鼓瑟(sè)
蛮夷(mán)喟叹(kuì)
答案:
D 解析:
A项,“睨”应读“nì”。
B项,“啮”应读“niè”。
C项,“劾”应读“hé”,“骸”应读“hái”。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郝免 斋戒 渑池之会 汤镬之刑B.避匿 肉袒 白璧微瑕 完璧归赵
C.诡言 煴火 屈节辱命 扶辇下除
D.廪食 帷幄 合契若神 吉凶倚伏
答案:
A 解析:
A项,“郝”应为“赦”。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
形容词用作动词,尊重。
B.且庸人尚羞之
羞: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C.空以身膏草野膏: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肥沃。
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答案:
C 解析:
C项,“膏”,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肥沃。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A项,代词,这件事/助词,的。
B项,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
C项,连词,于是/介词,凭借。
D项,副词,才/副词,竟然。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书乞骸骨:
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B.遂通五经,贯六艺: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见《周礼》,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种经书。
C.举孝廉不行:
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D.天子射上林中:
上林,即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西汉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
答案:
B 解析:
B项,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学问和技能。
二、阅读鉴赏(3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
史 记
吴智勇
翻开中国两千余年文明史册,历代文人墨客多如星云,唯司马迁这颗亮星最为璀璨、最为耀目,是他奠定了中国文学与史学的基础,一部《史记》千秋留芳,一代文豪万世钦仰!
司马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巨著《史记》,以及他的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都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
司马迁将自己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激情都浇铸在了《史记》之中,在二十五史里,这样的作品,唯此一部。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司马迁在艺术上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广阔的生活画面。
如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起义军领袖陈涉;叱咤风云、有古之勇士气概的项羽;不畏强暴、机智谦逊的蔺相如;爱国仗义、礼贤下士的信陵君……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阔,人物形象之丰富,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凭借一部《史记》足以傲世,他那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
《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
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勇于牺牲的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自尊精神……而《史记》这部经典之作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也从不同侧面成为这些高尚人格的再现,许多人物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一直予人以鼓舞和启迪。
司马迁已远去两千多年了,却以一部《史记》而永久。
两千多年来,万千读者与长眠的司马迁“相看两不厌”,交合注入着一股股历史血脉。
司马迁的《史记》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具有完整体系的史学著作。
不但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开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为中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
近人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
(选自哈尔滨出版社《中国城市口水战》,有删改)
6.下列关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凭借他的渊博学识、深邃思想、不朽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让后世文人仰慕不已。
B.《史记》开我国纪传体文学的先河,既“实录”历史,又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C.《史记》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有深远影响与它所写的磅礴气势、壮阔场面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有关。
D.《史记》是司马迁一人的著作,因为它所写的历史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所以后世认为它是纯文学作品。
答案:
D 解析:
D项,分析错误,《史记》所写的历史人物形象尽管血肉丰满,但它不是纯文学作品。
7.下列理解,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司马迁仅凭《史记》,就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
B.《史记》融入了司马迁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在二十五史里,《史记》是唯一的一部。
C.《史记》在艺术上的特点是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
D.司马迁尽管远去了两千多年,但《史记》至今还依然存在,所以梁启超称赞其为“千古之绝作”。
答案:
D 解析:
D项,理解错误,不是因为这部书的存在,才赢得“千古之绝作”的称赞,而是因为其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价值。
8.根据选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作为史学著作,具有完整体系;作为文学著作,其影响深远。
B.司马迁凭借其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创作了《史记》,这部书中蕴含了他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
C.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给人以鼓舞启迪。
D.《史记》渗透着积极入世、自强不息、舍生取义、呼唤真情、义不受辱等人文精神。
这些精神熔铸在作品刻画的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之中。
答案:
C 解析:
C项,分析错误,“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的不是司马迁,而是其作品中的人物。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9分)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
“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
”对曰: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曰:
“《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
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
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
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
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
动荡倾覆。
答案:
C 解析:
C项,励精,振作精神。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答案:
D 解析:
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
如,句中的“国子祭酒”“休烈”等专有名词、“之”“以”等虚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
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
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
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答案:
A 解析:
A项,休烈并没有直言不讳地回答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而是举禹、汤之例,委婉含蓄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
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参考译文】
于休烈,河南人。
天性忠诚,机警聪慧。
自幼好学,善做文章,考中进士,授官秘书省正字。
调任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任宰相时,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调出京师任中部郡太守。
时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调任太常少卿,掌管朝会礼仪之事,兼管编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回到京城,振作精神,听纳谏议,曾对于休烈说:
“君主的一举一动必定记录,是杰出的史官。
如果朕有过失,卿是否要记录?
”于休烈回答:
“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
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此时中原动荡颠覆,典章、制度丧失殆尽,没有历史典籍文献可供检寻。
于休烈上奏说:
“《国史》《实录》是圣朝重大典籍,编撰已久,如今并无刻本。
祈请下诏御史台查勘史馆藏书之来源,令府县征收寻访。
有人从别处收得《国史》《实录》,如送交官府,重金收购并赏赐。
”前任编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入贼中,滞留东京,到这时便将其家中所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呈送官府。
于休烈随即调任工部侍郎、修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上甚为称赞。
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
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
代宗即位,审察鉴定官员之优者,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拜授于休烈右散骑常侍,仍旧兼管修撰国史,加封东海郡公、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为官共三十余年,历任清要之职,家中没有些微积蓄。
为人恭俭温良仁慈,从未以喜怒形于颜色。
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一心沉浸于研习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至生命终结。
大历七年(772)去世,年八十一。
这年的春天,于休烈之妻韦氏去世。
皇上特别降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下葬那天提供仪仗鼓吹。
及至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思痛悼许久,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百匹,布五十段,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去宅第宣旨慰问。
儒者所受之恩宠,少有能与之相比的。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11分)
暮 春
[宋]黄 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3.《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花瓣飘落 柳絮飘飞 春风将尽 子规啼叫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
要抓住诗中表现“暮春”的意象来分析。
“芳事阑珊”“落花”,表明花儿开始凋谢,是暮春;“三月”,暮春时间;“柳绵飘白”,“柳绵”就是柳絮,春末特有景物;“东风”即春风,东风已老,可见是暮春时节;“子规”即杜鹃,它会在春末啼叫着“不如归去”。
14.《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是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只是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15.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抓住两首诗的意象特点,就能把握其感情异同。
《暮春》写了落花、柳绵、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因暮春引发的惜春伤感之情。
《暮春山间》写诗人缓步春山,看到莺、燕各自轻盈飞翔,桃花凋谢涧水香,描绘了一幅幽美静谧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愉悦闲适之情。
三、语言运用(16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微博没有传统媒体“守门人”过滤、垄断信息的特权,而且门槛很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由于人们大多使用匿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微博从开始时,虚假信息就一直是一个被人诟病的方面。
与此同时,由于短小精悍,微博往往只有论点而缺少论证,似乎只需要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造成微博里客观理性的意见往往受到忽视或蔑视。
答案:
(示例)①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 ②发布的信息往往无法证实 ③而不需要理性的讨论说服人
解析:
注意分析空格前后表述的信息,比如第①空,空格前表述的是微博的特点,即没有限制、门槛低等,空格后的内容是发表微博的人大多匿名、有虚假内容等,由此可以看出第①空的内容应该是“微博的信息是每个人都可以发布的”这类内容,然后根据前后文的关系拟写一个表述上与前后文一致的语句;同样的,比如第③空,空格前的内容是微博短小精悍,论点自由,少有论证,用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空格后的内容是微博中客观、理性的分析被忽视或蔑视,由此可以知道第③空的内容应该填与“微博的内容不需要理性的分析”相似的内容。
17.雾霾来袭,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不利影响,而环卫工人是雾霾最直接的受害者。
某学校开展了为环卫工人“献爱心,送口罩”的活动。
李华是这次活动的参与者,他看到环卫工人老赵在马路上打扫卫生。
下面是两人的对话片段,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要求:
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0分)
李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赵:
我一定注意安全,谢谢你的提醒。
李华:
今天又是一个雾霾天。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赵:
这倒没想过。
李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赵:
那敢情好,我这就戴上它。
谢谢你!
答案:
(示例)①大爷,马路上车来车往,您工作时要注意安全。
②空气污染严重,对老人身体很不好啊!
③大爷,我给您准备了一个口罩,希望您工作时能用得上。
解析:
本试题侧重考查在口语交际中准确传达信息的能力,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符合新课改要求,考查点很有特色。
要紧扣“献爱心,送口罩”的活动内容,注意人物身份、当时的情境,对话要自然,根据已给出的内容确定空格处的答案。
四、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
“那条路走不得。
”
我不信。
等我从那条弯路走出来时,已是伤痕累累。
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
“那条路走不得。
”
他不信。
现在,我明白了,其实在人生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以立意应该源于材料本身。
在材料的审读上,考生要弄清其中的褒贬:
从“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可知,材料对“我”没有听从母亲的劝说走了这段“弯路”的态度并不是否定。
后来年轻人来了,“我”想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年轻人不要走,但年轻人也走了;再结合最后的关键句“其实在人生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可知,走弯路是一个年轻人必须经历的。
过来人应该学会放手,大胆地让年轻人去走弯路。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立意:
学会放手;走弯路是成长的一部分;走弯路会让我们更成熟等。
【例文】
路上的青春旋律
顺手撩拨平安弦,沉浮看一袭秋色。
杨花散尽,榆荚独醉,感受青春的气息,奏响青春的旋律。
诚然,若说青春是把弹得出心情的吉他,那么青春中的弯路则是那枚精致的拨片,在弹奏中显得尤为重要。
青春的弯路是一个人的必经之路。
跳过豆荚掩映的小路,拂去沾上衣襟的清露,我们已跌跌撞撞地经历了近二十个春秋。
对比那些童年中慵懒的春、盛放的夏、沉稳的秋、寒冷的冬,迈向青春,那似乎颠覆了一切的认知。
似乎一切都是新的,如朱自清对他的春天一般留恋,我们张开怀抱,体味这新奇独特的世界。
然而青春招致的弯路却横在我们面前:
“走过去!
”我们聆听着呼唤,撇开一切阻拦。
似乎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才会懂得:
原来人生可以这么来过!
青春的弯路是一个人的致“富”之路。
品味秋雨的滋味,年轻人愿意待在自己的世界里,独享人生。
多走一些青春的弯路吧,那是你难得的财富。
的确,在弯路上,我们挥洒汗水;在弯路上,我们体味失败的苦涩;在弯路上,我们追求的生活变得更加饱满;在弯路上,我们懂得的人生哲理愈积愈多。
我们开始变得不再空洞,不再天马行空地幻想拥有,开始变得珍惜“这个世界是我的”的稚趣,开始融入到丰富充实的生活中去。
青春的弯路是一条寻找“感觉”的路。
雨季是颇多的,然而只有那十七岁的雨季是永恒的。
走上弯路,他人无法劝阻,因为我们知道,只有经历风雨,才会成长。
青春在路上,感觉在路上。
我们感觉到正如梭罗说的那样,湖是大地的眼睛,而树是它的睫毛。
我们观察过人来人往,也观察过云卷云舒。
这时候的我们可能已不再是那个感怀某个荒烟蔓草的时代的人,亦不再是吟着劝君一饮红窗醉的人,而是一名饱满的、洋溢着充实意韵的青年。
青春的弯路是不可缺失的。
失去了弯路,也就一并舍弃了磨砺中的痛苦,而与之相应的,路途中难得的风景也亦不曾存在。
途中的艰辛固然令人躲避,而去试着聆听它的底蕴,亦不失为人生的享受。
青春路上,奏响青春的旋律,独品经历风雨后的韵味,感受精彩的一生。
【点评】 这是一篇极富诗意、语言优美的文章。
青春中的弯路是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点缀。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写着自己对青春弯路的感受和理解:
文章分成三个部分,结构明晰,一目了然。
文章中充溢着真情实感,容易引发读者心灵上的共鸣,同时文章中一些精巧的比喻,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语文必修4课堂同步新人教版第4单元 综合微评含答案 语文 必修 课堂 同步 新人 教版第 单元 综合 微评含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