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学.docx
- 文档编号:25521521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40.30KB
盆景学.docx
《盆景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盆景学.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盆景学
一、盆景定义:
是在我国盆栽,石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树、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并借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品。
1Pottedlandscape2miniaturelandscape3miniaturegardening,4)bonsai,5)potscenery,6)penjing
二、盆景艺术的特点
1、盆景艺术的世界性
2、盆景艺术的边缘性
3、构图的复杂性
4、表现技巧的高度概括性
5、创作的连续性
6、美感的可变性
7、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8、浓厚的趣味性
三、盆景的效益
1、社会效益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增进友谊
2、经济效益
3、生态效益
一、盆景起源地点
盆景起源于中国。
对盆景形成的朝代,有人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盆景形成在唐代初期。
一、国内盆景发展概况及现状
我国各地的盆景发展很不均衡;
一般地,南方省市较之北方省市发展得快,边疆地区比内地相对显得落后,大都市比小市镇领先。
南方:
以长江流域和沿海一带的重庆、成都、武汉、苏州、杭州、南京、上海、广州、福州、香港等大城市和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台湾等省为主。
北方:
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等起步虽较南方省市晚些,近几年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般分类方法:
1、一级分类法:
根据造型样式分为若干式。
2、二级分类法:
根据取材与制作把盆景分为树桩盆景、山水盆景两大类,再根据盆景样式分为若干式,简称“类—式”法,或“型—式”法。
3、三级分类法:
采用“类—型—式”三级分类,是比较系统的分类方法。
4、按规格分类法:
如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
二、系统分类:
彭春生系统分类法:
即“类—亚类—型—亚型—式—号”六级分类系统。
将中国盆景分为三类、若干亚类、五型、七亚型、若干式、五个号。
三、各式简介:
(一):
自然型干变亚型各式
1、直干式:
树干直立,枝条分生横出,疏密有致,层次分明,表现雄伟挺拔,巍然屹立,古木参天的树姿神韵。
(岭南盆景的大树型和浙派盆景)
常用的树种:
五针松,金钱松,水杉,榆,榉,九里香,罗汉松等。
2、斜干式:
树干向一侧倾斜,一般略弯曲,枝条平展于盆外,树姿舒展,疏影横斜,飘逸潇洒,颇具画意。
常用树种:
五针松,榔榆,雀梅、罗汉松,黄杨等。
3、卧干式:
树干横卧于盆面,如卧龙之势,树冠枝条则昂然向上,生机勃勃,树姿苍老古雅,有似风倒之木,富于野趣。
4、曲干式:
树干弯曲向上,犹如游龙。
通过蟠扎使主干呈弯曲之状,细枝也是旋曲而生。
具有刚柔相济,饶有生趣的韵味。
材料用五针松、六月雪、榆等干体有韧性的树桩品种便于制作。
5、悬崖式:
树干弯曲下垂于盆外,冠部下垂如瀑布,悬崖,模仿野外悬崖峭壁苍松探海之势,呈现顽强刚劲的性格。
1)小悬崖:
冠顶悬垂程度不超过用盆高度的一半。
2)中悬崖:
冠顶不超过盆底部。
3)大悬崖:
冠顶在盆底以下。
6、枯干式:
树木呈枯木状,树皮斑剥,多有孔洞,木质部裸露,仅有部分韧皮部上下相连,冠部发出青枝绿叶,枯木逢春,返老还童又不失古雅情趣。
7、劈干式:
主干劈成两半或劈去一边,使树干呈枯皮状态。
8、附石式:
以突出树桩为主,山石配景,树根附在石头上生长,再沿石缝深入土层,或根部生长在石洞中,像山石上生长的老树,有“龙爪抓石”之势,古雅如画。
9、单干式:
每盆只种一株,一个主干,主侧枝分布均匀,构图简洁,挺秀庄重,是盆景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10、双干式:
树一株,干为二,分主次,高低,正斜。
11、三干式:
树一株(或三株),干为三,要有主次之分,应做不等边三角形构图,有高有低,有直有斜。
12、丛林式:
一盆中有多株丛植,模仿山林风光,反映大自然的千姿百态。
(二):
自然型根变亚型各式
13、根提式:
又叫露根式,以欣赏根部为主,树木根部向上提起,侧根裸露在外,盘根错节,悬根露爪,古雅奇特。
丛林式:
一盆中有多株丛植,模仿山林风光,反映大自然的千姿百态。
14、连根式:
地上部分多干或丛林,根部裸露相连。
多选用植株根部易萌发不定芽的树种,如福建茶、继木、火棘等。
(三)、自然型枝变亚型各式
15、垂枝式:
利用一些树种或品种枝条下垂的生长习性稍微加工而成,如垂柳姿态。
常用树种有迎春、柽柳、垂枝梅等。
16、枯稍式:
模拟自然界老树枯顶或受雷击的现象。
老态龙钟,奇特古雅。
17、六台三托一顶:
苏派传统树型。
树木主干弯成六曲,九个侧枝左右分开,每边扎成三片,即“三托”,顶端一大片即“一顶”。
整株树分成五层,共计10片,端庄平稳,层次分明。
18、游龙式:
树木主干弯如游龙,但多在同一平面上弯曲。
19、扭旋式:
主干扭曲向上。
20、一弯半:
主干从基部弯成一个弯,再扎半个弯做顶,整株树向前微倾,云片左右对称。
21、鞠躬式:
又叫二弯半,通派代表树型,树干从基部开始扎成两个弯,即成“S”型,再扎半个弯做顶,主干上部前倾,下部后仰,顶部伸出一片。
22、疙瘩式:
又叫打结式,将盆树幼苗在主干幼嫩时在基部打结1-4节。
23、象形式:
利用树干和整个树体形态进行动物形象造型。
24、方拐:
川派造型之一,方拐树干为“方”形的弯,均在同一平面上弯曲。
25、对拐:
主干在同一平面上左右来回弯曲,做成五个弯,基部弯大,顶部弯渐小,侧面看象直干。
26、掉拐:
主干弯曲是“一弯、二拐、三出、四回、五镇顶”(川派造型之一)
27、三弯九倒拐:
川派造型之一。
主干正面看三大弯,侧面观九个小弯,制作难度较大。
28、滚龙抱柱:
类似扭旋式,主干螺旋而上,形若游龙绕柱,下大上小,自然稳健。
29、大弯垂枝:
主干成一大弯,于内弯顶用嫁接法,倒接一下垂大枝,枝上有三五个枝盘。
30、直身加冕:
31、老妇梳妆:
(五)、规则型枝变亚型各式
32、屏风式:
徽派采用的树型之一,枝干编成一个平面,有似屏风或“拍子”状。
33、平枝式:
每一枝盘是由主枝和分枝蟠成卵圆形或扁圆形,阔卵圆形。
34、云片:
扬派代表树形。
模仿黄山迎客松形态,枝叶平展概括加工而成。
一般顶片为圆形,中小片掌状,如蓝天漂浮的薄云。
35、圆片:
苏派造型特点之一,如六台三托一顶。
(六)山水类各型
1、水盆型:
把山石置于浅口水盆中,盆中盛水不盛土,或只在山缝中放些土,以植物、配件作为点缀。
2、旱盆型:
浅盆中有山石和土而不放水,植物及配件点缀在山石或土上。
3、水旱型:
浅盆中一部分是土壤,山石、树木,另一部分是水。
(七)、山水类各式
1、立山式:
山体形式线直立。
2、斜山式:
山体形式线倾斜。
3、横山式:
山体形式线横卧。
4、悬崖式:
一崖悬挂似瀑布。
5、峭壁式:
山体有一面垂直陡峭。
6、怪石式:
山体形状古怪。
7、峡谷式:
两山体形成峡谷状。
8、瀑布式:
山体上有瀑布飞流直下。
9、孤峰式:
只有一个山峰。
10、对山式:
有二峰,分主次,高低,大小。
11、开合式:
山峰分大、中、小和远、中、近布置。
12、散置式:
山体随机散落布置,但有大小,远近之分。
13、群峰式:
形成曾峦叠嶂群峰竞秀之势。
14、石林式:
石林景观。
15、溪涧式:
小溪山林景观。
16、江湖式:
如江或狭湖。
17、水畔式:
驳岸岸边景观。
18、岛屿式:
海岛景观。
19、综合式:
江河湖海,森林岛屿皆有。
20、沙漠式:
大漠景观。
挂屏式(挂壁式):
异形式:
置于几案。
第三章:
盆景流派和地方风格
一、定义:
盆景风格
1、定义:
是指盆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
2、盆景要素:
树种、盆器、盆土、几架、石种(苏州:
太湖石。
岭南:
大理石。
北方:
石灰石。
)、配件、造型、技法、意境。
构成盆景的重要因素:
材料、造型、技法
3、形成原因:
1)自然地理差异:
如:
四川盆景的幽、险、秀、雄的风格是与“蜀国多仙山”、“青城天下幽”、“娥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险”、“剑门天下雄”的自然地理特征相一致的。
2)文化差异
二、桩景流派(school)的形成和特点:
盆景流派:
盆景创作和盆景学术理论方面因风格类型的差异而形成的派别。
*类型:
按照事物的共同性质、特点而形成的类别。
公认的传统八大桩景流派:
苏派、扬派、川派、岭南派、海派、浙派、徽派、通派等。
简称:
苏扬川岭海浙徽通。
1、苏派
地域:
苏州、无锡、常州
树种:
雀梅、榆、枫、梅、石榴
造型特点:
圆片、六台三托一顶为典型树型。
技法:
棕丝蟠扎
艺术风格:
清秀古雅
苏派实例:
秦汉遗韵(树种:
圆柏,树龄:
500年,树高:
170cm)
2、扬派:
地域:
扬州、泰州、盐城
树种:
松、桧、榆、杨
造型特点:
云片、寸枝三弯。
技法:
棕丝蟠扎
艺术风格:
严整壮观
3、川派
地域:
成都、重庆、灌县、温江
树种:
金弹子、六月雪、贴梗海棠、竹、花果类。
造型特点:
规则型为主
技法:
棕丝蟠扎
艺术风格:
虬曲多姿,典雅清秀。
4、岭南派:
分布区域:
广东、广西、福建
树种:
榕、榆、雀梅、九里香、福建茶
造型特点:
大树型、高耸型
技法:
蓄枝截干
风格:
苍劲自然,飘逸豪放。
5、海派:
分布区域:
上海
树种:
松柏类为主,锦松、真柏(偃柏)
造型特点:
微型、自然型
技法:
金属丝缠绕
艺术风格:
明快流畅、精巧玲珑
6、浙派:
分布区域:
杭州、温州
树种:
五针松为主
造型特点:
高干型合栽式
技法:
针叶树以扎为主,阔叶树以剪为主
艺术风格:
刚劲自然,有时代气息
7、徽派:
分布区域:
歙县、绩溪、休宁
树种:
梅、黄山松、桧、继木
造型特点:
规则型为主,游龙式
技法:
粗扎粗剪
艺术风格:
奇特古
8、通派:
分布区域:
南通、如皋
树种:
小叶罗汉松为主
造型特点:
两弯半
技法:
棕丝蟠扎
艺术风格:
端庄雄伟
三、桩景地方风格
1、中州风格
分布区域:
郑州、鄢陵、平顶山
树种:
柽柳、腊梅、桧、石榴、荆条
造型特点:
倒栽松、疙瘩梅、自然型
技法:
捏型、靠接
艺术风格:
粗犷朴实、形象逼真
2、福建风格
分布区域:
福州、泉州、厦门
树种:
榕、福建茶
造型特点:
飞榕,配石悬崖式
技法:
粗扎细剪,以剪为主
艺术风格:
奇特生动,自然豪放
3、湖北风格
分布区域:
武汉、荆州、黄石
树种:
三角枫、牡荆、榆、朴
造型特点:
过去规则型,如今自然型
技法:
棕丝、金属丝、修剪并用
艺术风格:
洒脱清秀,自然流畅
4、北京风格
分布区域:
北京
树种:
小菊为主,鹅耳枥,荆条,元宝枫
造型特点:
造型多样
技法:
铁丝缠绕,小菊去脚芽
艺术风格:
讲究色、香、姿、韵,自然流畅。
5、徐州风格
分布区域:
徐州
树种:
苹果、梨、山楂
造型特点:
自然型
技法:
矮化、二重修、修剪
艺术风格:
果实累累,独具一格
6、湖南风格
分布区域:
长沙
树种:
铺地柏
造型特点:
超悬崖式
技法:
蟠扎修剪
艺术风格:
技艺高超,堪称一绝
7、山东风格
分布区域:
益都等地
树种:
迎春、黑松
造型特点:
自然型,垂枝式
技法:
以修剪为主
艺术风格:
枯木逢春,繁花似锦
第四章盆景美学
一、基本概念
1、美:
(彭春生):
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并在大脑中引起的满意的触动反映。
2、美感:
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
3、美学:
是一门研究美、美感和与之相关问题的科学。
1..自然美:
盆景内自然景物的美即盆景自然美。
2、艺术美:
1)造型美:
盆景中的自然景物通过人工造型而体现出来的形式美。
优美:
如盆景中表现的秀丽的桂林山水,娥眉天下秀和上海微型盆景的小巧玲珑都叫优美。
壮美:
如桩景中的苍松翠柏,山水盆景中的悬崖峭壁。
2)意境:
即盆景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和生活景象与内含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画意:
指盆景具有绘画般的意境。
诗情:
指盆景具有诗歌般的深远意境。
无声的诗,表现的意境与诗是密切相关的。
如:
“两岸猿声啼不住”,“野渡舟横”,“寒江独钓”
含蓄:
是一种深层次的美而不是一览无余的。
3.社会美
三、盆景形式美法则
1、统一与变化
统一:
指盆景中的组成部分,即形状、姿态、色彩、体量等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统一性,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
(如果不统一则显得杂乱无章,过分统一则呆板无生气)。
变化:
指统一中求变化,防止呆板、枯燥
2、均衡与动势:
均衡:
即布局中通过和谐的布置而达到感觉上的对称,稳定,使观赏者感到舒适愉快。
动势:
即有动感。
3、对比与协调:
对比的作用一般是为了突出表现某一景点或景观,使之鲜明,引人注目。
4、比例与夸张:
比例:
是指盆景中的景以及景物与盆钵、几架在体形上具有适当美好的关系。
如中国画论中提到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即一种表示景物之间的合适比例关系。
例:
盆与树之间,大树栽在小盆里就不符合比例关系。
夸张:
即创作过程中为了表现某一特定的意境或主题,常常打破常规的比例,产生夸张的效果。
5、尺度与变形:
盆景尺度:
是一种表现盆景正确尺寸或者表现所追求的尺寸效果的一种能力,尺度效果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自然尺度,夸张尺度和亲切尺度。
6、韵律与交错:
韵律:
即观赏艺术中任何物体构成部分有规律重复的一种属性。
7、个体与序列:
如:
山水盆景布局中的序列设计,即一般按“起—承—收”的顺序。
盆景园中从“入口—道路—亭廊—展厅—轩阁—庭院—出口”的序列设计。
8、规则与非规则:
如:
川派掉拐中的“一弯二拐三出四回五镇顶”,苏派的“六台三托一顶”等都是典型的规则的序列设计,而岭南派、海派的自然式则是非规则的序列设计。
9、似与非似:
齐白石说过: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为欺世,太似为无味。
盆景造型也讲究似与不似。
10、透视与色彩:
透视:
物体给人的感觉总是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清远迷。
五、盆景形式美法则对桩景材料的要求
1、树干:
高度为干基宽的6倍
干身不能倾向观赏者(压抑感)
曲度不能太大
避免等粗
2、树枝:
左右互生
曲干式盆景,枝条弯曲要与主干弯曲相反
枝条顶部不能有徒长枝,枝盘向上逐级缩小(粗度,长度都要减小)
低的前伸枝应去掉
平行枝处理:
倾斜角大部分相同,不能成直角
观赏面留小枝
3、树叶:
落叶:
四季分明
常绿:
翠绿光洁
4、树根:
直生根要“隐”,根粗壮有力,辐射四方;曲干式片面根路要突出。
5、盆:
树木盆景的配盆,在盆钵大小、深浅、款式、色彩和质地等方面都要加以选择。
第一,盆钵的大小、深浅要与树木相适应
用盆过大过深,则使盆面空虚,树木显得低矮幼嫩,不能显出树木的雄伟气势;用盆过小过浅,又会使盆景显得臃肿迫塞,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感,失去均衡。
通常要求树木冠幅适当地大于盆面。
对于高耸型单株树木,冠幅可适当小于盆面,但主干高度应大于盆面或直径。
丛林式盆景的用盆宜稍大些,以使景物境界开阔。
一般地,生长缓慢的松柏类用盆宜稍偏小;
生长迅速、叶片宽大的树木和花果类树木,如紫藤、紫薇、桂花、梅花、贴梗海棠、西俯海棠、腊梅、柿、银杏、槭类等,用盆宜稍大,以利树木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
第二,盆钵的款式要与树木姿态相配。
传统的规则式造型树木,宜用长、宽、高三项尺寸相差不大的较深的圆盆、方盆、六角盆、海棠盆之类,曲干式、临水式、垂枝式等也可用此类盆。
悬崖式宜用最深的签筒盆。
直干式、斜干式、卧干式、双干式、多干式、连根式、附石式、丛林式等多采用长方形或椭圆形较浅的盆。
方向不明显的树木宜用圆形、方形一类较浅的盆
放置配件的树木盆景也宜用浅盆,以突出配件作用。
以直线条为主的树木,则盆的线条也宜刚直,可用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各种有棱角的盆钵,集中表现一种阳刚之美。
以曲线条为主的树木,则宜用圆形、椭圆形以及各种外形圆深的盆,充分显示一种阴柔之美。
第三,盆钵的质地要讲究
紫砂陶盆对于大多数树种都可采用,松柏类更为适合。
釉盆的透气性比紫砂盆略差,色彩明快,也较常用,适用于部分杂木类和花果类。
石盆、水泥盆坚固耐用,常用于体量较重的老树桩,显得古朴稳重。
瓷盆透水、透气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长,养护较困难,很少使用,部分花果类有时可采用,但应注意盆面的图案不宜鲜艳复杂,以免喧宾夺主,作为套盆也较理想。
瓦盆透水透气性能良好,利于植物生长,但其质地粗糙,沉闷质涩,有碍美观,通常只用作栽植树胚。
第四,盆钵色彩以朴素淡雅为佳
树荫大的盆景选用深色盆。
第五章盆景材料与工具
一、盆景材料
1、盆栽树木分类:
系统分类:
即按植物进化系统分类,由低级到高级。
如:
恩格勒、哈钦松系统等。
混合分类:
即树木本身性状与观赏特性相结合起来的分类。
松柏类
杂木类
观花类
观果类
观叶类
2、盆栽树木的生长特点
根系的断根效应和容器效应:
使主根变成不定根;
枝条细密,树体结构紧凑;
生长率小—节间变短—植株矮小—叶子变小;
始花期提前(营养不足,使营养生长期变短)
3、盆景树木选择标准
耐剪宜扎:
如山毛榉类则不耐修剪
节间短:
一般是慢长树种,节间短的树种结构紧凑
枝叶细小:
如赤楠。
(叶大,则枝叶与小盆景容器不成比例,因此盆景树木叶长一般小于10cm,看上去较秀丽)
抗逆性强(盆土定容,营养受限,水分受限)
花艳果美:
如梅花、石榴、枸杞等
4、盆景树木的来源:
挖掘老桩:
成型快、成本低、自然姿态优美(但会破坏种质资源和环境)
幼苗培育:
批量生产,容易移栽(成型慢)
5、常见盆景植物材料
松柏类:
雪松:
喜光,稍耐荫,耐寒,不耐风吹、干旱,不耐水湿
黑松:
强阳性树种,抗海风,做成的盆景苍劲而古朴
观叶类:
银杏:
叶扇形,我国特产,南北均有栽培,喜光,喜肥,耐寒,适应性强,寿命长,树干端直,秋叶金黄,很美观,一般做成直干式或悬崖式;
枫香:
落叶,叶掌状三裂,秋叶黄红色,耐干旱瘠薄、抗风、生长快,为南方著名的秋色叶树种;
观花类:
紫荆:
落叶乔木,花紫色簇生于枝干上,南北均有分布,适应性强,早春繁花簇生于枝间,满树红条,鲜艳夺目;
红继木:
喜光稍耐荫,适应性较强,叶暗紫色,花紫红,美观奇特。
做盆景可加工成飘逸式、枯干式或半悬崖式;
观果类:
石榴:
新叶红色,夏秋花红似火,浓艳夺目,秋季果实累累,是观花观果的优良材料;
火棘:
喜光,耐旱,耐瘠薄,果实红色或橙红色,密密麻麻,艳丽夺目;
杂木类:
榔榆:
落乔,树皮鳞片状剥落,斑驳美丽,且枝态优美,叶小色翠,古雅秀丽,喜光略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根蘖性较强,可制成茎干横斜,枝条虬曲,苍劲多姿的盆景;
榕树:
常绿乔木,根部膨大,且有气生根,缕缕悬挂,奇特壮观,产于南方,为热带树种,喜光,喜高温高湿气候,不耐寒;
二、造型材料与工具
1、修剪工具
剪刀、锯子、凿子、锤子等
2、绑扎工具
棕丝:
产于南方,颜色与树体相近,绑扎时植株受伤小,但造型时慢,制作过程费时费工,技术复杂。
铁丝:
操作简单,一次成型,但损伤大,易生锈,夏季易日灼。
铜丝:
操作简单,一次成型,能反复使用,但成本高。
铝丝:
柔软,但成本高
麻皮、树皮:
作衬垫物
胶布:
包裹伤口。
3、山石材料
软石类:
沙积石、芦管石、江浮石、海母石等
硬石类:
英石、斧劈石、钟乳石等。
4、盆器:
紫砂盆:
质细,坚韧,古朴,透性好,多用于桩景制作。
釉陶盆:
素雅大方,质地疏松,桩景盆、山水盆皆可。
瓷盆:
细腻,坚硬,华贵,透性差,多用作套盆或山水盆。
凿石盆:
用汉白玉,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料雕凿而成,坚实,高雅,不透水,宜作山水浅盆。
其他:
云盆(天然钟乳石盆)、水泥盆、泥瓦盆、竹木盆、塑料盆、铜盆等
5、盆景配件:
指盆景中植物以外的点缀品,包括人物、动物、园林建筑物等,有陶质、瓷质、金属等制品,品种繁多,形式多样。
作用:
突出主题,创造意境
如:
塔:
平地或山腰
寺:
山腰或平地
山野田园:
茅草屋
风帆:
偏水一侧
书生、侍女:
亭
渔夫:
溪
牛羊:
山坡
鸡犬:
村舍
蚱蜢:
草丛
第六章桩景制作
一般步骤:
1、立意构图:
1)意在笔先,根据构图目的对苗木进行加工,然后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加工.
2)以形赋意:
在老桩原形的基础上赋以意境。
2、相树:
1)了解树的天性,然后根据树的特性进行造型或对意境的创造
2)对根、干、枝的基本要求:
根:
“年龄、力度、正反面”。
把握好伸展性和渗透性
干:
收放自然,粗度过渡自然。
枝:
分布适宜,均匀;出枝部位的合理;最底层枝留在干高的1/3处。
3、盆景正反面的决定:
树冠依树势的方向;
茎干线条疏畅;
枝片变化丰富
正面要给人轻松,开朗的感觉
4、(枝干)布局:
1)主干处理:
即曲与直
规则式做弯:
重要针对幼苗。
自然式造型:
高干合栽,丛株式。
2)分枝处理:
片数:
奇:
动势;偶:
宁静;繁:
表现闹意;简:
显示简洁轮廓美。
片层及片层间隔:
片层布局一般是下疏上密,下宽上窄。
第一片的位置:
高耸型:
选留第一分枝宜在树高的1/3以上。
宝塔型:
分枝点宜选在干高的1/3以下。
局部的疏密、虚实、藏露、照应关系:
要把握桩景事态重心,随意境要求给以处理。
3)结顶:
意境上画龙点睛,空间上调整层片层次和高度,态势上首尾照应。
枯稍结顶:
体现险峭
繁密枝叶结顶:
体现繁茂
云片式结顶(扬派):
意在生祥
高耸型结顶(岭南派):
萧疏、清远
4)露根处理:
露根如鹰爪则富于强力感,盘根错节则增强桩景的老态感。
盆景露根几种方法:
提根露根法:
换盆时逐年向上提根,使下部新根深扎。
堆土露根:
干基容易萌发不定根的树种如柽柳,可于春天在桩干上加以刻伤,堆以湿润的培根泡土,2-3年新根老化后,再去土露根。
套桶露根法:
一些难于萌发不定根的树种如果石榴等,可在树冠修剪成型后,在离盆面较高的干位上,环状剥皮一周,再环状剥干一周,用可乐瓶的一段,破口套筒,填入培根土,灌水保湿,2-3年后,再去筒露根,疏删造型。
5)盆面装饰:
如野草、山砂、青苔等
作用:
掩饰盆景布局中的缺陷。
盆面配石:
不可怪异;
石头注意阴阳面;丛株式、水旱式(石头10-20块),低矮;
悬崖式:
尖削度大。
5、蟠扎时间与基本技巧
1)蟠扎时间:
针叶树,9月—春季发叶时
阔叶树:
在生长期进行,有伤流的例外。
梅雨季节是一切树种进行蟠扎的最适当的时期。
2)蟠扎技巧:
A、金属丝蟠扎
主干蟠扎:
选择恰当粗度的金属丝(铁丝一般8-18#),长度一般为干高的1.5倍
要用麻皮或尼龙捆带缠于树皮上(避免伤干)
金属丝与树干成45度角,树干向右扭旋作弯的,金属丝则顺时针方向缠绕,反之,则相反。
由下而上,由粗而细,一直到干顶
拿弯时要先“练干”,即双手用拇指和食指、中指配合,慢慢扭动
侧枝蟠扎:
注意金属丝的着力点。
B、棕丝蟠扎:
开始时,先扎主干,后扎主枝、侧枝,先扎顶部后扎下部,每扎一个部分时,先大枝后小枝,先基部后端部。
蟠扎后的管理:
浇足水——荫处养护2-4日——正常养护。
二、修剪技艺与日常养护
1、修剪的双重作用
1)作用:
协调各部分生长:
促进开花结果,防治病虫害,是在容器效应下生长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
2)对树体的影响:
“局部促,总体控”
2、修剪时期:
落叶树:
四季均可,但落叶后发芽前较好。
常绿树:
多在春秋两季修剪。
针叶树:
冬季。
不宜在雨天进行。
1)常绿或阔叶树:
要注意修剪徒长枝,萌芽力强的雀梅、六月雪、榆树每年要修剪3-5次。
生长缓慢的罗汉松:
6月、10月各一次即可。
2)松类:
如黑松等剪幅较大。
3)花果树桩:
要根据开花结果习性来剪,因开花结果多在短枝上,因此对长枝应进行短截。
石榴:
新稍顶生花最易坐果,因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