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型分类解答表doc1.docx
- 文档编号:25424988
- 上传时间:2023-06-08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29.58KB
诗歌鉴赏题型分类解答表doc1.docx
《诗歌鉴赏题型分类解答表doc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题型分类解答表doc1.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题型分类解答表doc1
诗歌
题型
提问方式
答题步骤
答题事例
答题模式
术语分类备注
一 意境分析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如2012湖南卷诗歌鉴赏题第8题问:
请从“情”和“景”营造意境的角度,赏析全诗.
公式:
意境答题模式=点词析句想象景+氛围特点词汇+抒情方法效果+因何生何情
答题步骤
(步骤一:
现图景)①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二:
点气氛)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步骤三:
评感情)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答题套路:
这首诗借( )等意象,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模式1: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________的图景/景象: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②诗中写XXXXX运用了XX手法,表现了___事物的_______特点.整个图景呈现了____气氛,
③表达了___思想感情。
模式2:
步骤①作者通过__,__,___,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___时节的___图。
____,___,___。
___,___。
步骤②这是一幅_____的__图景。
步骤③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___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寓情于景,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_______的情感。
意境(氛围):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壮美辽阔,宏伟壮丽,(空)迷蒙飘渺,朦胧飘渺,渺若仙境,朦胧幽静,空濛迷离,凄寒孤寂,生机勃勃,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年丰民阜,人盛民富,商业云集,市兴民富,政通人和,国兴民乐,喜气洋洋,歌舞升平。
迷离渺远、清幽明净、孤寂冷(凄)清、凄苦悲凉、闲适安谧、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明丽清新、春意盎然,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秋高气爽,高远深邃、淡雅幽远等。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寥廓、浩渺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柔美,灿烂,优美、绚丽、明丽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抒情方法及术语: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以景衬情,移情于景,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绘声绘色,远近结合,想象描写,浓墨渲染,细笔描摹,粗笔勾勒,侧面烘托。
思想感情: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向往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忧国忧民,闲适恬淡之情等
二 事物形象分析型
问题设置:
(1)诗中描写了什么意象?
有何寓意?
(2)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抒发什么情感。
解题要点公式:
分析诗句+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用何手法+因何抒发何情。
答题步骤:
(1)结合诗句分析、概括诗中所写的意象的特点。
(步骤一:
析形象)
(2)理解、分析意象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寓意。
(步骤二:
解寓意手法)
(3)分析诗人通过意象的有机组合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意境,抒发什么情感。
(步骤三:
评感情)
例1答|:
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
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例2虞世南这首诗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明情感):
此诗表达了对人内在的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2(列例证):
这首诗通过写蝉饮清露,不借秋风就能把自己嘹亮的声音传向远方。
3(析特点):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说明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界的凭借自然声明远扬。
模式1:
这首诗描写的是()()的()形象。
诗歌通过()表达了诗人对()之情,对()的()感慨,以及()精神。
模式2:
××在___中___,___,___,___。
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_____,______。
而统观全诗,诗中××的寓意是_____,______的化身。
(或作者托物言志,以物自况,诗人借××表现了_____,_____的情怀。
)作者既赞赏他们_____,______的_____精神品格,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____,______。
1.杨柳:
“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2.落叶:
失意、悲叹。
3.梅花:
傲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莲:
与“恋”谐音双关,爱恋思念高洁之士。
5.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
6.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
7.菊:
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8.竹:
生命力,节操,贞节,气节,谦虚,虚怀若谷,清高。
9.梅子:
常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10.寒蝉:
悲凉11.杜鹃鸟:
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12.鹧鸪鸟:
旅途艰险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13.鸿雁:
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后来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14.燕子:
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燕子双飞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寂;燕子到来往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喜用燕子来表达喜悦之情。
15.鸳鸯:
指恩爱的夫妻。
16.长亭:
送别之意。
17.浮云:
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18.春风—得意19.大海—开阔20.流水—叹惜21.古迹—怀旧
南冠:
指办犯。
柳营:
军营。
咏絮:
思念或女子非凡才华。
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
怀桔:
指孝顺双亲
三 人物形象分析型
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解题要点公式:
点身份形象特点+点词析句剖特点+手法效果析个性+形象意义评感情
答题步骤:
步骤
(1)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思想性格)(有时要指出人物身份)
步骤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有时可省去)
步骤(3)指出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有什么意义
答题步骤:
(1)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内心却充满抑郁不平的隐士(或:
落寞英雄)形象。
(2)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
(3)“老却英雄”四字更明显道出诗人心中因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
模式1:
①是一个____,___,___的×××身份(或:
××身份/人)形象。
②全诗通过外貌、环境、语言,心理和行动描写,用“××ד×××”,刻画出了____,___的风姿,“××××××”以天气恶劣、环境的___来突出××的_________精神。
通过__××与××的对话,用××的_________来衬托××的_________品质,“_________”以“_____”的细节,写出________的心理与行动。
③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一种_________之情。
/塑造××形象对揭示________主题有______社会__意义。
(1)英雄:
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美人:
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3)羁人、游子:
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4)宫女:
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5)思妇:
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
(6)隐士:
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7)征人:
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有写得慷慨激昂,也有写得怨恨不平,反战思归的。
8)悲士:
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
常用于人物形象的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5.古典诗歌中常塑造的五种艺术形象|⑴豪迈洒脱、傲岸不羁、狂放自负的形象⑵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形象。
⑶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⑸爱恨情长的形象。
四 鉴赏景物(意象)型
⒈提问方式:
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⒉提问变体:
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
是如何展示的?
解答分析:
诗人常常用一定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并十分注意写景的角度(或动静结合,或由远到近,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答题步骤:
步骤①:
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和写景的角度。
步骤②:
展开联想与想象对主要景物(画面)具体描述
步骤③:
概括画面特征或分析思想感情。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
试对此进行分析。
答题步骤:
步骤①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由近到远,富有层次感。
步骤②诗人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光粼粼,如细皱沙纹;然后是绿杨初醒,嫩黄浅翠,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
步骤③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五 分析主旨情感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或根据诗歌内容分析诗作者表现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回答此类题先应该理解全诗试着用白话文翻译一遍,抓住具体体现情感之句,体现情感之词结合作者生平、诗作背景分析情感。
答题步骤:
步骤
(1)先点出作者的情感
步骤
(2)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
步骤(3)表达感情的特点(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
问:
作者在诗中出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步骤:
1(明情感):
本文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2(列例证):
这首诗通过“劳歌一曲”,“解舟行”,“西楼”等带有离别特征的词写离别。
3(析特点):
本诗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
答题模式:
这是一首(?
)诗,作者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五种主要情感:
⑴忧国忧时
①揭露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
②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
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同情人民的疾苦
④昔盛今衰的感叹,借古讽今的情怀。
⑤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⑵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⑶人生感受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②昔胜今衰的感慨③借古讽今的情怀④青春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⑷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②思亲恋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⑸长亭送别
①不舍的留恋②深情的勉励③坦陈的告白
5.古典诗歌中常塑造的五种艺术形象
⑴豪迈洒脱、傲岸不羁、狂放自负的形象⑵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形象。
⑶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⑸爱恨情长的形象。
(一)、宏观方面
喜悦、愉快、欢快、激动、兴奋、忧愁、悲苦、孤苦、同情,深刻、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积极、消极、旷达、洒脱、悲愤、乐观、悲观、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向往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忧国忧民,闲适恬淡之情等
。
六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解题要点公式:
明手法+点词析句析特点+手法表现方式+手法效果+评感情
答题步骤:
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手法)
步骤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阐运用):
【文本内容:
点词析句想象景或人的形象|+用手法表现的方式+从何角度+写何物的何特点】
步骤(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析效果)【因何而生何情+有何结构效果和何内容效果】
例1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步骤一:
指出手法)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
解释原因)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
传达怎样的感情)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例2“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题步骤:
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步骤一)。
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步骤二)。
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步骤三)。
答题模式:
这首诗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文中“。
。
。
。
。
。
。
”诗句写了××事物---------,------,-------,“××”和“××”词或字,写了××事物------,-------,从××角度,用××事物(比喻/比拟/代指/对比/衬托)××事物,/或用××事物和××事物进行排比,
表现了××事物的---------特点。
这样写,有何结构效果,有何内容效果,有何主旨效果,因。
。
。
。
原因抒发了…………感情。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描写手法主要有:
古诗中常出现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
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比拟:
把物拟人化,把人拟物化,把抽象的概念拟物或拟人化,使描写的事物或抒发的情感形象生动具体,使读者觉得亲切,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3夸张: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强调和突出该事物,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4对偶:
增强诗词的音乐美、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等等;5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6双关:
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诗歌的表现力;7互文:
使诗歌内容更加凝练;8用典:
使诗歌内涵丰富;内容更加凝练;化用前人诗句:
使诗歌内涵丰富;内容更加凝练;9对比:
使事物的性质、状态与特征更加鲜明突出;10反问:
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11设问:
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七炼字型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解题要点公式:
点字明句析字义+析句想景明手法+抒写感情评效果
答题步骤:
(步骤一:
点字义)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步骤二:
析字效)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并点明手法。
(步骤三:
评感情意境)(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问题: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步骤一)“穿”在文中有“穿行”之意,“数”即“数数”。
(步骤二)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
(步骤三)“穿”字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答题模式1:
这首诗“×”字和“×”字用得好。
(步骤一)“×”字在文中有“_____”之意,“×”即“××”。
(步骤二)诗人﹤想象再现诗境﹥___,___,___,___。
(或该字运用___手法,形象地写了××事物/××景物/××人的______特点,___,___,___。
)
(步骤三)“×”字形象的传达出诗人_____的情绪,“×”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__________的心境。
答题模式2:
内容上(“写出了······的之景”或“强化了······之情”)+形式上(富有韵律美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要锤炼的词常见有:
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活用词
动词:
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形容词:
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数量词:
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
叠韵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者起强调作用。
拟声词 :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表颜色的词 :
一般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答题术语:
粗笔勾勒浓墨重彩
诗情画意惟妙惟肖
体物入微穷形尽态
感情细腻感情真挚
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八诗眼型
提问方式:
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
某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或请找出全诗的关键字(词),并说明理由。
解题要点公式:
点字+点词析句剖景情+点明手法析特点+主旨结构的作用
答题步骤:
(步骤一:
点字)点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
﹝步骤二:
析字效)
(2)点词析句剖景情,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并点明手法。
(3)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思想情感)所起的作用。
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夜归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筇:
指代竹杖
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
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步骤一)
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
(步骤二)
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
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对家的思念之情。
(步骤三)
总之,全诗以“夜归”两字统摄全篇,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游子深夜回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答题模式1:
(步骤一)诗中“×”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
(步骤二)“×”,运用_____手法,将××___,___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至“××”等诗句都表现出××的___,___,___,___.或诗的第一、二句说___,___,可见_____之情非常急切;中间四句写_____景物,在__________下,____景物___,___,___,___;七、八两句写此时又___,___,___,更加剧了作者的___,______之情。
(步骤三)总之,全诗以“×”字统摄全篇,一字点醒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生动形象地刻画了××___,______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答题模式2
“×”的寓意是“××”,而诗歌的主旨正是_____之情(步骤一)。
这种_____之情是从_____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是全诗的关键。
结构术语备注:
以“×”字统摄全篇,一字点醒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全诗紧紧围绕“×”“×”二字展开,
九,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
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
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
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答题步骤:
步骤一: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步骤二:
②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即:
明手法+手法表现方式+点词析句写内容+人/景/事的特点。
步骤三:
③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抒发何情+结构效果或主旨效果)
答题示例
2007年福建卷第9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
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
宋德佑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问: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十,语言风格分析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步骤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步骤(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答题模式: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这首诗的语言……。
“……”是儿化音,表现×,“……”用……的语言,表明了×事物的……(特点)(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之情(步骤三)。
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明白如话质朴清新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明白如话。
豪放雄奇沉郁直率
婉约含蓄清新风趣
行云流水简洁洗炼
朴素、雅致、平实、华丽、通俗、幽默、活泼、庄重、简约、精练、凝练、洗练、明快、诙谐等。
十一,典故分析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典故?
这样写有何用意?
或这样写有何效果?
变体提问:
这首诗引用了那些故事/神话,这样写的效果是什么?
答题步骤:
步骤一:
明典故。
即这首诗写了哪些典故。
步骤二:
析典故。
即这一典故来源于哪里,写了哪些内容,用在诗文中写了那些内容,有什么含义。
步骤三:
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鉴赏 题型 分类 解答 do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