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发煤矿一通三防专项检查自查自改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5455875
- 上传时间:2023-06-08
- 格式:DOCX
- 页数:72
- 大小:488.70KB
兴发煤矿一通三防专项检查自查自改报告.docx
《兴发煤矿一通三防专项检查自查自改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发煤矿一通三防专项检查自查自改报告.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兴发煤矿一通三防专项检查自查自改报告
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有限公司
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
“一通三防”全覆盖专项检查
自查自改报告
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
2020年03月07日
前言
根据《毕节市能源局转发贵州煤矿安监局省能源局关于印发贵州省煤矿“一通三防”全覆盖专项监察实施方案的通知》(黔煤安监办函〔2020〕31号)、《毕节市能源局转发贵州煤矿安监局省能源局关于印发贵州省煤矿“一通三防”全覆盖专项监察实施方案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关于强化煤矿瓦斯防治攻坚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20﹞3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煤矿瓦斯防治攻坚年行动进一步提升瓦斯治理能力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20﹞6号)等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兴发煤矿实际,2020年2月26日和3月7日矿长罗勇兵组织矿井相关人员,对照(黔煤安监办函〔2020〕31号)附件3所列83项和《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开展煤矿安全自查自改贵州的通知》(煤安监监察〔2017〕6号)附件1所列221项,对标对表开展自查自改。
此次“一通三防”全覆盖专项检查采用现场勘查、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形式,对矿井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一通三防”全覆盖专项检查自查自改报告》。
兴发煤矿“一通三防”全覆盖专项检查人员
姓名
单位
职务/职称
专业
签名
罗勇兵
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
矿长
采矿
黄秋平
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
总工程师/中级
采矿
龙显霞
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
生产矿长
采矿
肖吉明
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
机电矿长
机电
刘祥胜
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
安全矿长
安全
胡秦
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
通防副总
采煤
肖容星
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
采掘副总
采煤
李晓林
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
地测副总
地测
岳勇
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
机电副总
机电
陈敬权
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
安全副总
采煤
徐彪
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
防突技术员
采煤
杨华
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
防突技术员
采煤
龙济波
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
调度室主任
安全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一、地理位置、隶属关系
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位于织金县城南西直距约23公里处,行政区域隶属织金县珠藏镇管辖。
井田范围极值地理坐标,东经105°38′54″-105°39′38″,北纬26°31′55″-26°32′33″。
矿区距安(顺)织(金)公路约8km,距320国道较近,矿区有简易公路与320国道相连,交通方便。
井田交通位置见图1-1-1。
图1-1-1
矿井名称:
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有限公司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核定生产能力:
30Mt/a
经济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
隶属关系:
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有限公司
矿长:
罗勇兵
总工程师:
黄秋平
二、井田范围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有限公司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
C520000************1936,有效期限7年零6个月:
自2015年2月至2022年8月,生产规模:
30万吨/年,井田范围由9个拐点坐标圈定,走向长约0.89km,倾斜宽约0.97km,面积约0.8643km2。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2-1-1。
表2-1-1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1980西安坐标)
二采区位于一采区下部,东、西至井田境界煤柱,北起各煤层+1467m标高、南至二采区边界煤柱(+1380m标高)。
二采区煤层整体呈东西走向,倾向北南,走向平均长890m,倾斜平均宽970m。
三、矿井投产时间,设计生产能力、核定能力
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由原织金县深洋煤矿、原织金县兴顺煤矿、原织金县兴发煤矿、原织金县珠藏镇和平煤矿整合而成,被整合矿井产能情况如下:
1.原织金县深洋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
5200000142828)
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0.2586km2,开采标高1525—1375m。
该矿山始建于2001年,于2003年整改完成,设计生产规模为3万t/年。
2.原织金县顺兴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
5200000141137)
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0.3334km2,开采标高+1290—+1100m。
该矿山始建于2001年2月,于2002年5月整改完成。
主采M23煤层,设计生产规模为3万t/年,
3.原织金县兴发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
5200000141079)
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0.362km2,开采标高+1525—+1350m。
该矿山始建于2001年12月,于2002年5月完成整改,设计生产规模为3万t/年。
4.原织金县珠藏镇和平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
5200000141070)
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0.2982km2,开采标高+1534-+1350m。
该矿山始建于2001年12月,并于2002年5月完成整改,设计生产规模为3万t/年。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黔府函[2007]105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2007年上述四家煤矿整合为现有的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采矿许可证号:
5200000710806),整合后的兴发煤矿矿界范围由九个拐点坐标围成,面积0.8643km2,沿用原有的兴发煤矿和原深洋煤矿生产系统,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年。
2009年12月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办理了采矿权延续,采矿许可证号:
C5200002009121120051936。
受煤矿企业委托,2010年9月,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建设规模:
15~30万t/a;2013年11月,重庆迪苒矿山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建设规模:
30万t/a;2014年4月,重庆迪苒矿山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工程规模:
30万t/a。
根据《开采方案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及变更,兴发煤矿于2013年4月完成开工备案手续后组织施工建设。
30万t/a生产系统为新建系统,于2016年3月完成井巷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同年5月,经毕节市工业和能源委员会《关于对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有限公司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联合试运转的批复》(毕市工能复[2016]14号)批准进入联合试运转,2016年12月8日取得了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
(黔)MK安许证字[2039号]。
2019年安证延续取得新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
(黔)MK安许证字[2639号],有效期2019年11月28日至2022年8月31日。
根据2019年5月23日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调整(划定)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有限公司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兼并重组)矿区范围的通知》(黔自然资审批函【2019】1293号):
兼并重组后的矿区面积为2.634㎞²,由13个拐点圈定,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开采深度为:
+1650m-+1100m。
四、证照情况
证照
证号
证照发证时间
有效期
采矿许可证
C520000************1936
2015年02月02日
2022年08月31日
安全生产许可证
(黔)MK安许证字[2639]
2019年11月28日
2022年8月31日
矿长安全资格证
510226************
2018年10月17日
2021年10月16日
营业执照
915200003471356682
2015年07月15日
长期
五、地质概况
(一)区域在大地构造单元上位置
该区域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扬子陆块(一级构造单元)黔北隆起(二级构造单元)遵义断拱(三级构造单元)织金纳雍凹褶断束(四级构造单元)黔西弧形构造体系的东翼。
(二)区域构造特征
区域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之北、川黔南北向构造带与滇西南北向构造带之间,又在属于中国新华夏构造体系最西边第一级沉降带的四川盆地的南面。
著名的黔西山字型构造的脊柱位于区域中部,其前缘弧东、西两翼分别掠过区域东南角和西南角。
长期以来,南北向挤压产生的东西向构造线和与它伴生的共轭扭动产生的北西和北东方向的构造线,控制了区内沉积和火山活动。
到燕山期,在上述背景上,岩层发生比较强烈的形变,逐步形成了属于黔西山字型系、东西向和南北向构造、华夏方向构造的一系列褶皱断裂。
(见图3-1)。
(三)矿井构造
矿区位于地贵背斜南东翼。
区域构造主体为呈北东向展布的地贵背斜,轴向约为北东70-80°;西部隆起较高,中部相对下陷,在区内构成一完整的”马鞍形”背斜顶部较平缓,两翼倾角不对称。
矿区内地层总体倾向160—175°,倾角4—10°,该区地层总体倾向南东的单斜岩层,矿区内未见明显的断裂构造。
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十条规定,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出露的地层有中二叠统茅口组(P2m)、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及上覆于上述地层之上的第四系(Q),上二叠统龙潭组及长兴组为井田含煤地层。
各组段地层岩性特征自下而上描述如下:
(一)中二叠统茅口组(P2m)
主要由灰色至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石灰岩组成,上部含少量燧石结核,致密,坚硬,溶蚀、裂隙发育,含方解石脉及晶体,局部见小溶孔。
井田范围内未见出露,厚度大于100m。
本次勘查仅1、4、5勘查线浅部钻孔分别揭露58.05、9.47、61.03m。
(二)上二叠统(P3)
1、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
区内未出露,岩性为上部灰~灰绿色块状凝灰岩,下部深绿~深灰色块状致密玄武岩,含褐色及绿色矿物。
钻孔揭露厚度3.01~37.47m,平均厚16.91m。
与上覆、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关系。
2、龙潭煤组(P3l)
龙潭煤组属海陆交互相沉积,本次勘探有11个钻孔完整揭露,厚355.44m,根据岩性与标志层的分布情况,划分上、中、下三段。
(1)上段(P3l3):
自长兴底至标五底,厚104.73m,岩性以石灰岩与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等交互组成,其中以粉砂岩、细砂岩、石灰岩为主。
该段一般含煤3~5层,其中全区可采煤层1层(6号煤),其它煤层厚度变化大,属局部发育的薄煤层(极个别钻孔见煤点可采),含标志层(石灰岩)二、三上、三下、四、五,且发育较好,其层位、岩性、厚度稳定,易于对比。
(2)中段(P3l2);由五底至七上顶,平均厚142.41m,由北东往南西逐渐减薄。
岩性以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煤及泥岩等交互组成,一般含煤8~15层,其中16、20号煤层发育较好(16号煤层为大部分可采、20号煤层为局部可采),其它煤层发育较差,规律性不明显,仅局部钻孔见煤点达到可采,距16号煤层20m左右发育一层石灰岩(辅标),仅6~8线发育较好。
(3)下段(P3l1);由七上顶至铝土岩底,平均厚107.30m。
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石灰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煤层等交互组成,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石灰岩为主。
一般含煤6~8层,为资源量估算的主要含煤段,其中大部分可采煤层3层(23、27、29号煤),局部可采煤层1层(34号煤),其它煤层规律不明显,仅局部钻孔见煤点达到可采。
石灰岩发育较好,编号有七上、七下、十、十一、十二、十三,其层位稳定,岩性、厚度变化不大,易于对比。
3、长兴组(P3c)
上部灰色、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硅质岩、硅质泥岩,致密较坚硬,富含菊石、腕足类等动物化石;下部灰色、深灰色燧石灰岩,间夹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1号煤层。
含标一、二层位,该段平均厚39.79m。
(三)下三叠统(T1)
根据沉积组合特征,可分为6段,区内主要出露一、二段、三至六段次之,岩性特征如下:
飞仙关组一段(T1f1):
岩性为灰至灰绿、灰紫色薄至中厚层状钙质粉砂岩,偶夹薄层泥灰岩。
分布于井田中部,平均厚128.15m。
飞仙关组二段(T1f2):
上部灰至灰紫色薄层状泥灰岩,其顶部为一层厚约3.00m左右的紫色钙质泥岩与T1f3分界;下部灰至灰紫色薄层状石灰岩,间夹紫色及黄绿色泥质粉砂岩,该段分布于井田中部,平均厚约172.30m。
飞仙关组三、四段(T1f3+4):
上部灰色厚层状石灰岩,间夹白云质石灰岩,中下部灰至紫红色薄层状泥灰岩、石灰岩呈互层,具锯齿状缝合线构造。
主要分布于1、2勘查线的雷神坡至高寨一带及井田北部边界,厚约150.00m。
飞仙关组五、六段(T1f5+6):
上部灰绿至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中下部灰白色厚层状石灰岩及暗紫、黄绿色泥岩。
井田内仅西部高寨附近山上小面积出露。
厚约159m。
(四)第四系(Q)
由灰黄、土黄色粘土、亚粘土、砂及碎石等组成,且分布零星,厚0.20~17.05m,平均厚6.06m。
矿区内可采煤层特征如下:
区内含可采煤层7层:
6、16、20、23、27、29、34号层煤,6号煤层全区可采,16、23、27、29号煤层大部分可采,20、34号煤层局部可采。
6号煤层:
上距标三下平均5.20m,下距标四平均10.82m。
煤厚0.82~5.60m,平均厚3.16m;采用厚0.82~5.13m,平均厚3.02m。
结构较简单,含夹石(泥岩)0~2层,一般0~1层,属中厚煤层,为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
见煤工程点16个,均为可采点,可采面积率100%。
顶板岩性为粉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
16号煤层:
上距标五平均104.81m,下距20号煤层平均24.39m。
煤厚0.34~3.95m,平均厚为1.95m;采用厚0.34~3.53m,平均厚1.89m。
结构较简单,含夹石(泥岩)0~1层,一般0~1层,属中厚煤层,为大部分可采、较稳定煤层。
见煤工程点16个,可采点15个,可采面积率95%。
顶板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
20号煤层:
上距16平均24.39m,下距标七上平均10.35m。
煤厚0.33~1.82m,平均厚0.91m;采用厚0.33~1.82m,平均厚0.89m。
结构简单,仅5-1号钻孔含夹石(泥岩)1层,属薄煤层,为局部可采、不稳定煤层。
见煤工程点22个,可采点12个,可采面积率61%。
顶板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底板岩性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
23号煤层:
上距标七下平均7.07m,下距27号煤层平均18.02m。
煤厚0.46~2.69m,平均厚1.18m;采用厚0.36~1.54m,平均厚0.99m。
结构较简单,含夹石(泥岩)0~2层,一般0~1层,属薄煤层,为大部分可采、较稳定煤层。
见煤工程点21个,可采点17个,可采面积率79%。
顶板岩性为泥岩、泥质粉砂岩;底板岩性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
27号煤层:
上距23号煤层平均18.02m,下距29号煤层平均16.95m。
煤厚0.84~4.29m,平均厚1.80m;采用厚0.84~3.69m,平均厚1.57m。
结构较简单,含夹石(泥岩)0~2层,一般0~1层,属中厚煤层,为大部分可采、较稳定煤层。
见煤工程点21个,可采点19个,可采面积率97%。
顶板岩性为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底板岩性为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
29号煤层:
上距27号煤层平均16.95m,下距标十一平均9.74m。
煤厚0.37~4.85m,平均厚1.86m;采用厚0.37~3.05m,平均厚1.43m。
结构较简单,含夹石(泥岩)0~3层,一般1~2层,属中厚煤层,为大部分可采、较稳定煤层。
见煤工程点21个,可采点14个,可采面积率77%。
顶板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底板岩性为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
34号煤层:
上距标十二平均3.87m,下距标十三平均8.97m。
煤厚0~2.50m,平均厚1.24m;采用厚0~2.12m,平均厚0.98m。
结构较简单,含夹石(泥岩)0~2层,一般0~1层,属薄煤层,为局部可采、不稳定煤层。
见煤工程点18个,可采点14个,可采面积率66%。
顶板岩性为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间接顶板石灰岩;底板岩性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
六、瓦斯等级鉴定:
1、2019年度瓦斯等级鉴定报告及批复,兴发煤矿瓦斯等级鉴定为“突出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参数见下表:
瓦斯等级鉴定结果表
鉴定年度
矿井瓦斯涌出量(CH4)
鉴定结果
绝对量(m3/min)
相对量(m3/t)
2018
18.76
32.01
突出矿井
2019
17.93
30.13
突出矿井
七、自燃倾向鉴定
根据贵州省矿山安全科学研究院2019年5月提交的M7煤层和M21煤层《煤炭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M7煤层自燃倾向分类为为Ⅲ级,即不易自燃煤层;M21煤层自燃倾向分类为为Ⅱ级,即自燃煤层。
煤层自然倾向性鉴定结果表
煤层
编号
工业分析(%)
全硫
真相对密度
煤吸氧量
自燃倾向分类
鉴定时间
水分
灰分
挥发分
St,d%
TRDd
Cm3/g干煤
Mad
Ad
Vdaf
M7
2.76
9.03
6.84
1.30
1.49
1.05
Ⅲ级
2019.5
M21
3.94
20.82
5.84
1.42
1.60
1.10
Ⅲ级
2019.5
贵州省矿山安全科学研究院是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单位,其鉴定结果可靠性较高,资料来源可靠。
八、煤尘爆炸性鉴定
根据2019年5月贵州省矿山安全科学研究院提交的M7、M21、M27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M7煤层和M21煤层为煤尘无爆炸性危险性。
煤尘爆炸性试验成果表
煤层
编号
工业分析(%)
爆炸试验
爆炸性结论
鉴定时间
水分
灰分
挥发分
火焰长度mm
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
Mad
Ad
Vdaf
M7
4.32
10.45
6.34
0
0
煤尘无爆炸性
2019.5
M21
3.94
20.00
5.84
0
0
煤尘无爆炸性
2019.5
M27
4.18
14.38
6.64
0
0
煤尘无爆炸性
2019.5
贵州省矿山安全科学研究院是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单位,其鉴定结果可靠性较高,资料来源可靠。
九、突出危险性鉴定
根据2012年5月24日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交的《织金县兴发煤矿M7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兴发煤矿M7煤层在鉴定范围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根据2012年11月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交的《织金县兴发煤矿M6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兴发煤矿M6煤层为突出煤层,矿井为突出矿井。
因此,各煤层暂按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考虑,兴发煤矿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管理。
十、煤层瓦斯基础参数
根据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2016年8月提交的《兴发煤矿M6、M7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报告》显示:
1、M6基础参数为:
瓦斯压力1.06MPa,瓦斯含量10.24m3/t,吸附常数a、b值,a为38.09m3/tr,b为1.22MPa-1,瓦斯放散初速度43mmHg,坚固性系数0.16,煤的破坏类型Ⅳ类,瓦斯透气性系数0.033-0.120%,抽采有效抽放半径:
0.65m/60天、0.90m/90天、1.1m/120天、1.3m/150天、1.4m/180天、1.5m/210天。
2、M/7基础参数为:
瓦斯压力0.52MPa,瓦斯含量9.33m3/t,吸附常数a、b值,a为39.02m3/tr,b为1.48MPa-1,瓦斯放散初速度44mmHg,坚固性系数0.21,煤的破坏类型Ⅳ类,瓦斯透气性系数0.063-1.144%,抽采有效抽放半径:
0.82m/60天、1.18m/90天、1.38m/120天、1.5m/150天、1.65m/180天、1.75m/210天。
十一、水文地质类型
根据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有限公司批复《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结论: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定为中等类型。
十二、资源储量
2019年12月15日贵州能力矿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提供的《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有限公司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2019年度矿山储量年报》,区内含可采煤层7层:
6、7、16、21、23、27、34号层煤,根据2018年12月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五地质大队提交的《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有限公司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2018年度矿山储量年报》,结合本次监测工作,截止2018年12月底,矿山累计动用资源/储量87.31万吨。
1、2019年度矿山开采现状:
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有限公司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2019年1-12月共计动用(111b)资源储量21.29万吨,其中:
采出19万吨,工程煤1.23万吨,损失1.06万吨。
2、资源储量变动情况
1)矿山损失量
通过本次监测了解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有限公司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2019年度共动用储量21.29万吨,在其矿界范围内采出煤量为20.23万吨。
损失量为:
动用资源量-采出煤量(为21.29-20.23=1.06万吨)。
2)矿山2019年12月底保有储量
2019年截至12月底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有限公司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共动用储量21.29万吨,故矿界内目前保有资源量为:
矿山年初保有资源量-消耗量=884.79-21.29=863.5万吨。
十三、周边矿井及小煤窑情况
当地小煤矿开采历史悠久,小煤矿大多是利用冬春农闲时自采自用。
由于受水、通风等限制,一般开采巷道不长,个别点可达50m。
各可采煤层均有老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特别是九十年代,小煤矿滥采乱挖现象较普遍。
经近几年的清理、整顿,关停了部分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情况有所好转。
现织金县珠藏镇兴发煤矿由原织金县深洋煤矿、原织金县顺兴煤矿、原织金县兴发煤矿和原织金县珠藏镇和平煤矿的采矿范围整合过来的矿井,为此矿井范围内存在相应的采空区和采空水,对矿井开拓和生产都有一定的影响。
1.原织金县深洋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
5200000142828),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0.2586km2,开采标高+1525m—+1375m。
原深洋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拐点号
X
Y
1
2937124.00
35564610.00
2
2937125.70
35564965.20
3
29363357.90
35565251.30
4
2936264.30
35565010.60
该矿山始建于2001年,于2003年完成建设,设计生产规模为3万t/a,主采M27煤层,采用“开采块段(棋盘格)形式”。
主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在主井180m处揭M27煤层后,沿煤层走向掘进平巷和倾向掘进下山巷。
为走向长壁后退采煤,并且建立相应的回风巷道。
该矿山在建矿前二十世纪中期就有采矿活动,主要采地表M23、M27层煤,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发展为井下采矿,采矿规模逐渐加大,从2003年10月整改完成,主采M27层煤,M16层煤为原和平煤矿的开采范围。
由于采矿活动时间较长,对浅表煤层的破坏较大,现在主要是采掘深部煤层。
2.原织金县顺兴煤矿(采矿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一通 专项 检查 自查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