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中应用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资料讲解.docx
- 文档编号:25518278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46.41KB
物流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中应用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资料讲解.docx
《物流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中应用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资料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中应用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资料讲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中应用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资料讲解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
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以下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传输和信息增值的信息流、交易的商流、转账支付的资金流和配送的物流。
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经销渠道。
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电子商务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首先阐述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对比具有的明显优势,接下来阐述现代物流发展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及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第三部分是对电子商务下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最后对本文总结。
1.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
物流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它作为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方法,被许多企业所关注,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传统上的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的经济部门、不同的企业以及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中。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使得经济中的物流规模日趋庞大和复杂,传统的、分散进行的物流活动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物流活动的低效率和高额成本,已经成为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和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制约因素,并被视为“经济的黑暗大陆”。
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使用是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最明显的区别。
传统物流是物品的储存、运输及其附属业务而形成的物流活动模式;而现代物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逆向物流、客户服务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其实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物流技术对传统物流流程进行变革、控制和创新,物流范围从流通领域扩展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实行一体化物流管理,进而随着EDI、INTERNET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以及基于此的物流、信息网络的发展,扩大到供应链管理范围。
基于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商品可行性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需求,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差异。
1)传统的物流只是为了实现产品运输而进行的,而现代物流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不仅为了实现产品运输,也提供了系统化、增值化的服务。
2)现代物流更多的实现了企业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其本质就在于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的整合,从而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3)物流系统差异化。
传统物流由于受体制的约束,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大都以行业或行政方式构建物流系统,制约了物流的发展。
现代物流则比较注重物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目标设计,系统结构不同,功能就不同。
4)物流外包问题。
对于传统物流不管生产、经营还是物流等业务都是自己做,不管效率高低、成本大小和服务好坏。
而现代物流,企业为了集中资源于主营业务,获得更大的竞争力,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到双赢。
例如,通用、戴尔、联想、长虹电子等企业都将自身物流业务的部分或全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正是业务的外包也促使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出现与发展。
5)传统物流是单一环节的管理,现代物流是整体供应链的管理。
供应链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供应链管理指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有效地消除了重复、浪费与不确定性,减少库存总量,优化链上成员组合,快速客户反映,合作竞争,充分发挥链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竞争的成本、时间、空间和整体优势。
典型的供应链如图1所示:
图1典型供应链
传统物流模式,企业物流活动要么仅限于流通领域,要么扩大到供应、生产及销售领域,局限于企业内部某个环节或整个生产过程。
现代物流模式,企业物流活动突破企业边界,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
从整体观点出发,建立供、产、销企业以及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内耗与浪费,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
6)相比较而言,现代物流在物流技术的运用方面比传统物流更具有优势,主要体现在物流硬技术、物流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等方面。
物流硬技术包括材料技术和机械技术。
材料技术是指最新集装材料、包装材料的使用;机械技术是指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装卸机械、包装机械、运输机械等的使用。
物流软技术包括物流系统规划技术,配送路线优化及物流设施选址技术,配装技术,库存控制模型,限于成本计算的ABC计算方法等[1]。
物流信息技术主要包括EDI、条形码、RFID、GPS、GIS、EOS技术等。
2.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技术关系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
电子商务是进行各种商贸活动的必然趋势,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对物流配送产生了强烈的市场需求,使得现代物流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具有信息量大、时空跨度大、处理过程复杂等特点,所以企业要建立功能完善、操作方便、安全、及时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就需要大量的技术及知识的支撑,重视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2]。
2.1物流信息化的内涵
物流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流程设计与控制和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并且成为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系统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的,覆盖物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
2.2电子商务的内涵
通过电子网络进行商务活动即为电子商务(ElectronCommerce),也称为电子贸易,它是指采用网络技术实现数据的交换,从而完成整个商业交易的过程。
包括广告、交易、支付、服务等活动。
它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应用,如网上购物、网上股票交易、电子贸易、电子银行、网上纳税、网上报关、网络营销等。
2.3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的关系
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关系如下:
(1)电子商务能提升物流业地位,是物流信息化的迫切要求。
电子商务是一场商业大革命,它将给社会经济带来迅猛而且深刻的影响,最后结果是它必将导致产业结构大重组,产业结构重组的结果,实际上使得社会上的产业只剩下两大类,一类是实业,包括制造业和物流业;一类是信息业,包括广告、订货、销售、购买、服务、金融、支付和信息处理业等。
由于人们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企业必须进行柔性生产,组织结构也由固定型变为灵活型,随着这种企业的增加,尤其是虚拟企业的增加,制造业的实体企业不得不随时变化规模,时大时小,甚至时存时亡。
另外,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必的内部结构由橄榄型(如图2)变成哑铃型(如图3)。
这些导致了制造业的弱化。
而物流企业则会越来越强化,是因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在网上商店购物,并在网上支付,现实中的商店、银行可以减少,而物流企业则不能减少,非但不能减少,而且任务还加重了。
它不但要把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而且还包括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等。
物流企业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
图2传统企业以生产为主的结构图
图3现代企业以市场为主的结构图
电子商务在提升物流业地位的同时,也要求物流体系必须能够满足电子商务的特殊需求,采用信息化运作方式,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即时传递,货物的自动识别、分拣和跟踪,以及生产、仓储、运输等各环节的协调。
物流必须尽快实现信息化,提高自己的效率以适应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否则就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2)电子商务促进物流信息技术的进步
电子商务是基于网络技术所进行的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商业活动形式。
电子商务实现了在全世界范围内利用网络技术以电子方式进行物品与服务的交换。
电子商务所完成的功能不仅仅是订货和支付,实际上,电子商务容括了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商务过程。
电子商务包括企业内部网、企业内部网同因特网的联接、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物流信息技术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现代意义下的物流只有在通信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下才能得以流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物流系统进一步完善,使物流活动具备了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特点,从而提高了物流的运作效率,又反过来适应并促进电子商务的运作发展,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
(3)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而商务的核心是商品交易。
电子商务某种程度上可以用下面这个等式来表示:
电子商务=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物流配送
可见,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过程,必然涉及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等四个流动过程。
对于少数商品和服务来说,可直接通过网络传输方式配送,如各种电子出版物、计算机软件和信息咨询服务等。
而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物流仍要经有物流方式传输,利用准确、及时地物流信息对物流过程实施监控可以是物流的流动速度加快,有效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企业成本[3]。
所以说,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物流的信息化,电子商务的过程就不能很好地得以实现。
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和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提高信息化水平是每一个物流企业面对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介绍主要的物流信息技术。
3.物流信息技术介绍及应用
物流运输与配送信息化技术的主要技术主题包括:
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intofsale,POS)、电子定货系统(eleetroniCordersystem,EO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系统(RS)、手持射频无线终端、基于XML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电子标签(EL)、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database)等先进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实现物流过程中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开发对货物全过程控制、货物报关等
专业化物流软件。
3.1RFID技术及其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1)RFID组成结构
RFID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的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的物体或人员的自动识别。
RFID在商品上置入特制的微芯片,称为RFID标签,可用来追踪和管理几乎所有的物理对象,是物流管理、追踪等领域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典型的射频识别系统一般有如下几部分组成:
数据信号
能量信号
典型的射频识别系统
阅读器是RFID信息系统控制和处理中心,天线是阅读器与射频标签通信的媒介,通信模块完成射频通信中一些基本的调制、解调、放大功能。
而控制模块根据不同的性能要求,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
系统中的接口电路根据需要可以包括:
LCD液晶显示驱动接口,键盘控制接口和上位机相连的RS232/458,USB,RJ45等。
RFID阅读器的任务是控制射频发射射频信号,通过射频收发器接收来自标签上的已编码的射频信号,对标签的认证识别信息进行解码;将认证识别的信息连带标签上其它相关信息传输到上位机以供处理。
阅读器中的硬件部分控制着阅读器的工作。
用户可以通过相关控制主机或本地终端发布命令以改变或订制其工作模式适应具体应用的需求。
电子标签(EleetronicTag)也称作智能标签(Smart加bel),电子标签是指IC芯片和无线通信天线组成的超微型的小标签,其内置的射频天线用于和阅读器进行通信。
系统工作时,阅读器发出查询(能量)信号,电子标签(无源)收到查询(能量)信号后将其一部分整流为直流电源供电子标签内的电路工作另一部分能量信号被电子标签内保存的数据信息调制后反射回阅读器。
(2)射频识别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当前的物流过程存在物流信息不对称、得不到及时的信息等弊端,难以实
现及时的调节和协同。
RFID可以实现多目标、运动目标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基于RFID的物联网强调物质与信息的交互,将RFID技术应用于物流业的信息采集和物流跟踪,可以极大地提高行业内服务水平。
RFID在物流诸多环节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其主要的一些应用如下:
零售环节RFID可以改进零售商的库存管理,实现适时补货,有效跟踪运输与库存,提高效率,减少出错。
同时,智能标签能够对某些具有时效性商品的有效期限进行监控;商店还能利用RFID系统在付款台实现自动扫描和计费,取代人工收款方式。
在未来的数年中,RFID标签将大量用于供应链终端的销售环节,特别是在超市中,RFID标签免除了跟踪过程中的人工干预,并能够生成100%准确的业务数据,因而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存储环节在仓库里,射频技术最广泛的使用是存取货物与库存盘点,它能用来实现自动化的存货和取货等操作。
在整个仓库管理中,通过将供应链计划系统制定的收货计划、取货计划、装运计划等与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业务操作,如指定堆放区域、上架/取货与补货等。
这样,增强了作业的准确性和快捷性,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成本,节省劳动力(8%一35%)和库存空间,同时减少了整个物流中由于商品误置、送错、偷窃、损害以及库存、出货错误等造成的损耗。
RFID技术的另一项好处就是在库存盘点时减少人力。
RFID的设计就是要让商品的登记自动化,盘点时不需要人工的检查或扫瞄条码,更加快速准确,并且减少了损耗。
RFID解决方案可提供有关库存情况的准确信息,管理人员可由此陕速识别并纠正低效率运作情况,从而实现快速供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储存成本。
运输环节在运输管理中,在途运输的货物和车辆是通过将RFID标签贴在
集装箱和装备上通过射频识别来完成对其跟踪控制。
RFID接收转发装置通常安装在运输线的一些检查点上(如门柱上、桥墩旁等),以及仓库、车站、码头、机场等关键地点。
接收装置收到RFID标签信息后,连同接收地的位置信息上传至通信卫星,再由卫星传送给运输调度中心,送入数据库中。
配送/分销环节在配送环节,采用射频技术能大大加快配送的速度和提
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并能减少人工、降低配送成本。
在RFID的供应链应用中,主要的应用模式是物品追踪识别应用。
如果在行李、快件或者包裹标签中贴上智能标签,不仅可以实现分捡过程的全自动化,而且能够跟踪包裹在递送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当这些物品到达某个地方,标签信息就会被自动读入系统,并供顾客和企业查询。
这样,各个企业不仅能够提供包裹的位置,而且位置更加准确、成本也可能要低得多。
如在航空领域,为保证每件行李的安全,防止出错和旅客利用转机夹带非法物品,安装使用RFID技术与设备。
旅客报到时不再需要使用扫瞄条码器,可达到简化手续流程的好处。
英国航空、日本航空、新加坡航空和美国德尔塔航空(DeltaAirlines)都成功地使用电子标签跟踪行李。
另外还可以用智能标签保护和跟踪财产。
将智能标签贴在重要物资如计算机、传真机、文件、复印机或其它实验室用品上,公司可以自动跟踪管理这些有价值的财产,可以跟踪一个物品从某一建筑物离开,或是用报警的方式限制物品离开某地,如集装箱上安装射频电子关封,一旦货柜被非法打开,将在几秒之内自动报警。
使用RFID还可追踪产品的生命周期,提供更多、更深入的产品记录,实施分类管理,提高市场效益。
RFID标签可嵌入到有时限要求的产品包装上,以便在货物从仓库运往商店上架的过程中,监测温度、震动、时间及其他参数。
(3)RFID为物流业带来的优势
企业通过RFID对物流体系进行管理,不仅可对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流通过程进行监督和信息共享,还可对产品在链中各阶段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
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进行分析,可了解物流过程的各环节,发现各环节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对产品当前所处阶段的信息进行预测,估计出未来的趋势或意外发生的概率,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预警。
作为分析和预测的信息来源,RFID数据采集功能在电子商务物流中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RFID技术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对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分析与预测具有强大优势[4]。
3.2物流中的GPS定位、功能及应用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一些超级物流公司如UPS等,将其经营指导思想由运作效率和可靠性转向顾客导向。
UPS给顾客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通过包括GPS在内的高技术,及时向顾客提供包裹的跟踪信息,让顾客对整个货物分发过程进行管理,包括包裹的分级、分区,仓储、运输等所有操作。
此时,就必须使用GPS功能。
利用GPS的定位技术结合无线通信技术(GSM或CDMA)、GIS等高新技术,实现对车辆的监控,经过GSM网络的数字通道,将信号输送到车辆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差分技术换算位置信息,然后通过GIS将位置信号用地图语言显示出来,最终可通过服务中心实现车辆的定位导航、防盗反劫、服务救援、远程监控、轨迹记录等功能。
GPS主要功能就是导航功能:
车主可以查看自己在电子地图上的位置,由此判断车辆的行走方向,并可以结合GIS的网络分析功能,提供两地间的最短行走路线。
也可以经过GSM网络的数字通道,将位置信息输送到车辆监控中心,便于中心统一调控车辆。
通过相关技术的运用将GIS网络分析、GPS转软件工程化的方法进行设计开发,GPS、GSM、GIS等技术紧密结合,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具有功能完善、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的特点。
随着WAP(无限传输协议)的运用及XML语言的开发,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类型的端口接收信息已成为可能,它们与网络GIS、GPS的结合必将会更好地促进其发展[5]。
3.3物流电子商务的EDI技术及应用
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即电子数据交换,是指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讯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有效地减少由于重复输入而产生的错误和浪费的时间、资源,从而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加快贸易循环。
使用EDI技术可以实现:
物流系统内信息交流、传递的快速便捷;物流系统内部管理和处理费用的节省,管理和处理费用的节省是实施EDI系统获得的最为实在的效益;物流系统内各企业交易周期的加快,一个成功的EDI系统能显著地缩短从订货到交货和从发货单到支付的时间;物流系统内信息流动的无缝隙性和实时性。
目前,物流管理落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EDI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跟不上,使相关信息处理严重落后,应该借鉴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进而提高物流系统的管理水平和流动效率。
应用EDI技术的物流配送流程图(如下图)。
与传统的链式信息传输方式相比,EDI信息传输方式具有时间短、效率高的特点。
信息的获取准确及时,失误、中断少。
采用了EDI技术,使得信息传输速度加快。
一方面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生产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因为信息传输快速及时使车辆空载率大大降低,进而经济效益有了极大地提高,实现物流系统内部信息传递的便捷化与实时化。
物流系统应用EDI技术的主要优点如下:
一是快速响应。
快速响应关系到一个服务商是否能够及时满足顾客服务需求的能力。
物流系统快速响应顾客的需求,最低限度地减少顾客的重复性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服务需求,进而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服务质量。
二是保持物流系统信息联系通畅。
物流系统内部以及货主、承运人、收货人等相关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商业交易活动无不与通畅的信息紧密联系,应用EDI技术能够实现畅通的信息联系。
三是物流信息的完整与最小变异性。
物流系统内的各机构应用EDI技术进行信息交换,能够保证信息的完整、充分、及时,实现信息的最小变异。
变异是指破坏系统表现的任何意想不到的事件,它可以产生于任何一个领域,如到货时间延迟、损坏、货物交付地点不正确等。
减少变异的可能性关系到物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否准确。
物流系统运用EDI技术使用电子文书进行内部及外部的标准化信息传输,从而降低人工输入次数及错误[6]。
4.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1)趋势之一:
RFID将成为未来物流领域的关键技术
专家分析认为,RFID技术应用于物流行业,可大幅提高物流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另外,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随着RFID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RFID产业将成为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因此,RFID技术有望成为推动现代物流加速发展的新品润滑剂。
(2)趋势之二:
基于EbXML物流信息交换技术将被广泛应用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EDI技术存在着诸如成本高、使用范围有限、难以实现跨平台系统的数据交换等方面的缺陷,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由UN/CEFACT、OASIS等提出了新的电子商务框架的规范——ebXML。
ebXML结构模型采用两种建模方式,即商务运营模式和功能服务模式来表述业务处理过程。
ebXML的技术体系结构尽可能使用了现存的标准,建立在EDI经验之上,并利用了XML的灵活性和Internet的普及性,整个体系结构是模块式的,主要模块包括:
消息传送、商务流程、贸易伙伴草案和协定、注册表、核心组件,其中ebXML
在商业领域内通过ebXML规范实现基于Intemet的标准化供销存模式,包括主体企业与客体企业双方的商业操作规则。
由于此类企业在行业中的典范作用,因此一般所制定的规范在很大程度上自然具备了一定的标准性。
企业内部物流平台中ebXML的数据处理流程如下:
在HTTP协议支持下,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向物流信息平台的业务处理接口发出数据请求;物流业务处理接口接受HTTP请求,通过安全认证后由XML中间件将请求数据打包为标准格式的XML文件;XML中间件将数据打包文件解释为内部数据库的数据格式,存入业务数据库;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存储或提取业务数据,物流信息平台的业务处理接口按业务数据进行发布或发送给供应链中其它的节点企业。
基于XML技术的物流信息平台并不强迫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使用统一的数据处理标准,而是通过客户化的接口来实现不同系统数据格式之间的统一。
在企业物流信息平台中的XML技术,能够实现企业与多个不同的供应商、客户及配送单位之间物流信息互动,使销售或采购订单可以直接驱动物流的运作,并将即时的物流运作信息反馈到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
在企业间运用ebXML进行交易时,各企业都遵循ebXML规则,并且在ebXML存储库中按照统一的要求保存公司的信息。
其他的企业可以通过对ebXML存储库的查询,来寻求某一公司的信息,并且实现企业间的商业交易[7]。
物流平台ebXML数据处理流程图
安全认证接纳操作请求
打包数据
发布
XML解释XML打包物流平台数据提取
内部系统
数据存储、提取
(3)趋势之三:
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将成为物流发展的突破点
在全球供应链管理趋势下,及时掌握货物的动态信息和品质信息已成为企业盈利的关键因素。
但是由于受到自然、天气、通讯、技术、法规等方面的影响,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一直受到很大制约,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
借助新的科技手段,完善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成为物流领域下一个技术突破点。
(4)趋势之四:
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将日益被重视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物流信息系统,则是一个包括计算机软硬件、通讯设施并与物流设施和组织高度集成的人机系统。
一个包括诸多元素的物流信息系统,在对多层次的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流 信息技术 电子商务 应用 信息 技术发展 资料 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