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分类.docx
- 文档编号:25449190
- 上传时间:2023-06-08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34.10KB
幼儿园教案分类.docx
《幼儿园教案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案分类.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教案分类
幼儿园教案:
分类
幼儿园教案:
分类(15篇)
幼儿园教案:
分类1
活动目标
能把大小(颜色)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并能表达分类标准。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与难点
能大胆表达分类标准。
即分类后能说出是按颜色或大小分类的。
材料及环境
创设积木、雪花片、木珠,几何图形等。
设计思路
分类活动属于数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为幼儿以后理解数概念作心理准备。
如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需要对某数所表示的物体的数目进行抽象,而抽象的基础是能够排除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
这种能力是在分类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所以,小班进行分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摆弄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
让幼儿表达分类标准是小班幼儿开展分类活动的重点难点。
这是一因为幼儿的概括能力比较差,同时语文表达能力也比较弱。
因此,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语给幼儿适当的提示,还可以采用放标记的方法让幼儿先把想法表示出来,然后再学习用语言说明分类标准。
活动流程
1、操作经验——讨论归纳——复习巩固操作体验在活动区中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积累有关物体的颜色,大小等特征的感性经验。
(1)分雪花片。
材料:
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每种颜色的雪花片4——5片。
指导语:
请你把颜色相同的雪花片放在一起。
(2)分积木材料: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圆柱体积木各不相同4—5块,每种形体的积木放在一起。
指导语:
请你把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
(3)分木珠材料:
四种形状不同的木珠,每种4—5个,颜色不同。
指导语:
请你把形状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
或:
请你把颜色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
(4)分玩具材料:
积木、木珠、雪花片。
指导语:
请你把颜色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
2、讨论归纳经过分组讨论帮助幼儿提出和转换分类标准。
(1)给每个幼儿一些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每种都有大和小两种。
指导语:
请你们把这些图形放在两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要放入一样的图形。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
并证明为什么把这些图形放在一起。
或者可以请其他幼儿猜猜他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2)给幼儿再次分类指导语:
刚才你们是按图形的颜色(大小)分的,现在你们再用别的方法分一次。
(3)给幼儿两盒雪花片,每盒里都有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四个空盒子。
请幼儿给两盒雪花片分别进行分类,两次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
分完后用标记(大)、(小)表示。
然后再让幼儿证明分类标准。
说明标记应在课前先让幼儿认识。
3、复习巩固在活动中投资其他材料,并增加每种材料的数量,继续让幼儿操作,学习分类。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教案:
分类2
活动目标:
1、练习按三重条件分类,并计数出总数。
2、尝试自己出题考别人。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重点:
按三重条件分类。
难点:
尝试自己出题考别人。
活动准备:
教具:
8个大小不同的红、蓝色园、方片。
学具:
我的数学,附加题材料,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将准备的8个形状板散放在桌面上。
--请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请一名幼儿示范操作,将图形分类。
2、小组活动。
请幼儿说一说还有什么分类方法。
请幼儿描述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步骤。
第一、二、三组:
按指令给形状板分类。
第四、五、六组:
附加题作业。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
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
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幼儿园教案:
分类3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
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
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于是,我开始思考:
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
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
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
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
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
(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
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
(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
车棚——车有几辆?
自行车几辆?
摩托车几辆?
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
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
前、后操场各几棵?
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
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
白色的几根?
绿色的几根?
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
电脑室——电脑有几台?
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
其中长头发几个?
短头发几个?
(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
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
椅子有几张?
哪个多?
多多少?
哪个少?
少多少?
(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
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
(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
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
共有几级台阶?
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
(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
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
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
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
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幼儿园教案:
分类4
设计意图
今学期班上进行线的专题活动,小朋友都很有兴趣,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线。
一时间,班上就有了不同质地、不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用途的线。
为了能让幼儿更清楚地认识,我组织进行线的分类、统计活动。
让幼儿更深入了解线的种类。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讨论中,对线进行颜色、粗细、质地、长短的分类。
2、教师和标记的引导下,学习自己设计简单的统计表。
3、语言表达操作的情况,使幼儿的语言和思维同步得到发展。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线若干。
2、纸、笔每人一份。
3、统计示范图。
活动过程
1、给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线,请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学会初步的分类技能。
师: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好多不同的线,待会就请你们自己去观察,看看能不能分清这里一共有多少种线?
幼儿听后就三三两两的在各种线前观察,对线产生了兴趣。
教学反思:
这一环节,教师能让幼儿自己先去观察,比较,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可以让他们尝试分类,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按颜色、粗细等不同特征来分类。
师:
刚才我听到有小朋友说,可以把相同颜色的放在一起。
我们来试一下。
幼儿
尝试按颜色分类,把相同颜色的摆放在一起,全部分好后再数数各有几种。
师:
还可以按什么来分呢?
除了颜色不同外,你们还发现了其他不同的'特点了吗?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
师继续引导幼儿,让幼儿在发现、比较下不断地想到分类的方法。
引导幼儿说出长、短和用途来进行分类,并做好分类记录。
教学反思:
这个环节中,教师起启发性作用,主体还是幼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说出来,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把幼儿观察、讨论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自己设计统计图来记录。
A、幼儿看记录进行操作活动,把所有记录的结果统计出来。
B、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各种方法。
师:
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方法来进行分类,我把小朋友所说的都记录在黑板上了,现在就要你们想想,帮我设计一个最漂亮的。
幼:
老师我可不可以设计两个。
教学反思: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提出要求,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尝试,老师只是个观察者,在巡回的观察着幼儿的工作,如果不是幼儿有求必答,老师都不去打扰他们,充分体现出幼儿是主体,不再受老师的影响。
4、教师小结,并找出不同范例,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方法,让大家学习。
师:
这是谁的,请你来说说你是怎样设计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教学反思:
这个环节中,每个幼儿的回答都会不同,有的会说得很好、很多,说得很完整,有的却不知道怎样表达,但都要进行鼓励表扬,因为要肯定他们的设计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活动评价:
这个活动设计充分抓住了幼儿心,小朋友面对这么多样的线都很好把它分清楚,也记得快,所以教师善于观察,发现问题,从生活中入手。
在教学过程中材料准备的很充足,教师的语言简而少,很具有启发性,而且也留了时间让幼儿充分的认识探索,是一节充分以幼儿为主的课。
6、重要词汇:
质地、用途、统计。
幼儿园教案:
分类5
活动目标: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愿意大胆尝试,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
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
四、师幼互动交流。
师:
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
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
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六、分组练习,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4.师小结。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并且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分类理由。
在活动中,我首先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并让幼儿“整理物品”,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幼儿个个都能将物品按食物、日用品和玩具等不同用途进行分类,也能说出分类的理由。
接着引导幼儿运用图谱标记“送物品回家”,幼儿也都能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可是在接下来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给物品按标记分类中产生很大的分歧,有的标记相差非常细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错,虽然在操作之前我有提示过了,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时有很大一部分幼儿不仔细观察标记,都分类错了。
而这一切都反应出幼儿对画面的观察不够细心,做事太过于急促。
进入大班以后,我发现有许多小朋友都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
操作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操作材料就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不爱动脑筋。
要想从根本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觉得我们教师必须注意让幼儿真正掌握我们所要让他们掌握的,因为只有当他们真正懂了,学会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自己产生认同感。
另外,每节课结束以后,教师要做到及时反思、小结,及时的修改,累积经验,寻找幼儿更能接受的讲解方法,做到完善以及更好,让幼儿从兴趣开始培养,从根基开始打起,从基本习惯开始抓起,让幼儿喜爱上数学,喜爱上学习。
幼儿园教案:
分类6
教案目的:
巩固、加深对大、小标记的认识,复习按照图形匹配标记,继续学习按照大、小标记将不同种类的物品进行分类,同时,把同种的物品对应排列,训练小朋友在学习完毕能按要求整理好操作材料。
教案难点:
让小朋友在不受物体的形状、颜色、种类影响,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并对应排列;边操作边讲述操作过程。
教案准备:
黑板,大小标记若干,磁性图片若干,操作材料若干
教案过程:
1、老师出示大小标记和大小皮球,引导小朋友观察图形,并且按照图形匹配对应的标记,鼓励小朋友说出大标记送给大皮球,小标记送给小皮球,初步感知按照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
2、出示图形卡,引导小朋友观察按照标记将不同形状、相同颜色的图形片进行分类,并且要边操作边讲述操作过程,锻炼小朋友的语言表述能力。
3、出示分类材料和分类卡,让小朋友比较两个物体,分别放到大小标记的下面,引导小朋友按照标记将不同种类的物品进行分类。
4、老师让小朋友进行小组活动,巩固加深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认识。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案:
分类7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学习按颜色分类,进一步感知集合概念。
2、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游戏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学具每人一套。
小鱼服饰两套、青蛙服饰一套、小鱼缸四个、各色小鱼共15条。
音乐《小苹果》《小红花》《爱是花你是那种子》《低碳贝贝》。
2、经验准备:
课前分享儿歌《看仔细》。
活动重难点:
重点:
按颜色进行分类。
难点:
分类种类逐渐增多(3—4),为幼儿进行分类增加难度。
活动过程:
音乐律动:
《小苹果》幼儿随音乐有序传学具。
(出示幻灯片3)
一、谜底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观看幻灯片猜谜语(猪),教师自编故事《猪妈妈和猪宝宝》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出示幻灯片4、5)
二、操作探索:
1、引导幼儿探索操作:
把苹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样分?
游戏:
《猪妈妈分苹果》请幼儿说出猪妈妈都有哪些颜色的苹果?
强调分苹果的要求。
(出示幻灯片6)
(1)、教师示范分苹果的方法。
(教师:
如果我是猪妈妈我会这样分,给第一只小猪粉红色的苹果,给第二只小猪分黄色的苹果,第三只小猪会分到什么颜色的苹果呢?
—绿色)(出示幻灯片7)
(2)、幼儿跟随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分苹果,练习按颜色分类。
教师巡回观察。
(教师:
如果你是猪妈妈,你会怎么分?
请把分给第一只小猪的苹果放在第一行里)
(3)、请多名幼儿分享自己的分法。
(幼儿:
我给第一只小猪分的是黄色的苹果,给第二只小猪分的是绿色的苹果)
教师小姐:
把苹果按颜色分组时,相同颜色的苹果分在一起(每只小猪分到一样颜色的苹果)(出示幻灯片7)
2、感恩游戏:
牛伯伯的花园。
(1)参观牛伯伯的花园。
(出示幻灯片8)音乐《小红花》
教师:
“为了感谢大家帮忙分苹果,猪妈妈和猪宝宝要带大家一起去参观牛伯伯的花园。
好漂亮的花园。
”
教师:
“大家想不想有一个漂亮的花园呢?
”幼儿:
“想”。
(2)种自己的花园。
(出示幻灯片9)音乐:
《爱是花你是那种子》
教师:
老师的花园在这里,你的花园在哪里?
请幼儿随音乐自由种花(红花、黄花、绿花和蓝花)音乐停止,种花结束。
(3)整理花园
教师:
小朋友你的花园漂亮吗?
为什么?
幼儿:
不漂亮,乱乱的
教师:
现在我们一起来整理花园吧!
课前分享儿歌《看仔细》,幼儿一起听儿歌摆棋子(整理花园)
幼儿再次联系按颜色分类增加难度(时钟颜色进行分类)
总结:
我们把花园里的花按颜色分成了,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的。
三、经验提升:
爱心接力游戏—鱼宝宝的新家。
1、青蛙和鱼妈妈的对话。
(幻灯片12)
教师提问:
小鱼的家怎么了?
引导幼儿回答:
人类乱扔垃圾、破坏生态环境,可怜的小鱼无家可归。
2、帮小鱼找家。
(出示幻灯片13、14)
(1)请出小青蛙和鱼妈妈。
鱼妈妈:
“快救救我的宝宝,没有新鲜空气它们会死掉的。
”
(2)小鱼的新家。
教师:
“老师为鱼宝宝准备了红色、黄色、黑色、白色四个鱼缸。
红色的小鱼喜欢红色的家,白色的小鱼喜欢白色的家)
(3)送鱼宝宝回家。
音乐《低碳贝贝》
请幼儿、鱼妈妈、小青蛙依次排队送鱼宝宝回家。
(红色的小鱼放进贴有红色爱心的鱼缸里白色的小鱼放进贴有白色爱心的鱼缸里)
教师小结:
我们把鱼宝宝按颜色送回了自己喜欢的加。
我们都送了什么颜色的鱼宝宝呢?
(红色、黄色、黑色和白色)
3、游戏结束:
教师:
“工人叔叔把垃圾清理干净了,小河又回复原来的样子。
为什么让鱼宝宝快乐的生活,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
”
幼儿:
“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
教师:
鱼妈妈要带宝宝回家了,我们也送我们的好朋友学具回家吧!
四、活动延伸:
1、赶小猪:
逐渐增加颜色的种类。
小猪:
红色、黄色、绿色报纸球若干。
赶猪棍:
pvc管若干。
小猪房子:
红房子、黄房子、绿房子。
规则:
把小猪赶到与它颜色相同的房子里。
2、送小猪回家:
小猪:
红色、黄色、绿色报纸球若干。
供小朋友钻洞洞一个或几个。
小猪房子有:
红色、黄色、绿色的。
规则:
报小猪钻山洞,送小猪回家。
儿歌备注:
《看仔细》
小朋友,请注意。
拍拍小手看仔细。
红花宝宝站一起,不是红花请出去。
后两就也可换成:
相同颜色站一起,不同颜色请出去。
幼儿园教案:
分类8
目标:
1、学习按形状、颜色、大小、分类。
2、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已认识过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等。
2、物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套;胸卡与幼儿人数相等(画有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奇妙的口袋”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奇妙的袋子,(出示奇妙的袋子)你们想知道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吗?
2、教师边念儿歌边出示图形娃娃,让幼儿说其名称及特征。
(儿歌:
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
)
二、幼儿探索、操作,教师指导
1、师:
小朋友们真聪明,所以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的图形娃娃,每一组都有,它们想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帮它们找到和自己一样的好朋友,等会儿你们轻轻地走到各自的那一组去,想想要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图形娃娃找到好朋友,然后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2、要求:
①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地操作,不能争抢。
②帮图形找到好朋友后,要说出你是用什么办法找到的,用了几种办法。
3、幼儿探索、操作,老师巡视,启发幼儿说说: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帮图形娃娃找到好朋友的?
你用了几种办法?
三、集中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操作的方法大胆地告诉老师和同伴。
四、教师小结:
可以找形状相同的娃娃做为好朋友,也可以找颜色相同的娃娃做为好朋友,还可以找出大小一样的娃娃做为好朋友。
五、游戏:
《我的朋友在哪里》
1、以谈话引入:
我们也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
2、介绍玩法及规则:
①玩法:
幼儿每人挂一块图形胸卡四散站开,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边拍手边找和自己胸卡上一样图形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教师检查幼儿是否都找对了。
游戏重新开始。
②规则:
要找到形状或颜色或大小一样的做朋友。
3、幼儿游戏三次,教师指导幼儿按形状、颜色、大小来找好朋友。
4、小结游戏情况。
六、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园教案:
分类9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物品按用途分类。
2.根据物品的共同特征设计标记。
3.在活动中学习,能够有条理的对物品进行收拾和整理。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图片、幼儿之前要有按标记分类的知识积累、黑色水笔、白纸。
活动过程:
1.首先以圣诞节到了,帮助托板的小朋友整理收到的礼物为情景展开活动,出示图片,让幼儿知有哪些礼物。
2.首先让幼儿自主分类(有的按形状、有的按颜色、有的按质量的软硬等等),并让幼儿说出为什么这样分。
3.以托班只有三个箱子为由,引导幼儿按物品的用途分三类,把那个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分?
(引导幼儿说出吃的、用的、玩的)
4.分好后,为了让托班的小朋友更容易的辨认箱子里的东西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做标记,并在纸上画出来。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并没有用实物而是用的图片,因为出示得实物都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东西,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课程就不容易继续下去了。
采用图片的形式既能提起幼儿的兴趣,又不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一节课的活动下来,总体上的还是不错的。
老师的建议是:
应该多加一些家具类的或者幼儿部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这样加大了难度,拓展了幼儿的认知面,如果仅限于幼儿常见的物品的话,拓展的部分就无法显现。
幼儿园教案:
分类10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垃圾分类游戏,激发其环保意识。
2.会将生活中常见的垃圾进行分类,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3.初步了解各类垃圾的循环再造。
重点难点重点:
会将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分类。
难点:
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活动准备:
FLASH课件、PPT课件、iPad若干、自制体育器械。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动画,提问:
1.地球妈妈为什么哭?
有什么办法能让他健康起来?
2.教师小结:
只有我们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垃圾桶,他就会健康起来。
二、了解垃圾分类
1.巩固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
2.迁移幼儿的已有经验,自由讨论:
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厨余垃圾,哪些是有毒有害垃圾,哪些是其他垃圾?
3.观看PPT,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
4.教师小结:
(1)可回收垃圾是指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再利用的物品。
(2)厨余垃圾是指我们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菜帮、菜叶、瓜果皮壳、剩饭剩菜、废弃食物等易腐性垃圾。
(3)有害垃圾指生活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4)其他垃圾是指除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
三、游戏:
我给垃圾分分类
1.播放flash,点选画面上的垃圾,分类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
2.幼儿自主操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教案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