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新版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25469850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56.24KB
部编版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新版人教版.docx
《部编版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新版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新版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年秋期末联考
高一历史
(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
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称之“义门”。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其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足足延续了十五世。
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
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确立了一套等级制度D.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3.《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
“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B.开始实行郡县制
C.确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制度D.确立了皇帝制度
4.有史学家认为:
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置郡县B.设立三公九卿制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
5.清代光绪时期的荒灾救助集前代之大成,近乎完备周密。
但据《申报》记载,1906年湖南发生水灾,江西安义县等地出现禁止米谷出省救济湖南事件。
几年后,湖南邻省发生水灾,湖南巡抚也下令限制省内粮食流入邻省灾区。
这反映了()
A.灾荒造成省际矛盾逐渐激化B.地方政府赈灾能力的下降
C.吏治腐败破坏荒灾救助机制D.封建朝廷的权威面临挑战
6.《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
”实质上是( )
A.否定公民民主政治B.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C.肯定国家制衡机制D.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7.《十二铜表法》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
”“在木料和建筑物己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
”材料主要表明该法( )
A.维护私有财产B.条文清晰内容全面C.协调邻里关系D.保留习惯法的内容
8.某思想家说:
“(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
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
”下列各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英国( )
A.议会的出现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C.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通过革命处死国王
9.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
“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10.近代法国政体更换频繁,1789—1875年间出现过君主立宪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民主共和制等不同政体。
这反映了( )
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C.专制王朝力量强大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11.恩格斯说: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按照’俾斯麦的‘手段剪裁’的。
”这实际上说明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具有专制主义色彩B.具有民主主义色彩
C.确立君主立宪政体D.议会掌握着立法权
12.“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遏制吸毒,医治官场恶疾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
13.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
“(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
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B.《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
C.定都天京斗志松懈D.《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
14.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这一规定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
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B.有利于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更加恶劣D.日本建立起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15.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最初的反应是不惜诉诸武力干涉,然而几天后,驻汉口英、俄、法、德、日领事公派代表与军政府都督黎元洪面晤,表示“承认民军为交战团,各国严守中立”。
列强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认为袁世凯有能力控制局势B.清政府迅速土崩瓦解
C.革命党人对列强的积极争取D.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
16.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回忆说:
被捕的学生初由各地警察送到各警察分所,而那些学生就在各分局分所对着看守警察演讲起来,学生“垂泪而道”,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
这说明五四运动( )
A.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C.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7.蒋介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
“余以为吾人革命所争者,不在个人之意气与私见,而为三民主义之实现。
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而当与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
”这表明( )
A.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得以消除B.蒋介石坚持了民族立场
C.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D.蒋介石始终坚守三民主义
18.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
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主要是为了纪念( )
A.九一八事变B.旅顺大屠杀C.南京大屠杀D.七七事变
19.马克思、恩格斯曾说:
“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
”这里的“他们”是指( )
A.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B.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C.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D.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0.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俄国革命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
21.“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列宁的主张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仇视
B.十月革命是社会矛盾演变的必然产物
C.当时两个政权并存,面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的严峻形势
D.第一次世界大战会不断激起人民群众的反对
22.“在目前的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定民主政府的施政纲领,业已成为必要,时机亦已成熟,……但欲实现这一步骤,必须先邀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一个会议。
”这次会议
A.探讨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B.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23.《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章第二条明确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这表明
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B.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
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D.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
24.下图反映的是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于1988年1月抵达北京时手持的小旗子和穿的夹克。
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
A. 海峡两岸接受“一国两制”构想
B. 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C. 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D. 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第25题22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2分)
材料一
材料二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
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美!
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三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
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没有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
但是……公职人员受到议会、法院、民众和舆论各方面强有力的监督,因而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等情况较少,工作效率较高。
——摘编自《西方行政监察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
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材料四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让人民监管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摘编自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
(6分)
(2)材料二中的“雅典人投票放逐”是雅典哪位执政官制定的?
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美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
(8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对我国应如何进一步完善权力的监督机制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2分)
26、人类文明史上,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多元化的民主政治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出自英、美两国的什么政治文献?
依据文献两国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8分)
(2)结合材料三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中有何重大历史功绩?
(6分)
(3)上述材料体现的近代社会政治发展的潮流是什么?
(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压力实行新政,进而发展成“预备立宪”,开始进行体制改革的探索。
1905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载泽上密折说:
立宪是“救危亡之方”,可使“皇权永固”、“外患减轻”、“内乱消弭”。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走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目的。
为此,它可以仿行当时哪国的体制?
(4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与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认识,并指出各自的理论来源。
(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共为建立民主制度作了那些有益的探索。
(4分)
2019年秋期末联考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A
C
D
B
A
B
D
A
A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C
D
C
B
C
D
A
C
B
D
C
25.(22分)
(1)变化:
由秦汉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2分)
影响:
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4分)
(2)执政官:
克利斯提尼.(2分)
特点:
公民监督(或自下而上);投票表决(或投票放逐);预防为主.(任答两点得4分)
(3)特点:
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监督系统;没有专职的监察机构;监督网络比较健全;新闻媒体参与监督.
(任答两点得4分)
原因:
美国政府主要由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门构成;
新闻媒体通过引导公众舆论和动员民众力量,对政府行政施加影响.(4分)
(4)加强监督立法,维护法律权威;监察官员和民众监督相结合;
健全预防和惩戒机制;重视媒体和网络的监督作用;
借鉴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等.(任答一点得2分)
26.(14分)
(1)政治文献:
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
(4分)
政治体制:
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美国——资产阶级联邦制共和政体。
(4分)
(2)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6分)
(3)民主化(2分)(若答法制化得1分)
27.(16分)
(1)目的:
消除内乱外患,维护专制统治;(2分)
国家:
德国(或日本)(2分)
(2)认识:
(孙中山)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毛泽东)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4分)
来源:
(孙中山)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
(2分)
(3)探索:
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建国前夕,召开北平政治协商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任答两点得4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新版人教版 部编版 学年 历史上 学期 期末 联考 试题 新版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