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司法考试近三年来的题目.docx
- 文档编号:25430010
- 上传时间:2023-06-08
- 格式:DOCX
- 页数:112
- 大小:97.06KB
刑法司法考试近三年来的题目.docx
《刑法司法考试近三年来的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司法考试近三年来的题目.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法司法考试近三年来的题目
一、单项选取题:
题目(题目都没有详细解析,但答案都用下划横线方式标出了。
)
一、单项选取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种对的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某些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罪刑法定原则规定是:
(1)禁止溯及既往(_____罪刑法定);
(2)排斥习惯法(_____罪刑法定);(3)禁止类推解释(______罪刑法定);(4)刑罚法规恰当(______罪刑法定)。
”下列哪一选项与题干空格内容相匹配?
A.事前——成文——拟定——严格
B.事前——拟定——成文——严格
C.事前——严格——成文——拟定
D.事前——成文——严格——拟定
2.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离职守,在押犯罪嫌疑人乙趁机逃走,但刚跑到监狱外树林即被抓回。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A.甲主观上是过错,乙是故意
B.甲、乙是事前无通谋共犯
C.甲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
D.乙不构成脱逃罪
3.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下列哪一判断是对的?
A.甲开枪射击乙,乙迅速躲闪,子弹击中乙身后丙。
甲行为与丙死亡之间不具备因果关系
B.甲追赶小偷乙,乙匆忙中撞上疾驶汽车身亡。
甲行为与乙死亡之间具备因果关系
C.甲、乙没故意思联系,碰巧同步向丙开枪,且均打中了丙心脏。
甲、乙行为与丙死亡之间不具备因果关系
D.甲以杀人故意向乙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杀死了乙。
甲行为与乙死亡之间不具备因果关系
4.甲(十五周岁)下列哪一行为成立犯罪?
A.春节期间放鞭炮,导致邻居失火,导致十多万元财产损失
B.骗取她人数额巨大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她人打成重伤
C.受意图骗取保险金张某指使,将张某汽车推到悬崖下毁坏
D.因偷拿苹果遭摊主喝骂,遂掏出水果刀将其刺成轻伤
5.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
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
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
关于乙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A.犯罪预备
B.犯罪预备阶段犯罪中断
C.犯罪未遂
D.犯罪实行阶段犯罪中断
6.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A.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
只有认定甲、乙成立共同过错犯罪,才干对甲、乙以过错致人死亡罪论处
B.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
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C.交警甲故意为乙实行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
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D.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惩罚。
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7.甲乙两家有仇。
某晚,两拨人在歌厅发生斗殴,甲、乙碰巧在场并各属一方。
打斗中乙持刀砍伤甲小臂,甲用木棒击中乙头部,致乙死亡。
关于甲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A.属于合法防卫
B.属于紧急避险
C.属于防卫过当
D.属于故意杀人
8.关于累犯,下列哪一判断是对的?
A.甲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甲在附加刑执行完毕之日起五年之内又犯罪。
甲成立累犯
B.甲犯抢夺罪于3月假释出狱,考验期为剩余二年刑期。
甲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五年内再故意犯重罪。
甲成立累犯
C.甲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五年徒刑期满,六年后又犯杀人罪。
甲成立累犯
D.对累犯可以从重惩罚
9.甲女因抢劫杀人被逮捕,羁押期间不慎摔伤流产。
一月后,甲被提起公诉。
对甲解决,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A.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妇女”,不合用死刑
B.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妇女”,可合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C.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妇女”,因甲并非被强制流产
D.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妇女”,因甲并非在审判时摔伤流产
10.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A.减刑只合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犯罪分子
B.对一名服刑犯人减刑不得超过三次,否则有损原判决权威性
C.被判处无期徒刑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时间也许超过十五年
D.对被判处无期徒刑、死缓罪犯减刑,需要报请高档法院核准
11.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稻米淋洒农药,取出某些作饵料,毒死麻雀后售与饭馆,非法获利5,000元。
关于甲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A.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B.构成以危险办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盗窃罪
C.仅构成以危险办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12.某施工工地升降机操作工刘某未注意下方有人即按启动按钮,导致维修工张某当场被挤压身亡。
刘某报告事故时隐瞒了自己按下启动按钮事实。
关于刘某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A.(间接)故意杀人罪
B.过错致人死亡罪
C.谎报安全事故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13.关于货币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A.以货币碎片为材料,加入其她纸张,制作成假币,属于变造货币
B.将金属货币熔化后,制作成较薄、更多金属货币,属于变造货币
C.将伪造货币赠与她人,属于使用假币
D.运送假币并使用假币,按运送假币罪从重惩罚
14.张某窃得同事一张银行借记卡及身份证,向丈夫何某谎称路上所拾。
张某与何某依照身份证号码试出了借记卡密码,持卡消费5000元。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对的?
A.张某与何某均构成盗窃罪
B.张某与何某均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C.张某构成盗窃罪,何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D.张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何某不构成犯罪
15.杨某生产假冒避孕药物,其成分为面粉和白糖混合物,货值金额达15万多元,尚未销售即被查获。
关于杨某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A.不构成犯罪
B.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惩罚
C.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既遂)定罪惩罚
D.触犯生产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依照惩罚较重规定定罪惩罚
16.甲持刀将乙逼入山中,让乙告知其母送钱赎人。
乙紧张其母心脏病发作,遂谎称开车撞人,需付五万元治疗费,其母信觉得真。
关于甲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A.非法拘禁罪
B.绑架罪
C.抢劫罪
D.诈骗罪
17.甲欠乙十万元久不归还,乙重复催讨。
某日,甲持凶器闯入乙家,殴打乙致其重伤,迫乙交出十万元欠条并在已备好还款收条上签字。
关于甲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A.故意伤害罪
B.抢劫罪
C.非法侵入住宅罪
D.抢夺罪
18.甲任邮政中心信函分拣组长期间,先后三次将各地退回信函数万封(约500公斤),以每公斤0.4元价格卖给废品收购站,所得款项占为己有。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A.退回信函不属于信件,甲行为不成立侵犯通信自由罪
B.退回信函虽属于信件,但甲没有实行隐匿、毁弃与开拆行为,故不成立侵犯通信自由罪
C.退回信函处在邮政中心管理过程中,属于公共财物,甲行为成立贪污罪
D.退回信函被当作废品出卖也属于毁弃邮件,甲行为成立擅自毁弃邮件罪
19.甲承租乙房屋后,伪造身份证与房产证交与中介公司,中介公司不知有假,为其售房给不知情丙,甲获款300万元。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
A.甲行为触犯了伪造居民身份证罪与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同步是诈骗罪教唆犯
B.甲是诈骗罪、伪造居民身份证罪与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正犯
C.伪造居民身份证罪、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与诈骗罪之间具备牵连关系
D.由于存在牵连关系,对甲行为应以诈骗罪从重惩罚
20.下列哪一情形不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A.国家工作人员甲,将公款借给其弟炒股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借给原工作过国有公司使用
C.某县工商局长甲,以单位名义将公款借给某公司使用
D.某国有公司总经理甲,擅自决定以我司名义将公款借给某国有事业单位使用,以安排其子在该单位就业
()
1.关于刑法解释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 )
A.将盗窃罪对象“公私财物”解释为“她人财物”,属于缩小解释
B.将《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出售假币罪中“出售”解释为“购买和销售”,属于固然解释
C.对随身携带枪支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器械以外其她器械进行抢夺,解释为以抢劫罪定罪,属于扩张解释
D.将信用卡诈骗罪中“信用卡”解释为“具备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钞票等所有功能或者某些功能电子支付卡”,属于类推解释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核刑法解释。
A项中,盗窃罪对象“公私财物”都属于她人占有财物,“她人财物”解释,去除了“她人占有”限制,扩大了盗窃对象,属于扩张解释。
B项中,将“出售”解释为“购买和销售”,属于扩张解释,并不是固然解释。
固然解释,即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形式逻辑、规范目及事物属性固然道理,将该事项解释为涉及在该规定合用范畴之内。
故B项说法错误。
C项对抢劫罪认定进行了扩张解释,说法对的。
D项中,对“信用卡”功能进行了扩张解释,故D项说法错误。
2.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 )
A.甲(女,43岁)吸毒后强制猥亵、侮辱孙某(智障女,19岁),因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
B.乙(15岁)携带自制火药枪夺取妇女张某挎包,因乙未使用该火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夺罪
C.丙(15岁)在协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D.丁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构成放纵走私罪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核犯罪主体。
A项中,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她办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行为。
该罪犯罪主体同样可以是女性。
因此A项说法错误。
B项中,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为国家禁止个人携带器械。
携带国家禁止个人携带机械进行抢夺,这种携带行为自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因而只要携带这些凶器进行抢夺,就应定为抢劫罪,因此B项说法错误。
C项中,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或者致人死亡都是在非法拘禁过程中过错致人重伤或者致人死亡,是非法拘禁成果加重犯。
而15岁人对过错致人死亡不负刑事责任,因此C项说法对的。
D项中,放纵走私罪是指海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放纵走私,情节严重行为。
司法工作人员不能成为放纵走私罪犯罪主体,因此D项说法错误。
3.关于合法防卫,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
( )
A.制服不法侵害人后,又对其实行加害行为,成立故意犯罪
B.抢劫犯使用暴力获得财物后,对抢劫犯及时进行追击,由于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属于合法行为
C.动物被饲主唆使侵害她人,其侵害属于不法侵害;但动物对人自发侵害,不是不法侵害
D.基于过错而实行侵害行为,不是不法侵害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核合法防卫。
A项中,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意味着不法侵害不也许继续侵害或威胁法益,此时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如果又对不法侵害人实行加害行为,已经不存在防卫时间条件,应成立故意犯罪。
A项说法对的。
B项中,在财产性违法犯罪状况下,行为虽然已经既遂,但在现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应当以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可以实行合法防卫。
B项说法对的。
C项中,不法侵害应是人实行不法侵害。
在饲养人唆使其饲养动物侵害她人状况下,动物是饲养人进行不法侵害工具,这种侵害属于不法侵害。
如果是动物对人自发侵害,由于没有行为人实行,因此并不存在不法侵害问题。
C项说法对的。
D项中,不法侵害不限于故意不法侵害,也存在过错不法侵害,此时也可以进行合法防卫。
D项说法错误。
本题规定选取错误选项,故本题对的答案为D.
4.甲遭乙追杀,情急之下夺过丙摩托车骑上就跑,丙被摔骨折。
乙开车继续追杀,甲为逃命飞身跳下疾驶摩托车奔入树林,丙一万元摩托车被毁。
关于甲行为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 )
A.属于合法防卫
B.属于紧急避险
C.构成抢夺罪
D.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核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她人人身、财产和其她权利免受正在发生危险,不得已给另一较小法益导致损害行为。
紧急避险本质是避免现实危险,保护较大法益。
关于权衡权益大小,普通来说,人身权利不不大于财产权利,人身权利中生命权重于其她人身权利。
本题中,甲生命权重于丙财产权以及身体权,甲为避免乙追杀,不得已给丙导致损害,属于紧急避险。
故排除ACD,本题对的答案为B项。
5.甲因父仇欲重伤乙,将乙推倒在地举刀便砍,乙匆忙抵挡喊着说:
“是丙逼我把你家老汉推下粪池,不信去问丁。
”甲信觉得真,遂松开乙,乙趁机逃走。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 )
A.甲不成立故意伤害罪
B.甲成立故意伤害罪中断
C.甲行为具备合法性
D.甲成立故意伤害罪未遂(不能犯)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核犯罪中断
国内刑法并没有规定复仇行为是合法行为,甲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排除AC.
犯罪中断本质是“能达目而不欲”;犯罪未遂本质是“欲达目而不能”。
本题中,甲在实行犯罪过程中虽然遇到意志以外障碍,但该障碍并局限性以将其行为停止下来,甲完全可以继续实行伤害行为,但甲松开了乙,这种行为应认定为甲出于自己内心考虑放弃犯罪,故成立犯罪中断。
排除D项,本题对的答案为B.
6.关于教唆犯,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 )
A.甲唆使不满16周岁乙强奸妇女丙,但乙只是抢夺了丙财物一万元后即离开现场,甲应成立强奸罪、抢夺罪教唆犯
B.教唆犯不也许是实行犯,但也许是协助犯
C.教唆她人吸食、注射毒品,成立吸食、注射毒品罪教唆犯
D.有教唆犯是主犯,但所有协助犯都是从犯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核教唆犯。
A项中,被教唆人在犯罪时超过了被教唆之罪范畴,教唆犯只对自己所教唆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故A项说法错误,甲不构成抢夺罪教唆犯,属于强奸罪教唆未遂。
教唆犯也可以是实行犯。
例如:
甲教唆乙抢劫,甲同样也实行了抢劫行为,此种状况下,甲既是教唆犯,也是实行犯。
因而,B项错误。
在刑法分则中,某些教唆行为直接按照犯罪实行行为解决,直接根据刑法分则规定定罪,不再合用刑法总则关于教唆犯规定。
B项中“教唆她人吸食、注射毒品”应当按照《刑法》第353条规定直接定罪惩罚,而不能再按照刑法总则关于教唆犯规定来认定。
因而,C项错误。
D项中,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她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主次作用来惩罚。
如果起重要作用,就按主犯惩罚;如果起次要作用,就按从犯惩罚。
因此“有教唆犯是主犯”说法对的。
依照刑法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是从犯,其中起辅助作用犯罪分子,普通就是指协助犯,因此D项后半句也是对的,故D项说法对的。
7.甲、乙共谋行抢。
甲在偏僻巷道出口望风,乙将路人丙书包(内有钞票一万元)一把夺下转身奔逃,丙随后追赶,欲夺回书包。
甲在丙跑过巷道口时突然伸腿将丙绊倒,丙倒地后摔成轻伤,甲、乙乘机逃脱。
甲、乙行为构成何罪?
( )
A.甲、乙均构成抢夺罪
B.甲、乙均构成抢劫罪
C.甲构成抢劫罪,乙构成抢夺罪
D.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乙构成抢夺罪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核共同犯罪认定。
本题“甲、乙共谋行抢”,并没有明确阐明是共谋抢劫,故不能以共同抢劫作为判断原则。
甲乙二人没有形成抢劫共同故意,此时认定为抢夺共同故意更适当,属于共犯中“过限行为”,也就是说甲属于在共同抢夺中单独使用暴力转化为抢劫罪状况,乙没有使用暴力共同故意,仍属抢夺罪。
故本题对的答案为C项。
8.为谋财绑架她人,在下列哪一种情形下不应当判处死刑?
( )
A.甲绑架并伤害被绑架人致其残疾
B.乙杀死人质后隐瞒事实真相向人质亲友勒索赎金10万元
C.丙绑架人质后胆怯罪行败露杀人灭口
D.丁控制人质时因捆绑太紧过错致被害人死亡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核死刑在绑架罪中合用。
《刑法》第239条规定:
“以勒索财物为目绑架她人,或者绑架她人作为人质,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惩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处五年以上十年如下有期徒刑,并惩罚金。
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偷盗婴幼儿,依照前两款规定惩罚。
“
依照上述规定可见,犯绑架罪判处死刑情形是“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情形,涉及故意或过错两种主观心理状态,故A项甲绑架并伤害被绑架人致其残疾,不应当判处死刑,而其她三项应当判处死刑。
(该考点属于非常规考点,提示考生注意更加细致掌握刑法关于定罪量刑规定。
)
9.关于没收财产,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 )
A.甲抢劫数额巨大,对其可以判惩罚金一万元并处没收财产
B.乙犯诈骗罪被判处没收所有财产时,法院对乙未满18周岁子女应当保存必须生活费用,对乙成年家属不必考虑
C.丙盗窃贵重文物情节严重,即便其没有可供执行财产,亦应当判处没收财产
D.丁为治病向李某借款五万元,一年后丁因犯罪被判处没收财产。
无论李某与否提出祈求,一旦法院发现该债务存在,就应当判决以没收财产偿还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核合用没收财产状况。
A项中,依照《刑法》第263条规定,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惩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并不是可以判惩罚金并处没收财产,故A项说法错误。
B项中,依照《刑法》第59条规定,没收所有财产,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家属保存必须生活费用。
这里抚养家属也可以涉及成年家属,故B项说法错误。
C项说法对的。
依照《刑法》第26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
(二)盗窃贵重文物,情节严重。
D项中,依照《刑法》第60条规定,没收财产此前犯罪分子所负合法债务,需要以没收财产偿还,经债权人祈求,应当偿还。
故D项说法错误。
10.关于累犯,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 )
A.甲因故意伤害罪被判七年有期徒刑,刑期自1990年8月30日至1997年8月29日止。
甲于1995年5月20日被假释,于1996年8月25日犯交通肇事罪。
甲构成累犯
B.乙因盗窃罪被判三年有期徒刑,3月25日刑满释放,3月20日因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四年。
乙构成累犯
C.丙因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1996年4月21日刑满释放,4月20日再犯同罪。
丙不构成累犯
D.丁因失火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刑期自1995年5月15日至1998年5月14日。
丁于1998年5月15日在出狱回家途中犯故意伤害罪。
丁构成累犯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核累犯认定。
《刑法》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来,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是累犯,应当从重惩罚,但是过错犯罪除外。
前款规定期限,对于被假释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A项中,后罪交通肇事罪属于过错犯罪,而普通累犯规定前罪与后罪都必要是故意犯罪,故A项说法错误。
B项说法对的,乙先后两罪都为故意犯罪;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后罪发生时间再前罪所判处刑罚执行完毕5年之内,符合普通累犯成立条件,构成累犯。
C项说法错误。
刑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来,在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都以累犯论处。
D项中,前罪失火罪属于过错犯罪,不符合普通累犯成立条件,故D项说法错误。
11.关于犯罪数额计算,下列哪一选项是对的?
( )
A.甲15周岁时携带凶器抢夺她人财物价值3万元;17周岁时抢劫她人财物价值2万元。
甲犯罪数额是5万元
B.乙收受贿赂15万元,将其中3万元作为单位招待费使用。
乙犯罪数额是12万元
C.丙第一次诈骗6万元,第二次诈骗12万元,但用其中6万元补偿第一次诈骗行为被害人所有损失。
丙犯罪数额是6万元
D.丁盗窃她人价值6,000元手机,在销赃时夸大手机功能将其以1万元卖出。
丁除成立盗窃罪外,还成立诈骗罪,诈骗数额是1万元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核犯罪数额计算。
A项中,依照《刑法》第267条规定,携带凶器抢夺,按抢劫罪定罪惩罚。
又依照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此甲15周岁时携带凶器抢夺应认定为抢劫罪,犯罪数额为3万元。
甲17周岁时犯抢劫罪,故应一并追究刑事责任,其犯罪数额是5万元。
A项说法对的。
B项中,乙收受贿赂15万元,其犯罪数额为15万元,故B项说法错误。
C项中,依照司法解释规定,对于多次进行诈骗,并后来次诈骗财物归还前次诈骗财物,在计算诈骗数额时,应当将案发前已经归还数额扣除,按实际未归还数额认定,量刑时可将多次行骗数额作为从重情节予以考虑。
故丙犯罪数额是12万元,C项说法错误。
D项中,丁夸大手机功能将其以1万元卖出不能认定为诈骗行为,而仅仅为销赃行为,丁不成立诈骗罪,该销赃行为为事后不可罚,丁成立盗窃罪。
销赃数额高于物品价格,应当以销赃数额计算盗窃数额,即盗窃数额为1万元。
D项说法错误。
12.关于假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
( )
A.甲系被假释犯罪分子,即便其在假释考验期内再犯新罪,也不构成累犯
B.乙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分子,对乙不能假释
C.丙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丙在缓刑考验期内第七个月犯有抢劫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八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九年。
丙服刑六年时,因有悔罪体现而被裁定假释
D.丁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九年,犯寻衅滋事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对丁可以假释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核假释。
A项说法对的。
依照刑法规定,普通累犯成立条件之一是后罪发生时间,必要在前罪所判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来5年之内。
被假释,不能认定为刑罚执行完毕,因此假释考验期内再犯新罪,不符合累犯时间条件限制,故不构成累犯。
B项说法错误。
《刑法》第8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一半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诲改造,确有悔改体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可以假释。
如果有特殊状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可见,针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分子,刑法并没有规定不能假释,故只要乙符合假释合用条件,是可以假释。
C项说法对的。
被判处有期徒刑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一半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诲改造,确有悔改体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可以假释。
D项说法对的。
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丁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不属于不得假释情形,故可以合用假释。
13.某国间谍戴某,结识了我某国家机关机要员黄某。
戴某谎称来华投资建厂需理解政策动向,让黄某借工作之便为其搞到密级为“机密”《内参报告》四份。
戴某拿到文献后送给黄某一部手机,并为其子前去某国留学提供了六万元资金。
对黄某行为如何定罪惩罚?
( )
A.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刑法 司法考试 三年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