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1.docx
- 文档编号:25487509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0.67KB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1.docx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1
五
年
级
民
族
团
结
教
案教师:
叶尔波力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一:
鸟瞰民族分布
教学内容:
探究活动一: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
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
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一:
鸟瞰民族分布
教学内容:
探究活动二: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知道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
一、导入。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
今天我们继续去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找出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省份
1、仔细观察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2、讨论交流:
(1)少数民族最集中的是哪几个省、自治区?
(2)人口最多与人口最少民族分别是哪个民族?
活动二: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
1、仔细观察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
2、说说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
3、了解其他丰富的资源。
三、汇报我们的发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一:
鸟瞰民族分布
教学内容:
探究活动三:
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国55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有的生活在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吗?
二、分组探究。
1、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2、和小组内的同学展开讨论,探讨这些民族的生活方式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三、分享研究
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2、把小组同学的思考和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
3、把同学们的发现汇总起来,完成书上表格。
四、师小结活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主题二:
观赏民族建筑
教学内容:
探究活动一:
参观各族民居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56个民族的建筑各有特色,仿若群星落于九州。
这些民族建筑是千百年来个民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展现了中华民族儿女的文化涵养和审美情趣。
让我们背上行囊,去探访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吧。
二、分组探究。
1、根据民族民居图,和小组同学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民居进行探究,了解他的特点,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
2、师推荐网站
中国民族建筑网中国民族文化网
三、研究分享
1、竹楼组、碉楼组、蒙古包组、各家土楼组、江南民居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学习。
2、小组汇报、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其他地区的一些特色建筑,其他时间汇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主题二:
观赏民族建筑
教学内容:
探究活动二:
畅游民族特色建筑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了解民族特色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等。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民族特色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等。
2、通过了解民族建筑特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每当驻足观赏中华民族的特色建筑,总会激情澎湃,胸中涌起无比的民族自豪感。
因为他们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智慧,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一起去畅游民族特色建筑吧,让我们了解自己,让世界了解中国。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特色建筑图,了解我国特色建筑概貌。
2、探索学习:
主要从特色建筑的外观特点、建筑风格、修建历史、艺术珍宝等方面去搜集资料。
3、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开展“中华民族特色建筑发现之旅”墙报设计大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三:
民族团结一家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
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
(出示政区版图)
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
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
(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民族团结一家亲。
(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
5.师:
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
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
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
生看书讨论(第3节):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
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
汉藏是一家。
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板书:
祖国的兴旺发达
2.师:
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示投影)指名朗读课文第4小节。
(1)小组讨论:
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师:
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板书:
革命的胜利
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请生默读课文第5小节。
生交流。
小结: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观看录像,加深认识
1.师:
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
(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
)
师:
刚才我们看了电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同学们深深地被孔繁森为了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孔繁森牺牲了,当地人民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播放“灵堂拜祭”片段)
出示挽联: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二离桑样,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2.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
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小结:
孔繁森、打井团长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
板书:
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3.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山脚下有个回、汉、维三族聚居的村庄,那里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讨论交流。
小结:
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
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板书:
互相尊重 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齐读村民们的话:
沙石结合在一起是座山,大家团结在一起能使荒滩变花园,民族团结就是好。
板书设计:
十二 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反思: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三:
民族团结一家亲
(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师:
各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顾,建设中互相支援,还应互相尊重风俗习惯,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基础。
少数民族也像汉族一样,有许多风俗习惯,你们了解哪些?
是怎样对待的?
2.小品辨析:
《蒙古包做客》
讨论:
苏意这样做可以吗?
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
小结:
苏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只有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才有利于搞好民族团结。
3.观看录像:
《发展中的西藏》
讨论:
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是怎么想的?
二、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1.学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
生交流,师补充板书:
有利于
2.中队委员在《娃哈哈》旋律声中提出倡议:
6月1日就要到了,让我们给云南少数民族的小伙伴写一封信,交流学习生活情况,互通信息,为促进民族大团结尽一份力。
3.课后活动:
搜集少数民族为祖国做贡献的事例,以及表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图片、邮票和歌曲。
班会上展示。
板书设计:
十二 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反思: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四:
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基本观点。
3、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了解,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学习,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识读、表述和归纳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知识。
2.运用教材中的几幅插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3.通过畅谈少数民族地区大发展,培养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加工,最终得出自己的新见解。
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片断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投影——
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56——58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8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
1、我国56个民族主要分布地区及其分布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民族团结?
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
4、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意义?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四:
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课时)
一、点拨,检测
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少数民族广布于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有大分散、小集中地特点。
(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回答)
2、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
3、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学生从课本57页小体字部分回答)
4、组织学生讨论:
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归纳:
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
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共同奋斗。
二、巩固,练习
1、用1——2分钟小结本课的知识。
2、完成课堂训练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民族团结 教育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