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内容.docx
- 文档编号:25492196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2KB
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内容.docx
《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内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内容
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内容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多层工业及民用建筑现浇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绑扎工程。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钢筋:
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
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
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成型钢筋:
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尺寸、形状、数量,并应有加工出厂合格证。
2.1.3铁丝:
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2.1.4垫块:
用水泥砂浆制成,50mm见方,厚度同保护层,破块内预埋20~22号火烧丝。
或用塑料卡、拉筋、支撑筋。
2.1.5主要机具:
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作业条件:
2.2.1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
2.2.2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2.2.3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2.2.4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
2.2.5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
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蚀、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2.2.6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有松散不实之处,要剔除并清理干净。
2.2.7模板安装完并办理预检,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
2.2.8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2.2.9根据设计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3.1绑柱子钢筋:
3.1.1工艺流程:
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3.1.2套柱箍筋: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
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角。
3.1.3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
柱子主筋立起之后,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应按表4-10(略)采用。
2.当螺纹钢筋直径≤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按表中数值减少5d采用。
3.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均不小于300mm.绑扎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
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到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
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当采用焊接接头时,从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有接头钢筋面积占钢筋总面积百分率:
受拉区不宜超过50%;受压区不限制。
3.1.4画箍筋间距线:
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3.1.5柱箍筋绑扎
3.1.5.1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如图4-19(略)。
3.1.5.2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3.1.5.3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见图4-20(略)。
3.1.5.4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见图4-21(略)。
如箍筋采用90°搭接,搭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小于5d.
3.1.5.5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见图4-22(略)。
3.1.5.6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筋外皮为25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
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3.2绑剪力墙钢筋:
3.2.1工艺流程:
立2~4根竖筋→画水平障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筋→绑其余横竖筋
3.2.2立2~4根竖筋:
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
横筋在竖筋里面或外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3.2.3竖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处需绑3根水平筋,其搭接长度及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按表4-11(略)施工。
3.2.4剪力墙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钢筋外皮绑扎垫块或用塑料卡。
3.2.5剪刀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如先浇筑柱混凝土后绑剪刀墙筋时,柱内要预留连接筋或柱内预埋铁件,待柱拆模绑墙筋时作为连接用。
其预留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的规定。
3.2.6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联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3.2.7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搭接处绑一道横筋定位,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看管,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3.3梁钢筋绑扎:
3.3.1工艺流程:
模内绑扎: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模外绑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
画箍盘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3.3.2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3.3.3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问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3.3.4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3.3.5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如图4-23(略)。
3.3.6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
3.3.7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
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3.3.8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3.3.9梁筋的搭接:
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
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
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
3.4板钢筋绑扎:
3.4.1工艺流程: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短钢筋
3.4.2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3.4.3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
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3.4.4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3.4.5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图4-24)(略)或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
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
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3.4.6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mm,钢筋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前面所述梁相同。
3.5楼梯钢筋绑扎:
3.5.1工艺流程:
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
3.5.2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3.5.3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
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
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3.5.4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
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4.1保证项目:
4.1.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
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
4.l.3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4钢筋对焊接头的机械性能结果,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
4.2基本项目:
4.2.1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户。
4.2.2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4.2.3箍筋的间距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有抗震要求时,弯钩角度为135°,弯钩平直长度为10d.
4.2.4钢筋对焊接头,Ⅰ、Ⅱ、Ⅲ级钢筋无烧伤和横向裂纹,焊包均匀。
对焊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对焊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rnm.
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12(略)。
5.1柱子钢筋绑扎后,不准踩踏。
5.2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
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置的正确性。
5.3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
5.4钢模板内面涂隔离剂时不要污染钢筋。
5.5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6.1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
6.2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
配制箍筋时应按内皮尺寸计算。
6.3梁、柱核心区箍筋应加密,熟悉图纸按要求施工。
6.4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6.5梁主筋进支座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弯起钢筋位置应准确。
6.6板的弯起钢筋和负弯矩钢筋位置应准确,施工时不应踩到下面。
6.7绑板的钢筋时用尺杆划线,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
6.8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3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
层高超过4m时,搭架子进行绑扎,并采取措施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
6.9在钢筋配料加工时要注意,端头有对焊接头时,要避开搭接范围,防止绑扎接头内混入对焊接头。
3.1工艺流程:
3.1.1簿型小规格块材(边长小于40mm)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抹底层砂浆→弹线分析→排块材→浸块材→镶贴块材→表面勾缝与擦缝
3.1.2大规格块材(边长大于40mm)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钻孔、剔槽→穿铜丝或镀锌丝与块材固定→绑扎、固定钢筋网→吊垂直、找规矩弹线→安装大理石、磨光花岗石或预制水磨石→分层灌浆→擦缝
3.2薄型小规格块材(一般厚度10mm以下):
边长小于40mm,可采用粘贴方法。
3.2.1进行基层处理和吊垂直、套方、找规矩,其他可参见镶贴面砖施工要点有关部分。
要注意同一墙面不得有一排以上的非整砖,并应将其镶贴在较隐蔽的部位。
3.2.2在基层湿润的情况下,先刷107胶素水泥浆一道(内掺水重10%的107胶),随刷随打底;底灰采用1∶3水泥砂浆,厚度约12mm.,分二遍操作,第一遍约5mm,第二遍约7mm,待底灰压实刮平后,将底子灰表面划毛。
3.2.3待底子灰凝固后便可进行分块弹线,随即将已湿润的块材抹上厚度为2~3mm的素水泥浆,内掺水重20%的107胶进行镶贴(也可以用胶粉),用木锤轻敲,用靠尺找平找直。
3.3大规格块材:
边长大于40mm,镶贴高度超过1m时,可采用安装方法。
3.3.1钻孔、剔槽:
安装前先将饰面板按照设计要求用台钻打眼,事先应钉木架使钻头直对板材上端面,在每块板的上、下两个面打眼,孔位打在距板宽的两端1/4处,每个面各打两个眼,孔径为5mm,深度为12mm,孔位距石板背面以8mm为宜(指钻孔中心)。
如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板材宽度较大时,可以增加孔数。
钻孔后用金钢錾子把石板背面的孔壁轻轻剔一道槽,深5mm左右,连同孔服形成象鼻眼,以备埋卧铜丝之用(图9-6)(略)。
若饰面板规格较大,特别是预制水磨石和磨光花岗石板,如下端不好控绑镀锌铅丝或铜丝时,亦可在未镶贴饰面板的一侧,采用手提轻便小薄砂轮(4~5mm),按规定在板高的1/4处上、下各开一槽(槽长约3~4mm,槽深约12mm与饰面板背面打通,竖槽一般居中,亦可偏外,但以不损坏外饰面和不反碱为宜),可将镀锌铅丝或铜丝卧入槽内,便可拴绑与钢筋网固定。
此法亦可直接在镶贴现场做。
3.3.2穿钢丝或镀锌铅丝:
把备好的铜丝或镀锌铅丝剪成长20cm左右,一端用木楔粘环氧树脂将铜丝或镀锌铅丝模进孔内固定牢固,另一端将铜丝或镀锌铅丝顺孔槽弯曲并卧入槽内,使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网石板上、下端面没有铜丝或镀锌铅丝突出,以便和相邻石板接缝严密。
3.3.3绑扎钢筋网:
首先剔出墙上的预埋筋,把墙面镶贴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的部位清扫干净。
先绑扎一道竖向φ6钢筋,并把绑好的竖筋用预埋筋弯压于墙面。
横向钢筋为绑扎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板材所用,如板材高度为60cm时,第一道横筋在地面以上10cm处与主筋绑牢,用作绑扎第一层板材的下口固定铜丝或镀锌铝丝。
第二道横筋绑在50cm水平线上7~8cm,比石板上口低2~3cm处,用于绑扎第一层石板上口固定铜丝或镀锌铅丝,再往上每60cm绑一道横筋即可。
3.3.4弹线:
首先将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的墙面、柱面和门窗套用大线坠从上至下找出垂直(高层应用经纬仪找垂直)。
应考虑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板材厚度、灌注砂浆的空隙和钢筋网所占尺寸,一般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外皮距结构面的厚度应以5~7cm为宜。
找出垂直后,在地面上顺墙弹出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板等外廓尺寸线(柱面和门窗套等同)。
此线即为第一层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等的安装基准线。
编好号的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板等在弹好的基准线上画出就位线,每块留1mm缝隙(如设计要求拉开缝,则按设计规定留出缝隙)。
3.3.5安装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
按部位取石板并舒直铜丝或镀锌铅丝,将石板就位,石板上口外仰,右手伸入石板背面,把石板下口铜丝或镀锌铅丝绑扎在横筋上。
绑时不要太紧可留余量,只要把铜丝或镀锌铅丝和横筋栓牢即可(灌浆后即会锚固),把石板竖起,便可绑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板上口铜丝或镀锌铅丝,并用木楔子垫稳,块材与基层间的缝隙(即灌浆厚度)一般为30~50mm.用靠尺板检查调整木楔,再拴紧铜丝或镀锌铅丝,依次向另一方进行。
柱面可按顺时针方向安装,一般先从正面开始。
第一层安装完毕再用靠尺板找垂直,水平尺找平整,方尺找阴阳角方正,在安装石板时如灰现石板规格不准确或石板之间的空隙不符,应用铅皮垫牢,使石板之间缝隙均匀一致,并保持第一层石板上口的平直。
找完垂直、平整、方正后,用碗调制熟石膏,把调成粥状的石膏贴在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板上下之间,使这二层石板结成一整体,木楔处亦可粘贴石膏,再用靠尺板检查有无变形,等石膏硬化后方可灌浆(如设计有嵌缝塑料软管者,应在灌浆前塞放好)。
3.3.6灌浆:
把配合比为1∶2.5水泥砂浆放入半截大桶加水调成粥状(稠度一般为8~12cm),用铁簸箕舀浆徐徐倒入,注意不要碰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板,边灌边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石板面使灌入砂浆排气。
第一层浇灌高度为15cm,不能超过石板高度的1/3;第一层灌浆很重要,因要锚固石板的下口铜丝又要固定石板,所以要轻轻操作,防止碰撞和猛灌。
如发生石板外移错动,应立即拆除重新安装。
第一次灌入15cm后停l~2h,等砂浆初凝,此时应检查是否有移动,再进行第二层灌浆,灌浆高度一般为20~30cm,待初凝后再继续灌浆。
第三层灌浆至低于板上口5~10cm处为止。
3.3.7擦缝:
全部石板安装完毕后,清除所有石膏和余浆痕迹,用麻布擦洗干净,并按石板颜色调制色浆嵌缝,边嵌边擦干净,使缝隙密实、均匀、干净、颜色一致。
3.3.8柱子贴面:
安装柱面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其弹线、钻孔、绑钢筋和安装等工序与镶贴墙面方法相同,要注意灌浆前用木方子钉成槽形木卡子,双面卡住大理石板或预制水磨石板,以防止灌浆时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板外胀。
3.4夏期安装室外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时,应有防止暴晒的可靠措施。
3.5冬期施工:
3.5.1灌缝砂浆应采取保温措施,砂浆的温度不宜低于5℃。
3.5.2灌注砂浆硬化初期不得受冻。
气温低于5℃时,室外灌注砂浆可掺入能降低冻结温度的外加剂,其掺量应由试验确定。
3.5.3用冻结法砌筑的墙,应待其解冻后方可施工。
3.5.4冬期施工,镶贴饰面板宜供暖也可采用热空气或带烟囱的火炉加速干燥。
采用热空气时,应设通风设备排除湿气。
并设专人进行测温控制和管理,保温养护7~9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框架结构 钢筋 绑扎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