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学员成长手册.docx
- 文档编号:25517285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38.64KB
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学员成长手册.docx
《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学员成长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学员成长手册.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学员成长手册
名教师学员
学习成长手册
姓名:
所在学校:
任教学科:
科学
教龄:
职称:
联系电话:
名教师工作室2021年制
填写说明
《名教师学员成长手册》的编印旨在通过各项内容的设计引领,规范和指导学员的学习活动过程,详细记录每个教师成长的足迹,专业发展的历程,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和总结专业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促进教师专业全面、科学、健康的发展。
该手册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求教师在一年内完成。
活动内容和要求
1、在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的带领下,拟定三年发展规划及年度个人工作学习计划,明确本年度的目标和任务。
2、每个学期承担一节研究课,附上完整的资料(教学设计、说课、反思)。
3、参加名师工作室的各项活动,并作记录。
4、听课并作记录,每年30节。
5、完成业务学习笔记。
6、撰写反思或教学论文或专题性研究报告。
每学期一篇。
7、指导年轻教师情况。
8、根据个人工作学习计划,进而分步实施,最后进行工作总结。
一、三年发展规划
本人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
教龄
职称
任教学科
科学
专业
个人三年发展方向
三年发展总目标:
1.更新教育理念。
认真阅读有关科学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和专业知识书籍。
2.在教学中严格按照教学的程序做好备课、教学、批改实验报告、复习、考试、研究及实验教学工作。
3.力争通过三年的参与工作室学习活动,提升自己的科学专业素养及科学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4.完成工作室的三年学习研修目标要求。
5.积极参加工作室课题研究工作,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
具体目标:
(如从师德、骨干、职称、教育教学、教科研、学历进修、拓展学科等方面)
1.明确工作室的目标,坚持立德树人。
要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首先从提高教师科学素养开始,以优秀教师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
2.明确科学这门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年里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作为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的方向。
3.在参加工作室的活动中,怀着空杯心态多向工作室的同行们学习,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教学的方法。
4.搞好小课题的教科研工作,以课例分析作为反思自己教育教学方式的最有效手段。
5.利用参与语文、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实践经验,做好学科间的整合,拓展学科融合,突出学科特色教育。
二、本年度规划(2017年1月——2017年12月)
(如从师德、骨干、职称、教育教学、教科研、学历进修、拓展学科等方面)
1.学习工作室计划,按照工作室的安排拟定三年规划。
在学生面前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
2.学习《新课标》,写好学习心得。
3.参与工作室教科研工作,勇于探讨,提出教育教学的新点子,新思路。
4..参与送教下乡活动,积极参与同课异构活动。
5.阅读教学理论图书和专业素养图书各一本并写好读书心得,拓展科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6.完成工作室的本年度学习研修目标要求。
三、专业发展年度大事记
1、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
时间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其他
科学
科学
2、承担的公开课
时间
级别
课题
校级
校级
3、撰写论文
时间
题目
发表、交流
获得奖项
发表
4、培训、进修
时间
讲座人
讲座题目
时间
5、获得各类奖项或荣誉
奖项、荣誉名称
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6、指导学生获奖
时间
学生姓名
获奖内容
颁奖单位
7、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
时间
年级班级
参加人数
活动内容
四、教科研活动记录
1、研修活动
点评
参加XX老师的同课异构活动,让我看到了一位乡村名教师的成长之路。
“探究燃烧之谜”这一课在白云一小借学生上完课后,在一起评课的教师向黎亮老师提出了很多修改的好建议,比如用标准的钟罩,使用规范统一的教学用具等。
时间
地点
主持人
内容摘要
关注核心素养,引领课堂创新。
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求好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向薄弱的农村教育进行帮扶。
于是XXX第二批“三名”工程名师工作室开展了送教到印江县活动。
体会
周婧老师执教的《垃圾分类总动员》,课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从学生的身心综合素质出发,突出了综合性和实践性。
并把语文、数学、社会、美术等诸多内容有机地融合于实践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小游戏“我是垃圾分类小能手”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建立了批判性思维。
时间
2017.4.14
地点
主持人
内容摘要
XXX第二批小学科学名教师工作室交流活动——同课异构活动在贵州省六盘水钟山区举行。
XXX白云区黎亮老师在实验室进行了试课,工作室的部分成员参加了本次听评课,并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体会
“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新型教研方式,它以同一个教学内容为核心,以行动研究为为基础,以微格教学为手段,以比较研究为方法,以同伴互助为帮手,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它是集和了全体工作室教师的智慧,同一个教学内容进行了不少于3次,甚至推翻原来的教学设计重新设计的可能。
这种教学研究方式有助于教师更快提升教学能力。
时间
2017.5.10
地点
主持人
内容摘要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6年级)》是怎样产生的,关于新课标,教育部有哪些要求;关于新课标有哪些变化?
从课标可看出小学科学将与语文、数学并重,明确新增了技术与工程内容,明确新增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在现实上的应用,还新增了科学技术对伦理、环境、生活的影响。
体会
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首先具有水平一致性即课程教学和评价都要向课程标准看齐,都指向相同的学习目标,共同支撑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其次,垂直一致性,即教育系统内的各个层级-班级、学校、学区、省-享有共同的科学教育目标、评价目的和方法;第三,发展的连贯性即必须考虑学生从幼儿园入学直至高中毕业,其概念理解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学生在各学段应分别获取哪些科学知识、能力和理解。
时间
2017.5.16
地点
主持人
内容摘要
STEAM教育是近年来在国际上非常流行的教育模式,它是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跨学科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科技知识技能和创新思维,以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有极大的帮助。
体会
作为农村小学科学教师:
首先,应该加强对《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深入专研教材,学习STEAM先进教育理念,尝试运用STEAM教育模式,做到以学生为本,努力开发学生的智慧。
其次,在科学教学实践中研究课堂生成,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三,做好学生教学质量评价。
总之,新的教育模式要结合本校实际,才能异地生根发芽,才能有助于学生教师的发展。
时间
2017.9.26
地点
XXX第十九中学
主讲人
钱静峰
内容摘要
(一)从科技诞生到学科划分;
(二)STEAM教育的whatwhyhow?
(三)翼生涯STEAM-X项目及课程体系
体会
我们教师要把鲜活的科技活动还给学生。
学生在小学里学的知识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教学要由经验回到现实,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STEAM教育注重学科的跨界学习,强调科学知识的协同掌握,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时间
2017.9.27
地点
XXX第十九中学
主讲人
钱静峰
内容摘要
一、青少年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
学科课堂-基础学科-STEAM学习;素养课程-生涯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实践活动-仪式活动-研学旅行
体会
现在的教师教育盲目地给学生布置作业,教师改卷,但只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
中国核心素养指培养学生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
知识是载体,能力是关键,素养是核心。
培育核心素养的未来学习模式有社会情感学习、项目式学习、情境式学习等都属于体验式学习。
时间
2017.10.28
地点
主持人
内容摘要
在贵州省第五届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实验大赛前夕,名师工作室老师组织了工作室成员就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操作中更简便、现象更直观、数据更清晰,使学生更容易分析、总结出科学知识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体会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小学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材料的收集最为重要,没有材料的科学课是无效的科学课。
作为科学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留心身边的材料,自己要有材料意识。
另外,要不断地在研究实验的过程中找到便捷、找到改进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做,更直观的看出实验的现象。
时间
2017.10.31
地点
白云区第三小学
主讲人
内容摘要
重视学生习惯培养:
做好课前、课中、课后;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学生规则意识。
体会
对一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会他们合作,合作中要有分工,如何分工教师要具体指导,怎样记录教师也要有指导。
观察要有方法指导,比如从远到近,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汇报要完整。
指导学生学会倾听。
培养习惯、培养能力、培养主人翁学习意识远比题海战术好,并且有效。
时间
2017.12.5
地点
主讲人
内容摘要
围绕“聚焦核心素养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专题,来至XXX第九中学的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贵州省生物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聂捷夫老师向大家进行了科技创新大赛的活动指导及科技论文的写作指导。
来至重庆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学科教学名师、特级教师、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16年教育部小学科学课标审议专家李健老师向我们进行了《小学科学课标》深度解读。
体会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看到了科学教学的新路程。
科学教师不但要在理论上提升自己,而且在科学素养上也需要不断锤炼自己。
转变自己的观念,从教科学课转向研究科学课,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时间
2017.12.7
地点
XXX教科所
主讲人
内容摘要
如何选题,基于学生学习的问题;基于教师教学的问题;基于教育媒体的问题。
发展即课题,关于社会的发展;关于教育的发展;关于学生的发展。
1.搞好前测,学生方面:
学业成绩、综合素养、学习环境;教师方面:
研究基础、研究能力、研究氛围。
2.进行假设:
目标、内容、策略、方法假设。
3.开展中测。
4.开展后测。
体会
通过本次学习活动,我了解了作为教师研究工作主要应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个方面开展研究,这样的研究更能结合实际,也便于我们开展检测。
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数据的收集整理至关重要。
时间
2017.12.8
地点
主讲人
内容摘要
“集体研讨交流,共谋新的篇章”。
这次研讨活动上,黄老师总结了2017年工作室的工作。
学员们交流分享了各自在学校里开展的特色活动。
明确了工作室成员需上交的资料。
同时黄老师就网站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
最后,就2018年的工作室工作大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体会
城市里的每所学校,科学教学都有其特色。
反思我所在的农村学校科学教学活动,我想在特色下功夫就得用好农村的自然资源。
开辟好农村科学教学的新天地,科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理念,向我们工作室的其他学校学习。
如果有机会请他们到我们学校进行科学教学指导。
2、课题研究
课题题目
如何做好科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本人承担任务
教学实践
研究成果形式
论文
具体任务实施情况:
阅读同年级全学科教材,寻找各学科与科学学科的联系,找到它们之间的切入点。
任务计划
1.九月份阅读一年级全学科教材,重点阅读科学教材。
2.寻找其他学科与科学学科的联系。
3.针对联系点开展教学研究。
实施情况
一年级在实施中存在很大困难,需要教师一步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需要教师手把手的教,每一位学生,老师都要亲自指导。
反思
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全年级的学科间融合的科学知识不多,需要科学教师不断的去挖掘现有的资源。
由于学校在一年级没有购买与之配套的科学实验器材,所以科学课的课堂实验器材不足,全靠教师提供。
3、公开课
【第一学期】
时间
2017.5
地点
多媒体教室
级别
校级
是否电教
是
班级
三
(1)班
课题
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
学
设
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科版科学教材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两大主线并行发展的方式建立了以单元为整体结构的编排理念。
本课题是《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中地球物质部分的内容。
由于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这门课程,教材所选的“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个课题的内容属于第四单元“水和空气”中的第六课。
教材选取这个知识作为三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基于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出发。
学生在学习“空气占据空间”这个课题之前,对“空气”都有了一些感性认识,知道了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很轻、没有颜色,能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证实空气的存在。
学生的这些知识都为本课题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
本课题涉及到的科学知识是空气像固体、液体一样也要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本课题学习是学生对空气这种物质的进一步认识,也是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活动,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第7课空气有重量提供探究方法。
本课题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中,能就看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
本课题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科学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会预测和解释。
学会对比实验,保证实验的公平。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在学习态度上表现课堂上能专心听讲,学会表达、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
对新接触的科学课程兴趣浓厚,具体表现在对开展实验活动特别感兴趣,但往往是在未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探究目的、方法、步骤的情况下急于动手开展探究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先扶着学生、引导引导学习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了解了我们周围有空气的存在,能够把看得见、摸得着的水与空气进行观察比较。
虽然学生对空气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学生多数认为空气是不占据空间的,理由是: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这样的物质是不占据空间的;还有的学生认为教室里有空气,我们还能进来还能在教室里活动,说明空气不占空间。
要解决学生认识上问题,不能靠老师将空气占据空间的这一物质特性直接告诉学生,这一科学知识获得只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才能真正明白空气是能占据空间的,并且占据的这种空气是改变的。
三、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认识到空气像固体、液体一样也要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占据空间是空气存在的证据之一。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空气能占据空间的问题。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师生共同体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过程和方法,活动中学生具有探究的意识。
2.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过程,初步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四、教学重点
在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中,能就看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
五、教学难点
在科学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会预测和解释。
学会对比实验,保证实验的公平.
六、教具准备:
教学DVD课件实验材料(每个小组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每个学生1张评价表、1张记录单、1张维恩图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视频播放:
“乌鸦喝水的动画片”
师:
看到了什么现象?
水位上升了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引导学生有科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
生:
观察动画片讨论交流与表达。
(二)开展分层探究活动
1.探究活动一。
(提出探究问题:
石子能占据水的空间,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
师:
指导学生阅读科学教材。
发放实验器材。
提出实验操作要求:
“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开展实验。
”
生:
在阅读教材在基础上,利用吸管、橡皮泥、瓶子、水,小组合作设计利用空气把水从瓶子中挤出来。
实验后就观察到的水会被挤出的原因进行解释。
2.探究活动二。
(杯底赛纸巾,杯子入水实验。
)
教师提出实验注意事项:
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先预测,并说明理由;再实验,实验后就实验结果进行原因分析。
3.探究活动三。
(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提出实验要求。
播放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课件,给学生示范。
小组成员按要求开展探究实验,实验后用画画的方式或交流自己的想法,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三)科学知识的运用于生活。
师播放课件。
生观看课件,了解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四)总结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具有什么特性?
它能怎么样?
我们了解了探究的哪些方法?
学生开展自我评价。
(五)作业设计完成“水和空气维恩图”的填写
教师提醒学生两个圈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而它们的共同特征则应记入两个圆的交叉部分。
学生独自完成。
(六)板书:
6空气占据空间吗?
(探究问题)
↓
猜想(能不能)
↓
实验验证猜想
↓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空气需要空间)(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变化)
↓
(空气能被压缩或扩张,压缩空气有弹性)
说
课
一、说教材
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这套教材的编写“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为主线,建立了以单元为整体结构的编排理念。
”所选的教学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水和空气”中的第6课。
本节课课型为新授课,学生在学习“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个课之前,对“空气”都有了一些感性认识,知道了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很轻、没有颜色,能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证实空气的存在,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本课的学习也为学生学习第7课空气有重量知识基础。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
对新接触的科学课程兴趣浓厚,具体表现在对开展实验活动特别感兴趣,但往往是在未认真阅读教材,就急于想动手开展探究活动,活动结束后离教学要求的预期目标远,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学会从教材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课前调研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他们对空气虽然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学生多数认为,空气是不占据空间的,理由是: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这样的物质是不占据空间的;还有的学生认为教室里有空气,我们还能进来还能在教室里活动,说明空气不占空间。
要解决学生认识上问题,不能靠老师将空气占据空间的这一物质特性直接告诉学生,只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才能更有说服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分析及学情分析,我拟订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认识空气会占据空间,并且空气占据的空间是可以变化的。
2.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生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师生共同体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过程,初步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中,能就看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
教学难点:
在科学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会预测和解释。
学会对比实验,保证实验的公平。
五、说教学流程
科学学习与其它学科的学习不一样,它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对小学生而言,让他们明确所要探究的科学问题,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是极为重要的。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本课的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我力求充分体现“用好教材、用好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引领学生利用身边在材料开展探究活动”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情景导入——小组合作分层探究——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课堂小组合作评价”。
(一)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乌鸦喝水”课件,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观看“乌鸦喝水”的课件,明白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能将水挤出来,明白一种物质能占据另一种物质的空间。
(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一——猜想空气会占据空间利用身边材料验证猜想
探究问题
空气会不会像石子水一样会占据空间
展开猜想
会
不会
验证猜想
利用身边材料开展探究实验
吸管、矿泉水瓶、水、橡皮泥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从问题引入探究活动。
教师指出“既然石子能占据空间,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个人意见,并鼓励学生猜想。
2.将探究问题抛给学生。
鼓励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利用瓶子、橡皮泥、吸管等,开展小组探究实验活动,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交流表达,体会猜想不一定是正确的,猜想要靠实践来检验,初步形成尊重事实、时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橡皮泥的作用,使学生明白空气如果被密封在一个空间里,不能跑出去,它就会挤占其它物质的空间。
探究活动二——杯子入水,杯底纸巾会不会湿的实验
(1)
探究问题
杯子入水,杯底纸巾会不会湿?
预测与
猜想
会
不会
理由
理由
实验
验证
本次实验所需材料
实验要求
水
玻璃水槽
杯子
纸
杯子倒扣如水,然后慢慢倾斜杯子。
开展实验
观察讨论
交流
看到什么现象
分析原因
有气泡从杯子里冒出,纸湿了。
说明空气跑出,水进入了杯子。
实验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基础上开展探究活动。
进一步体会空气能占据空间,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运用远程课件资源为学生提供演示实验。
在整个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以表格作为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会探究的乐趣,及时对各小组及组员进行评价。
探究活动二——杯子入水,杯底纸巾会不会湿的实验
(2)
探究问题
杯子入水,杯底纸巾会不会湿?
预测与猜想
会
不会
理由
理由
实验
验证
本次实验所需材料
实验要求
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名师 工作室 学员 成长 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