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训练.docx
- 文档编号:25453579
- 上传时间:2023-06-08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1.48MB
专题11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训练.docx
《专题11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1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训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训练
专题1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21·四川南充市高三二模)林盘(下图)是我国某平原地区独有的农耕聚落景观,由宅(青瓦白墙)、林(乔、灌、竹混种)、田(主要种植水稻、油菜花等)、水(都江堰灌溉水系)构成,形成“林在田中,院在林中”的空间格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林盘聚落广泛分布于我国的()
A.成都平原B.华北平原C.三江平原D.珠江三角洲
2.林盘中乔、灌、竹组成的复杂群落结构对农耕生产的主要作用是()
A.调节局地气候B.涵养水源C.减轻病虫害D.保持水土
3.与周边相同规模的城市绿地相比,林盘()
A.降水更多B.温差更大C.湿度更小D.风力更弱
【答案】
1.A
2.C
3.D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都江堰灌溉水系”,可知,该地属于成都平原,A正确;华北平原、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都不属于都江堰灌溉水系,BCD错误。
2.林盘中乔、灌、竹组成的复杂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更多,结构更稳定,对病虫害的抑制作用更强,林中的鸟类能够捕食水田中的海中,因此对农耕生产的主要作用是减轻病虫害,C正确;乔、灌、竹组成的复杂群落结构面积较小,调节局地气候的作用不明显,A错;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成都平原,地形平坦,降水丰沛,地表水流速较缓,水土流失并不严重,因而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并非其主要作用,B、D错。
3.比较城市与乡村,林盘绿地的种植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BC错误;林地对降水的影响不大,A错误;林盘与周围地区的温差更小,所以风力更弱,D正确。
【点睛】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
这一生产生活模式历时悠久,与成都平原农耕条件、传统农耕方式和居住生活需要相互协调,并扮演着维护成都平原生态环境的重要角色。
(2021·天津高三二模)下图为我国云南元阳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元阳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B.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鱼苗出售
C.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D.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5.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A.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B.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C.缩短农产品生产周期,增加农民收入D.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
4.D
5.D
【解析】4.山上河谷养种鱼,不用捕捞,小鱼可以顺着河流流到稻田里放养,故A错。
村寨秧田育鱼苗,靠近居民区,便于管理不是出售,故B错。
山腰梯田种水稻,上下坡度大,不便机械耕种,故C错。
稻田蓄水养成鱼,可利用稻田中的大量有机物质,为鱼类提供饵料,故D正确。
5.水稻种植业商品率低,受市场影响小,故A错;专业化程度低,故B错;并没有缩短农产品生产周期,故C错;此图说明生态农业,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故D正确。
【点睛】立体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系,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2021·北京高三二模)朱鹳以泥鳅、小鱼虾等水生生物为食,曾在日本大量分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持续增加化肥、农药的用量,水生生物显著减少,朱鶏数量下降,最终灭绝。
2003年,日本开始在佐渡岛引进朱鹳,推行野化放飞工作,并在环境资源利用、农业生产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朱鹳一稻田共生农业系统”,2011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佐渡岛()
A.南北跨200千米,海岸线曲折B.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C.盛行上升补偿流,渔业资源丰富D.受海洋影响,冬季温和
7.建立“朱鹳一稻田共生农业系统”的经验与启示有()
①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②使用大型农业机械,提高稻米单产③开展科普活动,提高生物保护意识④冬季稻田灌水,增加水生生物数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6.D
7.C
【解析】6.读图佐渡岛南北跨度约1°,南北约跨111km,故A错误,根据等高线分布大致北部地势高南部地势高,该岛南北均中间高四周低,故B错误;该岛屿位于日本海沿岸,受对马暖流的影响,无上升补偿流,故C错误;佐渡岛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气候呈现海洋性特征,冬季温和,故D正确。
故选D。
7.根据材料因为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朱鹳灭绝,推行朱鹳一稻田共生农业系统,为朱鹳提供栖息地,应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生态农业,①对;朱鹳一稻田共生农业系统的建立主要为恢复其生态功能,发展生态农业,而非发展规模化的商品农业,且该地区平原面积狭小,不易使用大型机械,②错误;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③正确;根据材料朱鹳以泥鳅、小鱼虾等水生生物为食,冬季水稻田水少,应增加水量,增加水生生物数量,为朱鹳提供食物和栖息地,④对,故该题选C。
【点睛】日本营造朱鹳一稻田共生农业系统的措施:
一是打造"朱鹮"品牌稻米,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采用有益于生物多样性培育和保护的农耕方法和生态恢复方法,如在田间修建土质的积水洼地和积水沟渠,为鱼类提供生存环境;修筑可使泥鳅、鱼类和小型水生物在田块间自由活动和逃生的"鱼通道";秋收后水田重新灌水,为朱鹳提供过冬和觅食的场所,也为田间生物创造一个全年的生活环境;人工建造毗邻稻田的水生群落生境,为水生生物提供了常年的避难所,也是生活在水田及周围生物的重要补给源。
三是推行生态种植方式。
四是制定一系列对农民的补贴措施。
(2021·江西高三二模)德化县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有“闽中屋脊”之称。
种植业和畜牧业是德化县农业系统的主要产业;德化县畜禽养殖数量较多,并且多为农户型散养,规模化养殖程度低。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德化县山区农业环境负荷较重,主要原因可能是()
A.畜禽市场需求量大B.农业结构调整
C.耕地面积偏少D.草场资源丰富
9.化肥是德化县农田生产最主要的污染源,对此应采取的对策是()
①禁止使用化肥,发展有机农业
②促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畜禽污染
③提高有机肥还田比例,减少化肥用量
④培植黑土资源,提高土壤肥力
A.②③B.①③C.①②D.③④
10.德化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偏低,主要原因是()
A.畜禽生产规模大,废弃物排放多B.水土流失严重,气象灾害频发
C.人口增长过快,生态环境容量降低D.丘陵山地不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低
【答案】
8.C
9.A
10.D
【解析】8.畜禽市场需求量大,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环境负荷较重无关,A、B错误;读材料可知,德化县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有“闽中屋脊”之称,说明地势较高,以山地为主,所以可推测此地耕地面积较少,C正确;草场资源丰富,不会导致农业环境负荷重,D错误。
故选C。
9.德化县发展农业可少施化肥,不能禁止使用,①错误;德化县畜禽养殖数量较多,可以将畜禽粪便还田,促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畜禽污染,还能提高有机肥还田比例,减少化肥用量,②③正确;此地自然环境不适合形成黑土,④错误。
故选A。
10.读材料可知,畜禽养殖数量多,但生产规模小,A错误;水土流失严重,气象灾害频发,人口增长过快,生态环境容量降低均在材料无体现,BC错误;德化县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有“闽中屋脊”之称,说明地势较高,以山地为主,不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低,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选D。
【点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的开发农业资源,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尽量减少使用化肥农药,实现生态农业。
(2021·福建高三三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家堂村依靠丰富的毛竹资源发展工业,成为当时贫困县里的富裕村,但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1998年开始,高家堂村通过实施封山盲林,禁用除草剂,恢复刀砍锄头挖的传统除草方式等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开展休闲度假区、山水风景区和农业观光区等建设,实现快速发展,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高家堂村恢复传统除草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水土污染B.防止水土流失
C.节约除草成本D.增加就业机会
12.高家堂村实现乡村振兴最重要的立足点是发展()
A.竹林产业B.生态经济C.旅游产业D.观光农业
13.高家堂村实现乡村振兴有利于()
A.降低农业生产成本B.构建完整的产业链
C.缓解城市人口压力D.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答案】
11.A
12.B
13.D
【解析】本题以高家堂村的乡村振兴为材料,涉及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应用程度。
11.材料中信息“禁用除草剂,恢复刀砍锄头挖的传统除草方式”,主要是为了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缓解除草剂对水土的污染,A项正确。
是否采用传统的除草方式和水土流失无关,B项错误。
用传统的除草方式增加了除草成本,C项错误。
主要目的不是增加就业,而是恢复生态,D项错误。
故选A。
12.高家堂村生态问题严重,实现乡村振兴的立足点首先是抓好生态环境,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B项正确。
在发展生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竹林产业、旅游产业和观光农业,ACD项错误。
故选B。
13.高家堂村实现乡村振兴措施有开展休闲度假区、山水风景区和农业观光区建设等,面向的主要是城市居民,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D项正确。
对农村生产成本、城市人口压力影响较小,AC项错误。
构建的产业链不完整,B项错误。
故选D。
【点睛】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这五个方面。
(2021·安徽高三模拟)新疆是我国棉花产量最大的省区,2020年棉花总产量占全国的87%.近年,新疆改良棉花品种,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
同时,借助大数据、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棉花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下图示意棉花生产大数据平台系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与安徽、河南相比,新疆棉花种植的优势是()
A.光照充足,雨热同期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D.产品质量高,距消费市场近
15.农业生产大数据平台系统主要应用于()
①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管理②改良农作物的品种③产品质量追溯与市场预警④农机运行维护管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6.新疆实现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措施是()
A.提高棉花价格B.加大科技投入C.完善基础设施D.扩大种植规模
【答案】
14.C
15.D
16.B
【解析】14.由题意可知,新疆是我国棉花产量最大的地区,并且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与河南安徽相比,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因此C正确;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不属于雨热同期,A错误;新疆以沙土为主,适宜棉花种植,但土壤肥力不比安徽、河南高,B错误;新疆距离市场远属于劣势,D错误。
15.农业生产大数据平台主要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与分析,①③④正确。
该数据平台本身不具备改良农作物品的功能,②错误,由此可以判断出ABC错误,答案选D。
16.新疆实现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措施为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投入可以提高产量以及产品的品质,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故B正确;提高棉花价格不利于新疆棉花市场竞争力提高,A错误;完善基础设施能够提高新疆棉花市场竞争力,但不是最有效措施,C错误;新疆水源不足,扩大种植规模可能导致环境恶化,D错误。
【点睛】新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广人稀,有利于棉花的生产。
新疆地区实现棉花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措施是加大科技的投入,改良棉花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021·陕西高三三模)生物质成型燃料是以农业废弃物、林业“三剩物”(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和加工剩余物的统称)为原材料,制成可再生物质能锅炉直接燃烧的新型清洁燃料。
瑞典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缺油少气,但人均能源消费量高,能源长期依赖进口。
瑞典人热爱大自然,十分重视环保。
目前,瑞典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是生物质成型燃料开发利用的先锋国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瑞典居民人均能源消费量高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重工业发达B.交通运输业发达
C.供暖对能源消耗大D.能源资源十富
18.瑞典人力开发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优势条件是()
A.太阳辐射较强B.森林资源丰富
C.对外交通便利D.邻近海外市场
19.瑞典人力开发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影响表现为()
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轻能源进口压力
B.大量砍伐森林,导致环境破坏严重
C.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D.实现废弃物零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
【答案】
17.C
18.B
19.A
【解析】17.根据所学知识,瑞典的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故居民取暖消耗大量能源,C正确;瑞典重视保护环境,重工业并不发达,A错误;瑞典的地域面积小,交通运输发达但是并没有很大消耗,B错误;瑞典的能源资源储量不足,依赖进口,D错误。
故选C。
18.材料中提到物质成型燃料以农业废弃物,林业三剩物为原材料,瑞典是欧洲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数据显示其森林覆盖率超过50%,B正确;瑞典地处欧洲,太阳辐射弱,A错误;瑞典对外交通便利,临近海外市场并不是开发新型能源的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B。
19.瑞典大力开发生物质成型燃料能够有效保护环境,减少植被破坏和二氧化碳排放,BC错误;大力发展生物质能,能够调整消费结构,A正确;不可能实现废弃物零排放,D错误;故选A。
【点睛】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要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体的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2021·江苏高三模拟)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各种形式加以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30·60”目标。
完成下面小题。
20.实现“碳中和”的可行“形式”是()
①开发清洁技术②缩小工业规模③参与植树造林④提高化石能源价格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1.当前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是()
A.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B.森林面积不断缩小
C.公众环保意识较淡薄D.生产技术进步缓慢
【答案】
20.B
21.A
【解析】20.开发清洁技术可减少碳排放,参与植树造林可加强碳吸收,是实现“碳中和”的可行“形式”,①③正确;缩小工业规模不利于经济发展,提高化石能源价格会加大企业成本,不是实现“碳中和”的可行“形式”,②④错。
故选B。
21.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短期内尚无法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碳排放较大,这是当前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A正确;我国对森林保护的法律较严格,且即便森林面积缩小,也不是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B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环保意识增强,C选项也不是主要障碍,C错;我国生产技术进步速度较快,所以才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30·60”目标,D错。
故选A。
【点睛】实现“碳中和”,一是要减少碳排放,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工业比重;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大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等;二是要加强碳吸收,如加强二氧化碳的吸收,可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2021·浙江宁波市高三二模)为保护不断减少的自然水体中的鱼类资源,上海市出台了要求垂钓者只能是一人、一杆、一线、一钩的“精准垂钓”政策。
完成下面小题。
22.上海市自然水体中鱼类种类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气候变暖B.水体污染C.过度垂钓D.河道减少
23.上海市实施“精准垂钓”有助于()
A.提高环境质量B.增加鱼类品种
C.减少垂钓人数D.缓解生态压力
【答案】
22.B
23.D
【解析】22.根据所学知识,上海市自然水体靠近城市,生产生活污水量大,排放于自然河道中,易造成水体污染,导致鱼类减少,B对。
气候变暖是宏观现象,其影响范围是广泛的,不会只造成上海地区鱼类减少,A错。
材料中,不能反映出过度垂钓与河道减少相关的信息,C、D错。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B。
23.根据材料信息,实施“精准垂钓”的原因是由于自然水体中鱼类不断减少,为保护自然水体中鱼类资源而施行的政策,故对环境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A错。
鱼类品种与区域自然生态有关,不会因实施精准垂钓而增加,B错。
精准垂钓虽限制垂钓只能是一人、一杆、一线、一钩,但并不会从根本上造成垂钓人数的减少,C错。
但精准垂钓的“一人、一杆、一线、一钩”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单次垂钓人员的大范围集中,减轻流域的生态压力,D对。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鱼类必须生活在无污染的水域中,水域被污染,藻类大量繁殖,生物分解活动激烈,大量消耗溶解氧,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大量减少,导致鱼类难以生存,鱼类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有些种类快速灭绝。
(2021·浙江宁波市高三二模)黑雷露天煤矿是世界十大煤矿之一,预计可以开采出14.6亿吨的煤。
由于大面积露天开采,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修复困难。
下图示意黑雷煤矿位置。
完成下面小题。
24.黑雷露天煤矿的开采会导致当地()
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
B.地质结构渐趋稳定
C.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D.森林生态系统趋于复杂
25.当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
A.资金不足B.人口密度较大
C.交通不便D.生态环境脆弱
【答案】
24.C
25.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4.冰川面积快速萎缩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与煤矿的露天开采关系不大,A项错误。
煤矿是埋藏在地下一定深度的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会破坏地质结构的稳定性,B项错误。
露天煤矿开采会影响土地环境,使植被萎缩,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C项正确,D项错误。
故选C。
25.根据其经纬度位置,该地位于美国西部落基山区,气候类型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生态环境脆弱,D项正确。
美国为发达国家,该地资金充足,交通便利,AC项错误。
美国地广人稀,B项错误。
故选D。
【点睛】露天煤矿采矿不仅会污染水源,污染大气,更会污染大地,破坏种植农田的土壤。
(2021·安徽淮北市高三一模)20世纪70年代末,沙特小麦种植面积讯速扩大,沙漠中出现一个个规模巨大的圆形麦田(下图)。
1984年沙特成为小麦净出口国,但2016年沙特政府宣布全国停止小麦种植,国内小麦需求全部进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20世纪70年代末,沙特小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得益于()
A.政策支持B.降水增多C.气候变暖D.人口迁入
27.圆形麦田灌溉水源最可能是()
A.地下水B.冰雪融水C.河流水D.大气降水
28.2016年,沙特停止小麦种植的可能原因包括()
①需求减小②土地盐碱化③水源不足⑨生产成本高⑤石油资源枯竭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答案】
26.A
27.A
28.B
【解析】26.以沙特所处的地理环境特点为背景,分析该国小麦种植“从无到有"原因,结合经纬度位置,不难得出沙特地处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炎热少雨,B错误。
气候变暖也不会带来降水量的明显增加,很难满足小麦种植对水源的需求,C错误。
沙特为石油国,外籍劳工输入是其人口迁入的主要体现,但不会造成小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D错误。
沙特选择在沙漠中种植小麦,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并有足够的技术支持,这显然是和政策分不开的,A正确。
故选A。
27.根据上题信息,容易排除B、C、D三项,凭借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当地抽取地下水,利用喷灌设备旋转灌溉小麦,形成了一个个圆形麦田,所以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28.由于长期进行小麦种植,长期灌溉导致土地盐破化;沙特地区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导致灌溉水源不足;同时为维持沙漠农业发展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农业生产成本高,使得沙特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之前的行为,直至最终放弃,因此②③④表述正确,B正确。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粮食需求量只增不减,①说法错误,石油资源枯竭对农业没有直接影响,属于干扰项,⑤说法错误,因此排除A、C、D。
故选B。
【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需要熟悉地理环境特点以及读图分析和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政策等。
(2021·山西临汾市高三二模)某生态农业模型体系主要由农业产业链、综合效应和政策调控三个子系统组成。
其中农业部分由鹿和鱼养殖、食用菌裁培、水稻种植等产业部门构成,形成“稻一食用菌一鱼一鹿”的近似闭合的产业循环系统(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与传统农业相比,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更加关注()
A.资源循环利用B.提高经济效益C.增强社会效益D.零污染排放
30.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水稻种植B.农业产业链C.综合效应D.政策调控
31.最适宜发展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的省区是()
A.新B.藏C.冀D.黑
【答案】
29.A
30.D
31.D
【解析】29.据图可知,该生态农业模式是““稻一食用菌一鱼一鹿”的近似闭合的产业循环系统”,通过产业链物质流动,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污染和浪费,是传统农业不具备的优势,A正确;生态农业模式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关注的是生态方面的效益,BC错误;据图可知,鹿养殖过程中的尿粪污染,鹿皮制成皮革后的污染排放,表明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未实现零污染排放,D错误。
故选A。
30.据图可知,政策调控处于体系的中心,政策调控可以对农业产业链进行有效管理和调控,政策调控可以根据综合效应的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所以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政策调控,D正确;水稻种植和鹿养殖、养鱼、食用菌栽培都是当地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系统的核心,A错误;农业产业链和综合效应是该体系的组成部分,但不是该体系的核心,BC错误。
故选D。
31.据图可知,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的农业部分由鹿和鱼养殖、食用菌裁培、水稻种植等产业部门构成。
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水分条件不好,不能种植水稻,A错误;西藏位于青藏高原,热量不足,不能种植水稻,B错误;鹿是草食性反刍动物,河北大部分为平原,草场资源较少,C错误;黑龙江草场资源丰富,适宜养鹿;且森林面积大,林下适宜发展食用菌栽培;夏季雨热同期,可以种植水稻;当地也可以建池养鱼,所以最适宜发展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的省区是黑龙江,D正确。
故选D。
【点睛】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也要遵循农业“因地制宜”的原则。
(2021·山东高三模拟)河北涉县王金庄村存有大量梯田,2014年当地梯田系统被批准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受自然灾害影响,涉县梯田易损毁,需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及时修缮。
近二十多年,因劳动力外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11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训练 专题 11 人类 地理环境 协调发展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限时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