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复习提要.docx
- 文档编号:25451951
- 上传时间:2023-06-08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42.53KB
方剂学复习提要.docx
《方剂学复习提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复习提要.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剂学复习提要
1.各章节的分类及代表方剂。
1)解表剂:
①辛温解表:
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香薷散、大青龙汤、止嗽散
②辛凉解表:
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葱豉桔梗汤
③扶正解表:
败毒散、参苏饮、再造散、加减葳蕤汤、葱白七味饮
2)泻下剂:
①寒下:
大承气汤、大陷胸汤、大黄牡丹汤
②温下:
大黄附子汤、温脾汤、三物备急丸
③润下:
五仁丸、济川煎
④攻补兼施:
黄龙汤
⑤逐水:
十枣汤、禹功散
3)和解剂:
①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截疟七宝饮
②调和肝脾:
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药方
③调和寒热:
半夏泻心汤
④表里双解:
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葛根黄芩黄连汤、疏凿饮子
4)清热剂:
①清气分热:
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②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③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
④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凉膈散、仙方活命饮、四妙勇安汤
⑤清脏腑热:
导赤散、龙胆泻肝汤、左金丸、泻白散、苇茎汤、清胃散、玉女煎、芍药汤、白头翁汤
⑥清热解暑:
六一散、桂苓甘露散、清暑益气汤
⑦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5)温里剂:
①温中祛寒-中焦虚寒证:
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
②回阳救逆-阳衰阴盛证:
四逆汤、回阳救急汤
③温经散寒-寒凝经脉证:
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暖肝煎、阳和汤
6)补益剂:
①补气-气虚病证:
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玉屏风散、生脉散、人参蛤蚧散
②补血-血虚病证:
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
③气血双补-气血两虚证:
八珍汤、泰山磐石散
④补阴-阴虚病证:
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百合固金汤、左归丸、补肺阿胶汤、二至丸
⑤补阳-阳虚病证:
肾气丸、右归丸、十补丸
⑥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
地黄饮子、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髯丹
⑦气血阴阳并补-气血阴阳俱虚:
炙甘草汤、补天大造丸
7)固涩剂:
①固表止汗:
牡蛎散
②敛肺止咳:
九仙散
③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四神丸、桃花汤
④遗精止涩:
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缩泉丸
⑤固崩止带:
固冲汤、固经丸、易黄汤
8)安神剂:
①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②补养心神:
天王补心丹、养心汤、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
9)开窍剂:
①凉开: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行军散
②温开:
苏合香丸、紫金锭
10)理气剂:
①行气:
越鞠丸、柴胡疏肝散、四磨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半夏厚朴汤、枳实消痞丸、厚朴温中汤、
金铃子散、天台乌药散、加味乌药汤
②降气:
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
11)理血剂:
①活血祛瘀:
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生化汤、桂枝茯苓丸、
失笑散、丹参饮、大黄蛰虫丸
②止血:
十灰散、四生丸、咳血方、小蓟子饮、桃花散、黄土汤
12)治风剂:
①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小活络丹、牵正散、玉真散、消风散
②平熄内风:
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
13)治燥剂:
①轻宣外燥:
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
②滋阴润燥:
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益胃汤、玉液汤、琼玉膏、增液汤
14)祛湿剂:
①化湿和胃:
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②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甘露消毒丹
③利水渗湿:
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
④温化水湿:
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
⑤祛湿化浊:
荜薢分清饮、完带汤
⑥祛风胜湿:
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
15)祛痰剂:
①燥湿化痰:
二陈汤,茯苓丸,温胆汤
②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滚痰丸
③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
④温化寒痰:
苓甘无味姜辛汤
⑤化痰熄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定痫丸
16)消食剂:
①消食化滞:
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
②健脾消食:
健脾丸、肥儿丸
17)驱虫剂:
乌梅丸、化虫丸
18)涌吐剂:
瓜蒂散、参卢饮
1.常用小方的组成、功效及主治
1)六一散
①组成:
滑石、甘草
②功效:
清暑利湿
③主治:
暑湿证。
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泄泻。
2)左金丸
①组成:
黄连、吴茱萸(6:
1)
②功效:
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③主治:
肝火犯胃证。
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3)二妙散
①组成:
黄柏苍术
②功效:
清热燥湿。
③主治:
湿热下注证。
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下部湿疮等,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
4)当归补血汤
①组成:
黄芪、当归
②功效:
补气生血
③主治:
1.血虚发热证2.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3.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5)小半夏汤
①组成:
半夏、生姜
②功效:
止呕降逆,温胃蠲饮。
③主治:
寒饮呕吐。
呕吐清水涎沫,心下痞,口不渴,或伴有头眩,舌质淡,苔白滑,脉弦滑。
6)金铃子散
①组成:
金铃子、玄胡索
②功效:
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③主治:
肝郁化火证。
心胸胁肋腕腹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
7)失笑散
①组成:
五灵脂、蒲黄、米醋/黄酒
②功效: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③主治:
瘀血疼痛症。
心腹刺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
2.配伍特点:
1)肾气丸:
1与熟地、薯蓣、山萸相伍,补中有泻,补而不滞。
2诸药相合,非峻补元阳,乃阴中求阳,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即“少火生气”之意。
2)归脾汤:
1心脾同治,以补脾为主,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权。
2气血双补,以补气为重,使气旺而益于生血
3)黄土汤:
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刚柔相济,为温中健脾,养血止血之良剂。
“甘苦合用,刚柔互济法”。
4)芍药汤:
气血并治,兼以通因通用;寒热公投,侧重于热者寒之
5)乌梅丸:
酸苦辛并进,使“蛔得酸而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寒热并用,邪正兼顾
6)六味地黄丸:
三补三泻,以补为主;三阴并补,重在补肾;补不碍邪,泻不伤正
7)半夏泻心汤:
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8)桂枝汤:
散中有收,汗中寓补,邪正兼顾,阴阳并调。
9)左归丸:
在补阴之中配伍补阳药,取“阳中求阴”之义;纯甘壮水,补而无泻。
10)右归丸:
菟丝子、杜仲偏补肾阳,枸杞子、当归偏补肾阴,诸药合用,温壮肾阳,滋补精血。
本方补阳药与补阴药相配,则"阳得阴助,生化无穷",妙在“阴中求阳”;且集诸补药于一方,所谓纯“补”无“泻”之剂,“益火之源,以培右肾之元阳”,使元阳得以归原,故名右归。
11)枳实消痞丸:
本方消补兼施,以消为主;温清并用,以清为主;辛开苦降以苦降为主。
12)苏子降气汤:
治上顾下,标本兼治,俾气降痰消,则喘咳自平。
13)定喘汤:
以宣开与清降并用,发散与收敛兼施,融宣、降、清、收于一方,故定喘止咳之力颇著。
王泰林称“此定喘之主方也”。
14)血府逐瘀汤:
全方活血药与行气药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
15)补阳还五汤:
方中重用补气药与诸多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血、瘀祛络通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而不伤正。
合而用之,则气旺,瘀消,络通,诸症可愈。
16)温经汤:
温经与祛瘀并用,但以温经为主;温补与寒凉并施,但用寒凉为次,则温而不燥,刚柔相济,相反相成;调肝与健脾兼顾,但以调肝为先。
17)镇肝熄风汤:
镇肝与潜阳并用,滋阴与疏肝并施,镇潜以治其标,滋阴以治其本,标本兼顾,但以治标为主。
18)清营汤:
以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和“透热转气”之法,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则诸症自愈。
3.某些药物在方中的配伍意义
1)痛泻要方-防风:
防风具升散之性,与白术、白芍相伍,①散肝郁,②舒脾气,③燥湿以助止泻之功,④为脾经引经药
2)真武汤-芍药:
①柔肝缓急以止腹痛;②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瞤动;③利小便以行水气;④可兼制附子燥热伤阴之弊。
3)四逆汤-炙甘草:
补脾胃而调诸药,且可缓和姜附燥烈辛散之性,使其破阴复阳而无暴散之虞。
4)苏子降气汤-当归:
当归辛甘温润,既能治“咳逆上气”,又可养血补虚以助桂心温补下元。
5)参苓白术散-桔梗:
桔梗宣利肺气,①配砂仁调畅气机,治胸脘痞闷;②开提肺气,以通调水道;③以其为舟楫之药,载药上行,使全方兼有脾肺双补之功。
6)桃核承气汤-桂枝:
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芒硝、大黄寒凉凝血之弊。
4.“凉开三宝”在其功用、主治方面有何所长?
“凉开三宝”指安宫牛黄丸、紫雪和至宝丹。
三方均为由芳香开窍药与清热解毒药为主组成,是常用的凉开方剂,均有清热开窍之功,用于热闭证。
就寒凉之性而言,吴瑭指出“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
但从功用、主治分析,则各有所长。
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豁痰,适用于邪热偏盛之高热较重者;紫雪长于熄风止痉,尤宜于热盛动风之高热惊厥者;至宝丹中芳香化浊之品较多,长于芳香开窍,化浊避秽,尤宜于痰浊较盛之神昏较重者。
6.“四逆”命名的方剂比较。
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三方主治证中皆有“四逆”,故皆以“四逆”名之,但病机用药迥异。
四逆散之厥逆是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不达四末所致,其厥冷仅在肢端,不过肘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
四逆汤之厥逆是阴盛内盛,阳气衰微所致,其厥冷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全身阳衰阴盛症状及脉微欲绝等。
当归四逆汤之厥逆是阳虚血弱,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该证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且无阳衰阴盛之候。
因此,三方用药、功效也全然不同。
正如周扬俊所言:
“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
”
问答题(本大题共3题,共22分)
一、写出基础方的组成、功用、主治,配伍特点及附方的方名、组成及主治。
1.写出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特点及三首附方(包括方名、组成、主治病证)。
组成:
山药12g山萸肉12g泽泻9g牡丹皮9g熟地黄24g茯苓9g
功效:
滋阴补肾。
主治:
肾阴虚证。
腰膝痠软,头晕目眩,耳聋耳鸣,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配伍特点:
①三补三泻,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
②肝脾肾三阴并补,熟地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
附方(选三首)
①知柏地黄丸
组成: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
主治:
阴虚火旺证。
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脊痠痛,遗精等证。
②杞菊地黄丸
组成:
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
主治:
肝肾阴虚证。
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
③都气丸
组成:
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
主治:
肾虚气喘,或呃逆之证。
④麦味地黄丸
组成:
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
主治:
肺肾阴虚,或喘或咳者。
2.写出四物汤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特点及三首附方(包括方名、组成、主治病证)。
组成: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
功用:
补血调血
主治:
营血虚滞证。
头昏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
配伍特点:
四味相合,则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此为本方的配伍特点。
附方:
①桃红四物汤:
组成:
四物汤加桃仁、红花
主治:
血虚兼血瘀证
②胶艾汤:
组成:
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
主治:
妇人冲任虚损,血虚有寒证
③圣愈汤:
组成:
熟地、白芍、川芎、人参、当归、黄芪
主治:
气血虚弱,气不摄血证
3.写出二陈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三首附方(包括方名、组成、主治病证)。
组成:
半夏、橘红、茯苓、乌梅、生姜、炙甘草
功效: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
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不欲饮食,恶心呕吐,或头眩心悸,肢体困倦,舌苔白滑,脉滑
附方:
①导痰汤
组成:
半夏、天南星、枳实、赤茯苓、橘红、甘草、生姜
主治:
痰厥证。
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喘急痰嗽,头痛呕逆,涕唾稠黏,坐卧不安,舌苔厚腻,脉滑者。
②涤痰汤
组成:
半夏、南星、橘红、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
主治:
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③金水六君煎
组成:
当归、半夏、茯苓、熟地、陈皮、炙甘草、生姜
主治:
肺肾不足,或年迈阴血不足,湿痰内阻,咳嗽喘逆,呕恶多痰,舌苔花剥者。
④清中汤
组成:
黄连、山栀、陈皮、茯苓、半夏、草豆蔻仁、甘草、姜
主治:
痰火郁滞,胸脘疼痛,呕吐恶逆,口苦,舌苔黄腻者。
4.写出四君子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三首附方(包括方名、组成、主治病证)。
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各9g炙甘草6g
功用:
益气健脾。
主治:
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语音低微[2],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缓。
附方:
①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生姜、大枣
主治:
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②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大枣、生姜
主治:
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③保元汤(《博爱心鉴》)
组成:
黄芪、人参、炙甘草、肉桂、生姜
主治:
(1)虚损劳怯,元气不足;
(2)小儿痘疮,阳虚顶陷,不能发起灌浆者。
5.写出肾气丸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三首附方(包括方名、组成、主治病证)。
组成:
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
功效:
补肾助阳化气
主治:
肾阳气不足证。
附方:
①加味肾气丸
组成:
附子、白茯苓、泽泻、山茱萸、山药、车前子、牡丹皮、官桂、川牛膝、熟地黄。
主治:
肾阳虚水肿。
②十补丸
组成:
附子、五味子、山茱萸、山药、牡丹皮、鹿茸、熟地黄、肉桂、白茯苓、泽泻。
主治:
肾阳虚损、精血不足证。
二、比较两方的异同点?
(比较内容包括组成、功效、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1.麻杏甘石汤和麻黄汤之异同点。
P44
方名
组成
功用
主治
麻杏甘石汤
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
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邪未解,肺热咳喘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发汗解表(为主),宣肺平喘(为辅)。
外感风寒表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麻杏甘石汤与麻黄汤俱用麻黄、杏仁、甘草而治喘咳。
但前方主治之喘咳,证属风热壅遏于肺,故以麻黄配石膏,宣肺清热为主;后方主治之喘咳系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所致,其证重在风寒束表,故以麻黄配桂枝,相须为用,发汗解表为主,兼以宣肺平喘。
2.分析比较银翘散、桑菊饮之异同点。
P42
方名
相同点
不同点
组成
功用
主治
桑菊饮
1均有薄荷、连翘、桔梗、芦根、甘草
2均能疏风热
3均治身热、口渴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症
桑叶、菊花、杏仁
疏风清热但力弱,以宣肺止咳为主
风热袭于肺卫,偏于肺,肺失宣降者,以但咳为主,兼见身微热,口微渴
银翘散
银花、荆芥、牛蒡子、豆豉、竹叶
辛凉透达力大,且有解毒生津,芳香辟秽之功
风热袭于肺卫,偏于卫,热毒伤津明显者、身热微恶寒、无汗或有汗也不畅、口渴、舌尖红
3.分析比较三承气汤之异同点。
P60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组成
异
芒硝、枳实、厚朴
枳实、厚朴
芒硝、甘草
同
大黄
功效
异
峻下热结
轻下热结
缓下热结
同
泻下热结
主治
异
痞满燥实俱备的阳明腑实证
痞满实的阳明腑实轻证
阳明腑实证,燥实同见,而无痞满之证者
同
阳明腑实证
4.分析比较大、小柴胡汤之异同点。
P97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组成
异
人参、甘草
大黄、枳实、芍药
同
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
功效
异
扶助正气
内泻阳明
同
和解少阳
主治
异
热入血室、黄疸、疟疾等
阳明里热便秘或下利
同
少阳证
5.分析比较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之异同点。
P180
方名
相同
不同
组成
功用
主治
补中益气汤
均有黄芪、人参、当归、白术、甘草。
均能益气健脾。
均可治疗脾气虚,而见食少体倦,气短懒言,便溏或发热等。
柴胡、升麻、陈皮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脾胃气虚发热或中气下陷者。
兼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及脱肛,久泻久痢,久疟,子宫脱垂及崩漏。
归脾汤
龙眼肉、茯神、酸枣仁、远志、木香
健脾补血,养心安神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及脾不统血者。
兼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及便血,皮下紫斑,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
6.分析苏子降气汤与定喘汤之异同点。
P266
两方均为降气平喘之剂。
然而定喘汤是用宣肺之麻黄与敛肺之白果相配伍,配清热化痰之品,而成宣降肺气,清热化痰之剂,主治痰热蕴肺、风寒外束之哮喘;而苏子降气汤是以降气消痰之苏子为主,配以下气祛痰药,主治上实下虚而以上实为主之咳喘。
7.分析比较黄土汤和归脾汤之异同点。
P300
黄土汤和归脾汤两方均可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
黄土汤中以灶心黄土合炮附子、白术为主,配伍生地、阿胶、黄芩以温阳健脾而摄血,滋阴养血而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归脾汤重用黄芪、龙眼肉、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8.分析比较五苓散和猪苓汤之异同点。
P351
五苓散和猪苓汤均含泽泻、猪苓、茯苓三药,为利水渗湿的常用方剂,皆可用于小便不利、身热口渴之证。
五苓散证由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所致,配伍桂枝温阳化气兼解太阳未尽之邪,白术健脾燥湿,共成温阳化气利水之剂。
猪苓汤证乃因邪气入里化热,水热互结,灼伤阴津而成里热阴虚、水湿停蓄之证,配伍滑石清热利湿,阿胶滋阴润燥,共成利水清热养阴之方。
三.两方均治疗某种病证,临床上如何区别使用?
(答题主要是各方的病机、辨证要点为主)
1.败毒散、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四神丸、五苓散、藿香正气散均可治疗泄泻,临床如何区别运用?
败毒散“逆流挽舟”,解表止痢,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而愈,适用于外邪陷里而成痢疾,多用于痢疾初起而兼有外感风寒湿邪者。
痛泻要方重在补脾泻肝,主治肝旺脾虚之泄泻,以腹痛泄泻,泻后痛减,反复发作,舌苔薄白,脉弦缓为证治要点。
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不能运湿,气虚夹湿的泄泻;以四肢倦怠乏力,胸脘闷胀食少,便清,吐泻,苔白腻为主症。
四神丸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主治脾肾虚寒,大便不实,腹痛泄泻,五更泄泻。
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下注大肠而为泄泻,以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为主症。
藿香正气散重在化湿解表,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泄泻,以头痛、恶寒发热、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为证治要点。
2.金锁固精丸、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十补丸均可治遗精,临床如何区别运用
金锁固精丸:
主治肾虚不固之遗精;以遗精滑泄,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为主证。
(病症分析:
遗精滑泄--封藏失职,精关不固;神疲乏力--精亏气弱,失于荣养;腰酸耳鸣—腰府耳窍失养;舌淡苔白,脉细弱—肾虚之象)
六味地黄丸:
主治肝肾阴虚之遗精;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主症。
(病症分析:
骨髓不充——腰膝酸软无力,牙齿动摇;脑髓不充——头晕目眩;精不上承于耳——耳鸣耳聋。
阴虚内热:
相火扰动精室——遗精;骨蒸潮热、消渴、盗汗。
肾虚不能主骨——小儿囟开不合;舌红少苔、脉细数)
大补阴丸:
主治阴虚火旺之遗精;以骨蒸潮热,盗汗,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痛,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为主症。
(病症分析:
肝肾阴虚火旺: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足膝疼热或痿软。
虚火刑金,损伤脉络—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虚火上扰;消渴易饥---肾虚火旺;舌红少苔,迟脉数而有力---阴虚火旺)
十补丸:
肾阳虚损,精血不足证。
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病症分析:
肾阳失于温煦——腰脊疼痛,足膝软弱,足冷足肿;肾精不能上承——耳鸣耳聋;肾水上泛——面色黧黑;气化失司——小便不利)
3.朱砂安神丸、温胆汤、归脾汤、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血府逐瘀汤均治失眠,临床如何区别运用?
朱砂安神丸所治失眠,乃由心火偏亢、阴血不足所致,症见心烦神乱、失眠多梦、怔忡心悸、胸中自觉懊憹、舌红、脉细数。
温胆汤所治失眠,乃由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
症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或略数。
归脾汤所治失眠,乃由心无所养、不能藏神所致,症见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证治要点。
酸枣仁汤所治失眠,乃由肝血不足、血不养心所致,症见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细弦。
天王补心丹所治失眠,乃由阴亏血少、心肾之阴不足所致,症见虚烦少寐、心悸神疲、梦遗健忘、大便干结、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血府逐瘀汤所治失眠,乃由血行不畅、郁而化热所致,症见胸痛、痛有定处,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4.旋覆代赭汤、理中丸、麦门冬汤、半夏泻心汤、吴茱萸汤均治呕吐,临床如何区别运用?
旋覆代赭汤主治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证。
辩证要点是心下痞硬,噫气频作,呕呃,苔白滑,脉弦虚。
理中丸主治中焦脾胃虚寒。
辩证要点是脘腹疼痛,呕吐下利,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麦门冬汤主治肺胃阴虚,气机上逆所致咳嗽或呕吐。
辩证要点是咳唾涎沫,短气喘促,或口干呕逆,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半夏泻心汤主治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升降失常,也是寒热平调、散结除痞的代表方。
辩证要点是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
吴茱萸汤主治脾胃虚寒,浊阴上逆。
辩证要点是恶心呕吐、或巅顶头痛,畏寒肢凉,舌淡苔白滑,脉沉弦细或迟。
5.五苓散、防己黄芪汤、真武汤、实脾散、五皮散均可治水肿,临床如何区别运用?
五苓散主治
(1)蓄水证:
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
(2)痰饮:
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3)水湿内停:
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等。
防己黄芪汤主治风水或风湿表虚证。
汗出恶风,身重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真武汤主治1.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
肢体浮肿或沉重,腰以下为甚,畏寒肢冷,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或咳喘呕逆,或心急头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2.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泛证:
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体瞤动,振振欲擗地。
实脾散主治阳虚水肿:
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
五皮散主治皮水。
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及妊娠水肿。
6.白头翁汤、芍药汤、葛根芩连汤、真人养脏汤、桃花汤均可治疗痢疾,临床如何区别运用?
白头翁汤主治热毒痢疾。
下痢脓血,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
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葛根芩连汤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之邪热下利证。
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真人养脏汤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
大便滑脱不禁,甚或脱肛坠下,腹痛喜温喜按,或下利赤白,或便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沉细迟。
桃花汤主治虚寒痢。
下痢不止,便脓血,色黯不鲜,日久不愈,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迟弱或微细。
7.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剂学 复习 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