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知识点塔桅部分.docx
- 文档编号:25502334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760.73KB
无线网知识点塔桅部分.docx
《无线网知识点塔桅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网知识点塔桅部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线网知识点塔桅部分
塔桅知识点
1.常用钢塔桅的适用高度
通信钢塔桅的适用高度,是指在既定的负荷要求下,结合通信工艺的要求,钢塔桅所能建设的合理的最大高度。
(当高度超过该理想值后,钢塔桅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所增加成本很大,其性价比极不合理)
钢塔桅的适用高度是钢塔桅选型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不同基站应根据基站的无线覆盖要求科学的确定天线的挂高,并选择合理可行的钢塔桅用于天线悬挂。
钢塔桅除自重以外,风荷载通常是最大的负载,因此,钢塔桅的适用高度首先应考虑建设所在地的风压情况。
(1)立杆
立杆含普通屋面立杆和新建土建房屋面立杆。
通信立杆的高度通常不大于9m,常见的有3m、6m和9m,在基本风压大于0.75kPa及近海地面粗糙度类别为A类的地区,建设9m立杆应有可靠保证,建设前应有专业技术人员对房屋进行安全论证。
(2)挂墙抱杆
挂墙抱杆的悬挂高度及方位由无线专业确定,由土建专业确定可靠的固定点,必要时应参考房屋设计图纸。
(3)地面拉线塔
拉线塔的高度不宜大于40m,拉线桅杆高度不宜大于16m。
基本风压大于0.40kPa的地区高度不宜大于30m;基本风压大于0.60kPa的地区不宜采用拉线塔。
(4)屋面拉线塔
屋面拉线塔的高度除了满足5.3条的要求外,尚应综合考虑房屋的承载能力、屋面的大小、屋面形状及拉锚固定方式、固定位置等因素。
屋面拉线塔高度不宜大于20m(个别有可靠安全措施的站点也不宜大于25m)。
基本风压大于0.35kPa的地区高度不宜大于16m;基本风压大于0.60kPa的地区不宜采用屋面拉线塔。
(5)自立塔
自立塔结构体系稳定,具有较大的刚度,可以建设比较高的铁塔,通信用自立塔高度一般不超过60m。
(6)屋面自立塔
屋面自立塔的高度应结合房屋的承载能力进行考虑。
若房屋原先设计即考虑建屋面塔,则建塔高度不宜超过原设计铁塔高度;若原设计未考虑建屋面塔,应避免在房屋上建塔。
当建塔高度超过原设计塔高或原设计未考虑建屋面塔时,应结合房屋设计图纸进行房屋安全性论证。
对于原设计未考虑建屋面塔的站点,初步勘察规划时铁塔高度不宜大于25m(25m以上屋面塔论证通过的可能性很小),在基本风压大于0.75kPa及近海地面粗糙度类别为A类的地区,不宜大于20m。
(7)单管塔
单管塔塔高不宜大于50m。
基本风压大于0.75kPa及近海地面粗糙度类别为A类的地区,单管塔高度不宜大于40m。
悬挂微波天线的基站不宜采用单管塔。
(8)简易通信杆
简易通信杆是单管塔的一种,其特点是管体上直接设置天线抱杆,不设天线安装平台,适合天线数量少的站点。
因为取消了天线安装平台,为了减少安装及检修人员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另外也便于在一些搬运条件不好的站点使用简易通信杆,其高度不宜超过25m。
(9)三管塔
三管塔根据立面造型可分为直立式三管塔和变坡式三管塔。
直立式三管塔根开小,塔高不宜大于40m。
基本风压大于0.40kPa的地区塔高不宜大于30m;基本风压大于0.60kPa的地区不宜采用直立式三管塔。
变坡式三管塔高度不宜大于50m,基本风压大于0.75kPa及近海地面粗糙度类别为A类的地区,变坡式三管塔高度不宜大于40m。
(10)三角塔
三角塔根开小,塔高不宜大于45m,基本风压大于0.40kPa的地区塔高不宜大于40m,基本风压大于0.50kPa的地区塔高不宜大于35m。
基本风压大于0.60kPa及近海地面粗糙度类别为A类的地区,塔高不宜大于30m。
(11)H型杆
H型杆的主杆可以采用水泥杆制作,也可以采用钢管制作。
前者伸出地面高度通常不大于10m;后者可以视为拉线塔的一种,其高度通常不超过18m。
常用钢塔桅的适用高度建议值
表5.12常用钢塔桅的适用高度建议值
钢塔桅形式
基本风压和地面粗糙度
高度(m)
立杆
≤0.75kPa
≤9
>0.75kPa或地面粗糙度A类
≤6
9m杆应慎用
(房屋结构状况良好的经论证后采用)
地面自立塔
不限制
≤60
屋面自立塔
房屋原设计有考虑铁塔的
塔高按原设计铁塔高度
超过原设计由安全论证确定塔高
房屋原设计未考虑铁塔的
≤0.75kPa
初步规划塔高宜≤25
最终高度由安全论证确定
>0.75kPa或
初步规划塔高宜≤20
地面粗糙度A类
最终高度由安全论证确定
单管塔
≤0.75kPa
≤50
>0.75kPa或地面粗糙度A类
≤40
简易通信杆
≤0.75kPa
≤25
>0.75kPa或地面粗糙度A类
≤20
直立三管塔
≤0.40kPa
≤40
≤0.60kPa
≤30
>0.60kPa
降低塔高、谨慎采用或不采用
变坡三管塔
≤0.75kPa
≤50
>0.75kPa或地面粗糙度A类
≤40
三角塔
≤0.40kPa
≤45
≤0.60kPa
≤40
≤0.80kPa
≤35
>0.80kPa或地面粗糙度A类
降低塔高、谨慎采用或不采用
地面拉线塔
≤0.40kPa
≤40
≤0.60kPa
≤30
>0.60kPa
不宜采用
屋面拉线塔
≤0.35kPa
≤20
≤0.50kPa
≤16
>0.50kPa
不宜采用
(房屋结构状况良好的经论证后采用)
H型杆
≤0.75kPa
≤10(水泥杆)≤18(钢管)
>0.75kPa或地面粗糙度A类
不宜采用
注:
1.地面粗糙度默认为非A类。
2.风荷载除了考虑基本风压和地面粗糙度外,尚应考虑山高的影响,若建设场地位于高山上(山高超过150m),表5.12中的高度应适当降低。
3.以上数值是基于常规的塔型,若减少天线和平台数量,进一步降低铁塔高度(由设计定),则上述条件可适当放宽。
2.常用钢塔桅的选址要求
(1)挂墙抱杆的选址要求
挂墙抱杆应有可靠的固定点,建筑物外围有以下结构构件时方可考虑挂墙抱杆:
混凝土边柱;
高度不小于600mm、宽度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边梁;
厚度不小于240mm的实心砖墙(通常要穿墙,应事先征得业主同意)。
应避免在空心砖墙、墙体材料无法确定的外墙、外观上存在明显破坏的墙体上设置挂墙抱杆。
注:
通常挂墙抱杆仅考虑固定在混凝土边柱上,边梁或砖墙一般不建议采用。
(2)屋面立杆的选址要求
建设屋面立杆对建筑物的要求:
立杆所处屋面应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面板不应采用预制板;
房屋结构现状良好,外观上无明显缺陷;
立杆应置于框架柱顶、框架梁端或落地承重墙上,避免置于外挑承重构件上;
立杆位置应有足够的建设空间,应避开屋面管线或屋面原有构筑物的支撑构架(如屋面广告牌);
屋面结构情况不明确,屋面堆载复杂的站点不宜建立杆(特别是9米杆)。
立杆的常见布置方式
(3)新建土建房屋面立杆(土建机房)的选址要求
新建土建房立杆的站点建设场地应能满足机房的建设要求,机房设计时应考虑到屋面立杆的承重和连接要求。
此类站点通常建在山头,应避免在四周边坡较陡(>60度)、边坡不稳定的场地上建站,最小场地宽度应保证机房外墙边离开坡顶边不小于3m(理想条件为基础外边缘距离坡顶边不小于3m)。
当场地宽度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降坡、平整场地等措施,设计上宜采用整体性好的基础方案。
新建土建机房场地示意图
(4)屋面自立塔的选址要求
屋面自立塔塔脚作用力大,对建筑物承载能力要求高,安全论证(包括收集图纸资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建屋面自立塔宜选取具有较高承载能力余量的建筑物,提高安全论证通过率,避免不必要的安全论证影响网络建设整体进度:
房屋的结构现状良好,外观上无明显缺陷。
年代久远(建成年限超过15年)、结构现状差、主体结构有明显裂缝、渗漏的房屋规划时不应考虑建自立塔。
房屋宜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筒体结构),装配式结构、砖混结构的房屋规划时不宜考虑建屋面塔。
房屋的框架柱(或其它竖向承重构件)应有较大尺寸可以安装铁塔的基础骨架,框架柱边长宜≥400mm。
房屋应有完整的建筑、结构图纸,可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全论证。
(5)屋面拉线塔的选址要求
建设屋面拉线塔对房屋的要求:
房屋的结构现状良好,外观上无明显缺陷。
年代久远(建成年限超过20年)、结构现状差、主体结构有明显裂缝、渗漏的房屋规划时不应考虑建拉线塔。
拉线塔所处屋面应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面板不宜采用预制板。
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应大于65°,屋面应有足够的宽度可供拉线拉开。
拉锚处到塔脚的水平距离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拉锚或拉锚基础到塔脚的最小水平距离
最小水
平距离
屋面(或地面)塔高H(m)
地面塔高H(m)
10
12
16
20
25
30
40
L1
4
5
7
9
11
13
17
L2
L1-h2/2
L3
L1+h3/2
屋面(地面)拉线塔塔架立面示意图
屋面拉线塔常见的平面布置方式
拉线塔应置于框架柱顶、框架梁端、落地承重墙顶或其它经过专业技术人员认可的承重构件上,避免建在外挑承重构件上。
建塔位置应避开屋面管线及原有构筑物。
屋面结构情况不明确,屋面堆载复杂的站点不宜建屋面拉线塔。
(6)地面拉线塔的选址要求
地面拉线塔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应大于65°,拉锚基础到塔脚的最小水平距离可参考表7.6的要求。
地面拉线塔的平面布置方式可参考下图:
地面拉线塔常见的平面布置方式图
(拉线塔横截面多为三角形和四边形,上图为四边形塔架)
地面拉线塔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场地上,并有足够的场地宽度可供拉线展开,其征地面积可参考下表:
地面拉线塔的征地面积
塔高(m)
20
25
30
35
40
征地宽度B(m)
13.5
16
19
23
25
全面征地面积(m2)
184
256
361
529
625
注:
1.地面拉线塔征地通常仅征小部分面积,即中心塔架基础(用地约4m2)和拉锚基础(每个用地约13m2);
2.因为地形的不同,拉锚基础到塔脚的距离有所不同,征地宽度B应根据拉锚基础至塔脚的距离进行调整。
除征地要求外,拉线塔选址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若拉线塔建于山头,要求中心塔架基础边缘距离边坡顶边不小于3m,即场地平整后宽度应不小于7m。
若拉锚基础建于山坡上,要求山坡的坡度不宜大于45°,且植被发育良好,地质结构稳定。
拉线宜避免跨越公路两侧,须跨越公路时应注意拉线离地高度不得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拉线跨越光缆线路架设时须离开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得影响光缆线路的安全。
拉线塔塔身及拉线与邻近电线的净距离应满足通信工艺及铁塔安装的最低要求,一般要求离低压电线不小于5m,高压电线不小于15m。
(7)地面自立塔的选址要求
地面自立塔可以根据需要建为房边塔、落地房上塔和房上塔,一般塔高≥40m时才考虑建落地房上塔。
建设地面自立塔所需场地的大小取决于塔脚根开大小、基础形式、场地地形和周边环境,通常采用桩基时需要的场地比浅基小。
另外,考虑到基础施工时可能需要放坡开挖和临时堆土,征地时不宜太紧凑,否则设计时基础选型可能会受限并影响后期基础的施工。
自立塔的根开大小见下表。
自立塔的根开和征地宽度
塔高
根开A(m)
最小征地宽度B1
理想征地宽度B2
山头站点考虑边坡稳定的场地最小宽度B3
桩基础
浅基础
20m
4×4
8m
10m
11.5m
13m
25m
4.5×4.5
8.5m
10.5m
12m
14m
30m
5×5
9m
11m
12.5m
15m
35m
6×6
10m
12m
13.5m
16m
40m
7×7
11m
13m
14.5m
17m
45m
7.5×7.5
11.5m
13.5m
15m
17.5m
50m
8×8
12m
14m
15.5m
18m
注:
表中自立塔根开是设计常用值,个别站点须根据风压、场地地形地貌等条件进行调整。
表中征地面积不考虑机房的占地面积,适用于房上塔和落地房上塔(场地平面布置可参考下图)。
房上塔和落地房上塔场地示意图
(通常塔高≥40m方可建塔肚房)
房边塔的征地应考虑机房的大小以及机房与铁塔的相对位置,场地平面布置可参考下图。
房边塔场地示意图
除征地要求外,地面自立塔选址尚应注意以下问题:
若铁塔建于山头,要求塔基外边缘距山坡顶边不小于3m,山坡坡度不宜太陡(≤60°),且植被发育良好,地质结构稳定,如下图所示:
山头站点地面自立塔场地示意图
塔基外边缘距邻近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外边缘、河道、水塘等不宜小于3m;当原有机房体量较小时,新建铁塔基础外边缘距原有机房基础外边缘也不宜小于2.5m。
塔身外边缘与邻近的电线的净距离应满足通信工艺及铁塔安装的最低要求,一般要求离低压电线不小于5m,高压电线不小于15m。
(8)单管塔的选址要求
单管塔(仅房边塔)本身占地不大(2m2左右),建设单管塔所需场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基础形式,采用单桩基础时需要的场地比多桩基础小,少数情况会考虑圆形独立基础或带圆形承台的岩锚基础,所需场地大小与多桩基础相近。
单管塔的征地宽度
基础形式
平地最小征地宽度
山头站点考虑边坡稳定的场地最小宽度B3
单桩
5m(B1)
8m
多桩或浅基
8m(B2)
10m
注:
山头站点通常地质情况较好,绝大多数站点可采用单桩基础。
由上表可知,单管塔的理想征地宽度B2为8m,最小征地宽度B1为5m。
单管塔均为房边塔,征地时除了铁塔,尚应考虑机房的大小以及机房与铁塔的相对位置。
单管塔平面布置可参考下图:
单管塔场地示意图
除征地要求外,单管塔选址尚应注意以下问题:
由于单管塔塔段长,重量大,对运输及安装条件要求较严格,因此建塔场地宜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大车能到达现场,尽量避免建于山上。
若单管塔建于山上(满足运输及安装条件),拟征场地平整后宽度应不小于8m,且塔基外边缘距山坡顶边不小于3m,山坡坡度不宜太陡(宜≤60°),且植被发育良好,地质结构稳定,如下图所示:
山头站点单管塔场地示意图
塔基外边缘距邻近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外边缘、河道、水塘等不宜小于3m;当原有机房体量较小时,新建铁塔基础外边缘距原有机房基础外边缘也不宜小于2.5m。
单管塔与邻近的电线的净距离应满足通信工艺及铁塔安装的最低要求,一般要求离低压电线不小于5m,高压电线不小于15m。
(9)三管(角)塔的选址要求
建设三管(角)塔所需场地的大小取决于塔脚根开大小、基础形式、场地地形和周边环境,常见的基础形式有桩基、桩筏基、筏基(需要的场地面积从小到大)。
另外,考虑到基础施工时可能需要放坡开挖和临时堆土,征地时不宜太紧凑,否则设计时基础选型可能会受限并影响后期基础的施工。
三管(角)塔的根开和征地宽度
塔型
塔高H
根开A
最小征地宽度B1
理想征地宽度B2
山头站点考虑边坡稳定的场地最小宽度B3
桩基础
浅基础
直立式三管塔
30m~40m
2.5m~3m
7m
9.5m
10.5m
12.5m
变坡式三管塔和三角塔
30m
3m
7m
9.5m
10.5m
12.5m
35m
3.5m
7.5m
10m
11m
13m
40m
4m
8m
10.5m
11.5m
13.5m
45m
4.5m
8.5m
11m
12m
14m
50m
5m
9m
11.5m
12.5m
14.5m
注:
表中三管(角)塔根开是设计常用值,个别站点须根据风压、场地地形地貌等条件进行调整。
三管(角)塔通常为房边塔,征地时除了铁塔,尚应考虑机房的大小以及机房与铁塔的相对位置。
三管(角)塔平面布置可参考下图:
三管塔和三角塔场地示意图
三管塔和三角塔因根开小,塔脚内力大,塔基宜优先考虑经济性较好的桩基方案,同时可减少征地面积。
除征地要求外,三管(角)塔选址尚应注意以下问题:
若铁塔建于山头,要求塔基外边缘距山坡顶边不小于3m,山坡坡度不宜太陡(≤60°),且植被发育良好,地质结构稳定,如下图所示。
山头站点三管塔场地示意图
塔基外边缘距邻近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外边缘、河道、水塘等不宜小于3m;当原有机房体量较小时,新建铁塔基础外边缘距原有机房基础外边缘也不宜小于2.5m。
铁塔与邻近的电线的距离应满足通信工艺及铁塔安装的最低要求,一般要求离低压电线不小于5m,高压电线不小于15m。
(10)H型杆的选址要求
H型杆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应小于65°,拟征场地应有足够的宽度可供拉线展开。
H型杆的平面布置可参考下图,平面布置参数见下表:
H型杆的征地面积
H型杆伸出地面高度(m)
8
10
平面布置参数(m)
A
A2
L2
A
A2
L2
2.3
2.3
3.8
2.3
4.1
5.5
征地大小L×B(m)
10.6×6.3
14×7.1
全面征地面积(m2)
67
100
注:
1、8m和10m高H型杆的水泥杆长度分别为10m和12m;
2、条件允许时,征地可仅征水泥杆基础面积(每个用地约4m2),拉锚基础可不用征地,仅作青苗赔偿,从而大幅度减少征地面积;
3、L1、L2、A2应根据山高、风压、地形进行调整,征地大小应相应调整。
H型杆常见的平面布置方式
除征地要求外,拉线塔选址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若H型杆建于山上,要求水泥杆基础外边缘距离边坡顶边不小于3m即即平整后场地宽度应不小于7m×10m。
若拉锚基础建于山坡上,要求山坡的坡度不宜大于45°,且植被发育良好,地质结构稳定。
H型杆杆身及拉线与邻近电线的净距离应满足通信工艺及H型杆安装的最低要求,一般要求离低压电线不小于5m,高压电线不小于15m。
3.防雷接地工程的一般要求
(1)钢塔桅防雷接地工程应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5098-2005)的要求进行设计。
(2)钢塔桅防雷接地工程中常用的防雷接地引下线和水平接地体为-4X40扁钢,垂直接地体为L50X5角钢或φ50X5钢管。
接地装置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对于需要在现场施焊的构件,应采取热喷涂锌、铝、复合涂层或涂富锌涂层等修复措施,地面以下可涂沥青防腐。
(3)接地装置安装后应测量其接地电阻值,测试不合格的应采取其它措施。
(4)接地体之间的搭接长度:
扁钢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两倍(当宽度不同时以宽的为准),且最少三面焊接;圆钢接地线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10倍(当直径不同时以大的为准),且两面焊接。
焊接处不应有夹渣咬边气孔及未焊透。
(5)防雷接地工程中所使用的产品均应符合国家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或采用经国家认证合格的产品。
4.地面钢塔桅防雷接地对场地的要求
地面钢塔桅选址时应注意场地的土壤和水源条件对铁塔地网的影响。
通常平原站点表层土壤厚度大,地下水丰富,防雷接地条件较好。
山头站点表层土壤较薄,地面下较浅处即为风化岩,防雷接地条件差,地网施工时接地体须延伸更大的范围,因此选址时应注意观察场地环境,建塔位置宜靠近水源,场地周围植被发育良好(植被发育良好通常意味着土壤的含水率较高)。
5.地面钢塔桅防雷接地一般做法
基站地质钻探报告应提供土壤电阻率参数以便进行防雷接地设计,当无场地地质资料时,可参考情况相似的基站的做法。
地面钢塔桅通常利用塔基作为自然接地体,基础内钢筋与塔体或避雷引下线(或引出线)用扁钢焊接,水平接地体与基础内钢筋焊接,垂直接地体与水平接地体焊接。
水平接地体与垂直接地体的分布范围取决与场地地质情况(土壤电阻率)。
水平接地体与垂直接地体的间距通常为5m,场地受限制时该距离可适当减小。
所有接地体埋置深度不小于800mm。
接地网应设置接地测试端子(埋深约500mm)供接地测试。
铁塔接地网与机房(若有)应用接地扁钢至少三处焊接连通。
接地网施工结束后若经测试未达到要求的,应增打接地体。
当受场地限制增打接地体仍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用降阻剂或采取其它措施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6.地面钢塔桅的适用性和塔型比较
(1)新建土建机房屋面立杆的适用性
适用性分析:
立杆属于小型钢塔桅,它适合场地周围空旷无遮挡、天线挂高不高(包括机房高度通常不超过12m)的站点,比如山头上的站点,有一大部分无须建铁塔即可满足覆盖要求。
另外,机房对建设场地的要求远比铁塔低,因此,新建土建机房屋面立杆在很多场地狭小的山头站点中采用。
适用基站类型:
场地周围空旷无遮挡、天线挂高不高的站点,尤其是场地相对较为狭小的山头站点。
(2)H型杆的适用性
适用性分析:
H型杆适合天线挂高在10m以下的微基站,这类站点设备少,由H型杆提供了搁置设备的平台,从而节省了机房的建设费用。
适用基站类型:
天线挂高在10m以下的微基站,设备少,无须建机房。
(3)地面拉线塔的适用性
适用性分析:
地面拉线塔的优点是塔身、基础造价低以及较大的适用高度,缺点是占地范围大,稳定性较其它自立式铁塔差。
因此,地面拉线塔适合于低风压地区(基本风压≤0.45kPa),征地成本低的站点。
适用基站类型:
风压低、征地成本低的站点,场地较为平坦开阔。
(4)自立塔、单管塔、三角塔、三管塔的适用性
适用性分析:
自立塔、单管塔、三角塔和三管塔都属于大型钢塔桅,都具有适用高度高、可靠度高的优点。
在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几种塔型都可以采用。
基站建设时,应根据几种塔型不同的特点,从实际的建设条件出发采用合理的塔型:
1)经济性:
基站建设时应考虑建塔的总体成本,除铁塔的直接造价外,主要为征地费用以及为满足建塔场地要求而实施的场地工程(如护坡挡土墙、削坡降坡、挖填方等)。
从表10.2可以看出,自立塔、单管塔、三角塔的基础和塔身总的直接造价大致在同一水平,三角塔则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优势。
征地成本根据四种塔型征地面积从高到低通常为房边(自立)塔——三管(三角)塔——单管塔,当场地面积较为紧张时,应避免采用占地大的塔型,避免额外的征地费用和场地工程费用。
房上塔和落地房上塔由于机房和铁塔共用场地,可能出现征地面积另外三种塔型小的情形。
2)安全可靠性:
塔架结构刚度,抗风、抗水平变形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自立塔——三管塔——三角塔——单管塔,安全可靠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自立塔——三管塔——单管塔——三角塔,三角塔由于上述2.5条的原因,需要通过更多的工程实践检验其安全可靠性,建议在沿海高风压地区采用三角塔时应采取谨慎的态度。
当塔高较高时(≥45m),可以优先采用自立塔,其次为三管塔。
3)其它特性:
建站速度从快到慢通常为单管塔——三管(角)塔——自立塔。
单管塔和直立式三管塔相对较为美观,对铁塔美观有要求的站点可以优先考虑。
7.铁塔选型建议:
1)铁塔选型总体思路参照下图进行。
2)场地道路条件差,搬运困难的站点,优先选择自立塔或三管(角)塔。
3)场地小,征地成本或附加场地工程费用高的站点,优先选择单管塔或三管(角)塔。
如在已有接入点机房边新增铁塔,这类站点围墙内场地通常不大,单管塔和三管(角)塔更容易适应场地条件的要求。
4)山头场地狭小运输条件差的站点,优先选择三管(角)塔;拟建塔较低时(≤25m),可以根据基站情况选择经过特别设计的简易通信杆。
5)内陆中低风压地区(≤0.60kPa),可以优先选择三角塔,拟建塔较低时(≤25m),可以根据基站实际情况选择简易通信杆。
6)沿海高风压地区,特别是地面粗糙度为A类地区,拟建塔较高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线 知识点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