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5文化史必考点中国史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5479325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48.21KB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5文化史必考点中国史含答案.docx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5文化史必考点中国史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5文化史必考点中国史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5文化史必考点中国史含答案
训练5 文化史必考点(中国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孔子收徒讲学,西汉设立太学,都是对古代教育事业的重大发展。
下列对两者分析有误的是( )
A.办学性质并不相同
B.教育对象都涉及社会中下层
C.都推动儒学的传播
D.教授内容以《论语》等为主
2.论述先秦某学派思想的一篇论文中,含有关键词“显学、尚贤、非乐”。
该学派是( )
A.儒家B.道家
C.法家D.墨家
3.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齐物”,有的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有的主张“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明确提出上述思想观点的学派有( )
①道家学派 ②斯多亚学派 ③儒家学派 ④智者学派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
以下“天下”的涵义明显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墨子》“一同天下”
B.《孟子》“天下定于一”
C.《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D.《汉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5.冯友兰认为中国经历了三次“新儒学”运动,其中前两次发生在古代中国。
与前两次“新儒学”运动密切相关的大儒有( )
①孟子 ②董仲舒 ③朱熹 ④李贽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6.某学者在点评君主们执政心法时说道:
“摆起面孔说教,满口仁义道德:
放开手脚行事,一派杂霸之术。
”君主“得其心法”始于( )
A.东周B.西汉
C.北魏D.南宋
7.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时说:
“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
”据此可知,胡适评论的是( )
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
C.宋代理学D.清代儒学
8.李贽认为: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这一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是( )
A.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
C.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传入
D.城市工商业发展和市民意识产生
9.顾炎武认为修史的目的在于通过“鉴往”而达到“训今”,否则修史就丧失其价值所在。
这表明顾炎武主张( )
A.保家爱国B.博通经史
C.发扬儒学D.经世致用
10.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
“欧洲自从蒙古军西侵以及前后七次十字军东征以后,传入了不少的东方新事物。
”这些新事物中,最有重要意义的是( )
A.瓷器和丝绸B.四大发明
C.西方的科技著作D.工业技术与产品
11.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
“最先为中国的巫师所知,他们用一个按北斗七星的形状、用磁铁矿做成的勺子,放在一个光滑的铜天盘上指示北极。
”该项发明是( )
A.印刷术B.造纸术
C.司南D.火药
12.下图是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一幅康熙书法作品,从书法形体上看,它应属于( )
A.隶书B.楷书
C.行书D.草书
13.有学者认为:
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
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杂剧
14.下图《清明上河图》备受史学家的关注。
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 )
A.绘画题材广泛
B.当时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C.社会政治清明
D.汴河两岸秀丽的自然风光
1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从创作风格来看,该作品属于( )
A.汉赋B.唐诗
C.宋词D.元曲
16.李约瑟称朱熹理学“反映了近代科学的立足点”,“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同”。
他的主要依据是朱熹主张( )
A.格物致知B.先理后气
C.心即理也D.理气同源
1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建议中国人应该尽快发展自己的工业、商业、航运业、金融业。
还刻意介绍了英美等国民主制度,以为英美联邦制、选举制、分权制衡的司法制度,值得中国人注意借鉴。
这表明魏源( )
A.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B.主张进行变法维新
C.倡导“开眼看世界”
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18.有史学家评论道: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
”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
A.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
C.符合当时的国情
D.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19.立宪派在不同历史阶段名称各不相同:
戊戌变法时为维新派,戊戌政变后为保皇派,日俄战争后为立宪派。
不论如何变化,不变的是( )
A.代表封建阶级利益
B.坚持改良主义路线
C.阻碍社会进步发展
D.维护专制主义政体
20.“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中心纲领是( )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21.近代以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寻求强国御侮之路,拉开了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
以下著作,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文学革命论》 ②《海国图志》 ③《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D.③④①②
22.一位学者说:
“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期间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期间D.新文化运动期间
23.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
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 )
A.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制定了灵活的方针政策
C.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建立了工农革命武装
24.邓小平在1978年曾说:
“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
”这句话从本质上说明了( )
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
B.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要从根本上变革社会主义制度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5.邓小平1975年9月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
“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下列不属于邓小平倡议和影响下的举措是( )
A.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
C.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明清时期,我国传统农业文明继续发展,同时在其内部也生长出了某些新的思想观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王守仁《传习录》
材料二 有人者(君主)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梨洲(黄宗羲)之学,自然以阳明为根底……他一生无日不做事,无日不读书,独于静坐参悟一类功夫,绝不提倡。
……梨洲不是王学的革命家,也不是王学的承继人,他是王学的修正者。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王守仁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对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政治理想。
据材料三,说明黄宗羲是“王学的修正者”。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解释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
(2分)
27.戏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了成熟,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荣期。
到了明代尤以传奇成就最为显著,产生了不少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
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据段亚婷《浅谈明代戏剧的基本格局》等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版的外国戏剧集有76部,其中现代主义戏剧竟占一半以上。
可以说,当时西方已经出现的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几乎无所遗漏地被介绍了过来。
——据杨文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对中国
戏剧的深层影响》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戏剧发展的原因。
(4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知识分子大量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目的是什么?
(6分)
训练5 文化史必考点(中国史)
1.D
2.D [儒家推崇“仁”“义”“礼”等思想观点,故A项错误;道家推崇“无为”和“小国寡民”等思想,故B项错误;法家推崇“以法治国”等思想,故C项错误;墨家推崇“尚贤”“非乐”等思想,故D项正确。
]
3.A [材料中“顺应自然”表明了道家思想,故①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斯多亚学派的物理学是一种自然哲学,它不仅阐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②正确;材料中“制天命而用之”是儒家荀子的思想,故③正确;智者学派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与材料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
4.D [A项中“一同天下”的意思是一统天下,“天下”主要指疆域;B项中的“天下定于一”的意思是天下统一,该“天下”也是指疆域;C项中“一天下”的意思也是统一天下,同样,此“天下”也是指疆域;D项中“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意思是全国不管大事还是小事皆由皇帝决断,此“天下”有全国之意,更强调的是全国的统治权,D项符合题意。
]
5.C [孟子处于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故①错误;董仲舒处于汉代儒学的发展阶段,其吸收了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故②正确;朱熹处于宋代儒学的进一步发展阶段,将儒学改造为理学,故③正确;李贽处于明代儒学的发展阶段,应当属于第三次的“新儒学”运动,故④错误,C符合题意。
]
6.B [根据题干中“仁义道德”“一派杂霸之术”可知是指汉代儒学外儒内法的特点,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是在西汉时期,故选B项。
]
7.C [先秦儒学属原始儒学,佛教尚未传入,道教尚未形成,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指董仲舒新儒学,佛、道教尚未传入与形成,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把儒学上升到“理”的高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是三教合一的产物,故C项正确;清代儒学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提倡工商皆本、学以致用,与佛道无关,故D项错误。
]
8.D [明清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依然是程朱理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谈到君主专制问题,故B项错误;西方人文精神的大量传入在19世纪末期,与李贽时代不一致,故C项错误;材料中“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强调对“私”的一种肯定,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的背景下,最初的民主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
]
9.D [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是顾炎武,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顾炎武反对死记硬背,而经史的内容需要大量的记忆,故B项错误;顾炎武等人属于离经叛道的思想家,他们不主张发扬儒学,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修史的目的在于通过‘鉴往’而达到‘训今’”可以得出,顾炎武主张理论联系实际,非常注重实学,故D项正确。
]
10.B [根据题干中“最有重要意义的”并结合所学知识,瓷器和丝绸大量传入西方,但并未引起西方社会的转型,故A项错误;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近代欧洲的社会转型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故B项正确;西方的科技著作和工业技术与产品均是西方自产的,不属于东方新事物,故C、D项错误。
]
11.C
12.C [根据所学的书法形体看,题目中所给出的书法不符合隶书、楷书、草书的特点,故A、B、D项错误。
]
13.A [题干提到的“文化世俗化倾向”和“高雅文化倾向”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理学分别作用的结果,风俗画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需要,文人画是理学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话本和小说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错误;汉赋和唐诗不符合时代要求,故C项错误;元曲和杂剧都是市民阶层壮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D项错误。
]
14.B [绘画题材广泛是《清明上河图》的绘画特点,不是其备受史学家关注的原因,故A项错误;《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城市市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故B项正确;《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与社会政治清明无关,故C项错误;《清明上河图》是描绘以北宋都城东京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的风俗画长卷,不是汴河两岸秀丽的自然风光,故D项错误。
]
15.D [汉赋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唐诗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宋词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该作品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属于元曲,故D项正确。
]
16.A [格物致知强调亲身实践获得真知,这与西方科学中实践精神不谋而合,A项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C、D都是理学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
]
17.C
18.C [“中体西用”是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向西方学习,不是理想的救国方案,故A项错误;“容纳资本主义新变化”不能完整地表述材料的意思,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可知其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故C项正确;“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不能完整地表述材料意思,故D项错误。
]
19.B [“立宪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不可能代表封建阶级利益,故A项错误;“立宪派”主张改良而非革命,故B项正确;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是先进的力量而非阻碍,故C项错误;“立宪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而非维护专制主义,故D项错误。
]
20.C [“驱除鞑虏”只是推倒清政府,反对满洲贵族统治,不能体现材料中的“政治革命”,故A项错误;“恢复中华”停留在民族主义层面,没有涉及政治体制的变动,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意思,故B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在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完成民族革命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废除君主专制政体,实质上表达了对民主共和的向往,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关于土地的信息,故D项错误。
]
21.C [①《文学革命论》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中的内容,②《海国图志》是1842年魏源的著作,③《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是1906年《民报》发表的朱执信撰写的介绍马克思、恩格斯活动的著作,④《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在19世纪末为宣传维新思想发表的著作,故先后顺序是②④③①,选择C项符合题意。
]
22.D [材料中的现象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内容: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故D项正确。
]
23.C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但不是“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故A项错误;制定灵活的方针政策是“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一方面,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故C项正确;建立工农革命武装是其一方面,故D项错误。
]
24.A [从材料“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故A项正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体现题干的“从本质上说明”,故B项错误;邓小平主张改革,不是变革社会主义制度,是变革不适应生产力方面的环节,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信息,故D项错误。
]
25.A [结合题干时间1975年和人物邓小平来解题,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
26.
(1)主张:
人人皆有良知;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人应该独立思考判断。
影响:
冲击了程朱理学的纲常伦理。
(2)理想:
天下大公;从政为民;君臣平等。
说明:
汲取心学精华,注重实行;反对心性空谈。
(3)表现:
倡导个性解放;讲究经世致用;蕴含初步政治民主观念。
27.
(1)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专制制度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早期启蒙思潮的出现。
(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特征:
反传统;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目的:
为了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戏剧;宣扬西方民主思想、制度;传播西方生活方式;提倡个性解放。
(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高考 历史 考前 训练 文化史 必考 中国史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