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主要危险有害因数识别doc.docx
- 文档编号:25421658
- 上传时间:2023-06-08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7.77KB
煤矿主要危险有害因数识别doc.docx
《煤矿主要危险有害因数识别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主要危险有害因数识别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主要危险有害因数识别doc
煤矿主要危险、危害因素识别分析
(2011年)
一、概述
煤矿井下开采危险源类别主要有:
化学危险性,如瓦斯爆炸、工程爆破、中毒、窒息;物理危险性,如机械危险、电气危险及地表下沉,巷道和开采面的冒顶片帮、透水等。
造成这些危险危害的主要因素有:
自然因素、设备因素、管理及设计因素,现就新泰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及矿区自然地质条件及外部条件对劳动安全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
二、自然因素识别分析
1、水文地质危险、危害因素识别
我矿属皖南黄山山系北缘之丘陵地带,区内无大的地表水系,原始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中等类型。
1)地表水:
本矿地表未有河流流经,也无明显的溪沟的泉水出露,地面标向+110m~+120m,现采水平在-145m以下,周围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地表水的疏导。
故直接地表水对本矿不会造成威胁;
2)含水层:
本矿区的煤层上部具青龙灰岩溶洞裂隙水,但因其岩性完整,裂溶洞不发育,且下部二叠纪长兴阶隔水层,故此水对本矿的采掘工程没有影响;
3)断层水:
从勘探和采掘实践证明,本矿断层基本上不含水亦不导水,少量断层渗水现象不会影响采掘工作;
4)老窑积水:
本矿上部沿C煤层露头一带分布有大量的老窑,且深度和位置无从考查,在开采浅部煤层时(±0m以上),对生产的威胁较大,但本矿现已开采均在-145m水平以下,故老窑的积水也不会对本矿带来危害;
5)邻近报废矿井水:
本矿的东西两翼均有近年来乡镇煤矿的报废矿井,因其越界开采,与本矿贯通,造成地表水沿报废矿井导入本矿,是本矿主要的威胁,虽然我矿花了大量的财力进行堵水,但因其水的渗入不断,致使本矿涌水量加大,大大增加了本矿的排水能力,不过因其缓慢渗水,本矿的导水和排水系统畅通,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对矿井的生产和安全也有一定的保障;
总之,本矿的水害因素较简单,只要加强导排水的管理,就能保证本矿生产的安全正常进行,在生产过程中注意采掘接近生产老空的局部积水可能生成的威胁。
2、矿区内地质构造及顶底板岩性危害因素识别
本矿为一两端被断层切割的、不完整的、不对称的向斜构造,地层产状沿走向及倾向波状起伏明显,煤层底板等高线均呈弯曲状,次一级褶皱发育,较明显的有Ⅵ线32孔北之短轴隆起。
本矿断层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可分为三组,一组为走向近南北的横切正断层,主要指F1断层,为区域性断裂,落差300米以上,形成矿区边界;第二组为走向近东西的走向正断层,有F6、F7等,均切割煤层;第三组为走向南西~北东东及南东~北北西的两组相交成直角的“X”型斜切断层,主要有F2、F3、F4、F14,除F14为逆断层外,均为正断层,落差均在100米之内,切割煤层。
另外,由于本区褶皱发育,两翼波状起伏明显,伴之而成次一级落差在30米以内的小断层较发育,对矿井的巷道布置和采掘工程有较大的影响,断层造成的围岩破对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产生影响。
3、矿区有煤尘爆炸危险、危害因素识别
据2003年安徽省煤矿安全参数测定站测定,对该矿煤尘鉴定为具有爆炸危险性。
4、内因火灾倾向性资料
据2003年安徽省煤矿安全参数测定站测定,本矿煤层水分0.84%,灰分27.38%,挥发分21.72%,真密度1.68g/cm3,吸氧量0.61ml/g,(干煤),具有煤层自燃倾向。
5、矿井瓦斯
经瓦斯监定,本矿井为高瓦斯矿井。
6、矿井热度情况
本矿地面标高+118米,现开采最低水平为-200米,最大垂深318米。
本矿生产系统简单,井巷断面、矿井风量、通风系统均满足要求,采空区均已作了良好的封闭,故本矿各工作地点温度均不超过27℃(祥见通风报表),矿井开采无热害威胁。
7、冲击地压情况
本矿为二叠纪龙潭煤系,地质历史上经历了地壳逐渐上升到再度缓慢下降的旋回过程,其岩性为夹在两次海浸生成的炭酸盐建造之间的一套海陆交替相含煤建造,主要以砂岩及粘土岩为主,粘土岩遇水易变形膨胀,没冲击地压。
8、本矿无有毒有害物质组分,无放射性物质和辐射情况。
9、气象条件:
本矿区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5℃,最高达40℃,冬季仅结薄冰,一般夜冻日解;年平均雨量1400毫米,多集中于五、六两月,以六月为最大;最大风力7级,常年多东南风。
夏天常出现雷击。
三、矿井火灾因素识别
除煤层具有自然倾向外,引起火灾主要因素有:
电器设备过热,电缆短路,木料场、井架、井口房可燃性材料,井筒、井底车场、井下机电峒室的可燃性支护材料以及井下使用的各类油,棉纱布头等。
四、中毒、窒息危险危害因素识别
1、矿煤炭中含有大量的沼气和二氧化碳,瓦斯鉴定这高沼气矿井,除此之外,采掘爆破所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
2、粉尘危害因素主要产生于凿岩、爆破、装载、运输、放顶等环节。
五、提升系统危险、危害因素识别
提升系统危险危害主要因素有:
提升机主轴折断或弯曲,滚筒壳发生断裂,滚筒轮毂或内支轮松动,轴承发热烧坏,离合器发热,减速器发生故障,过卷过速,保险失灵,联轴器脱落,制动装置失灵,提升电气部分产生故障,钢丝绳断裂,防坠器失灵等因素。
六、管理因素
矿井在组织、制度方面建立较齐全。
因此重点考虑以下落实问题:
1、各专业现场检查及整改;2、全员安全教育;3、“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的遏制;4、采区内工作面无法实现全风压供风时应严格按照规程规定的审报程序进行报批;5、防护用品及检测设备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配备。
七、锅炉与压力容器危险、危害因素识别
1、锅炉危险危害因素及其识别
①排污装置是否完好;
②锅炉运行腐蚀情况(碱腐蚀、氧腐蚀、酸腐蚀);
③锅炉顶部的阀门及附件连接处的跑、冒、漏,锅炉下部与潮
湿地面接触腐蚀情况;
④水计位压力表、水位警报器安全阀运行情况;
⑤司炉工脱岗。
2、空压机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识别
空压机发生爆炸是空压机典型的事故,空压机发生爆炸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空气受到压缩后,产生高温、高压,润滑油在高温高压下加剧氧化形成积炭附在金属表面和风阀上。
积炭本身是易燃物,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起燃烧;在运转过程中,机械的撞击或压缩空气中固体微粒通过气缸、风包、风阀和管道等处时,会因摩擦放电产生火花,引起沉积在这些部位的积炭燃烧爆炸;在气缸的温度高于润滑油闪点情况下,遇有火花,将润油引燃,即造成爆炸。
主要因素是排气温度和润滑油质量,因此,空压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是:
重点考虑储气罐爆炸;危险因素有储气罐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安全阀是否失灵、调节器和压力表、保安联锁装置是否正常;壁厚腐蚀是否超过允许值,罐体上是否有疲劳裂纹等。
煤矿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及危险性分析
(2010年)
1.分析的方法与过程
1.1分析的方法
针对现场状况和评价方法特点,采取询问和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等方式,运用安全检查表法、专家评议法等,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
1.2分析的过程
通过收集的资料(例如:
矿区的背景资料;工艺指标;生产所需材料;运行情况记录;矿井的事故记录等),对该煤矿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危险性分析过程主要有:
划分作业活动;辨识、评价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确定重大危险、有害因素。
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及危险性分析
依据该煤矿煤层赋存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条件、生产接续、材料性质及事故统计等。
其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以概括为:
顶板事故、爆破伤害、瓦斯爆炸、煤尘爆炸、运输提升、矿井水灾、电气伤害、职业健康及其它危险、有害因素(粉尘、中毒窒息、有毒物质、噪声等)等。
2.1开采系统
a.顶板管理方面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
空顶时间长、面积大,扩大了无支护空间;掘进工作面木支护棚距大,支护强度不够;采掘工作面爆破后不及时进行临时支护和敲帮问顶;职工安全意识差,思想麻痹等。
根据矿井开采煤层和巷道顶、底板条件的现场检查,结合安全技术管理和人员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失误,认为该矿开采系统存在冒顶、片帮的可能性,这是矿井重大危险源之一。
b.冒顶、片帮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存在于:
采煤工作面及前后端头和两顺侧20m超前支护范围内;掘进工作面爆破后迎头无支护或迎头支护不稳固处;巷道支架维修作业地点;受采动压力破坏及特殊构造地点受损的巷道;巷道交叉点未采取特殊支护处理等地点。
2.2爆破伤害
a.该煤矿爆破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
爆破作业和管理方面。
例如:
无雷管箱、雷管不划号,未严格执行专号专用,雷管不做导通试验等。
b.爆破系统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存在于:
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其它辅助爆破作业场所。
2.3瓦斯防治系统
a.该煤矿在巷道维修上有所忽视(顶板容易垮落),出现严重失修,将造成风阻较大;有通风系统不合理、不完善的作业工作面;有无风、微风、扩散通风的作业工作面;有越层、越界不正规作业工作面;有主扇负压水柱计损坏不能反映矿井通风阻力的状况。
一旦发生瓦斯积聚,就有可能发生瓦斯爆炸。
特别是该矿对采空区和相邻各矿采空区的情况掌握不清楚、不准确,一旦掘进工作面接触到采空区,爆破时就会把采空区打通,引起瓦斯涌出,此时如果井下有明火火焰、机械摩擦及撞击火花、炽热表面和炽热气体、电火花,就会发生瓦斯爆炸。
再者,掘进工作面通风机停转,风筒漏风,供风能力不足,风筒距离工作面距离过大,回采工作面风量不足,不及时处理瓦斯聚集等,都是可能发生瓦斯事故的危险条件,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加强杜绝爆炸起火、违章电焊及气焊、撞击摩擦、电气短路等防止瓦斯爆炸的重要基础工作。
b.该矿可能发生瓦斯爆炸场所主要是:
采掘工作面及回风道,特别是采煤面回风隅角、冒落区、盲巷、无通风系统及通风不良作业区域等,这些场所的风量不足或停风时,易发生瓦斯爆炸。
2.4煤尘防治系统
a.可能造成煤尘爆炸的原因主要有:
没有按规程规定,爆破前后进行喷雾洒水降尘;没有贯彻执行粉尘浓度检查记录制度;爆破火焰;电器设备产生火花;电缆破坏产生电弧;井下火灾、瓦斯爆炸;机械设备摩擦产生火花。
b.该矿煤尘爆炸危险主要存在于采掘工作面、转载、装载及卸载点、巷道维修作业点、回风巷等。
2.5运输提升系统
a.运输提升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包括:
主井声光信号使用不规范;主立井上部防过卷保护装置不能正常使用;主立井提升钢丝绳与箕斗连接未按规程设置,可使钢丝绳连接部位强度受损;主提升钢丝绳、罐道绳未按规定检查,斜巷防跑车装置设置不合理或失效,钢丝绳无每月涂油记录等。
b.该矿运输提升危险存在的主要场所是:
井下运输车辆拐弯点、主井绞车提升地点、运输斜巷、采掘工作面及其运输巷道等。
2.6防治水系统
a.通过专家评议法和安全检查表法分析,认为:
该煤矿对四邻矿井采掘工程及老窑、老空范围积水情况调查记录不详,风井井口标高与场地标高在同一水平,存在山水溃入井下的可能,已采毕的斜井封闭不严,成为季节性充水的良好通道。
该矿现开采煤层上部灰岩含水层富水性强,灰岩上部二叠系含水层出露地表,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已采毕形成的老空区积水,对现开采煤层亦形成威胁;又由于在边界开拓开采时,一旦发生透水事故,就会波及矿井造成重大事故。
b.该煤矿透水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主要场所是:
采掘工作面、邻近矿井采空区、断层、老空、地面洪水、地面蓄水塘(塌陷区)、裂隙及雨季充水处、采空区密闭。
2.7矿井防火灭火系统
a.该矿的长壁回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将有部分碎煤及坑木留滞在采空区。
由于矿井多年采用房柱高落式采煤,所以进行壁式采煤方法改革过程中,由于缺少经验,缺少管理及生产方面的人员,回采速度可能降低,增加了采空区遗煤的氧化时间,地面没有注浆注砂系统,井下巷道采用木支护,部分巷道有局部高顶,存在安全隐患。
该矿易自燃发火的重点是:
回采工作面采空区,封闭不严的采空区,巷道有高顶的局部地点。
b.易发生火灾的主要地点有:
煤层巷道高顶冒落处或回采工作面的采空区。
这些冒顶孔洞中遗留有碎煤并且未进行预防性充填、灌浆,则容易发生煤炭自燃发火;回采工作面的区段煤柱,由于处于应力叠加带,且受采动影响和维修条件的限制,形成无数裂隙,因而易发生自燃;掘进、回采过程中遇到的未充填实的旧巷道、旧采场,当存在漏风通道时,易发生煤炭自燃;封闭不严而浮煤残留较多的采空区。
矿井采掘工作面、烧焊区域、储煤厂、坑木场、配电点、炸药库房等,以及地面生产场所、油脂库等,亦为火灾存在的主要场所。
2.8机电系统
a.机械伤害。
通过专家评议法和井下安全检查,认为:
该煤矿如果出现在不安全的机械上停留、休息、违章操作,在刮板输送机刮板上行走,在斜井绞车运输过程行走,安全管理上存在不足、操作人员疏忽大意、身体进入机械危险部位,都是该矿井下机械设备伤人的主要隐患。
发生机械伤害危险的地点是:
井上、井下所有设置机电设备及其它设备危险存在的场所。
b.触电。
该矿触电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存在于:
井下各配电点、机电硐室、水泵房、采掘工作面等供用电设备、电缆接地极、网不完善和漏电保护失效处;地面配电室、各主要机械房裸露供电装置屏蔽保护失修处、防雷装置失效处。
c.物体打击。
通过井下检查分析认为,该矿物体打击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存在于:
采掘工作面作业和设备安装地点;井下巷道置换支架作业地点和巷道交岔点巷修作业处;井上井下安装、拆除作业超吊重物地点等。
2.9职业健康方面
a.粉尘。
该煤矿产生煤尘和岩尘的主要场所,井下工人多集中作业活动的地点,这是职工患职业病的主要来源。
b.中毒。
有毒物质主要集中在采掘工作面和回风流中。
应注意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毒物质的危害。
煤矿系统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及其控制方法
1、 煤矿系统常见的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标准对照法
根据煤矿生产系统的特点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致因物、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等,辨识煤矿生产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对于发现重大危险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1)瓦斯爆炸。
瓦斯是煤矿企业的危险源之一,由于瓦斯积聚引起爆炸的事故在煤矿灾害中占
有相当大的比重。
一方面,瓦斯爆炸发生的可能性大,另一方面瓦斯爆炸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资源与财产损失大,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感官。
因此,瓦斯爆炸的风险性相当大。
2004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4起,死亡860人。
其中:
矿难6起,而在这6起矿难中5起是煤矿瓦斯爆炸。
由此可见,瓦斯事故是防治煤矿事故的重中之重。
(2)水灾。
透水事故是矿山企业的重大危险之一。
绝大部分煤矿企业采用井工开采。
井工开采的采空区容易积水,正在采掘的巷道和工作面容易与积水区域或各种天然水体导通,导致井下空间充水,而发生事故。
(3)矿井火灾。
由于井下存在各种易燃物(煤炭、坑木、油料等)和高温火源(机械摩擦火源、电气火源、爆破、煤炭自燃等),导致矿井火灾的风险也相当大。
(4)粉尘。
粉尘根据其成分不同可以造成2种危险与有害因素:
职业病及煤尘爆炸。
2种危险与有害因素都会危机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
由于煤尘爆炸的特殊性,如果没有煤尘云(空气中煤尘的浓度达到或超过40g/m3),一般是瓦斯爆炸后,产生煤尘云而引起煤尘爆炸。
(5)窒息事故。
窒息事故是由于通风质量达不到要求,通风管理管理和独头巷道管理混乱造成的。
(6)高处坠落。
由于设备缺陷和人员的疏忽而坠井;在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煤矿,高处坠落危险与有害因素也是常见的危险与有害因素之一。
主要是由于溜煤眼或暗立井缺乏保护措施(井口盖板、栅拦等设置不当)以及人的疏忽大意造成的。
(7)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是各类作业活动中都可能存在的风险,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如溜煤眼、立井等高处掉落的煤(岩)块等伤人。
(8)触电伤害。
主要发生在电气设备维修、停送电操作等。
造成的原因有:
带电设备或带电体裸露、误操作电气设备、无漏电保护器,使用不合格的电动工具、作业人员与带电设备安全距离不够等。
也包括由于避雷系统缺陷导致的雷击伤害。
(9)机械伤害。
作业中绞车、矿车、凿岩机、钻机、电机车、刮板运输机和胶带输送机等易造成机械伤害。
可能的原因有:
机械转动的危险部位未设防护装置、绞车、运输机等的作业信号不当、指挥不当等造成机械事故或伤害、钢丝绳磨损、断丝或使用时剧烈振动等。
(10)冒顶、片帮。
冒顶和片帮灾害是矿山企业常见的灾害之一。
往往是由于支护不及时、支护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支护结构不合理以及背板质量不高而导致的。
(11)高处坠落。
由于防护不当,造成人员坠入溜煤眼、暗斜(立)井以及煤仓等。
(12)淹溺。
由于防护不当,造成人员坠入井底仓、泥浆搅拌池等人工水体中,发生淹溺事故。
(13)坍塌。
边坡滑落,材料堆积倒塌等。
(14)爆破伤害。
爆破作业中发生伤亡事故,不按《爆破作业规程》操作,违章放明炮、糊炮等。
(15)火药爆炸。
运输和贮存火药不当。
(16)其他爆炸。
如压缩空气管道等高压系统。
(17)中毒和窒息。
火灾以及瓦斯和煤尘爆炸后的CO中毒;采空区透水时的H2S中毒;放炮后的NO2中毒;盲巷、扩散通风以及掘进工作面供风不足或产生循环风等使氧气不足,导致窒息。
(18)起重伤害。
起重作业中发生的挤压、坠落、物体打击和触电等伤害。
(19)烫伤。
生产性高温火源的烧伤和高温水蒸气烫伤等。
(20)其他伤害。
如摔倒、翻倒、碰撞、扎入、切伤、擦伤、踩伤、动作不当、职业病等。
2、 煤矿系统的重大风险的控制对系统中的重大风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
3.1 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
煤矿企业是一个由人流、物质-能量流和信息流构成的复杂系统,对系统的中的风险控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闭环控制原则。
煤矿系统的风险控制,应包括输入、输出、通过信息反馈并控制输入这样一个闭环控制过程。
否则,只能是“虎头蛇尾”,只有实现闭环控制,才能达到系统优化的目的。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矿山企业由于其粗放式管理,往往是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和培训教育措施等比较全面,但信息反馈和控制措施较弱,不能达到降低系统风险目的。
(2)动态控制原则。
煤矿系统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该系统具有更强的动态特性。
不同的时间,其工作的地点、设备的位置、地质条件、矿物赋存特征以及生产条件都发生了变化,随时可能产生新的危险因素,必须适时正确地进行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系统控制原则。
根据煤矿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又可以划分为企业管理系统、提升与运输系统、供电系统、防排水系统、采煤系统、支护系统、通风系统、防尘系统、防灭火系统、瓦斯防治系统和矿山救护等子系统。
根据各子系统的不同特点和防止规律,采取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不同控制措施,使得三者的相互协调,实现系统的总控制。
(4)多层次控制原则。
多层次控制可以增加系统的可靠度。
通常包括6个层次,以瓦斯防治系统为例简要说明如下:
根本的预防性控制。
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和可靠合理的通风系统,保证井下各工作地点瓦斯浓度控制在《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值以下。
②补充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建立瓦斯监测系统和相应的组织保障系统。
③防止事故扩大的预防性控制。
建立矿井和采掘工作面的隔爆、抑爆系统。
④维护性能的控制。
对建立起来的瓦斯防抽放系统、通风系统、检测系统、组织保障系统、隔爆、抑爆系统的功能进行检测和维护,检测各系统性能、材质强度、安全装置状态、组织保障状态等。
⑤经常性控制。
维持各系统的正常运转,防止各系统性能降低、材质强度退化、安全装置失效、组织保障降低及其人员知识和技能的老化等。
⑥紧急性控制。
一旦前面5层控制失效,导致瓦斯事故的发生,就要采取紧急性控制措施:
沿相应的避灾路线撤退人员,自救措施、互救措施和应急救援行动。
其他系统的控制是否采用6个层次以及采用哪几个层次,应根据系统本身的特点和管理方式确定。
3.2 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和制度安排根据煤矿各子系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管理方案。
制定有效的管理程序和切合实际的符合法律法规的采掘技术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
建立有效的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是成功的风险管理和减少伤害、职业病的基础工作,而组织落实是有效减少伤害和职业病的核心工作,通过有效的机制充分发挥各层次的力量。
3.3 学习培训与教育
安全管理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隐藏在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中的潜在的因素,即由该企业的安全文化决定的。
”安全文化”是指1个组织对于安全和健康的价值观、期望、行为模式和准则。
学习、培训和教育对安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企业建立适宜不同层次的员工的学习激励机制和学习方式,促使员工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安全技能和生产技能;注意识别不同层次员工的培训需求、确立培训目
标、选择培训方法、实施安全教育和培训,并与具体工作相结合,最终达到企业内各层次的人员都能主动重视安全与健康工作,并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3.4 制定应急计划和演练煤矿系统是危险性大的系统,因此,应建立煤矿应急救援系统。
针对不同系统可能出现的紧急事件制定操作性、针对性和可行性都比较强的应急计划。
并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进行演练。
在演练中修正和确定应急预案,使相关人员在演练中熟练应急预案的程序。
3.5 现场监察监察应分为监督和检查两部分。
监督可分为主动的监测和被动的检查。
主动监控有:
安全管理部门对各系统的安全预防措施所涉及的关键特性的检查;监控目标和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对工作现场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现场工作条件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转;对环境和健康进行监控,以保护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发现危险与有害因素的早期迹象。
被动的检查包括:
伤害及相关病例;事件(可能导致伤、不健康和损失的情况);其它事件。
3.6 个体防护措施及职业病普查使用相应的工作程序和个体防护装备,避免和减少健康风险,如佩戴防尘口罩、耳塞、穿防护服等;对危险环境下工作人员的身体检查,如尘肺病的早期迹象等。
选择相应的控制措施,采用有效、经济的方法,使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尽可能消除危险与有害因素。
4 结束语
煤矿系统的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是防止煤矿系统灾变的重要基础工作。
但在中介机构的安全评价过程中以及煤矿企业的安全评估过程中都存在着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存在漏项,提出的建议对策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不强的弱点。
煤矿企业存在重技术,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处罚,轻学习等弱点。
通过分析煤矿系统的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的特点,提供了用标准对照法进行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的简单方法;提出了指导控制煤矿系统风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某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报告
某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报告目录:
第一章、概述…………………………………………………..1
第一节、安全评价对象及范围…………………………….1
第二节、煤矿安全评价程序……………………………….1
第三节、安全评价依据…………………………………….3
第四节、煤矿概况………………………………………….4
第五节、煤矿生产概况…………………………………….11
第二章、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14
第一节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和过程…………….14
第二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分析……………16
第三节、评价单元划分…………………………………..26
第四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的场所…………..26
第五节、事故隐患及存在场所…………………………..27
第三章、安全管理评价……………………………………..…30
第一节安全管理模式、制度的建立及其执行情况……30
第二节安全管理体系评价………………………………30
第三节安全管理体系适应性评价结果及分析……..…33
第四章、生产系统与辅助系统评价………………………..…3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主要 危险 有害 因数 识别 doc