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美文.docx
- 文档编号:25470864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77KB
诵读经典美文.docx
《诵读经典美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诵读经典美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诵读经典美文
诵读经典美文
“诵读经典美文”须搞好“三个结合”;我参加“诵读经典美文,创编校本课程”课题研究已经;学生也从一年级读到了三年级;经》、《百家姓》、《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昆;学习效果,增强经典美文的教育意义;一、“诵读经典美文”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是古老文;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
“诵读经典美文”须搞好“三个结合”
我参加“诵读经典美文,创编校本课程”课题研究已经三年了。
我班
学生也从一年级读到了三年级。
三年来,我组织学生诵读了《弟子规》、《三字
经》、《百家姓》、《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昆虫记》等中外经典名著。
在诵读实践活动中,我发现,搞好“三个结合”,能更好地增强诵读经典美文的
学习效果,增强经典美文的教育意义。
一、“诵读经典美文”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大力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实施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班通过诵读课、主题班会,组织学生收集、阅读、讲述古今名人在治国、修身等方面的故事,把国学启蒙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积极营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行为习惯,使孩子们在日常学习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幼小心灵里埋下经典国学的种子。
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去思考、感悟、理解,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从而懂得既要学好知识,又要学会做人的道理。
有学者认为学习经典,小学重在“背诵”、中学侧重“读讲”、大学着眼“运用”。
但我们认为也不是绝对如此。
小学生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边学边用。
下面以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为例,谈一点体会。
首先,我要求自己做到“身体力行”,这样才有说服力。
以前上课,我的讲台很凌乱,“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现在我要“见己恶,即内省”了。
过去上课累了,喜欢靠一靠讲桌,现在我时刻记住“步从容,立端正”。
以前批评学生我喜欢大声训斥他们,现在改成“怡吾色,柔吾声”。
每天早读课前,我带学生齐诵一段选自《弟子规》里的文段――“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然后,老师和学生一道“正衣冠”――系好红领巾,拉好外套拉链,端正坐好,开始早读。
在我一言一行的影响下,学生也在慢慢改变。
在教学“入则孝”章节时,引导学生自觉尽孝,告诉他们孝敬长辈不需要等长大,现在就可以以各种方式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例如,在家里给劳累的父母端茶送水、捶背、盛饭、摆收碗筷、打扫卫生。
在读经课上,我让孩子们谈“身体力行”带来的收获和快乐,大家都很兴奋。
有的说摆收碗筷时父母笑了;有的说当家里来客人,向客人鞠躬问好时,客人笑得弯了腰;有的说舅妈夸我爱劳动了;有的说我做到了“邪僻事,绝勿问”等等。
从家长喜悦的脸上也能看到孩子们可喜的变化,这是发自内心的质变,是国学经典教学实效性最有力的体现。
我还把《弟子规》的内容运用到教学语言上。
教学“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时,我又引导孩子们结合平时的表现谈看法,谈打算,把勤俭朴素的美德教育再一次悄悄地刻在学生心间。
学生屡犯错误时,我会告诉他“德有伤,贻新羞,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个别学生不小心讲脏话时,我劝他“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学生在家不听父母教导,我要其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学生外出要求其做到“出必告,反必面”。
对只爱听别人赞美,当别人说到自己缺点就生气的孩子,我就说: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当个别孩子作业不工整时,我批上“学不敬,心先病”令人惊喜的是,孩子们发现老师用《弟子规》内容与他们对话时,全都活跃开了。
一天我正在讲课,有两男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我就严肃地讲:
“话说多!
”全班同学脱口而出:
“不如少!
”那两个正在交谈的男孩子嘎然而止,满脸愧色地坐直。
下课了,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一女孩帮我整理桌面,笑着说:
“冷老师,列典籍,有定处。
”我感到很不好意思,立即收拾讲台,谁知忙中易错,把作业本撒了一地。
围观的另一孩子马上说:
“冷老师,事勿忙,忙多错”,又听到有人说:
“宽转弯,勿触棱”。
当学完课文《丑小鸭》一文时,我请孩子们谈谈感想,一个孩子脱口而出“勿自报,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多好的引用啊!
此时此刻,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孩子们终于将《弟子规》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了!
国学经典走进了孩子的心灵。
二、“诵读经典美文”与语文教学工作相结合。
语文教学如果充分利用经典含蓄蕴藉、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记等特点,采用多侧面联系、多渠道贯通,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在教学中的作用。
那么,经典如何同语文教学结合,又怎样发挥其作用呢
一、造成气氛,激发兴趣
课前2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读经,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语文课。
同时,多次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学习《游子吟》,抄录孟郊的《列女操》一诗,指导朗诵,引起学习欲望。
学习《早发白帝城》,抄录背诵李白的其它诗篇,体味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使学生对课文的更加喜爱。
二、补充课文,加深理解
利用经典同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以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将法布尔的经典著作《昆虫记》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昆虫世界的奥秘,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献身科学,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三、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念中国诗词,能让学生感受文字的节奏,音乐性和灵敏度,这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好文章诵读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我布置学生写《我爱校园的绿树》,练习用比喻写景状物,描写校园里的柳树、腊梅、银杏、爬山虎等,诵读贺知章的《柳枝词》,使学生回忆、观察垂柳的情景,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借以描写垂柳的情态。
四、陶冶情操,端正品行。
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儿童心性纯净,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其气质。
经典的价值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吐露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
长期的诵读薰习,还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在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中畅游,必可陶冶性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
五、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
许多诗词歌赋反映了我国民俗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情景。
民俗节日,我们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诗词,吟咏背诵,借以了解民俗节日的情况,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
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吟诵毛主席的词《采桑子重阳》和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清明之前,向学生介绍清明的来历,诵读杜牧的诗《清明》。
其他如端午节、元宵节等均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诗词歌赋,并背诵、赏析。
在浩瀚的语文知识中,各方面的内容都因其内在的联系而互相影响、相辅相成。
教学中,教师只要深入钻研教材,科学安排教学环节,适时、恰当地借用经典,有机地同课文、写作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就可以多方面发挥其特长,为语文教学服务。
三、“诵读经典美文”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经典美文”的诵读时间主要在家里。
在诵读活动中,我们十分提倡“亲子诵(阅)读”。
亲子诵读,就是父母和子女共同进行的诵读活动。
众多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阅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阅读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充分考察影响读写能力获得的有关因素后认为,亲子阅读能够极大地帮助儿童获得阅读理解必须的解码技能,扩大书面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孩子的词汇量少,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较低,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易理解的词汇和句子,而此时孩子怀着听故事的轻松、好奇心情在参与阅读,对于不理解的情节和概念会马上提出疑问,家长结合孩子日常生活经验给予及时解答,长此以往,孩子不但积累了许多词汇,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词汇,也不知不觉提高了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亲子阅读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创设了一种愉快、友好的沟通氛围,增加了两辈人的亲密感。
尤其是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加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所选择的书籍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知识也超越了孩子独自阅读的难度,使阅读活动更具有挑战性,不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研究中,我们发现,“亲子诵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保证孩子的读书时间。
每天应尽可能地安排一段相对固定的时间陪孩子阅读。
第二,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由、安静的阅读环境,会使孩子很快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当然,家长爱读书、常读书,在家庭中为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会让孩子对阅读更充满向往。
在茶几上、餐桌旁、床头柜上以及卫生间等地方,都放上孩子可读的书籍,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忘我的读起来。
忘了吃饭、睡觉是常有的事。
同时,家长可以常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孩子感受阅读的魅力。
第三,让孩子感受读书的乐趣。
家长应常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
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并倡议家长们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撰写“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感受。
“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之乐乐无穷”,让我们和孩子共同领略读书的乐趣。
归结起来,教师要指导家长做好以下几点:
(1)为孩子的诵读营造一个轻松而舒适的环境。
最好创造家庭里每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
(2)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迫。
孩子只要反复念,自然就能背诵下来。
反对强制,反对把经典诵读当成一门功课来进行。
(3)要持之以恒,避免出现三分钟热度,避免有尝试的心态。
(4)教孩子读书,坚持一个原则:
不要跳章、不要跳节,尽管一路读下去。
不要以成人对经典难易的看法来衡量课程的深浅,儿童的学习潜能和吸收力是成人无法想象的。
讲方法,求实效,让“经典美文”走进学生的心灵我校“诵读经典美文,创编校本课程”课题研究开展已经近三年了。
我班学生也从一年级读到了三年级。
三年来,我组织学生诵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唐诗三百首”、《弟子规》等国学经典。
下面以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为例,谈两点体会。
一、以读为核心,结合多种方法,让孩子走进“经典”的世界
(1)读。
诵读是核心。
开始,孩子们对《弟子规》很好奇,每周一的“读经课”上都能兴致勃勃地朗读。
小学生处在记忆力最好时期,不久,大家会背一部分了,还认识了不少汉字。
可是,这种单一的学习面临新的问题:
当“新鲜劲”一过,有些孩子在诵读时像小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
加之一些文言词语晦涩难懂,孩子们明显有了厌倦情绪。
怎样才能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弟子规》呢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心理特征,我改变了教学方式。
读经课上,“喻教于乐”。
老师领读,学生个人领读,小组领读,男女分开读,开火车接龙读,比赛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并用。
背诵时也变换着花样激发孩子的兴趣,如指名背,齐背,男女对背,开火车接龙背,摆擂台赛背,师生对背,配乐背等等。
孩子们表现欲很强,常常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
我也不断地用各种方式鼓励他们,给孩子一个笑容,伸一个大拇指,一句“你能行”,一朵小红花,甚至是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抚摸,都能让孩子们陶醉不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同时,老师适时地将信息技术与读经课程加以整合,让教学手段更丰富,以迎合孩子的口味。
在讲解《弟子规》时,结合内容我用许多中华美德故事来感化他们,如《孔子拜师》,《孔融让梨》,《孟母三迁》,《黄香温席》,《铁棒磨成针》等等,我将这些曲折动人的故事用flash动画播放出来,孩子们喜闻乐见,又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孩子们读经的兴趣渐渐变浓了,《弟子规》大家都背得滚瓜烂熟。
很多同志认为,小学生“读经”只需“不求甚解”,会读会背了,长大了自然就领悟了。
但我发现,很多孩子,背得快忘得也快。
二年级背过的《三字经》,过了一个暑假就基本还给老师和书本了!
反思经典诵读教学,我认为仅仅围绕读下工夫似乎是不够的。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学生个体有很大差异。
而且,很多孩子求知欲很强,并不满足于仅仅会读会背。
因此,除了“读”以外,我还尝试以下一些手段,让学生学得更好,印象更深刻。
(2)问。
国学经典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学生肯定有不懂之处。
我有意发动学生去问,鼓励能力强的孩子解决疑难问题。
在校问老师,问同学;在家问父母,问家人;在社会,问他人,问身边的每一个人。
只有虚心请教,才会长见识。
(3)查。
查阅资料也是学经典的重要方法。
看教材,找注释;查字典、查词典;更快捷、更方便的莫过于通过电脑上网查阅了,“国学经典”的知识在网上也能“信手查来”。
查阅同时做好查阅笔记。
(4)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古代的私塾教育,先生也是结合教读,自读,研读,抄写,默写于一体的。
我要求学生,学一段,抄一段,能力强的可以默写。
工工整整,既练了字,又加深了印象。
孩子们看着自己抄好的作品,一副爱不释手的表情。
老子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只有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才会学得实实在在,才会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知识与能力才会共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会大举提升,受益终生。
二、联系实际,引领生活,让“经典”走进孩子的心灵
中国古代教育,都非常强调“做人”的教育,在知识教育里都渗透着做人的道理,贯彻着为人处世的准则。
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孔子曰: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
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如何将“经典美文”融入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的文化修养得到升华,在圣贤们的点点滴滴影响下,让孩子们的心灵变得更加纯洁向善,从而真正提高诵读活动的实效性,是我们教师应当关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诵读 经典 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