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太平中学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自学能力培养材料分析专项训练.docx
- 文档编号:25498144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820.03KB
山东省临沂太平中学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自学能力培养材料分析专项训练.docx
《山东省临沂太平中学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自学能力培养材料分析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太平中学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自学能力培养材料分析专项训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太平中学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自学能力培养材料分析专项训练
山东省临沂太平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自学能力培养材料分析专项训练测试题(含答案)
1.图示学习法是我们在学习历史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历史事件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有更直观的了解。
下面是小明在学习《民族政权并立的代》这一课的知识时所绘制的示意图,请你结合此示意图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1)根据示意图和所学的内容,请将下列一段对此示意图的简介补充完整。
北宋结束了A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与辽和西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与辽和西夏处于并立状态。
后B灭辽,并南下灭亡北宋。
1127年,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登基称帝,后定都,史称南宋。
(2)依据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辽与北宋的和议、B政权与南宋之间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
(3)结合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人自宋后少名桧我至坟前愧姓秦。
——秦观
材料二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材料三岳飞追击金兵时曾路过靖江他看着跟随部队行进的依依不舍的江南百姓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说道“大家就在这里安顿下来吧将来必定是鱼米之乡。
”并脱下身上的战袍送给百姓。
后来人们在当地建造了岳王庙并改地名为生祠。
——《泰州地方志》
(1)对联中所指的“忠骨”是谁的遗骨?
“佞臣”指谁?
(2)“靖康耻,犹未雪”中“靖康耻”指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一与材料三的诗句和祠堂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信息窗口题:
(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
图1图2
(1)请你填出图1,图2空格部分政权名称:
①②③④⑤⑥
(2)图1、图2政权都是通过议和实现和平相处的,请你做出评价?
4.看图说史:
请回答:
(1)上图中的人物是谁?
他生活在哪个朝代?
(2)他领导的军队被称为什么?
曾在什么地方大败敌军?
(3)他领导的军队“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说明他的军队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4)“文成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体现了他怎样的优秀品格?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
“自古兼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兼依朕如父母。
”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
和。
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
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他也因此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什么?
(2)材料二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请说出辽、西夏、金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3)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始于哪一朝代?
管辖的机构是什么?
6.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
粮食作物
南方①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复种技术得到推广,出现拔秧工具快马
经济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②树;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手工业
纺织业
四川、③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棉纺织工具改进和棉丝织品品种增加
制瓷业
众多名窑;瓷都①南宋制瓷业中心在⑤
造船业
广州、⑥明州的造船业世界领先;世界最早的船坞;指南针技术的应用
商业
都市商贸
大都市⑦和杭州;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等各类商贸区出现
海外商贸
闻名于世的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国扩大;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⑧
材料二苏湖热,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
农业技术更新,优良品种增多,这些都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经济作物在南方的种植与推广、南方地区性市场的扩大等使得南方的经济地位远远超过了北方。
航运业促进了港口堿市的繁荣与市镇的兴起,促使人口向城镇转移,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促进了区域性市场的形成。
这种情况,是当时北方所不能比的。
两宋重视海外贸易,北宋对外贸易口岸收入约占国库收入的1/60,南宋的收入更是大多依赖于此。
——以上均摘编自教参
(1)请将材料一中的数字部分补充上相应的内容。
(2)材料二表明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重大变化的原因。
(3)为什么说到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请结合材料三予以分析总结。
7.两宋时期,是我国继隋唐经济繁荣之后出现的又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1)材料中图一是在泉州出土的宋代商船。
北宋在哪里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图二是精美的宋代瓷器。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哪个地方?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在黏土做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出单字,再用火烧硬,成为陶宇。
排版时,在铁板上放置一个铁框,将陶宇排满铁框为一版。
一版印刷的同时,可以排另一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后,陶字拆下可再用,所以称为活字。
(3)材料三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重大发明?
它的发明者是谁?
材料四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4)材料四中培根提到的“这三种东西”都是唐宋时期发明的,其中“第三种”指什么?
它的发明有何重大意义?
(5)从宋朝的发展来看,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经济繁荣。
你认为促使宋朝呈现出这种局面在文化方面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8.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语曰:
“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反映了从西汉至北宋,我国人口户数发展有哪些变化?
(2)材料二的谚语反映了什么现象?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这一变化何时开始?
何时完成?
(4)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
材料二:
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
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
材料四:
……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需要另一种货币方便流通……于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根据材料一、二的描述,分析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中的“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出现说明了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3)材料四中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
它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出现在什么地方?
1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1)小明同学选用以上四幅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该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2)材料一中图3“交子”是出现于何时何地的纸币?
材料二:
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
材料三:
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市舶:
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
亦指海外贸易。
)
(3)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11.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南移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三:
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材料的表格反映了西汉以来人口(户)数的变化,根据数据变化说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
这时的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什么流城转移至么流域?
(2)材料二的谚语表明哪一地区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故“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如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无任官和诠调权;在财政方面,行省只是充当了朝廷集中财赋的工具,行省还有义务遵照朝廷的命令,额外提供钱谷,以弥补中央财赋支出的不足;在军事方面,行省不能独立行使军权,军权掌握在中央的枢密院;在司法方面,朝廷也对行省制定了严格的规则典制,不能逾越。
材料二:
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本地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请回答:
(1)材料一叙述了行省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叙述?
(2)材料二中叙述“行省划分”的目的和基本方法是什么?
这样划分有何意义?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统一全国的政权。
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注意农业生产,多次下诏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根据材料归纳元朝的统治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二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材料中“遂一天下”是指什么?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那么,元朝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了什么制度?
此制度有什么积极影响?
(3)图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的是现在的哪一地区?
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4)“琉球”指现在的哪一地区?
元朝设立什么机构管理?
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餐馆、剧院、酒肆、林立,娱乐场所纷纷涌现,算命、杂耍、设棋局、演杂技、演木偶戏的各类人等充斥其间。
——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中描述的场所在宋元时期的名称,和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的名称。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娱乐场所服务的主要阶层。
材料二元代对中国艺术最主要的贡献是戏曲,元代戏曲家将诗词与歌舞戏剧相结合,创造了一种类似于歌剧的新剧种。
——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剧种”的文学表现形式和特点。
材料三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提出了一套读书理论,他认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
——王国维《人间词话》
(4)根据材料三,指出擅长这种文学体裁,且风格委婉、细腻、清秀的宋元时期文学家。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师(指海上船只航行的管理、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白天)则观日,阴晦(指阴天)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可谈》
材料二: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
昼夜守视惟谨(谨慎),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你从材料一、二中可以分别获得什么信息?
(2)指南针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参考答案
1.
(1)五代十国,金,赵构,临安
(2)澶渊之盟,郾城大战。
(3)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不能发动战争,战争不利于国家管理。
2.
(1)岳飞;秦桧
(2)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3)人们对岳飞抗金的崇敬,对秦桧之流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的愤慨.
3.
(1)①辽②西夏③北宋
④金⑤西夏⑥南宋
(2)对北宋来说,议和都送给对方岁币,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加重人民的负担;但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有积极作用,它结束了战争,使双方边境处于和平稳定的状态,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统一。
4.
(1)岳飞,南宋;
(2)“岳家军”,郾城;
(3)纪律严明(或军纪严明);
(4)廉洁正直,精忠报国。
5.
(1)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2)有战有和,和为主流辽---契丹西夏---党项族金---女真
(3)元朝宣政院
6.
(1)①水稻;②茶;③江浙;④景德镇;⑤江南;⑥泉州;⑦开封;⑧交子。
(2)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
②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③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
④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3)农业等的发展使得南方经济地位远远超过了北方;航运业及港口城市的发展北方无可比拟;南方的海外贸易是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
7.
(1)东京郊外;景德镇
(2)变化:
经济重心南移(或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原因:
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3)活字印刷术毕昇
(4)指南针;意义:
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5)因素: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形成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8.
(1)增长迅速
(2)经济重心南移
(3)经济重心南移,国家收入主要来源于南方,隋唐朝时期,南宋完成
(4)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
北方农民大量迁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南方自然生产条件优越
9.
(1)主要原因:
北方战乱,南方处于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大量劳动力;南方气候温和、环境优越。
(任意两点)
(2)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3)交子;北宋;四川地区。
10.
(1)A
(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3)市舶司;原因:
政府的鼓励,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使用等
11.
(1)南宋(或两宋、宋朝);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2)太湖流域。
(3)南方地区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统治者的重视等。
12.
(1)行省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
人事权方面、财政方面、军事方面、司法方面。
(2)目的:
中央军事控制。
基本方法是犬牙交错。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13.元朝的统治政策: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行省制度;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劝课农桑,兴修水利;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
元朝统一的意义:
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4.
(1)元朝统一全国。
(2)行省制度;有利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元朝的统治;是我国省级行政机构的雏形。
(答出1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得分)
(3)西藏;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4)台湾;澎湖巡检司;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15.
(1)瓦子;勾栏
(2)市民阶层
(3)元杂剧将诗词与歌舞戏剧相结合
(4)李清照
16.
(1)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其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南宋时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
(2)阿拉伯人.
(3)因果关系,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宋代航海事业与海外贸易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临沂 太平 中学 学年度 下学 年级 历史 下册 第二 单元 自学能力 培养 材料 分析 专项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