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部苏教版.docx
- 文档编号:25522224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48
- 大小:33.08KB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部苏教版.docx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部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部苏教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部苏教版
科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
2015.3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5、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教学材料:
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
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开吗?
5、出示起子。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忙弄成小片。
7、出示刀。
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
探索和
调查
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起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
(降低工作难度)
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8、你还知道哪些机械。
9、这些机械大约是在什么年代发明和使用的。
10、讲古人的机械。
(P3)
1、首先要降低大家对机械的神秘感,不要觉得机械离生活很遥远。
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念。
并巩固。
3、从年代上体现机械的不断进步。
回顾和
解释
1、回忆家里用过哪些机械?
2、在使用过的机械中,哪些是简单机械,哪些是复杂机械。
在这里主要是建立一个大致的概念,不可能通过一节课把机械、简单机械、复杂机械的概念都弄清。
第二课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标:
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2、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3、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4、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5、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点:
1、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2、知道杠杆的构成要素。
教学材料:
‘
杠杆模型,垫片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
1、老师现在要把讲台垫高一点,在每个桌脚的地方放一个木块,谁能帮帮忙,只能一个人来帮忙。
2、由学生来试。
(一个人是可以抬起一般教室的讲台的一角的。
)
给学生出题。
探索和
调查
1、老师觉得刚才**同学的办法有点累人了,可以用更省力的办法。
2、学生用杠杆试。
3、刚才这位同学使用的这样的简单机械叫什么名称啊?
4、在使用杠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5、杠杆有哪几个必要的部分组成?
6、生活中还用过杠杆吗?
(结合P5图)
7、是不是支点越靠前就越省力呢?
请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8、学生讨论实验。
9、交流实验、做实验、记录、交流。
10、是不是用杠杆就一定省力呢?
11、为什么有的时候还要用费力的杠杆呢?
1、由学生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引出杠杆。
2、学生到这里应该会提到支点、距离的问题。
3、通过实验就已经知道了,要想省力,是有条件的,并不是都省力,有的费力,有的不省也不费。
3、明确杠杆不只是为了省力,有的是为了省距离。
回顾和
解释
1、看阿基米德的话。
2、如果让你帮阿基米德制作一个杠杆来拖起地,你应该要注意哪些地方?
应用。
第三课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
2、知道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
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
2、知道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要的拉力越小。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
1、出示P6图,把很重的箱子搬上卡车,有的人是用直接抬上去的方法,你能不能想到一个更容易的方法呢?
2、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就叫利用斜面。
这里学生可能会想到几中方法,比如滑轮,斜面。
引导学生用最简单的。
探索和
调查
1、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斜面的呢?
2、为什么这些地方会用到斜面呢?
3、斜面这种机械能不能帮我们省力呢?
要想知道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去做?
4、设计实验。
5、交流、改善实验。
6、动手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7、出示刚才学生使用的两种不同的斜面,问,这两种斜面哪一种更省力呢?
(这里所选择的实验一定只能改变一个量。
)
8、你觉得影响斜面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9、讨论。
10、指定实验计划。
11、交流、改善计划。
12、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首先将斜面也生活建立联系,再进行研究,这样更符合认知规律。
2、促使学生思考斜面可能有哪些特性。
3、这个实验主要是证明斜面确实省力。
4、这个实验主要结果有哪些因素影响斜面。
回顾和解释
13、出示P7图,要想更省力地爬上这座山,你有什么好办法?
14、出示螺丝钉,问,为什么螺丝钉要设计成这样?
1、再用斜面的道理解释生活中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斜面。
第四课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标:
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3、知道轮轴省力的原理。
4、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勇于在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乐于进行探究。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3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材料:
起子、螺丝、测力计、钩码、线、大小不同的圆盘。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
1、出示P9图,请问选择哪一中起子可以更省力的将螺丝拧进木头?
2、出示门的把手,问学生,为什么要在所的末端放一个比较大的把手呢?
如果没有这个大的把手,而是一个很细的把手,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和起子、门把手相类似的机械呢?
4、讲解轮轴的概念。
从生活中引入课题
探索和
调查
1、同样是起子,同样都可以省力,但不同的起子省力的大小却不同,那么影响轮轴的因素有哪些呢?
2、讨论、交流。
3、如果要证明我们的假设,可以怎样去做呢?
4、设计实验。
5、交流、改善实验。
6、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回顾和
解释
1、观察P10图,
2、在图中哪些地方用到轮轴的?
3、这些轮轴有什么用途?
1、再用轮轴来解释生活中的轮轴现象。
第五课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目标: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4、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材料:
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
1、有谁做过升旗手。
2、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3、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4、讲解滑轮的概念。
从学生的身边引入课题。
探索和
调查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做为选做。
回顾和
解释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生活中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很方便使用滑轮,所以这里再讨论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比较适合用滑轮,比如前面讲到的搬箱子上卡车,就不适合使用。
第六课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4、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教学重点:
1、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2、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教学材料:
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交流。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探索和
调查
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
(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1、由链条传动过度到齿轮传动。
2、将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建立联系。
回顾和解释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本单元试验
科学内容
试验内容
材料
备注
1
折形状
1、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1、大小差不多的纸、胶水
蛋壳
2
搭支架
1、研究不同支架的稳固性
2、搭建稳固、承受力大的高塔
1、吸管、大头针
2、吸管、大头针、剪刀、透明胶、细线等
3
建桥梁
1、比较三座桥的承受力
2、建瓜皮桥
1、硬纸板、粗绳、筷子、书、透明胶、
2、西瓜皮、水果刀、重物
4
造房子
1、造一座房子
1、旧报纸、胶带、剪刀、彩笔
1、折形状
教学目标:
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4、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5、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6、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
教学重点:
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材料:
大小差不多的纸、胶水、蛋壳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
1、(教师出示各种图片)谈话:
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
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
2、讲述:
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板、球体5种形状构成的,请大家试一试,由这些形状你还能变出哪些形状?
3、活动:
学生探究用小刀切割橡皮泥。
4、交流:
汇报自己切割出的形状,并尝试说一说这些形状像什么物体?
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引出本课的内容,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探索
和
调查
1、谈话:
纸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改变一下形状吗?
比比谁的方法多。
2、活动:
学生折纸,交流各自折的形状。
3、谈话:
那么我们刚才折的这些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最大呢?
你能预测一下吗?
6、学生讨论,记录好预测结果。
教师提醒:
它们能放在一起比较吗?
为什么?
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
7、谈话:
我们怎么来比较这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
8、学生讲述方法。
教师提醒:
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
如何比较结果呢?
9、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10、交流各种形状的承受力。
13、提问:
通过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14、教师演示:
(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禁风,猜猜多少本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先学生预测,老师演示蛋壳的承受力。
15、提问:
看了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想法呢?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
回顾和解释
1、出示书上的图画
提问:
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讨论: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具有牢固的形状?
3、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
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2、搭支架
教学目标: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4、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5、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教学材料:
吸管、大头针、剪刀、透明胶、细线等
教学步骤:
教学
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
1、出示书上的图片
提问:
这些物品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2、分组讨论,汇报想法,相互评议。
3、揭题:
(板书课题)
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索和调查
1、谈话:
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塑料管来搭支架,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架,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
2、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
3、学生动手搭支架。
4、汇报研究成果。
5、提问:
你能使这些容易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
6、学生活动。
1、小结:
三角形的稳定性比较好。
8、谈话:
同学们,艾菲尔铁塔高耸直立、非常壮观,引来各国游客前去参观,你们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
9、提问:
搭高塔前首先要做什么工作呢?
10、学生设计、并全班展示。
11、分组进行搭建工作,师巡视帮助。
12、谈话:
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
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
13、学生讨论、回答。
14、学生分组实验。
15、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
16、提问:
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的坚固、稳定性好?
17、学生讨论、回答。
18、提问:
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
19、学生讨论、回答。
20、学生动手活动。
21、汇报、小结。
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回顾和解释
1、提问: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用吗?
2、出示书上的图片
提问:
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支架,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建桥梁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
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3、知道桥梁是由桥面、桥墩等组成。
4、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
5、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2、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
教学材料:
硬纸板、粗绳、筷子、书、透明胶、西瓜皮、水果刀、重物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
1、出示一组有关桥的图片
谈话:
它们都是什么桥?
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2、提问:
桥梁的结构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3、讨论、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4、出示桥梁卡片
提问:
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桥梁,你们按不同标准给它们分类吗?
5、学生讨论并分类。
6、学生汇报分类结果及分类标准。
通过观察、分类、讨论活动引发学生对桥梁的探究兴趣。
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探索和调查
1、出示书上的三种桥梁图
谈话:
请同学们猜测一下,你认为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为什么这么认为?
2、学生讨论、猜测。
3、提问:
实验时要注意写什么?
组织学生分组建造桥梁,并比较其承受力。
4、学生汇报结果。
5、提问:
你觉得桥梁的承重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6、学生汇报。
7、组织学生分组使用瓜皮,建造承受力大的桥梁。
8、分组展示结果,比较、发现其中的秘密。
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
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
回顾和解释
1、提问: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用吗?
今天的桥梁比古代的桥梁如何?
说明什么呢?
2、回家后继续研究桥梁的秘密。
有兴趣的可以使用其他材料搭建承受力大的桥梁。
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4、造房子
教学目标:
1、能够与小组同学一起,参与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
2、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建设房子。
3、能够搜集有关著名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4、了解古代房子和现代房子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
2、能够与小组同学一起,参与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
教学材料:
旧报纸、胶带、剪刀、彩笔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坐火箭穿越时光隧道去古代玩一趟好吗?
2、课件演示:
古代人类居住的房子。
3、提问:
你知道这些房子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吗?
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
4、课件演示:
现代的各种房屋。
5、提问:
你知道这些房子是怎么建造的吗?
(让学生回忆见过的建造房子的所见所闻,了解建房子的大致程序。
)
6、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也要来当个小小设计师,动手建造一座房子。
你们有信心吗?
了解古代房子和现代房子的特点。
对建造房子充满兴趣。
探索和调查
1、提问:
建造一所房子之前首先要干什么?
2、各组讨论,画出本组要建造的房子的简图。
3、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到前面介绍本组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
4、各组取长补短,修改自己的设计图。
5、教师启发学生计算盖房子需要多少用料。
6、各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7、教师演示制作纸棒的方法。
8、各组分散开来,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纸建造房子。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及时给予帮助。
9、房子建好后还可以用彩笔或彩纸装饰,每组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10、把各组的房子放在一起,评出最结实的、最漂亮的等等。
11、让学生谈谈建房子的体会。
能够与小组同学一起,参与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
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建设房子。
体会造房子的艰辛和快乐。
回顾和解释
1、组织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房子的图片。
2、提问:
建筑师用哪些方法来解决房子的承受力和稳固性的问题呢?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用吗?
2、作业:
写一篇建房子的小作文。
能够搜集有关著名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本单元试验
科学内容
试验内容
材料
备注
1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1、用植物的根、茎、叶繁殖后代
2、植物的根、茎、叶
花盆、泥土
2
我是怎样出生的
1、体验妈妈怀孕时的感觉
3、5、5千克的重物
绳子
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3、关注与生物繁殖相关的技术问题。
4、能够根据需要,查阅一些关于植物营养繁殖方面的资料。
5、能够用植物的营养器官繁殖一些植物。
教学重点:
1、知道植物除了种子繁殖后代以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2、能够根据需要,查阅一些关于植物营养繁殖方面的资料。
3、能够用植物的营养器官繁殖一些植物。
教学材料:
植物的根、茎、叶、花盆、泥土、相关图书、视频资料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
1、提问:
我们都知道把种子撒到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
2、揭题:
(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索和调查
1、讲述:
实际上有很多的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繁殖。
你见过这样的植物吗?
2、学生分组讨论,把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3、小组汇报。
教师整理,在黑板上记录。
4、引导学生归纳、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方式:
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它的繁殖器官。
可是像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些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营养繁殖。
(板书:
根繁殖、茎繁殖、叶繁殖)
5、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利用根、茎、叶来繁殖?
6、播放视频资料。
师生共同探讨。
7、谈话:
既然很多的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繁殖,你打算选择培育什么植物?
它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繁殖?
8、学生栽种植物,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通过交流讨论获取有关植物无性繁殖的信息。
教师引导补充相关信息,进一步引发学生对生活经验的提取
和对繁殖植物的兴趣。
回顾和解释
1、小组相互评价栽种情况。
2、教师小结。
3、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本课所学,激励学生课后继续实验活动。
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教学目标:
1、学会搜集、分析、整理信息。
2、能够根据确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知道在自然条件下,绝大多数的动物的繁殖方式是有性繁殖,即经过雌雄两性的结合。
4、知道两种基本的繁殖方式,即胎生和卵生。
5、知道动物的繁殖方式是丰富多彩的。
6、了解一些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
教学重点:
1、知道两种基本的繁殖方式,即胎生和卵生。
2、了解一些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
3、能够根据确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材料:
相关图书、视频资料
教学步骤:
教学
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
1、提问:
小明家有一只很可爱的小狗,希望它可以生一只更可爱的小狗,可他应该怎么做呢?
2、揭题:
(板书课题)
由生活中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和调查
1、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2、提问:
是不是动物的繁殖方式都和小狗一样呢?
组织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
3、谈话:
看完刚才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
4、学生思考、汇报。
教师择要板书。
5、小结动物繁殖方式及其区别。
6、组织学生用彩笔将书上的动物按不同的繁殖方式进行分类,汇报交流评议各组的想法。
7、提问:
动物的繁殖过程中还有哪些特殊的例子呢?
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8、提问:
看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科学 下册 教案 全部 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