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docx
- 文档编号:25464671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3.89KB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docx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第五课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一、古今词义的差异
一个词古今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多义词的义项发生变化。
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古义消失
(二)古今义项的微殊
(一)古代义项的消失
所谓义项的消失,是指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古代的一些事物消亡了或是人们的观念变化了,导致词的相关义项也随之消失了。
如:
池①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齐桓公伐楚》)
②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鼌错《论贵粟疏》)
③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例①例②中“池”的意思是“护城河”。
例③中的“池”当“池塘”讲。
现代汉语中,随着“护城河”这一事物的消失,“池”所具有的“护城河”这个义项也基本不用了。
爱①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
(《天下兼相爱》)
②货以藩身,子何爱焉?
(《左传?
昭公元年》)
③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孟子?
梁惠王上》)
例①中,“爱”当“喜爱”讲,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这一义项。
例②和例③中的“爱”当“吝惜”讲,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对感情认识的深入,“爱”的“吝惜”义项也逐渐消失了。
(二)古今义项的微殊
所谓“义项的微殊”,是指同一个词中的某一个义项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只有细微差别。
在文言文阅读中,这种情况尤其值得注意。
这种义项微殊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xx宽窄的差异
即古今词义所表示概念的外延大小不同。
如:
子①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论语?
先进》)
②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触龙说赵太后》)
③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
(《仪礼?
丧服》)
例①的“子”指“女儿”;例②的“子”指男孩;例③的“子”兼指男女,郑玄此处注释说:
“凡言子者,可以兼男女。
”现代汉语中,“子”只指男孩。
古代汉语中的表义范围宽,现代汉语表义范围窄。
臭①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②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先秦“臭”在表示“气味”时,泛指一般气味,既包括好闻的香气,也包括难闻的秽气。
后来范围变窄,专指秽气。
如:
③人各有好尚,兰茞荪蕙之芳,众人之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曹植《与杨德祖书》)现代汉语中,“臭”在表示“气味”时,只表示“难闻的气味”,同先秦时期相比,表义范围变窄了。
亲戚
①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战国策?
秦策》)
②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
(《史记?
五帝本纪》)
“亲戚”古代汉语中指族内外亲属,也包括父母兄弟。
现代汉语中父母亲是不能称亲戚的。
以上三例,现代汉语中的词义范围比古代汉语窄,或者说是词义的外延比古代汉语小,也有与此正好相反的情况。
比如:
菜,xx,醒。
(见教材)
2.程度深浅的差异
如:
恨、感激(见教材)
3.色彩褒贬的差异
如:
xx、谤、贿、党(见教材)
4.词义特点的差异(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即古今词义的特点不一致。
如:
售:
①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宋人有酤酒者》)
②衣之不可衣也,食之不可食也,卖之不可偻售也。
(《荀子?
儒效》)
③献鱼者曰:
“天暑市远,卖之不售,思欲弃之,不若献之。
”(《说苑?
贵德》)例①“酸而不售”,是说酒酸了因而卖不出去。
例②中“不可偻售”是说不能很快卖出去。
例③中更加明显,“卖之不售”,是说卖了半天卖不出去。
可见,古代汉语中,“售”的意义是“卖出”,其特点在于强调卖的结果。
现代汉语中,“售”只是表示卖这个动作,不再强调卖的结果了。
又如:
购、访(见教材)
二、古今词义的沟通
两个方面:
(一)从现代汉语复音词、成语甚至口语的词素中去了解古义。
项:
本义是“脖子的后面”,“望其项背”
即:
常用义“接近,走近”,“若即若离”
走:
跑。
“走马观花”,“奔走相告”
(二)从词义的共同特点和相互联系上去了解古义。
掌握了词的本义及其特点,就能以简驭繁地去掌握词义。
如:
诬,秉(见教材)
文选(共五篇,均选自xx)
xx伐xx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对曰:
“昔xxxx公命我先君大公,曰: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
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
【注释】
2.xx:
指xx。
以:
介词,率领。
xx之师:
指参与侵蔡的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的军队。
蔡:
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汝南、上蔡、新蔡一带。
3.溃:
溃败。
7.风:
马、牛、牝牡相诱。
8.xx:
料到,想到。
涉:
本指徒步过河,这里指走到、进入。
11.五xx:
泛指xx。
五xx:
公、xx、xx、子、男五等xx。
xx:
xx之长。
12.实:
句中语气词。
13.夹辅:
辅佐。
14.履:
鞋。
这里指可以征伐的范围。
2.xx:
包裹成捆的菁茅,菁茅为楚国特产,古代祭祀时使用。
包,一作“苞”。
3.共(gōng):
供给,后作“供”。
4.缩酒:
渗酒,祭祀时的仪式之一:
把酒倒在包茅上渗下去,表示神已饮酒。
7.寡人是问:
宾语前置,代词“是”作宾语,置于动词“问”前。
9.其:
语气词,作状语,表示委婉语气,可译为“请”。
诸:
“之于”的合音,其中“之”指代这件事情。
xx,次于陉。
xx,xx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xx。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
“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
与不谷同好,如何?
”对曰: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对曰“: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
屈完及xx盟。
【注释】
11.xx:
xx大夫。
如:
前往,到„„去。
师:
xx联军。
17.xx:
表敬副词。
徼:
求。
社稷:
社,土地神:
稷;五谷神。
18.辱:
表敬副词。
19.xx:
xx。
重点提示
词义:
风、xx、履、徽、次、如、徼、xx、敢、辱
虚词:
以(率领)
分化字:
大(太),共(供)
宾语前置:
①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
②xx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xx。
介子推不言禄
xx从亡者,xx之推不言禄,xx及。
推曰:
“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
“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
”对曰: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
“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
“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
是求显也。
”其母曰:
“能如是乎?
与女偕隐。
”遂隐而死。
xx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注释】
6.二三子:
指跟随重耳出亡并得到赏赐的人。
7.诬:
虚枉不实,荒唐。
9.义:
名词意动用法,把„„当做义行。
10、奸:
邪恶。
11.xx:
欺骗。
12.盍:
何不。
14.尤:
指责。
效:
模仿,效法。
17.文:
文饰,装饰。
19.女(rǔ):
第二人称代词,你。
偕:
一起。
2.为之田:
双宾语。
田:
封地。
4.旌:
表彰。
提示
词义:
诬、盍、怼、尤、效、文、偕
虚词:
以(死),与(处),与(女)
子文治兵
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子玉复治兵于蔿,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蔿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
“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玉,曰:
‘以靖国也。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
子玉之败,子之举也。
”举以败国,将何贺焉?
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贺,何后之有?
【注释】
10.贯:
这里指用箭刺穿。
贯耳是当时军队的一种刑罚。
11.国老:
退职的有名望的老臣。
12.饮(yìn):
动词使动用法,使„„喝。
饮之酒:
双宾语,“之”代指国老,作间接宾语,“酒”为直接宾语。
13.蔿贾:
字伯嬴,即后来楚国名相叔孙敖之父。
15.靖:
安定。
16.诸:
“之于”的合音。
17.举:
推荐。
18.将:
副词,作状语,还、又。
何贺:
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作宾语,置于动词“贺”前。
19.刚:
刚愎自用。
21.其:
语气词,表示测度语气,大概。
以:
率领,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入:
回国。
提示
词义:
贯、靖、诸、刚
使动双宾语:
子文饮之酒。
宾语前置:
将何贺焉?
何后之有?
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
【注释】
3.君:
名词用作动词。
不君,不行君道。
4.厚:
重。
敛:
赋税。
雕:
画。
5.弹(tán):
用弹弓射。
辟:
躲避,后作“避”。
丸:
弹丸。
6.胹(ěr):
炖。
熊蹯:
熊掌。
孰:
后作“熟”。
7.诸:
“之于”的合音,“之”代指“宰夫”。
畚:
用草绳编成的筐一类的器皿。
8.载:
抬着。
一说用车装着。
过朝:
从朝廷上经过。
9.赵盾:
谥号宣子,晋国正卿。
士季:
名会,晋国大夫。
10.莫之继: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置于动词“继”前。
意为“没有谁接续您”。
因为赵盾是正卿,除国君外,官位最高。
之,代词,指代听话者。
11.子:
对人的敬称,您。
之:
代词,指代说话者。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
【注释】
12.三进:
士季每进一次,就向灵公跪拜一次,灵公故意装作看不见。
士季祗能继续往前走,再拜,一共前进了三次。
溜:
指屋檐下滴水处。
13.所过:
所犯的过错。
14.稽首:
先跪拜,再拱手至地,头伏在双手前的地上稍作停留。
稽首礼是古人最恭敬的礼节。
15.莫:
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谓结构的主语,没有哪一种。
焉:
兼词,相当于“于是”,其中“是”指代“过而能改”。
16.《诗》:
引自《诗经?
大雅?
荡》。
17.靡:
无定代词,没有谁。
初:
开始。
18.鲜:
少。
克:
能够。
19.衮职:
周天子。
衮指天子穿的礼服,代指天子。
此诗中指周宣王。
阙:
过失。
犹不改。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2.骤:
多次。
3.鉏麑(chúní):
晋国力士。
贼:
此处用本义,义为杀害。
4.寝:
卧室。
辟:
开
5.盛:
穿戴整齐。
朝:
上朝。
6.假寐:
打瞌睡。
7.主:
当家人。
8.信:
信用。
秋,九月,晋候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
“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
盾曰:
“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
【注释】
9.饮(yìn):
动词使动用法,使„„喝。
饮赵盾酒:
双宾语,“酒”是直接宾语,“赵盾”是间接宾语。
10.右:
车右,又叫参乘(shâng),战车上的勇力之士。
古代车制,一车三人,君王或主帅居中,御者居左,勇力之士居右。
非帅车中,则尊者居左,御者居中。
11.趋:
小步快走。
12.嗾(sǒu):
唤狗的声音。
獒:
猛犬。
13.死:
为„„而死。
这里指为赵盾而战死。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
曰:
“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
曰: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
“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注释】
14.田:
田猎。
首山:
又名首阳山,在今陕西省永济县南。
15.舍:
休息。
16.饿:
长时间缺乏饮食。
17.食(sì):
动词使动用法,使„„吃。
19.宦:
在贵族家做奴仆。
1.遗(wâi):
送给。
2.为之箪(dān)食与肉:
双宾语,“箪食与肉”是直接宾语,“之”是间接宾语。
为,准备。
箪:
盛饭食用的圆竹筐。
3.橐(túo):
口袋。
4.既而:
不久。
与:
参加。
介:
甲士。
5.免:
动词使动用法,使„„免除。
6.亡:
逃走。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
“不然。
”对曰: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宣子曰:
“乌呼!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
【注释】
7.乙丑:
九月二十六日。
8.赵穿:
晋襄公女婿,赵盾昆弟。
攻:
一本作“杀”。
桃园:
晋灵公的园囿。
9.山:
指晋国边境之山。
10.竟:
边境,后作“境”。
11.反:
回来,后作“返”。
贼:
指杀害灵公的凶手。
12.怀:
眷恋。
诒:
留下。
戚:
忧患。
13.其:
语气词,表示测度、委婉语气,可译为“大概”。
我之谓:
宾语前置,“我”作“谓”的前置宾语,用“之“复指。
意为:
说的是我。
提示
词义:
敛、胹、靡、鲜、克、阙、贼、假寐、田
虚词:
以、且
分化字:
辟、田、舍、大、竟、反
宾语前置:
则莫之继也。
虽猛何为。
其我之谓矣。
双宾语:
晋侯饮赵盾酒,为之箪食与肉。
子产论为政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
“我死,子必为政。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翫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疾数月而卒。
【注释】
14.为政:
执政,处理政事。
15.子大(tài)叔:
名游吉,郑国大夫。
大,后作“太”。
16.宽:
宽大,松缓。
服:
动词使动用法,使„„服从。
17.猛:
严厉。
19.狎(xiá):
轻视。
翫(wán):
戏耍。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
大叔悔之,曰:
“吾早从夫子,不及此。
”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注释】
1.盗:
强盗。
2.取人:
指劫取他人财物。
一说“取人”当为“聚”字之误,因“聚”下半部分损坏而误。
萑苻(huánpǔ):
又作萑蒲,泽名,今地不详。
3.悔:
对„„后悔。
4.夫子:
对人的尊称,指子产。
5.兴:
出动。
徒兵:
步兵。
仲尼曰:
“善哉!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
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诗》曰: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
‘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
‘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
又曰:
‘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
【注释】
7.慢:
懈怠。
8.残:
受到损害。
9.济:
补助,救助。
10.是以:
代词“是”作宾语,置于介词“以”前,可译作“因此”。
和:
适中。
11.《诗》:
指《诗经?
大雅?
民劳》。
12.劳:
辛劳。
止:
语气词。
13.汔(qì):
庶几,希望。
一说为“乞”的借字,义为“乞求”。
康:
安居,安宁。
14.中国:
周王室直接统治的区域。
15.绥:
安抚。
四方:
指诸侯国。
16.毋:
副词,不要。
从(zîng):
放纵,后作“纵”。
诡:
狡诈。
随:
顺从。
17.谨:
警戒。
无良:
不善之人。
18.式:
语气词,无义。
遏:
制止。
19.惨:
一作“憯”,曾。
明:
指公开的法令。
20.柔:
怀柔。
能:
和睦。
21.竞:
急躁。
絿(qíu):
舒缓。
22.布:
施。
23.百禄是遒:
“百禄”作“遒”的前置宾语,用代词“是”复指。
遒:
聚集。
这四句诗出自《诗经?
商颂?
长发》。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
“古之遗爱也。
”
24.涕:
眼泪。
25.爱:
仁。
意思是说“子产的仁爱,有古之遗风”。
提示:
词义:
狎、济、涕
宾语前置:
政是以和,百禄是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古今 词义 差异 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