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差别》教案 粤教版.docx
- 文档编号:25463678
- 上传时间:2023-06-0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07KB
高二语文《差别》教案 粤教版.docx
《高二语文《差别》教案 粤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差别》教案 粤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差别》教案粤教版
2019-2020年高二语文《差别》教案粤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2个生字,学会书写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情应该多动脑筋、开拓思路,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广泛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讨交流、表演等环节检查学生的自学所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表达方式,注意观察生活小事,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或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
归纳总结阿诺德和布鲁诺之间的“差别”,交流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懂得做事情应该多动脑筋、开拓思路,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表达方式,注意观察生活小事,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或生活哲理。
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自学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遵循学生的学路,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感悟,彻底摒弃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式:
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写的安排挤进课堂;把创新意识教给学生。
通过“模拟法庭辩论、表演、写作”的教学流程,体现“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求精求活”的教学特色,做到读、说、写结合,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预习作业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
2.勾画出不懂的地方并提出问题。
3.了解文章大意,想一想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师: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着什么?
(苹果)
生畅谈想像——教师展示切开的苹果剖面)
师:
其实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思维的差别。
(师板书课题:
差别)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内容向我们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差别”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运用课前游戏导语,启发谈话,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文兴趣。
】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小组读课文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按预习要求,在小组中检查预习结果。
呈现小组检查预习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B把易错的字、不理解的字词和你喜欢的词语写在小本本上。
小组解决不了的问老师。
学生自己在小组中读课文。
2.交流易错的字。
教师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全班强调。
强化指导易错字:
1.文中读错的字。
2.教师预设的易错字。
3.默读课文,用简短的话试着说一说这篇文章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4.全班交流,理清文章脉络。
【设计意图:
以“读”为本,在读中进行初步的感知,在思考中体味。
】
三、出示中心话题。
你觉得课文中阿诺德和布鲁诺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你认为谁做的更精彩?
先从课文中找出依据,说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
通过自学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思考,总结分析出人物的差别在哪?
】
第二课时
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出示上节课的中心话题“你觉得课文中阿诺德和布鲁诺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你认为谁做的更精彩?
说说自己的理由。
”
1.小组交流中心话题,各抒己见。
2.全班交流:
点拨重点:
布鲁诺:
墨守成规,做事情缺乏主见,没有远见卓识,不能预见事态的发展从而做出更好的处理决定。
阿诺德:
有思想,有主见,对上级的话不是言听计从,而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创造性的执行,做事周到缜密,具有远见卓识。
【设计意图:
发挥学生自主性,从讨论交流中提高能力。
】
三、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说出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例如:
启示一:
做事情就像下棋一样,每走一步都需要考虑到下面的好几步怎么走,想的月周到,看得越远,棋艺就越高。
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只注意眼前的事情,应该多考虑一下以后的发展,学会动态的看问题。
启示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做事情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善于动脑筋思考,学会长远打算。
【设计意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经能够理解,并能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师利用学生现有的认知,点拨、补充,让学生的认知不止停留于这篇文章,有所提高。
】
四、角色表演、深化理解。
自由结成三人小组,分好角色,根据课文内容,再加入自己的想像,补充好人物对话,演一演《差别》。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转化成语言、动作,在活泼轻松的形式中,内化语言,引发思考。
】
表演结束后对照课文进行评价,请表演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演体会。
五、放飞想像、能力培养师:
布鲁诺后来有没有变化呢?
他能不能赶上阿诺德?
请同学们合理地作出推断,大胆地驰骋想像,猜故事的结局(是为“猜读”),虚构接下来的情节,续写《差别》。
是一种高级的益智“游戏”,有点像“给个谜语让你猜”。
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推断、想像能力,给《差别》续写出异彩纷呈、各有千秋的结局来。
【设计意图: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语言。
激发想象、拓展延伸都是从课堂走向生活,由知识转为实践。
猜读与续写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从“解读文本”到“重构文本”再到“超越文本”,从而实现阅读创新。
】
六、写作延伸
你认为布鲁诺能不能赶上阿诺德?
请你合理想象,虚构接下来的情节,续写小说《差别》。
要求在认真揣读原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推断力、大胆地驰骋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给《差别》续写出既合乎情理,又异彩纷呈的结局。
课后检测
一、想一想,说一说。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二、展开想象,给这篇文章写个续集。
2019-2020年高二语文《文化论著小说》《反对党八股》教案北京版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在批判错误中充分阐述正面主张的说理方法;破立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2.学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
3.认识党八股对革命工作的危害和反对党八股,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风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党八股的一、四、五条罪状;。
2.难点:
批判错误中充分阐述正面主张的说理方法。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预习思考题:
(结合思考并在书上划出层次和有关词语、句子)
1.在论述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里,作者“主要和首先”反对的是什么样的文章?
为什么?
文章是不是短的就好呢?
作者最反对的是什么?
提倡的是什么?
2.党八股式的文章,为什么要靠“装腔作势”来吓人呢?
其危害是什么?
无产阶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3.在论述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里,作者以“对牛弹琴”作比,讥讽的是什么?
以“射箭看靶子,弹琴要听众”作比,所主张的又是什么?
4.作者为什么提出要学习语言?
他主张怎样学习语言?
5.作者认为“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是一种什么方法?
他主张的是什么?
词语补释:
典故:
诗词或文章里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语。
对牛弹琴:
对那种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或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这里讽刺那些不看对象盲目地写文章的同志。
接洽:
跟人商量彼此有关的事务,以求得协议。
明晰:
清楚;不模糊。
檄文:
古代用于晓喻、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雅观:
装束、举动等外观文雅好看。
雅:
高尚,美好,大方。
背景简介: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2.8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讲演。
毛泽东同志的这篇讲演和《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是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是我们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文献。
这篇文章着重谈的是关于改进“文风”的问题。
它深刻地论述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阐明了反对党八股的重要意义,并具体指出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及其危害性,最后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风的要求,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毛泽东同志发表这篇文章后的第三天,即1942.2.11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宣布党八股的死刑》的文章,本文节选的是《反对党八股》中9─18 节。
解题:
“八股”,即八股文,也称“八比”,原为明清时代科举制度规定的一种应试文体。
它要求应考人读一定的书,学一定的注疏(主要是朱熹的注),按规定规格写文章,连字数都有限制,考生只能按照题目的字数敷衍成文。
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起股、中股、后股、来股八部分构成,其中四股各要求有两股文字相对偶。
这种八股文,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僵化的,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那时,统治阶级及其帮闲者的文章和教育,也都是这种八股式的。
五四运动的一个巨大功劳就是打倒了老八股,但不久,一部分资产阶级文人盲目崇洋,兜售西方教条,鲁迅先生把那些洋教条、程式化了的表现形式称为“洋八股”。
党八股指革命队伍中某些人所写的文章,这种文章对于事物不加分析,只是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词术语,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如同“八股文”,所以称之为党八股。
党八股的八股味道同洋八股一样。
毛泽东同志指出:
“我们党内的一些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则发展这种洋八股、洋教条,成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这些东西。
”“党八股是对于五四运动的一个反动”,“党八股是藏垢纳污的东西,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些东西阻碍革命前进,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因此,必须摧毁澄清。
《反对党八股》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说反对党八股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评析党八股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第三部分列举党八股的罪状,对党八股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剖析(课文节选部分),第四部分提出打倒党八股的办法,强调要端正态度,向群众学习,第五部分照应开头,号召彻底打倒党八股。
第二课时
简析课文:
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本文分为三大部分。
这是一篇声讨党八股的战斗檄文,标题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旗帜鲜明。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提论述的重点, 指明分析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是为了“以毒 攻毒”。
这一段开宗明义地指出要分析党八股的“坏处”,并概括党八股的八大罪状,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以毒攻毒”包含深刻的辩证法,不仅语寓讽刺,而且总起下文。
由于课文是节选,所以从结构上说,第一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2─9自然段)列举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指出其危害、反动实质和克服的办法。
⑵一、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着 讲的是内容问题。
分析批判做文章和讲话没有正确的观点和革命内容的“空”。
重 ⑶二、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内 讲的是态度问题,指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和结果。
容 ⑷三、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党 讲的是群众观点。
分析批判写文章做演说,所表现的主观主义,指出不
八 看对象是没群众观点,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股 ⑸四、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的 侧 讲的是语言问题,揭露写文章和讲话的语言毛病,指出学习语言的途径,
罪 重 说明只要做宣传,就非学习语言不可。
状 形 ⑹五、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和 式 讲的是思想方法,分析批判文风上的形式主义方法,指出批判必须学会
危 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害 革命事业才能胜利。
分析 ⑺六、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主观 讲的是革命责任感,揭露写文章做演说没有责任心的表现,总结为上述
原因 五条罪状的原因之一。
概括 ⑻七、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客观 八、传播开去,祸国殃民。
效果 概括党八股对党、对人民、对国家的严重危害。
⑼说明对上述八条应进行声讨。
第三部分(10自然段)总结全文,阐明反对党八股,树立马列主义新文风的重大意义。
小结写作特点:
一、在批判错误认识中充分地阐述正面主张。
破中有立──本文说理的最大特点。
古人云: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辩证关系,破除谬误与阐述真理的两个方面。
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使文章具有更大的鲜明性。
毛泽东同志善于将破除谬误与论述真理,极为灵活地错综地交织在一起,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批判什么,是非曲直,毫不含糊,旗帜十分鲜明。
在批判每一条罪状时,一般按照提出问题(摆情况),分析问题(讲危害, 挖根源),解决问题(提出改正办法)这样的层次结构进行论证的。
以分析第一条罪状为例:
(其余同学自己分析)
其具体表现为“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其危害有二:
1.“群众见了就摇头”──不能有效地宣传群众;2.“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危害群众。
以上是破,接着正面提出主张“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
“短”与“长”相对立(“长而空”、“短而空”都不好)──就篇幅而言;“精粹”即精炼纯粹──就内容而言。
与没有什么内容相对立,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态度异常鲜明,为了说明问题,毛泽东同志以半年前斯大林的重要演说与“我们的老爷”写的文章互相比较,正反对照,教育全党干部把腐朽的文风“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又举《资本论》为例,借用两句俗语,说明写文章,做演说,一定要服从内容的需要。
“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需要有内容的文章”一句,强调了自己的主张,对内容决定形式的问题作出明确的结论。
本段分四层:
第一层,揭露党八股第一条罪状,在八字概括后,指出其表现和后果。
第二层,能不能短一点?
举斯大林的演说。
第三层,为什么要短一点?
说战争时期的实际情况。
第四层,长和短的原则是什么?
引出俗语指出,看情形办理。
由此可以看出,写驳论文的第一点启发:
批判中要充分阐述正面的道理,而在阐述道理时,一定要有层次,整理出清晰的条理来, 避免那种事急语塞,思路紊乱的现象。
第三课时
揭露和批判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时,正面的说理借两个引用铺展的:
1.引用鲁迅所说的: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2.引用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的有关论述。
一方面,这些话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有权威性,足以用来说明“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完全错误;另一方面,这样的引用是非常切合听众实际的。
参加延安整风的干部,有一部分是从国统区来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对鲁迅、对左联的经验、教训是了解的、熟悉的。
鲁迅的话,他们有深切的体会。
另一部分是从井岗山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来到延安的,他们对王明路线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给革命同志、给党的事业带来的严重危害是深有体会的。
由此可以看出,写驳论文的第二点启发是:
揭露批判中引例阐述正面道理时,所引的例子要仔细选择,要举大家公认的、有深切感受的例子。
这样,深入说理才有基础,正面道理才立得牢。
揭露和批判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时,借助了“对牛弹琴”“有的放矢”等成语。
成语,不仅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组,它是千百年来人们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语言的珍珠,往往蕴含着世代相传的宝贵经验,甚至概括了生活的真理。
说理中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增加论述的说服力以及说理的容量。
在运用成语时则往往需要赋予新的意义,充实新的内容。
毛泽东同志对于“对牛弹琴”的创造性的运用即是典型的例子。
由此可以看出,写驳论文的第三点启发是:
在揭露批判中阐述正面的道理,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说理效果。
揭露和批判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时,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学习运用语言的问题,为什么要作这样的阐述?
批评错误,归根到底是为了帮助同志纠正错误,因此,不但要阐明为什么错,而且要指明方向,让人懂得怎样改错,认清正确的途径在哪里,破中有立,破才能彻底。
由此可以看出,写驳论文的第四点启发是:
指明方向,让读者全面认识纠正错误的途径,是批评中阐述正面道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揭露和批判党八股的第五条罪状时,先揭示现象,接着用“那样对待问题的方法不对”一句转入深入的分析。
我们说,揭露和批评,是离不开批评的对象──错误的各种表现,但又不能停留在表象的揭示上面,表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
“开中药铺”不过是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形式主义”的分类方法。
作者从现象入手一步步地追根溯源,深入地剖析了形式主义方法的错误。
唯物辩证法的关键和运用这种科学方法的步骤,使读者看清了问题的本质,找到了改变“开中药铺”的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写驳论文的第五点启发是:
批评中需要说理,就必须由表及里,透过现象分析本质,使分析渗透于事物的内里,把根子揭示出来,把本质说清楚,这样揭露和批判就有了理论的深度,读者就能明白许多正面的道理。
揭露和批判党八股的第六条罪状时,作者用洗脸照镜子打比方,引得全场大笑,这又有什么启示?
说理有时需要严肃,有时需要恳切,有时需要说得形象、活泼、有趣。
由此可以看出,写驳论文的第六点启发是:
在批判中,一个来自生活的、人们熟悉的比喻,往往能将正面的道理说得深入浅出,自然地为人们所接受。
而打比方说理的最好方法,是将比喻和道理揉合在一起。
第七、八条是前六条造成的严重后果:
“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这十六个字,语言凌厉,大义凛然,言简意重。
作者站在党的利益、革命的利益、阶级的利益、民族的利益的立场上,严厉指斥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党八股。
二、分项列举的论证方法:
文章把党八股的罪状列为“八条”,逐条批判,既各有重点,又互有联系,条分缕析,一目了然。
因为每一项都有一定的角度,并能用准确鲜明的词语加以概括,所以条理非常明晰。
三、破立之间过渡自然,前后照应,结构严密:
本文在破和立之间用了过渡的词或句,衔接紧密。
文章内容也前后照应。
如第二段,指出长而空的文章使群众见而摇头之后,用“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么?
”一句过渡到批判短而空的文章也不好;接着语气一转,用“但是”一词自然地过渡到当前“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反掉那些为害最烈的长而空的文章,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扔掉,最后明确指出“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来同前面所指的罪状相呼应。
这种过渡和照应,使文章具有结构严密,环环相扣的特点,在其它许多段落里也很明显。
四、说理中的比喻,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1.从所用的比喻语言来看:
有歇后语“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俗语“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古语“得胜回朝”,成语“对牛弹琴”“无的放矢”,方言“瘪三”,日常生活用语“洗脸”等。
2.从比喻的方式看:
有用一件事来比喻一件事的“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来比喻文章长而无内容,不受人欢迎;有用两件事来比喻一件事的“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来比喻写文章要从实际出发;有用三件事来比喻一件事的“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做朋友要懂得彼此的心”来比喻写文章要有的放矢。
3.从比喻的内容看:
有的是一句话,有的却是整个的一个事例,如以洗脸这件事的整个过程做例子,来比喻写文章必须认真负责。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差别 高二语文差别教案 粤教版 语文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