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 探索更小的微粒.docx
- 文档编号:25425882
- 上传时间:2023-06-08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180.03KB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 探索更小的微粒.docx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 探索更小的微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 探索更小的微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探索更小的微粒
7.3探索更小的微粒
一.选择题
1.下列原子模型按照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
2.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 )
A.西红柿B.西瓜C.面包D.太阳系
3.关于原子核和核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B.中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C.核力做功有可能释放出核能D.用质子轰击铀核发生裂变
4.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
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原子都是实心球体;
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5.上层的粒子由下层的粒子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物质结构的是( )
A.
B.
C.
D.
6.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是因为( )
A.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隙
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D.分子间有引力
7.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冬天,雪花纷飞
B.八月,桂花飘香
C.扫地时,灰尘漫天飞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8.以下说法中.不是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的是( )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B.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
C.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9.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
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块橡皮泥用力压紧后能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绕核转动
D.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11.如图所示,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该现象主要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D.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1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B.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
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
13.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自己吸烟,旁人也被动吸二手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因吸烟导致近600万人失去生命,造成他人吸二手烟是由于( )
A.烟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烟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C.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烟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14.19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丌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下图中哪个模型最相似( )
A.
葡萄干布丁模型B.
熟鸡蛋模型
C.
西瓜模型D.
行星模型
二.填空题
15.卢瑟福发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 组成.
16.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授课时,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了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红色液体,水球变成一枚“红宝石”,这表明分子在 .
17.校门口新搬来了一个烤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说明 .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
18.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 (填序号).
(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
(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
19.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演示氧化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 方.(选填“上”或“下”),抽掉玻璃板后,在常温下经过 (选填“30s”“1min”或“20min”)可以明显观察到上下两个瓶子内气体的颜色变均匀.
20.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其总体积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 .
21.寒冷的冬季用潮湿的手摸放在户外的金属管,手会“粘”在上面,这是由于手上的水份遇冷后结成冰,使分子间 增大.
22.如图所示,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 ;长时间挤压在一起的铅块和金块会相互渗透,说明分子 .
23.在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整杯水变红,此现象说明分子在 .将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后,即使在铅块下面挂了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如图所示),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
24.起重机工作时,钢丝绳未被拉断,是因为组成钢丝绳的物质分子间存在 .空气流动会形成风,这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
25.春暖花开,鸟语花香.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 .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 .
26.如图所示,在气体扩散的实验中,玻璃板 (填“上面”或“下面”)的瓶子装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瓶子装空气,在抽掉玻璃板后能够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
三.实验探究题
27.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
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图b:
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图c:
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图d:
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图e:
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2)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28.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如图1,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 ,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 .
(2)图2是扩散现象,说明 .图3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温度越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如图4,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 离开水面后变 ,说明了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
29.如图甲,同时滴入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入冷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 .如图乙,两根铅柱的端面磨平,用力压紧后便可以吊起钩码,说明了 .如图丙,比较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总体积,说明:
.
30.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王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有没有关系
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①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没有关系;
②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系,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
小王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小王他们发现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小王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
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问题】
(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3)实验过程中 (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原子模型按照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
【分析】汤姆生发现电子后,最早提出了葡萄干蛋糕模型,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现在科学家认为电子云模型更符合实际.
【解答】解:
三种模型依次为②葡萄干蛋糕模型、①行星模型、③电子云模型,现在科学家普遍认为电子云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我们观察到的有关电子的现象.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模型的发现历程,人类认识事务总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得出正确的结论.
2.(2016•莆田)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 )
A.
西红柿B.
西瓜C.
面包D.
太阳系
【分析】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 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这一模型也被称为“行星模型”.
【解答】解:
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核外电子绕核作高速旋转.
故选:
D.
【点评】本题要求了解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难度不大,属基础题.
3.(2016•绵阳)关于原子核和核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B.中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C.核力做功有可能释放出核能D.用质子轰击铀核发生裂变
【分析】解答本题应掌握:
(1)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一般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居于原子的中心,带有正电荷.
(2)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它们依靠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聚变,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所以当核力对核子做正功,原子核要释放核能.
(3)中子轰击铀核发生裂变是核电站的主要原理.
【解答】解:
A、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故A错误;
B、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故B错误;
C、当核力对核子做正功时,原子核要释放出核能,故C正确;
D、核反应堆中,是用中子轰击铀核发生裂变,不是质子轰击铀核发生裂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核能以及核裂变的掌握情况,原子核的结构为考查的重点及热点,需熟练掌握并能应用.
4.(2016•台州)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
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原子都是实心球体;
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分析】根据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有很多得空间,从而可判断②是否正确;
根据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原子内有带正电的原子核,从而可判断③是否正确;
据此判断三种观点是否正确.
【解答】解:
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带正电的原子核周围有较大空间,因此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②符合题意;
极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正电荷分部在原子核上,较大空间内是没有带正电的粒子,故③符合题意.
该实验与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没有任何关系,故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的实验,通过实验现象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
5.(2016•广州)上层的粒子由下层的粒子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物质结构的是( )
A.
B.
C.
D.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且核外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比质子中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
【解答】解:
A、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A正确;
B、C、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故B、C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和原子结构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但越是简单的题越要细心,防止粗心大意而出错.
6.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是因为( )
A.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隙
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D.分子间有引力
【分析】根据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分析.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
由题可知,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所以:
A、这个实验不能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这个实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故B不符合题意;
C、这个实验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是中考的热点,应加强学习.
7.(2016•泉州)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冬天,雪花纷飞
B.八月,桂花飘香
C.扫地时,灰尘漫天飞
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比较小,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是固体的小颗粒.
【解答】解:
A、雪花纷飞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人们就闻到了桂花的香味.故B符合题意;
B、灰尘满天飞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粉笔灰在空中飞舞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我们一定要区分开分子的运动和固体机械运动.
8.(2016•乌鲁木齐)以下说法中.不是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的是( )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B.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
C.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常见的扩散现象就说明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
A、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属于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不符合题意;
B、物体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属于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不符合题意;
C、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不符合题意;
D、改变内能有两种方法:
做功和热传递,与分子动理论没有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我们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掌握,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容易解答.
9.(2016•镇江)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
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分析】分子动理论包括: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海绵受力时形状发生改变,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与分子动理论没有关系.符合题意;
B、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时,由于温度较高,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所以衣服逐渐变干,与分子动理论有关.不符合题意;
C、校园里花香扑鼻,是花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与分子动理论有关.不符合题意;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与分子动理论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2016•茂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块橡皮泥用力压紧后能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绕核转动
D.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分析】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2)原子是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所有质量;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3)光年是长度单位,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
【解答】解:
A、两块橡皮泥用力压紧后能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A正确;
B、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B正确;
C、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电子组成的,故C正确;
D、光年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是长度单位,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运动论、原子的组成以及对光年的了解,属于综合性题目.
11.(2016•湘潭)如图所示,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该现象主要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D.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分析】从分子的基本性质入手,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当我们嗅到香味,主要是因为分子运动.
【解答】解:
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采蜜,它们能闻到阵阵的花香,是由于花香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之中;故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属于基础题.
12.(2016•宜昌)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B.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
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
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水分子运动的结果,此选项符合题意.
B、尘土飞扬,是指固体颗粒尘土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区别、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3.(2016•贵港)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自己吸烟,旁人也被动吸二手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因吸烟导致近600万人失去生命,造成他人吸二手烟是由于( )
A.烟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烟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C.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烟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分析】解此题需掌握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
由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公共场合吸烟的时候,烟气会扩散到空气中,被在场的其它人吸收.故造成他人吸二手烟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缘故.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即分子运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4.19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丌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下图中哪个模型最相似( )
A.
葡萄干布丁模型B.
熟鸡蛋模型
C.
西瓜模型D.
行星模型
【分析】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分析图示情景,然后答题.
【解答】解: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其结构与太阳系相似,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二.填空题
15.(2016•贵阳)卢瑟福发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 电子 组成.
【分析】解决本题应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为:
原子是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解答】解: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故答案为:
电子.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6.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授课时,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了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引力 ;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红色液体,水球变成一枚“红宝石”,这表明分子在 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分析】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热运动,分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
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时,水膜依然完好;
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热运动,所以水球变成了一枚“红宝石”.
故答案为:
引力;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17.校门口新搬来了一个烤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说明 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加快 .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扩散现象的特点,以及温度对扩散现象的影响.
【解答】解:
(1)同学远远闻到臭豆腐的味道,是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所致,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
分子在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所以扩散现象越明显.
故答案为:
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加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分子运动的快慢和温度关系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8.(2016•扬州)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凝华 ,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 (3) (填序号).
(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
(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
【分析】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可以确定是哪种物态变化: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解答】解:
因为图甲是固态,图丙是气态,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所以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华.
(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是因为固态的清香剂变成气态消散在了空气中,属于升华现象;
(2)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冻室里冒出的冷气会放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 探索更小的微粒 苏科版 物理 年级 下册 73 探索 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