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教学质量检测解析版一.docx
- 文档编号:25468206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21.26KB
浙江省绍兴市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教学质量检测解析版一.docx
《浙江省绍兴市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教学质量检测解析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绍兴市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教学质量检测解析版一.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绍兴市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教学质量检测解析版一
浙江省绍兴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教学质量检测
(一)
一、选择题
1.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B. 氢氧化钙可用作建筑材料
C. 碳酸氢钠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D. 浓硫酸可以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D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根据酸、碱、盐的性质分析,利用性质确定其用途。
【解答】A.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盐酸反应,可以治疗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为液体有强腐蚀性,不能作食品干燥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2.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溶液pH>7,稀盐酸是酸pH<7。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产物是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
据此可判断反应时溶液总质量与pH的变化。
【解答】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溶液的增加量为加入的稀盐酸溶液的质量。
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需要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NaOH+
HCl=NaCl+ H2O
40
36.5
20×10%
x×7.3%
解得x=25g
所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需要25g稀盐酸溶液,B选项正确。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当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后溶液的pH逐渐减小,当Q点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7,之后稀盐酸过量溶液pH<7,C、D均错误。
故答案为:
B
3.我们可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间的量的相互关系,图像是一种表示方法,也是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
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现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滴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忽略CuCl2溶液的弱酸性即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图像正确的是()
A. 甲、乙、丁
B. 乙、丙、丁
C. 甲、丙
D. 甲
【答案】D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向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发生反应,盐酸完全反应后再与氯化铜发生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与氯化铜反应产生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所以沉淀要在一段时间后才开始产生,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沉淀质量不再改变,甲正确;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pH小于7,加入氢氧化钠后,溶液pH慢慢增大,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继续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沉淀,该反应过程中溶液呈中性,应保持在pH=7不变,直到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开始增加到大于7,乙错误;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不再生成水,所以水的质量开始与盐酸反应时增加幅度大,然后增加的幅度相同,丙错误;
故答案为:
D。
二、填空题
4.某同学发现家中阳台中的紫色玫瑰花生长不茂盛,叶子发黄,易倒伏。
他想:
可能是缺少氮和钾元素,也可能是土壤酸性太强,可以用紫色玫瑰花的汁液代替实验室中的________测定土壤的酸性。
若土壤显酸性(设含硫酸),可以用________改良土壤的酸性。
【答案】紫色石蕊试液;氢氧化钙[Ca(OH)2]
【考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根据紫色石蕊试液的性质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用途分析。
【解答】石蕊试液可测定土壤的酸碱性,利用紫色玫瑰花的汁液代替紫色的石蕊试液来完成,氢氧化钙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
5.某溶液由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钾、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
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如图所示。
则:
(1)该溶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________。
(2)b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答案】
(1)稀硫酸、氢氧化钾
(2)氯化钡、氯化镁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的现象分析,向酸和盐的混合溶液中加碱,碱要先与酸发生反应,然后再与盐发生反应,根据反应后溶液成分析确定方法分析,除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剩余。
【解答】
(1)由图示可知,加入氢氧化钡一段时间后才开始产生沉淀,说明一定含有酸,而硫酸与氢氧化钡接触立即产生沉淀,所以一定没有稀硫酸,则一定含有盐酸,且沉淀只能是氯化镁与氢氧化钡产生的氢氧化镁沉淀,因氯化镁与氢氧化钾不能共存于溶液中,所以还一定没有氢氧化钾;
(2)b点对应的溶液为盐酸刚好完全反应的图像,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钡和未反应的氯化镁。
6.某科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仔细观察下面实验的操作及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B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
(2)A(滴入浓硫酸之前)、B、C中C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用A、B、C和“>”、“<”、“=”表示)。
【答案】
(1)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溶质析出
(2)A=C>B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规律分析;根据浓硫酸溶解放热分析;根据温度相同,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分析。
【解答】
(1)浓硫酸溶解放热,使得锥形瓶内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溶液升温后要析出固体而变浑浊;
(2)A为常温下饱和溶液,B为升高温度析出固体后的饱和溶液,比A的溶质质量分数小,C为又恢复到常温下的饱和溶液,与A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A、B、C中C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C>B。
7.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盐通常是可溶的”。
有“通常”就有“例外”,能否找到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证据呢?
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减小的方向进行;
②了解到某些难溶性盐的溶解能力和颜色,AgCl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AgI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沉淀。
【实验验证】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
生成,再往该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评价讨论】
(1)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是为了________。
(2)写出加入少量KI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的实质原因是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________AgCl(选填“>”、“=”或“<”)。
【答案】
(1)确保溶液中没有多余的AgNO3干扰,若AgNO3过量,AgI沉淀可能是过量AgNO3与KI反应生成的,无法说明该反应一定发生
(2)AgCl+KI=AgI+KCl
(3)<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探究中各步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根据氯化钠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分析。
【解答】
(1)据实验目的分析,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是为了确保溶液中没有多余的AgNO3干扰,若AgNO3过量,AgI沉淀可能是过量AgNO3与KI反应生成的,无法说明该反应一定发生;
(2)加入少量KI溶液时,KI与氯化银会发生反应生成碘化银和氯化钾,反应方程式为AgCl+KI=AgI+KCl;(3)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的实质原因是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小于氯化银。
8.某同学通过以下实验验证稀硫酸的部分化学性质:
实验一:
Na2CO3+H2SO4实验二:
Ba(NO3)2+H2SO4实验三:
NaOH+H2SO4
(1)实验三属于酸碱反应,其实质是________。
(2)实验三中无明显现象,为判断反应后H2SO4是否剩余,可选用下列药品中的();
A. 石蕊溶液
B. Zn
C. CuO
D. Ba(NO3)2
(3)将实验一、二、三反应后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后续实验及现象如图:
①白色沉淀A是________;
②关于无色溶液B成分的猜想中,合理的是________。
A.一定有NaNO3,可能含有NaOH
B.一定有NaNO3,可能含有HNO3和H2SO4
C.一定有NaNO3和HNO3,可能含有H2SO4
【答案】
(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A,B,C
(3)BaSO4;C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酸碱反应的实质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
(1)酸碱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石蕊遇酸溶液能变红色,锌能与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氧化铜能溶解于酸形成蓝色溶液,故ABC都能证明硫酸的剩余,因实验三中生成的硫酸钠与能与硝酸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硝酸钡不能证明硫酸有剩余。
(3)白色沉淀A为硫酸钡;无色溶液B中加过量碳酸钠产生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则说明B中含有酸,实验二中产生硝酸,所以一定存在,但硫酸不能确定是否一定存在,除此之外,还有生成的硝酸钠一定存在,故选C。
9.氯化钾固体样品中混有少量碳酸钾和硫酸钾两种杂质,为了获得纯净的氯化钾,将样品溶解,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提纯。
已知试剂I为氯化钡溶液。
B、C为固体难溶物,每步骤加稍过量的试剂:
(1)固体难溶物B含有碳酸钡和________;
(2)检验步骤①已除去杂质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是________。
(3)试剂Ⅱ中溶质的化学式:
________,试剂III的名称是________;
【答案】
(1)硫酸钡
(2)取少量A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没有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硫酸钾和碳酸钾已经除去
(3)K2CO3;盐酸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除杂时为将杂质全部除去要加入过量物质,所以还要除去引入的新杂质分析;解答本题要熟练酸、碱、盐间的化学反应。
【解答】混合溶液中加过量氯化钡,得到沉淀B和溶液A,则B为碳酸钡和硫酸钡,向A中加过量试剂II,是为了除去氯化钡剩余,所以应加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加入过量试剂III除去过量碳酸钾,蒸发后得氯化钾晶体,所以III为盐酸。
(1)固体难溶物B含有碳酸钡和硫酸钡;
(2)检验步骤①已除去杂质的方法取少量A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没有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硫酸钾和碳酸钾已经除去;(3)试剂Ⅱ中溶质的化学式K2CO3;试剂III的名称是盐酸。
10.某化工厂利用含有1%~2%BaCO3的废料制取BaCl2(废料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和稀盐酸、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其部分流程如下:
滤渣必须经过充分洗涤,确保其中Ba2+含量达到规定标准才能作为固体废弃物处理,检
验Ba2+的试剂可用________,洗涤滤渣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答案】稀硫酸;防止固体废弃物中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可产生硫酸钡沉淀分析。
【解答】检验钡离子可用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物质才完成,所以可用稀硫酸;洗涤滤渣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固体废弃物中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
三、实验探究题
11.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
(注:
BaCl2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________。
(3)进一步探究:
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
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答案】
(1)不正确,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都能让无色酚酞变红色
(2)部分变质
(3)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变质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
(1)氢氧化钠变质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溶液都呈碱性,所以不能用酚酞验证;
(2)由乙图可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3)加入盐酸后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所以要在加入盐酸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12.小科从标签得知雪碧成分中有水、二氧化碳、柠檬酸、柠檬酸钠等。
在阅资料知道1体积雪碧中含有约3体积二氧化碳,柠檬酸的含量约为2.8g/1000mL。
柠檬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6H8O7+3Na2CO3=2C6H5O7Na3+3CO2↑+3H2O。
他用一瓶500mL的雪碧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三
操作过程
倒出三分之二雪碧,测其pH
在剩余雪碧中加入约6gNa2CO3
立即盖上瓶盖、摇匀
测溶液pH
现象或结果
pH约为3
产生大量气泡
气泡消失,瓶子略瘪
pH约为9
(1)【发现问题】CO2去哪儿了?
【提出猜想】①CO2被溶解了;②CO2与H2O发生了反应;③CO2与Na2CO3溶液发生了反应。
小思否定了猜想①和②,其理由是________。
(2)【设计实验】对猜想③进行实验探究。
编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装置
操作过程
Na2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
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滴加CaCl2溶液
收集一瓶CO2,加入30mL饱和Na2CO3溶液中,盖上瓶盖摇匀
加入将实验三的溶液
低温蒸发、干燥,得到的白色粉末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变化
瓶变瘪,瓶底有晶体析出
A试管口有水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实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设计实验一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实验四中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________。
③根据实验探究得出:
CO2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答案】
(1)原CO2在溶液中已经饱和
(2)与实验二作对照
;防止试管口冷凝的水倒流导致试管底部破裂
;CO2+Na2CO3+H2O=2NaHCO3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在进行实验探究时,要结合题目中所给的实验探究方法及步骤,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出实验结论,注意在设计实验时,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的唯一。
【解答】
(1)原CO2在溶液中已经饱和,所以二氧化碳不会再被溶解或与水反应,;
(2)①设计实验一的作用是与实验二作对照;②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为防止试管口冷凝的水倒流导致试管底部破裂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所以实验四中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③根据实验探究得出:
CO2与Na2CO3溶液能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是CO2+Na2CO3+H2O=2NaHCO3。
13.某白色固体由CuSO4、MgCl2、CaCl2、NaOH、Na2CO3中的三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相关实验及现象如下(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
(2)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3)原白色固体中只有一种物质没有确定其是否存在,要确定其是否存在,还需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
【答案】
(1)CuSO4
(2)NaCl、Na2CO3、NaOH
(3)取白色沉淀甲,加入稀盐酸
【考点】物质的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流程图中各步的反应及现象进行推断,由反应后的溶液推导反应前物质的成分。
【解答】样品加足量水得白色沉淀甲和无色溶液a,说明一定不含溶液呈蓝色的硫酸铜,氯化镁与氢氧化钠、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都能产生白色沉淀,至少含其中一组,无色溶液a加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乙,原物质中只有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a中含有碳酸钠,则证明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a加入过量氯化钡除去了碳酸钠得无色溶液b,b中加酚酞变红,说明b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则样品中一定含氢氧化钠。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硫酸铜;
(2)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生成的NaCl和原有的Na2CO3、NaOH;(3)原白色固体中只有一种物质没有确定其是否存在,即是含氯化镁还是氯化钙,所以要确定其是否存在,可通过生成的白色沉淀甲是氢氧化镁还是碳酸钙即可,故可向甲中加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样品中含氯化钙,若没有气泡产生,则样品中含氯化镁。
14.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是否也能反应生成一种酸呢?
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做出假设:
________;
(2)设计方案:
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
Ⅰ.查阅资料:
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包括:
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不与浓硫酸反应,④二氧化硫有毒,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Ⅱ.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________。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此现象说明________,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此现象说明________。
Ⅲ.结论:
原假设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答案】
(1)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一种酸
(2)二氧化硫气体不能使蓝色石蕊变红
;水不能使蓝色石蕊变红
;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一种酸使蓝色石蕊变红
;成立
【考点】制定探究方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性质探究方法探究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要设计一组对比实验加以证明。
【解答】
(1)该实验的假设为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一种酸;
(2)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为干燥石蕊试纸与二氧化硫接触,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二氧化硫气体不能使蓝色石蕊变红;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此现象说明水不能使蓝色石蕊变红;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此现象说明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一种酸使蓝色石蕊变红;由上述现象可知原假设成立。
四、分析计算题
15.用“盐酸—硫化钡法”生产BaCl2会放出有毒气体H2S(其水溶液有酸性)可用NaOH吸收H2S制取Na2S进行处理。
下表为H2S回收工艺的各项生产成本:
(1)工业处理尾气需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单从经济效益考虑这种处理H2S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盈利”或“亏损”)的。
(2)若某化工厂每天要处理10吨H2S,需消耗NaOH多少吨?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
(1)盈利
(2)消耗NaOH的质量为23.5吨。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先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根据方程式量的关系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质量比,再从题中找出已知物质的质量,利用相对质量比与实际质量比相等利出比例式求解。
【解答】
(1)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单从经济效益考虑这种处理H2S的方法是盈利的;
(2)设需要氢氧化钠质量为x
2NaOH+H2S=Na2S+2H2O
80 34
x 10t
80:
34=x:
10t
x=23.5t。
16.工业盐酸中通常因溶有少量的FeCl3而呈黄色,小红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HCl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取某工业盐酸l00g,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测得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FeCl3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g;
(2)所滴加的NaOH溶液质量为160克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3)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1)2.14
(2)FeCl3、NaCl
(3)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
29.2%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先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根据方程式量的关系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质量比,再从题中找出已知物质的质量,利用相对质量比与实际质量比相等利出比例式求解,注意溶液之间的反应,参加反应的物质为溶液中的溶质,代入方程式中的质量必须是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纯净物的质量。
【解答】
(1)由图示可知,FeCl3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2.14g;
(2)所滴加的NaOH溶液质量为160克时,盐酸刚好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而氯化铁还没有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生成的氯化钠和未反应的氯化铁;(3)与氯化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172g-160g=12g,生成氢氧化铁质量为2.14g,设氢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绍兴市 学年 第一 学期 九年级 科学 教学质量 检测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