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七个基本特征.docx
- 文档编号:25525243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95KB
互联网金融的七个基本特征.docx
《互联网金融的七个基本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金融的七个基本特征.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互联网金融的七个基本特征
互联网金融的七个基本特征
文/证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建华
源自《清华金融评论》
在刚刚结束的“双十一”年度购物节中,各大电商再次联袂奉献了一场狂欢般的消费盛宴。
根据披露的数据,11月11日当日仅天猫的交易额就突破了912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国社会消费单日平均的零售金额。
窥斑见豹,从不断升温的在线消费中,足见互联网对人们生活场景和行为方式的重塑正持续加强。
另一方面,作为交易便利和交易成本的双重受益者,我们也欣然拥抱互联网带来的交易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互联网金融无疑是这场互联网商务地质结构运动中崛起的高峰。
自2012年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历经野蛮生长的洪荒开拓、各领风骚的模式分化以及暗流涌动的风险激荡,正逐步迈向政策包容、市场成熟、用户依赖、生态井然的阳光地带。
同时,也显现出了一些共性特征。
本文不妨对此做一些简单梳理。
一是伴生于商务平台
何为互联网商务平台?
应当说,互联网时代的商务平台,是一种轻资产形式的虚拟营业场地。
传统的经济活动和金融交易行为往往高度依附于重资产形式的物理场所。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强大的网络通信技术把独立的个体和分散的经济活动通过网络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无形却真实、虚拟却有效的交易场所。
平台大如连接了超过800万商户和近3亿用户的淘宝,小如连接超过1.5万商户和700多万用户的苏宁易购。
相比于传统的物理交易场所,互联网平台虚拟营业场所高度集中,大大降低原始投入,从而使交易成本更低、交易规模更大、撮合效率更高,经济活动的规模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杠杆实现了倍增。
互联网商务平台作为虚拟的营业场地,其价值通过其广泛连接的商务机构网络得以充分体现。
平台在与各类外部机构建立连接的同时,平台与所连接机构双方的资源也实现了有效的互补。
一方面,平台为外部机构提供了用户、账户、支付工具等一系列的基础资源;另一方面,外部机构为平台增添了各类业务、产品资源。
双方通过彼此连接快速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彼此经营能力都得以快速提升。
广泛连接下的资源聚合,成为互联网平台的核心价值体现。
互联网平台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往往是在以某个独特新颖的商务应用开发出有待拓展或提升的市场需求后,首先构建一个专业化的业务服务网站,如始于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始于个体网络借贷(P2P)的陆金所等,并凭借在该领域建立的先发优势快速形成规模化扩张和服务路径依赖,完成初始用户及各项资源的积累,再凭借既有用户、入口以及各项基础服务资源优势,构建广泛的连接网络,实现业务、产品资源的进一步扩展与聚合,基于互联网快速传播以及入口依赖等特性,快速形成平台放大效应。
二是积极跨界
在人类社会遵循生产力发展阶段,从游牧、农耕逐步走向现代大工业的过程中,实体经济的产业界限始终是清晰的,产业之间的物理阻隔也泾渭分明,不同经济类型间的融合存在天然屏障,社会分工基本固定。
而在互联网平台上,没有了物理阻隔的电子商务与金融之间,通过网站的简单连接,特别是同一个入口下简单的页面跳转就能迅速切换交易主题的可能性,使得虚拟经济的产业界限开始模糊,不同经济类型、经济活动间的樊篱也被悄然推倒。
比如,视频网站开辟了推销图书和影票的单元,专业跑步网站顺便做起了“跑遍世界”的旅游广告,房地产门户配套置业项目在家用车选购上大做文章,交叉跨界的格局就此形成。
跨界让互联网商务平台具备了无限的可延伸性,特别是以往不能想象的商务领域向金融领域的大尺度跨界。
在沉淀了巨大的流量后,互联网商务平台可以快速叠加业务单元,向最终用户推送不同的服务和产品,向“大一统”的综合商务平台自然过渡。
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跨界活动演绎出两股潮流。
一方面,电商平台基于商品贸易活动出发,向搭建闭环生态补充各类金融禀赋。
于是我们看到了支付宝、财付通等支付工具作为电商网站配套设施的蓬勃兴起,看到京东白条、蚂蚁花呗这些消费金融产品的积极涌现,看到电商网站在用户信用评级、水电煤缴费、信用卡还款等个人综合金融服务方面持续耕作。
每一个电商平台,自诞生之日起,就会在服务种类和产品种类上不断衍生扩展。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在向商业反向跨界,并在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之间相互跨界。
自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首推电子商城以来,大量的商业银行开始自建商务网站,纷纷推出商品和金融产品销售。
此外,证券机构、基金公司也在跨界开展支付、网贷和财富管理服务,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
像汇添富公司近年来推出的互联网现金理财产品“现金宝”,就引领了集投资、支付、还款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热潮,受到很多年轻朋友的热捧。
互联网金融大发展引发的跨界效应是积极正面的。
其一,无论是纯商业机构向金融跨界,还是金融机构内部的互相跨界,跨界最终扩展了金融范围,从外延上丰富了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乃至电商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多样性;其二,跨界促进了竞争,打破了垄断,提升了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务;最后,跨界有效推动了综合金融服务和金融混业经营的进程。
三是广泛连接
虽然平台是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基本载体,但不连接的平台却是寸步难行、毫无意义的孤岛。
向外不断连接的平台带来了商务活动的广泛性和丰富性。
基于平台间不断扩展的互联互通,极大地丰富了多维延伸的商务空间,用户不但可以通过一个入口完成所有服务和产品的选择,而且大大提高了选择的可能性和便捷性。
基于此,各种互联网平台开放胸怀,以企业对企业(B2B)形式,带着各自的客户资源,互相拥抱、联姻,使平台功能通过连接得到完善,资源通过连接实现共享。
而广泛连接为平台导入的流量又带来了新的价值——所以我们看到大型平台把流量导向垂直渠道进行精准营销;几大平台商定时间联合组织促销;平台主动焊接功能型网站(如征信、支付)……这样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商业联盟既形成了互联网时代的专业化分工,又实现了互为客户、互为服务、互为资源的局面。
伴随连接越多,流量越大,平台的资源也就越多,潜能就越大,价值就越高,可谓“连接就是资源,流量创造价值”。
四是精耕账户
互联网金融创新无一不是通过账户革新而实现。
在互联网金融平台广泛连接的基础上,无论是传统的银行存款账户,还是为支付便利开立的支付账户、优惠积分账户、电子钱包账户,或是迅速成长的个人理财账户、高端财富管理账户等,都可以成为个人金融资产或货币财富集聚的大本营,作为消费、投资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有个人财富的商业价值派生于账户。
在一个账户之内,货币资产据以集聚,金融业务、金融产品和投资的分类、分级账户可以集成管理和相互转化。
同时,客户的“内心世界”——他的风险偏好、消费能力、行为特征、品牌倾向……均能通过账户这一经营单元的原始交易数据进行归集,并基于这些数据进行定制化推广和精准营销。
就互联网金融平台而言,通过账户,用户可以更好地获取综合金融服务,而平台经营者则可以更好地向用户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和综合金融服务。
所以,完全可以说,谁拥有了规模化的账户体系,谁就拥有了丰富的金融资源;谁能够有效开发并经营好账户体系,谁就能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中抢得先机并占有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由此可以解释,商业银行之所以取得过去一段时期发展的黄金十年,在于拥有这样的账户体系;而证券公司一度徘徊不前,正是缺少可以多功能应用的账户体系。
两年前,我在《金融E时代》一书中这样总结账户的功效:
“掌握客户账户是商家在电子信息时代进行圈地的重要竞争手段,这是因为在未来的网络经济时代中,账户会逐渐演变为客户登录互联网的身份验证和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是企业争夺客户资源、纵深拓展客户价值并提供可持续服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今天看来,精耕账户的“变法维新”正燎原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共性做法。
五是自我进化的生态演绎
平台的广泛连接和账户的持续创新,带动了互联网金融向生态化演绎。
一方面,互联网商务的延伸效应,使得各种金融产品和增值服务可以在平台上自然生长,用户基于一个平台、一个入口可以选择多种产品和配套服务;另一方面,支付、电商、网贷、众筹、理财……这些基础的金融要素,在一个平台上繁衍成互为依存的生态环境,彼此带动,相互提携,交叉发展,形成了一站式自我进化的综合服务的生态形式。
事实上,互联网商务生态化演绎,既是互联网加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使分散的产品与服务得以集聚融合、不同的专业分工得以协调互补的推动力量。
我们看到“BAT”三巨头互联网生态体系的构建,无一不是从某项服务出发,到支付工具、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等平台的搭建,再到积极构建囊括餐饮、娱乐、打车等具体应用场景在内的生活生态圈。
这种生态圈不是简单的服务拼装或者功能组合,也不是纯粹追求低成本的物理迁移,它是对人们衣食住行方式的重大提升和根本性革新。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应用场景丰富、主体参与有序的开放金融平台在不断涌现,我们感受到人类的基本需求与金融要素通过互联网方式结合成了一种崭新的生活理念和社交方式。
在一个开放、便捷、流淌着社交元素、服务品类不断丰富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里,金融功能不再是简单生硬的模式分工,投资理财也不再是理性冰冷的收益比较,个体金融行为正滋润出浪漫诗意和温暖情怀。
六是便利普惠
互联网打破了时空隔阂。
方便快捷成为网络商务的最基本特征,也同样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属性。
例如,曾经费时费力、麻烦多多的水电煤等各种公共事业缴费以及各类名目的汇款、还款,如今通过广泛连接和方便快捷的第三方支付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轻松完成。
再如,有些网贷平台推出“极速模式”,可以在1分钟内告知用户预估信用额度,在10分钟内向用户核准授信结果,最快1天内就能实现资金到账。
借助互联网手段,金融服务的场所迁移到了电脑和手机上,金融活动的响应时间降低到秒级,全社会的整体金融福利效用大大提升。
互联网金融平台对传统商业长尾客户的服务改善则表现为一种金融普惠性。
过往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得到有效金融服务的群体,借助互联网方式享受到了福利。
这一点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表现鲜明。
一方面,由于互联网技术边际成本极低,大大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小微企业这些过去未得到银行充分服务的客户越来越成为银行的重点对象;另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使银行能够及时掌握客户的交易数据和行为信息,提升了风险控制水平,融资难的瓶颈正在逐步突破。
互联网超越了实体经济的发达程度和边远地区乃至山区的物理交通阻隔,将无差别的普惠金融服务传播到不同的空间和所有的人群。
七是赢家通吃
相比传统产业,互联网产业存在较强的路径依赖等特点,市场资源往往集中于某几个具有先发优势的大型平台,排名前两位的机构将占据80%的市场份额,“二八”格局较为明显。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业务形态,本质上同样具有互联网产业的共性特点,如作为市场先发机构支付宝、财付通长期占据超过80%的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优势更为明显。
先发优势往往会转化为入口优势,成为用户获取服务的第一选择,进而带动网络连接、流量规模、业务收入等多方面资源的快速形成,建立起较强的市场竞争壁垒,如可以凭借既有优势辅以基础服务免费或低价形式开展竞争,有效打击立足未稳者,不断做实先发优势,夯实领先地位。
更进一步来看,入口优势、路径依赖所带来的广泛连接效应不断充实、丰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源体系,形成产品资源、用户资源、流量资源的集聚,带动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实现与外部机构资源共享的同时,迅速形成产品全面、支撑有序、体验良好、共生共荣、自我进化的生态体系,并基于用户实际需求和风险偏好,为其提供多产品、全价值链的一站式投资理财服务。
无论是出身互联网体系的蚂蚁金服,还是诞生于传统金融的陆金所,均通过广泛连接体系内外部资源的方式,实现了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布局,覆盖支付、P2P、基金销售、保险理财、资产转让等多个业务领域。
综合化、一体化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体验不断推高新进者的从业门槛,赢家通吃、强者恒强局面日益强化。
不难想象,以万众创新方式创业的互联网小微企业,要经过怎样的奋力拼搏历程,才能最终修成正果,发展成为可以自我立足的一席商务平台,走上自我进化的互联网商务生态演绎之途。
近年来,围绕基础设施、平台、渠道和场景这些要素的构建和改进,互联网金融取得了蓬勃发展。
虽然经历了一些风险事件的拷问,但行业向好势头明确。
特别是2015年年中《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明确梳理了互联网金融的业态,确定了监管的边界,也提出了规范中加以呵护的监管倾向,将促使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回归健康发展的生态秩序。
变者天道。
互联网金融领域日新月异的创新迭代对这句古话做出了生动诠释。
当前,互联网与金融融合创新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均已具备,互联网与金融融合的各类自主、自发的创新产品、服务也在不断涌现。
未来,互联网金融的行业形态和市场格局将遵循互联网和金融的内生规律向前演进,或许将演绎出更多新的特征和趋势。
我们翘首以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互联网 金融 七个 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