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系统 IMS.docx
- 文档编号:25485835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03.05KB
智能制造系统 IMS.docx
《智能制造系统 IM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制造系统 IMS.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能制造系统IMS
智能制造系统IMS
1
智能制造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制造专家的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
策等智能活动,并将这些智能活动与智能机器有机地融合起来,将其贯穿应用于
整个制造企业的各个子系统(如经营决策、采购、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制造、
装配、质量保证和市场销售等),以实现整个制造企业经营运作的高度柔性化和
集成化,从而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专家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制造业专家的智
能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的一种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的
先进制造技术。
智能制造系统是指基于IMT,利用计算机综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如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智能制造机器、代理(agent)技术、材料技术、现代管理
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并行工程、生命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
与方法,在国际标准化和互换性的基础上,使整个企业制造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
分别智能
化,并使制造系统形成由网络集成的、高度自动化的一种制造系统。
IMS是智能技术集成应用的环境,也是智能制造模式展现的载体。
IMS理念建立在自组织、分布自治和社会生态学机制上,目的是通过设备柔性和计算机人
工智能控制,自动地完成设计、加工、控制管理过程,旨在解决适应高度变化的
环境制造的有效性。
2
20世纪60年代的数控机床(CNC)实现了机械加工过程的可编程自动化:
2O世纪70年代的柔性制造系统(FMS)将车间级的机床设备、工艺装备、工业机器人及搬运小车等通过计算机在线控制实现了以物流为基础的系统自动化.进一步满足制造系统的柔性化要求;20世纪80年代的计算机集成制造(CIM)通过信息技术将工厂中CAD、CAPP、CAM及经营管理等集成起来,按照人们预测的方式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化。
而智能制造可以在确定性不明确、不能预
测的条件下完成拟人的制造工作。
主要表现在下列的特征:
自组织能力、自律
能力、自学习能力、系统的智能集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等等。
可以看出IMS作为一种模式,它是集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于一身,并不断向纵深
发展的先进制造系统。
3
智能制造系统结构的主要类型有:
以提高制造系统智能为目标,智能机器人、智能体等为手段的智能制造系统;通过互联网把企业的建模、加工、测量、机器人的操作一体化的智能制造系统;采用生物问题的求解方法的生物智能制造
系统等。
目前,较多采用的是基于Agent的分布式网络化IMS的模型,见图l。
一方面通过Agent赋予各制造单元以自主权.使其成为功能完善自治独立的实
体;另一方面,通过Agent之间的协同与合作.赋予系统自组织能力。
4
传统的机电控制系统的建模方式是根据系统的物理原理推出模型结构,根
据实验、经验选出参数及修正值。
这种方法对于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不是
很有效。
智能制造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它是多因素、高阶、非线性的系统,传统的建模方法很困难。
它表现在离散性、在线检测困难、过程模型的不确定性、过程的快速性、以及系统处理多级信息反馈的不稳定性。
智能
建模方法可用模糊数学、神经网络等方法来实现。
根据不同的需求从不同的侧面
对智能制造系统进行抽象和描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模方法。
基于IDEF的功能模型,该模型在结构化分析基础上用图形符号描述的功能模型,
它可以表达某种功能活动的下列内容:
定义,输出,输入,约束与控制,支持机制.功
能间关系等等见图2。
面向对象建模法(OOM)为智能制造系统的建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它
是一种运用对象、类、继承、封装、继承、聚合、消息传递、多态性等概念来
构造系操作工机床刀具统的软件开发方法。
OOM中的基本建模元素“对象”是
对问题域中事物完整映射,OOM中的结构与连接反映了问题域中事物之间的关
系。
基于Petri网的动态模型,Petri网是由德国学CarlA.Petri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用于描述事件和条件关系的网络。
它用一种简单图形表示组合模型.具有直观、易懂、易用等特点。
图3为简单Petri网。
在普通Petri网的基础上已扩展成许多Petri网。
其中包括:
有色Petri网(ColoredPetriNet)、随机Petri网(StochasticPetriNet)、模块化/递阶Petri网(Mdolar/hierarchacalPetriNet)等。
5
从智能制造系统和智能制造单元最根本的技术特征来看,其智能体现在系统
整体的“自组织能力”和工作单元的“自主性”两个层次上,系统或单元的柔性
也体现在系统单元组织的柔性和加工单元的柔性上它与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有着明显的区别:
CIM的策略是把单个自动化子系统组成一个生产线,以提高生产
效益参考.CIM的控制基础是计算机集中控制的信息网,在这种机构中,虽然有
多层管理和决策,但最主要还有由中央计算机控制z7智能制造的思路是基于组
件的系统,且具有在分布式异构环境中的操作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市场需求,
获得最大的利益,其技术基础是分布式人工智能中的多Agent系统。
CIM最主要的问题是尽量在制造过程中排除人的因素,在对异构环境连接时,应用的情况十
分复杂,对于既具有高度自动化机器,又具有半自动化设备的加工车间来说,把
它们集成为CIM模式既复杂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因此,对于我国的制造业
企业来说,尤为困难.基于Agent技术的智能制造系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
条思路.
由表1可知,面对现代的市场,基于agent的智能制造系统比Cim有更多的优势,但基于agent的智能制造系统并不完全排除Cim.它不仅是从CIM和许多原有的制造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而且Cim系统仍然是智能制造系统有力
的补充.
6Agent
6.1Agent的概念
Agent的概念来源于分布式人Z智能(Distributed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DAI).虽然Agent的概念应用十分频繁,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Agent研究的先驱之一,美国的Maes认为“自治或自主Agent是
指那些驻留于复杂动态环境中,自治地感知环境信息,自主采取行动,并实现一
系列预先设定的目标或任务的计算系统’X16]般认为,Agent是一种具有知识,思维和目标,能够作用和受作用于外界环境,并能够彼此协调的物理和逻辑实体.
在计算机系统中,Agent通常表现为软件系统.在制造系统中,Agent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为逻辑Agent,是逻辑实体或者具有完整功能的单元或者系统的逻
辑抽象,类似通常说的“代理”,常用于信息的集成;另一种为物理Agent,即具有完整功能的物理单元或者系统,类似通常说的“自主体”,常用于表示一个操作
单元或物料流的集成在制造系统的许多研究领域中,物理Agent与逻辑Agent共同存在,相互协作.物理Agent与逻辑Agent的结合是制造系统物料流与信息
流集成的有效方法图1所示为一种基于Agent的制造系统.椭圆形表示逻辑Agent,圆形表示物理Agent.
6.2Agent的结构和特点
Agent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
一个Agent通常具有通讯模块,推理机,知
识库/数据库,功能模块等几部分.
1)通讯模块完成消息的传递和接受任务,能够提供支持各种不同的通讯协
议(TcP/IPMOPIPx等),屏蔽各种操作平台(uNixos/ZwINDOWSNT等)和网络结构(以太网ATM令牌环网等),它是多Agent相互通讯的接口,同时具有消息的编
码、译码和信息的过滤功能.
2)推理机.是Agent的核心部分,根据通讯模块接受来的消息和事实,利用数
据库中的数据和知识库中的数据进行推导,得出处理结果,保证Age刀t正常、稳定的工作.
3)知识库/数据库.储存各种推理规则及系统中的各类数据,如Ag即t本身的工作能力,工作条件等,是推理机有效工作的基础.
4)功能模块包括计划、控制、监测等模块,完成知识库的组织、规划;对接受来的任务进行细化、调整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以完成系统指定的任务;对制造单元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对意外事件进行处理以及提供一些统计、分析等功能6.3多Agent系统(MdtieeAgent)
多Agent系统是由多个Agent形成的松散祸合的网络系统.这些Agent在物理上或逻辑上是分散的,其行为是自治的,他们为了共同完成某个任务,或达到某
些目标遵守某种协议连接起来,通过交互与合作解决超出单个A罗nt能力或知识的问题.近来,由于其组织行为的显现效应(eme卿nce),多Agent系统已被认为是建造大型复杂分布式信息处理系统的重要技术和框架,并将为未来很长一段
时间分布式移动计算技术提供强大的建模工具.目前,多Agent系统的应用空间正不断扩大,一般认为多Agent系统特别适用于那些能根据空间、时间或功能进
行分解和划分的应用问题,在这些应用中采用多A罗nt系统将带来如下优点:
由于处理的并行化,系统的运行速度将加快;由于对信息的处理是在信息源的附
近进行的,所以对通讯带宽的要求较低;由于某一个Agent出错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因此,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由于感知、处理和动作紧密相伴,系
统具有较高的反应速度
7Agent
7.1制造系统的特点
制造系统通常都由若干完成不同制造子任务的环节组成。
一个零件的加工过
程通常要
经过多个设备或多个环节,其中每个设备或功能结点都需独立自主地作出局部决
策,来完
成局部的制造子任务,同时又要相互协调,以完成系统整体目标。
所以可以说制
造系统中
的活动本身就具有分布式的特点
针对制浩系统中生产活动的这种既自治又合作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个产品
从设计到市场的整个制造销售过程描述成一种典型的多Agen问题求解过程,其中加工过程中的不
同功能结点、不同的环节都可以理解为该过程中的Agent,系统中每一功能都可由单个Agent
或组织良好的Agent群来实现。
7.2作业车间的多Agent系统模型
传统的车间层控制系统基于三层结构,最上层为总控部分,监视整个车间的
活动、负
责任务调度和安排工件加工路径,中间层管理机床操作和负责下载工件程序,最
下层控制
实际工作站操作。
这种集中或递阶的控制方式往往不能满足实际加工环境不确定
性和复杂
性的要求,同时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各个组成单元的能力,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差。
目前现代
化的作业车间中的各种资源设备基本上都使用了计算机控制,如数控机床等,并
且可以通
过网络互相传递信息,这就为我们在车间层引入多Agent系统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在作业车间一层。
分解Agent的粒度可以不同.shows']采用了一种大粒度的分解方法,
即把组成作业车间或FMS的加工单元抽象成Agent,没有直接面对实际的加工设备,我
们采用复合分解的方法即面向任务和面向资源的方法和小粒度的划分方法分解
出车间管
理、在制工件、AGV、刀具、机床、装卸站等Agent,这些Agent通过局域网或现场总线
交换信息,使用一定的协作规范来共同完成加工工件的目标,其示意图如图5.
从图5可以看出,整个作业车间的控制方式变成了一种完全平行的结构,在
制工件
Agent通过与机床Agent的协商获得自身的加工,机床Agent通过与刀具、托盘及AGV
等Agent的协商获得加工条件等等。
7.3一个多Agent系统结构的智能制造系统(IMS)实例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Agent在制造系统中的工作原理.图3所示的是假设的一个车间的调度系统,此车间调度系统包含有信息流和物料流,
假设车间里有2台数控机床,2个机器人。
1辆ACv小车和1个调度软件系统.根据研究需要,把数控车床、机器人、小车定义为物理Agent,具有信息接口和行为接口;调度软件为逻辑Age川,仅具有信息接口,Agent之间首先通过信息通道签订合同,然后通过行为通道确认合同的履行.
例如,一个零件需要在两台车床上加工.车床1一2通过信息通道签订合同,
分别完成工序1和工序2.此后,车床1完成工序1时,机器人Agenil负责移走零件到AGVAg即t,再由机器人AgentZ把零件装夹到车床2上.如果这一切均在预定的时间内进行,则车床Agen口通过行为接口自动感测到零件装夹完成,
继续工序2,并发出合同完成信息.如果在预定的时图3多Agent系统实例间内,车床A卿tZ没有检测到零件的到来,则认为发生故障,请求解除合同并重新协
商.
由上例可看出,在传统的制造系统研究中,信息集成与物料集成往往相互脱
节.在基于Agent的制造系统中建立信息通道和行为通道,能够准确客观地描述
制造系统,而且增加了Agent之间的协作方式,为真正实现信息流与物料流的全
面集成提供了有效途径.
8
多智能体系统(MAS—Multi—AgentSystem)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和问题求
解风范。
Agent概念于本世纪7O年代起源于人工智能(AI)领域。
在M.AS中,Agent表示具有一定智能的实体(主动实体ActiveOb-iect),以区别于一般的实体(被动实体PassiveObject)它可以是物理实体,如人、机器、资源等,也可以是逻
辑实体,如订单、任务等。
每个Agent具有相对独立的行为(知识、愿望、信念、意图、方法、局部规划和决策能力),可以进行局部推理决策和问题求解。
具有
不同的问题视角、不同知识源和问题求解能力的Agent为了共同完成一个复杂问题的求解而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平等地相互通信、合作和协同,就构成多智能
体系。
在设计原理上,分散独立的实体首先被定义,然后研究怎样完成多个实体
的合作任务求斛,凶而,这种系统在逻辑上、语义上、时间上.空间上都具有开放性和分布性的特点,是一种自底向上(Bottom—Up)设计的系统。
MAS已在许多应用领域受到重视和应用。
现代制造系统是高度分散的制造系统它由许
多标准化或半标准化、自治、协作的智能加工机器、材料运输设备、AGV、机器人以及各种制造资源所组成,从直观上看,它是MAS应用的最佳代表。
在构
成庞大而复杂的制造系统时采用分布式结构,赋予系统的组成实体或子系统以较
大的自治能力,不仅可以简化系统各单元的耦合关系,有效提高系统的开放性、
灵活性、可重组性和可扩展性,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整个系统的智能自组织能力
和对环境的动态自适应能力。
近年来提出的一些新的制造控制和组织结构,如分
形工厂(FractalFactory)、多智能体制造系统(Multi—AgentManufacturingSystem)、分散自律制造系统(HMS—HolonicManufacturingSystem)、生物型制造系统(BMS—BionicManufheturingSystem)、随机制造系统(RandomManufacturingSystem)
等,尽管在名称上不同,实质上正在走向一致,正在形成制造系统的研究方向。
5IMS
从智能制造的系统结构方面来考虑,未来智能制造系统应为分布式自主制造系统,该系统由若干个智能施主组成,根据生产任务细化层次的不同,智
能施主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
如一个智能车间称为一个施主,它调度管理车间的
加工设备,它以车间级施主身份参与整个生产活动;同时对于一个智能车间而
言,它们直接承担加工任务。
无论哪一级别的施主,它与上层控制系统之间通
过网络实现信息的连接,各智能加工设备之间通过自动引导小车实现物质传
递。
在这样的制造环境中产品的生产过程为:
通过并行智能设计出的产品,经过IMS智能规划,将产品的加工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子任务,控制系统将子
任务通过网络向相关施主“广播”,若某个施主具有完成此子任务的能力且当前
空闲,则该施主通过网络向控制系统投出一份“标书”,“标书”中包含了该施主完成该任务的有关技术指标,如加工所需时间。
加工所能达到的精度等内容,
如果同时有多个施主投出“标书”,那么控制系统将对各个投标者从加工效率、
加工质量等方面加以仲裁,以决定“中标”施主,中标施主若为低层施主,则施主申请由自动引导小车将被加工工件送向“中标”的加工设备,否则"中标”施主还将子任务进一步细分,重复以上过程,直至任务到达底层施主。
这样,整个JJnT-过程通过任务广播、投标、仲裁、中标,实现生产结构的自组织。
8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IM是一种集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于一身
的制造模式,具有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高技术和高水平的先进制造系统,同时也是
需要投人巨大科研力量去突破一个个技术难点的先进制造系统。
目前研究的重点
为虚拟企业、分布式智能系统、并行工程和基于agent的IMS。
基于Agent技术的智能制造系统的研究正在全球广泛开展,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
成果无疑为Agent系统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相信随着研究的不
断深人和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Agent技术在智能制造系统建模、规划、度、制
造过程控制等领域及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和协调方面的应用空间必将得到极大
地拓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能制造系统 IMS 智能 制造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